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2023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
《忏悔录》的原文摘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现在,我的生活停顿了。我能呼吸,能吃,能喝,能睡;同时又不能呼吸,不能吃,不能和,不能睡,行尸走肉一般。我对欲望的满足已经是做不理智了,因为无论我想得到什么,从念起的那一刻就明晓:“不论能否满足这个欲望,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虚妄。” 真相就是——生命是彻底的虚无。 我碌碌无为地活,碌碌无为地过,在走过漫长的人生道路后,不经意间走到一个深渊边上,并且清楚地看到,除了死亡,生命的前方竟然什么都没有!我无法停下脚步,无法退回去,也不能闭上眼睛不看那万劫不复。除了幸福生活的幻想,除了真正的苦难和死亡,前方竟然什么都没有。 我不能说我“想”自杀,因为引诱我拜托生命束缚的力量,比我的区区之“想”更强大。这种力量,类似从前对生存的渴求,但方向却是相反的。它所有的力量都在拖拽我远离生命,使得自杀的念头很自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和从前改善生活的念头一样,这个念头警示如此强烈地吸引我。但为了不让它唐突地称为显示,我不得不采用一些巧妙的手段来拖延。我之所以还不给予结束生命,是因为我千方百计地理清头绪,摆脱生命意义的羁绊。我当时就对自己说,如果理不清头绪,那么对于自杀这件事,我永远都来得及。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畏惧生命,却又迫切地想逃离它,与此同时,对它还抱有某种希望。 对于我来说,内心世界呈现出来的是另外一种景象:我之所以有生命,是有人给我开了一个谎谬又恶毒的玩笑。 为了什么辛苦?为了什么忙?人们怎么能不认识到这点呢?怎么能继续活下去呢?这真是最不可思议的!只有迷醉于世俗生活才能活下去,哪里有酒哪里醉,但梦醒时分就会认清,这一切都是欺骗,愚蠢的欺骗!这不再令人觉得有趣或是可笑,仅仅是残酷和愚蠢。 (
查看原文
)
冻崽
5赞
2016-12-19 16:56:00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对生命意义的猜测
我曾真心实意地想当一个好人,但那时我太年轻,年少轻狂,又孤独一人。每当我寻找为善之道时,我孤立无援。每一次,当我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愿望,也就是想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时,世人却用蔑视和讥笑对待我。但每当我沉迷于可憎的情欲时,却是一路的掌声和加油声。我过去的爱慕虚荣、争权夺利、贪财好色、自高自大、暴跳如雷、打击报复…所有这些行为又都得到了人们的吹捧。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我变得像一个世故的成年人,并且感觉到了他们对我的赞同。 抚养我长大的姑妈是一位非常善良且比任何人都纯洁的人,她老是希望我能和一个有夫之妇发生关系。她说:“最能造就一个男人的,莫过于跟体面的女人做爱。”她还希望我成为一名副官,最好是皇帝的副官。她觉得,对我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讨一个富人家的姑娘做老婆,由此获得更多的农奴。 回望这些年,伴随记忆的都是诚惶诚恐、极端厌恶和痛彻心扉。打仗时我杀了人,为了置对手于死地而挑起决斗。我通过赌博挥霍金钱,大口大口吞食农民的劳动成果,然后再处罚他们。我荒淫无度,谎话连篇,偷鸡摸狗,信口雌黄,无耻通奸,纵饮无度,凶残暴戾,戕害人命…没有一种罪行我没干过!人们却以此来夸奖我。 (
查看原文
)
若昔难得
6赞
2023-04-26 17:35:52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我曾是个坏人
我在智力低下的时期便满足于此,可是不久,生命问题在我头脑中明确形成了,这一套理论便顷刻瓦解。 (
查看原文
)
Mx. L
2赞
2013-08-09 21:24:43
—— 引自第34页
我一度相信过这一点。那是在我还怀有自己心爱的、能为我的任性辩护的理想的时候,而且我竭力想出一种理论,使我能根据它把自己的任性看做人类的规律。 (
查看原文
)
Mx. L
2赞
2013-08-09 21:24:43
—— 引自第34页
“什么是我和整个世界?” “既是一切,也是乌有” “世界为什么存在,我又为什么存在?” “我不知道” (
查看原文
)
Mx. L
2赞
2013-08-09 21:24:43
—— 引自第34页
要摆脱我们的可怕的处境,有四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浑浑噩噩。它的实质在于对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一无所知,毫不理解。 第二种方法是寻欢作乐。 第三种办法是使用强力手段。它的实质在于,理解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之后,就把它毁灭。 第四种办法是无所作为。 (
查看原文
)
Mx. L
2赞
2013-08-09 21:58:14
—— 引自章节:卷七
在这期间,由于爱慕虚荣和贪恋金钱,我开始写作。在写作中,我的恶劣行径与生活中又别无二致。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我写作的目的),我在写作中故意隐藏了美好的一面,把丑恶的一面表现在世人面前,我居然就是这样做的。多少次,我把我对善的追求,费尽心机埋藏在作品的冷漠甚至是嘲讽之后,尽管这些追求才是我生活的意义所在。 我达到了目的,人们竟然称赞了我。 (
查看原文
)
若昔难得
1回复
2赞
2023-04-27 06:38:2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我曾是个坏人
