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通过对当代社会中发生的重要社会现象、重大社会事实与宗教之间交涉和关联的事例进行个案研究,阐明宗教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双向互动及相互影响,表达当代学者对宗教社会学进行理论创新的一种努力。
目录 · · · · · ·
中译版序
鸣谢
导言
第一章 社会学与宗教
第二章 时间和地点
第三章 通过社会习得宗教
第四章 宗教还是邪教?
第五章 社会生活影响宗教
第六章 宗教影响社会生活
尾论 认信的问题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鸣谢
导言
第一章 社会学与宗教
第二章 时间和地点
第三章 通过社会习得宗教
第四章 宗教还是邪教?
第五章 社会生活影响宗教
第六章 宗教影响社会生活
尾论 认信的问题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培文书系·大学之旅 (共13册),
这套丛书还有
《社会心理学的邀请》,《社会学的邀请》,《社会构建的邀请》,《人类学的邀请》,《经济学的邀请》 等。
喜欢读"宗教社会学的邀请"的人也喜欢 · · · · · ·
宗教社会学的邀请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宗教社会学的邀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关于认信的观点很赞同
认信(belief),指对宗教信条、教义等在认知方面的接受。p133 我之前对信教者为什么会相信上帝存在这类问题一直存在疑问,并且好多中国人好像也都有这种疑问。有的对信教者的这种认信持鄙夷态度,有的则是漠不关心。近日重读这本从图书馆借了好久还没还的书时看到了最后一段...
(展开)
> 更多书评2篇
-
把宗教信仰者视为疯狂从而一无是处地打发掉,乃是生活在对很大一部分人类成员的排斥中;这样的结论完全经不起任何实质性或令人信服的经验事实/论证的检验和推敲。有证据表明,信教的人比不信教的人在心智方面实际上要更为健全(Francis & Kaldor,2002;Schumaker,1992;Stark & Bainbridge,1996;Crawford,Handal & Weiner,1989)!
2014-10-25 20:05
-
作为局外人,我们当然无法掌握与之相关的所有事实真相,但却依然可以提供重要且有意义的见解。为了东西社会中的种族主义现象,不需要成为有色人种或坚定的种族主义分子;为了得出关于环境问题的重要见解,不需要成为激进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或企业污染的制造者;为了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性质问题有所觉察,也不需要成为资本家权贵或印尼一家工厂的工人。尽管斯塔克和芬克(参见上面所引)相信,只有宗教人士才有能力真正去研究宗教,但我...
2014-10-25 20:03
-
是的,作为宗教的局外观察者,意味着有一些关键问题我们永远也无法透彻了解。但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内部人士:宗教徒同样会对只有从外部才能把握的某些重大问题困惑不已。对于宗教,社会学的(外部)视角和宗教的(内部)视角,都不能垄断真理。两者皆有其独特洞见,都很关键,都很重要。
2014-10-25 20:03
-
把宗教信仰者视为疯狂从而一无是处地打发掉,乃是生活在对很大一部分人类成员的排斥中;这样的结论完全经不起任何实质性或令人信服的经验事实/论证的检验和推敲。有证据表明,信教的人比不信教的人在心智方面实际上要更为健全(Francis & Kaldor,2002;Schumaker,1992;Stark & Bainbridge,1996;Crawford,Handal & Weiner,1989)!
2014-10-25 20:05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外国经典教材2 (月亮)
- 宗教学专业研究(基督宗教相关) (LTX)
- 宗教学基本书目 (田野与影像)
- ym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流羽)
- 读读 (曳尾于涂)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 > 点这儿转让 有1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宗教社会学的邀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p 2012-09-19
不知所云
0 有用 沉雨润心 2015-01-04
读起来很爽快,不过略浅显,我觉得这也算是无神论者阐述的极致了
0 有用 煌瑛 2013-01-20
一直觉得社会学很厉害,但看过这本书,却有点迷惑。在这本书里所表现的社会学家,没有“态度”也不大介意“表态”。他们对“观察”充满好奇,对事物的成因现状条分缕析,但没有兴趣评价是非对错。作为读者,“原来如此啊”之后会产生更大的困惑:他们给这东西的存在做了完整的解释,可它到底是善是恶?这正是社会学家不屑回答的问题。如果没有坚定的是非概念,没准很容易陷入社会学的迷宫,误认为“解释”赋予一切研究对象存在的意... 一直觉得社会学很厉害,但看过这本书,却有点迷惑。在这本书里所表现的社会学家,没有“态度”也不大介意“表态”。他们对“观察”充满好奇,对事物的成因现状条分缕析,但没有兴趣评价是非对错。作为读者,“原来如此啊”之后会产生更大的困惑:他们给这东西的存在做了完整的解释,可它到底是善是恶?这正是社会学家不屑回答的问题。如果没有坚定的是非概念,没准很容易陷入社会学的迷宫,误认为“解释”赋予一切研究对象存在的意义,于是存在即合理。(本书的翻译水平不错!语言表达很清晰,也没有那种用中文写外语的错位感) (展开)
0 有用 桃仁 2012-08-28
怒赞!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7-09-10
不厚,但是也没那么好看,例子都是国外的,陌生。
0 有用 老火漠 2019-02-09
没把我邀请进去,哈哈哈。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7-09-10
不厚,但是也没那么好看,例子都是国外的,陌生。
0 有用 horse 2017-03-08
入门,浅显,缺乏基础又感兴趣的人,很合适。
0 有用 [已注销] 2017-02-24
入门
0 有用 Long-Long-Hair 2017-01-18
宗教社会学的进路大概就是为什么长大了就不再相信童话故事,因为身边同样相信的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