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吴晗先生的随笔集,体裁从学术随笔、历史散文到读书笔记不等,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很多文章明显有以论带史和影射史学的嫌疑,为了现实批判的目的,不惜剪裁和选择性利用史料,几乎每篇文章里,都带有情绪主导和立场先行的特点,的确具有很强的鼓动性,但似乎更应该被称为宣传檄文,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随笔。
前面几篇隐射史学小品,和朱元璋传一脉相承,直至此招玩到“海瑞罢官”自取灭亡才为止。回忆张荫麟那几篇不错,对于理解吴晗为何导向中共是很好的一个参考。
西南联大教授生活实录
因为第一版是在解放前出的,刚看时会觉得很多问题应出在“历史的局限性”,看到后来才发现其实是作者自身的局限性问题。历史学者对于历史是否该有过多的政治倾向性呢?再结合其他一些关于作者本人生平的资料,他依然令人同情,但所谓学家,言过其实。不过很多记载倒是蛮有趣,就是政治趣味太幼稚了。
影射史学讨厌之极,政治倾向简直写在脸上。
隨手一翻,斯人往事,不禁嘆然...
吴晗写的文章是非常的精彩,特别是对于历史的描写是带有非常明确的现实关怀的。你看到他笔下中的历史,你就知道他所针对的具体的现实。有人说这叫影射史学。或许吧,这也是他在此之后因为写历史剧而遭到批判的原因。他太擅长写这种借历史而针砭现实的文章了,这都成了他的招牌,在写朱元璋传的时候是如此,他在写历史事件人物的时候也是如此,在纪念朋友的时候还是如此,是一个非常具有热心的人。
看第一篇就受刺激了。回忆一些故人的文章写得不错,尤其是那个学校教官毛鸿上校的,很普通很平凡的一员。写身份证的到现在看,都是非常的良善了。1949年以前的文章,值得一看。
1,前人不易,闻一多,张荫麟,毛鸿,陶行知,作者。2,历史研究也从来都是服务当代、包含功利的。
吴晗写人物很生动
杂文小集
前面几篇影射意味太明显。忆人几篇感情真挚。也可看出那一辈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方面的转向痕迹。
几篇友人追忆都挺可读的,谈张荫麟对中小学历史教材的设计也很有意思。然而其它所有以史讽今的随笔都索然寡味。
有点散,前几篇还是可以一读。
标签里有学术随笔,其实只有前面的3篇是,之后的是忆友人,读书笔记,内战记事。让史学家用通俗语言写史也不见得不会比当年明月来的差。看一个史学家写抗战内战感觉没什么意思,事实上,谁写的都不想看了,因为电视剧差不多都演光了。。。
随手翻阅,可作一观
时代的记录,借古讽今,看来老先生一向如此,所以后来……
其中一些文字参读钱钟书的《围城》会很有趣。
既有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认识,又有对朋友的无限怀念,还有对当时环境的切身感触。
吴晗先生的文集,收编的有点乱
> 史事与人物
2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12-05 21:37:37
吴晗先生的随笔集,体裁从学术随笔、历史散文到读书笔记不等,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很多文章明显有以论带史和影射史学的嫌疑,为了现实批判的目的,不惜剪裁和选择性利用史料,几乎每篇文章里,都带有情绪主导和立场先行的特点,的确具有很强的鼓动性,但似乎更应该被称为宣传檄文,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随笔。
2 有用 惠山老翁 2012-10-11 16:26:24
前面几篇隐射史学小品,和朱元璋传一脉相承,直至此招玩到“海瑞罢官”自取灭亡才为止。回忆张荫麟那几篇不错,对于理解吴晗为何导向中共是很好的一个参考。
0 有用 启风 2013-01-04 15:43:52
西南联大教授生活实录
0 有用 黑炭 2012-10-05 17:38:29
因为第一版是在解放前出的,刚看时会觉得很多问题应出在“历史的局限性”,看到后来才发现其实是作者自身的局限性问题。历史学者对于历史是否该有过多的政治倾向性呢?再结合其他一些关于作者本人生平的资料,他依然令人同情,但所谓学家,言过其实。不过很多记载倒是蛮有趣,就是政治趣味太幼稚了。
1 有用 Caselnes 2016-06-08 19:17:19
影射史学讨厌之极,政治倾向简直写在脸上。
0 有用 Yen 2013-09-29 07:43:07
隨手一翻,斯人往事,不禁嘆然...
0 有用 愚公∞ 2022-11-14 11:10:05 贵州
吴晗写的文章是非常的精彩,特别是对于历史的描写是带有非常明确的现实关怀的。你看到他笔下中的历史,你就知道他所针对的具体的现实。有人说这叫影射史学。或许吧,这也是他在此之后因为写历史剧而遭到批判的原因。他太擅长写这种借历史而针砭现实的文章了,这都成了他的招牌,在写朱元璋传的时候是如此,他在写历史事件人物的时候也是如此,在纪念朋友的时候还是如此,是一个非常具有热心的人。
0 有用 盐少许 2022-11-18 00:30:01 广西
看第一篇就受刺激了。回忆一些故人的文章写得不错,尤其是那个学校教官毛鸿上校的,很普通很平凡的一员。写身份证的到现在看,都是非常的良善了。1949年以前的文章,值得一看。
0 有用 於陸 2023-01-15 21:34:29 陕西
1,前人不易,闻一多,张荫麟,毛鸿,陶行知,作者。2,历史研究也从来都是服务当代、包含功利的。
0 有用 z^z^z 2012-12-25 13:40:01
吴晗写人物很生动
0 有用 古莽國民 2020-05-27 23:57:16
杂文小集
0 有用 RAY 2016-10-08 15:49:24
前面几篇影射意味太明显。忆人几篇感情真挚。也可看出那一辈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方面的转向痕迹。
0 有用 疯长的灌木 2021-02-05 00:09:34
几篇友人追忆都挺可读的,谈张荫麟对中小学历史教材的设计也很有意思。然而其它所有以史讽今的随笔都索然寡味。
0 有用 非一日之寒 2020-02-08 19:53:14
有点散,前几篇还是可以一读。
0 有用 辰方乙羲 2016-10-24 23:32:26
标签里有学术随笔,其实只有前面的3篇是,之后的是忆友人,读书笔记,内战记事。让史学家用通俗语言写史也不见得不会比当年明月来的差。看一个史学家写抗战内战感觉没什么意思,事实上,谁写的都不想看了,因为电视剧差不多都演光了。。。
0 有用 请记住深呼吸 2017-04-21 11:03:39
随手翻阅,可作一观
0 有用 清浊书房 2019-06-11 23:41:23
时代的记录,借古讽今,看来老先生一向如此,所以后来……
0 有用 CH程石磊 2017-01-12 13:38:58
其中一些文字参读钱钟书的《围城》会很有趣。
0 有用 端木吹雪 2013-12-19 17:31:59
既有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认识,又有对朋友的无限怀念,还有对当时环境的切身感触。
0 有用 沐恭朝夕 2020-07-24 15:43:57
吴晗先生的文集,收编的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