在实验科学领域,如果有人真诚地问:我应该怎么样生活?如果建议他“在无限的空间内,去研究无限多的微粒在时间和复杂方面的无穷变化,那时也就能理解自己的生命了”,这个人不会满足你这样的答案。这个真诚的人同样也不会满足这样的回答:去研究整个人类的生命吧,因为我们既不知道人类生命的起源,也不知道终点,哪怕是这生命旅程中的一个小段落,我们也不能参悟透彻,如果这样做了,你也就明白了自己的生命。在伪科学领域也是如此,那些伪科学偏离自己的任务越远,他们就会越含糊、失真、愚蠢和矛盾。自然科学研究的问题,是物质现象的因果关系。每次自然科学涉及这种终极原因,往往得出的结论都是无关紧要的废话。思辨科学的任务就是了解生命无因果联系的本质。每次去研究因果现象,比如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往往也是废话连篇。 (
查看原文
)
若昔难得
2赞
2023-04-29 09:26:08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苦苦寻觅,一无所获
只有陶醉于生命的时候才能够活下去,而头脑一清醒,就不能不看到,这一切都是幻觉,而且是荒唐的幻觉! (
查看原文
)
Mx. L
1赞
2013-08-09 20:02:47
—— 引自第24页
在探索生命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我的感受和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的感受完全相同。 ... 数学和实验科学在我眼前展现了清晰的地平线,但按其方向不可能找到人家;我在思辨科学领域走得越远,陷入黑暗便越深,结果我深信,出路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
查看原文
)
Mx. L
1赞
2013-08-09 21:32:56
—— 引自第39页
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
查看原文
)
Mx. L
1赞
2013-08-09 21:32:56
—— 引自第39页
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何必更有智慧呢? 这也是虚空。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纪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 (
查看原文
)
Mx. L
1赞
2013-08-09 21:32:56
—— 引自第39页
宗教信仰是对人类生命意义的认识,由此人才不毁灭自己而活下去。宗教信仰是生存的力量。只要人活着,他总有宗教信仰。如果他没有为之必须活下去的信仰,那么他就不会活下去。如果他看不到,也不懂得有限的虚幻,他就信仰这种有限。如果他懂得了有限的虚幻,他应该信仰永恒。没有信仰,人就无法生存。 (
查看原文
)
Mx. L
2013-08-09 23:15:58
—— 引自第68页
宗教教义是在另外一个境界中存在和传播的,它与生活本身有着一段距离,而且超然独立于生活。我们所面对的宗教知识一种外部现象,和生活本身毫无关系。 我真心诚意的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孤身一人,在追求尽善尽美的道路上孤立无援。每当我试图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时,总会招来鄙视和嘲笑;而一旦我屈服于低俗的欲望,却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鼓励。野心、权力欲、自私自利、放荡、骄傲、愤怒、复仇,这些倒成了令人敬仰的品质。于是我渐渐臣服于这些私念和贪念,长辈们也开始接受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并为我感到高兴。 那时,我们都坚信自己必须滔滔不绝、笔耕不辍,坚信我们应该尽多尽快地发表作品——那可是全人类的福祉。就这样,成千上万的文人一面彼此相轻,口诛笔伐,一面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我们连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善恶是非的问题——都回答不了。人人高谈阔论、口若悬河,从不会谦虚地倾听他人说些什么。有时我们彼此纵容、互相夸赞,甚是享受;有时又怒气冲冲,恶言相向,整个情形就好像是我们全都生活在疯人院里。 这一切真是非常奇怪,不过现在我全都懂了。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沽名钓誉。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所知的唯一办法就是著书立说——那正是我们的所为。然而为了完成这一全然无用的任务,说服人们相信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就需要一种理论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解。由此我们编造出以下理论:凡事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万事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需要教化,而教化是以鸿篇巨著的发行量来衡量的。既然这些鸿篇巨著让我们得到了金钱和人们的尊敬,我们当然是最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类人。如果我们大家意见一致,这个理论应该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但是既然我们中任何一个人表达的想法都会有人以截然相反的观点予以反对,那么我们就应该被迫重新思考该理论的正确性。然而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得到了金钱的回报,... (
查看原文
)
一溪Donna
1赞
2018-06-02 18:17:58
—— 引自第1页
