普汉先生 短评

热门 最新
  • 19 smee 2016-11-13 13:51:01

    就跟《半生缘》完全两样啊!张爱玲你说自己学的这本书也是言过其实本人吧

  • 14 安冬霓 2012-12-01 10:59:47

    和《半生缘》不像,更像弗兰岑《自由》,只能说,哦,保守的美国!

  • 16 西西里呀 2014-06-05 14:34:12

    毕竟那么尖刻的计谋也许只有张想的出..

  • 14 九月的夏日 2020-06-03 14:19:35

    《半生缘》与之相比更显出通俗文学的份量不足。张爱玲成年后就没深入过她本来阶层的生活了,也没上过班,而马宽德的展现是全面的,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办公室场景。还有我们的历史断裂了,没有连续发展的社会文化,这不是作家个人的问题。美国上流社会是刻板窒息,但绅士教育却非虚假,男主真是从华顿夫人《纯真年代》走出的人物。虽无力但也有让人感佩的品质,非常令人感伤。感伤,这似乎正是美国文学的纯正风格。

  • 4 c2 2019-06-14 14:13:30

    2019年6月4日始 大创课题 《半生缘》的悲剧是命运,《普汉先生》的悲剧是阶级。 2020.1.3更改 《半生缘》是家庭悲剧,《普汉先生》是性格悲剧。

  • 2 面包树 2016-10-05 01:12:51

    有点普鲁斯特的气味 #其实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回不去”的#

  • 2 罗斯特 2013-09-02 18:25:11

    好像这么一辈子没什么意义,又有那么一点点意义。

  • 2 鬼手 2019-08-13 19:24:17

    把第一人称写得像第三人称,闲笔少,该丰满的地方干瘪,该简练的地方啰嗦,作者好像既不了解也不热爱自己的男主人公。

  • 1 慕容家的阿碧 2018-06-20 23:59:59

    普汉先生看起来是个非常无趣的老实人,谁都能欺负他,古板、迟钝又可预料,但全书只有他一个人能呼吸到这个绅士凋亡的大时代里,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半生缘》借鉴这部书确实是很多了,从架构到细节。

  • 1 愁容袋鼠 2012-09-23 08:10:50

    用限制视角使读者看到了比【我】更多的东西,除此之外乏善可陈,一杯凉白开

  • 4 一灯 2020-02-16 02:47:08

    我们是不是太粉张爱玲了

  • 2 不做甲乙第三方 2013-12-17 12:35:05

    外文叙事似乎都是进入主题太晚,而且所谓的主线也描写得太少。不过在等你和回不去了的闪光点还是都注意到了。其实现在拥有的生活不一定是最好的,却也是最好的了,重新选择只会是未知。常常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人的男主角才会那么忽略流言蜚语和自己觉得怪异的事情,然后告诉自己很爱很幸福。或许是同时爱着的,或许不曾爱过另外一个人,但都不不重要了,因为都回不去了。

  • 0 keo 2023-02-08 17:06:00 四川

    真是读不了这种翻译小说,好差劲 浪费钱

  • 0 lee 2023-09-12 21:50:44 北京

    三星半吧。故事从前任的一通电话和二十五年校友会开始,跟着普汉先生一起回到了当年。普汉从一个少年进入大学,到工作后遇到玛文,他一度被人笑话像一个傻子,又像一个故作绅士的愚人。的确看到了很多场《半生缘》相似的戏份,但张爱玲做的更狗血、更世俗,这本书真的很绅士……很假装中产,普汉有一种自我欺骗式的骗自己,骗自己不爱了,骗自己爱凯,骗自己接受现在的生活。而他的心在回到家乡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 1 momo 2014-04-22 18:25:01

    我喜欢封面上的中年绅士的简像。书里有介绍到和张爱玲和《半生缘》的联系,看完果断觉得和《半生缘》没法比,也许是因为我是一名中国女性的缘故……

  • 1 momo 2020-05-03 14:13:10

    普汉先生真是一位深受中产阶级传统束缚的人。心向自由,却一本正经;爱上知己,却另娶同阶级的人;心里想的是一套,行动起来,却非逼着别人称他为“好人”。 凯比起普汉还是勇敢多了。至少她一次又一次试着跳出安逸的阶级,试着走出舒适空间。而普汉,似乎从来没有想过。玛文真是痴情。却错付了人。 看罢此书,惊觉张爱玲的半生缘真不是融梗了,简直是赤裸裸地抄袭了!尤其是比尔和玛文去到普汉家那一大段大段的情节!!! 哈里对玛文的爱,玛文对哈里的爱,真的描写的很淡,像开水。这一方面,张爱玲描写的更浓烈更细致。让读者确信曼桢和世钧是真心相爱。真可谓是中产阶级的爱情贫血所致吧…哈里真的好钝,又也许他也不在乎,现状安好,才是他在意的。

  • 0 胭澈 2021-02-24 15:42:39

    我还是更喜欢《半生缘》,但这篇也足见作者功力。

  • 0 鼠标手 2012-09-04 09:08:34

    喜欢作者的叙事方式,感叹他们的成长教育。

  • 6 天下无双 2020-02-04 00:49:22

    这么垃圾的小说也配称之为张爱玲“抄袭”? 文字差,情节差,哪哪都不堪入眼。 张迷们千万不要有任何好奇心去买这本书看,坑死人。 张爱玲只是灵活地借鉴了一点点,这本书却及不上半生缘的十分之一。

  • 0 苦力波 2014-04-19 19:58:07

    有些东西在出生时,或说在接受教育之时便已注定。并不是我们回不去了,而是回去也没有用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