4.根据这些神学家的解释,信仰的基本教条是教会的不谬性。遵循这一教条,教会所教授知识和教义的真实性都不言自明。教会作为信徒的集合体,以爱的名义将所有信徒团结在一起,因此它拥有真理,成为我们信仰的基础。我对自己说,宗教真理无法通过单个人的努力获得,而只能是所有人以爱的名义团结在一起之后才能够得到启示的。为了获得真理,人们不能彼此分离;因为不能够分离,人们就必须爱,必须和那些与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人和平相处。真理体现为爱,因此,如果你不遵从教会的仪式,就破坏了爱的原则。破坏了爱的原则,就不大可能再了解真理了。当时的我看不到这一论证过程的谬误,看不到以爱之名团结在一起虽然可以启示大爱、却无法启示神圣的真理,就像《尼西亚信经》 〔1〕中用确切的语词表达的那些神圣的真理。我没有看到,爱永远不足以将真理明确表达为一种必然的团结状态。当时的我看不到这一谬误,也正是因此,我能够在理解有限的情况下接受和服从东正教的许多仪式。当时我正试图彻底放弃所有争论和辩驳,尽可能合理地解释教会的所有信条,尽管其中有些与我的想法相矛盾。 5.在顺从这些教会仪式的过程中,我压制了自己的理性,全盘接受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传统。我将自己与祖先和我所钟爱的人、与父母和祖父母联系在一起。他们,以及他们的前人都曾信仰过、生活过,是他们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我成为自己如此深爱的无数人中的一员。这些行为本身没有任何错误(“错误”是指沉迷于欲望),每天早上起来便向教堂走去,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向善之事,只要那样我就能压制自己骄傲的头脑而牺牲肉体的舒适享受,和我的祖先和同辈人团结在一起,寻找到生命的意义。我怀着同样的目标领圣餐、每天祈祷、划十字、屈单膝、斋戒。无论这些献身宗教的行为多么微不足道,它们毕竟是以向善为目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教堂,我领圣餐、斋戒、每天做几个小时的祈祷。在倾听教堂布道时,我每听到一个字都会停下来思考一下,试图赋予它... (
查看原文
)
未名日
1赞
2020-02-22 19:42:44
我想,过去和现在的大多数人都会是如此。当然,我所说的大多数人,是像我们一样有道德的、表里如一的人,而不是那些把信仰的对象当作一种手段,猎取某些利益的人(那些人其实是彻头彻尾的伪教徒。因为,如果宗教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满足生存的某种手段,那么这大概已经不是宗教了)。具有我们这种教养的人的处境,就像一幢虚伪的大楼在生活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融化了,有的人已经发现并扫除了它有的人仍旧没有意识到。 (
查看原文
)
Cute
1赞
2020-07-27 10:20:2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我的同行,也就是这些作家们的人生观就是:生命总是朝前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有思想的人是主要的参与者。在这些有思想的人中,我们这些艺术家和诗人最具影响力。我们的宗旨就是教化人类。然而,他们为了不让自己被一些常见的问题难住,比如“我知道什么,我应该教什么”,就说有一套理论能解释,根本不需要了解这些,因为艺术家和诗人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教化别人。 (
查看原文
)
Cute
1赞
2020-07-27 10:20:2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我曾是个坏人
我努力完善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所有我能学的、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我完善自己的億志给自己制定些准则,并努力去遵守;我完善自己的健体)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自己更有力量,动作更灵敏;通过克服各种困难来培养自己的初性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我认为,所有这些行动都属于“完善”。当然,最根本的是使的完但是没过多久,它就被俗世生活的完善代替,即不是希望在自己或是上帝面前表现得好,而是希望在别人面前能够“表现”得更好些。很快这种愿望又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那就是要比别人更有名、比别人更有地位、比别人更有钱 (
查看原文
)
Cute
1赞
2020-07-27 10:20:2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但为了做这样的无用功,以及确保别人觉得我们很重要,我们还需要一种理论去为我们的行为开脱。以下就是我们编造出来的理论:所有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所有存在的都是发展进步的。而所有的发展进步都是通过文化达成的,文化是以书、报纸的发行量衡量的。付钱给我们,尊重我们,是因为我们著书、写专栏,我们才是最最有用、最最好的人。如果我们所有人都一致赞成的话,这个理论应该非常受用。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一个人想法是这样,另一个人的想法又是截然相反,所以就迫使我们反省这观点是否正确。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人们付钱给我们,我们的同伴夸奖我们,导致了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现在我明白了,我们的举止和疯人院里的疯子没有任何差别,但当时我只是隐隐约约地怀疑这些。像所有的疯子一样,我把所有人都称为疯子,除了我自己。 (
查看原文
)
指染微光
1赞
2021-12-28 17:38:06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我曾是个坏人
信教者和普通人都一样按照生存的原则生活着,这种生存原则不仅与教义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大部分与之观点对立。教义不参与生活,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从来不涉及教义,私人生活中也不去遵守教义行事。教义竟然是在远离生活并独立于生活之外被信奉着,如果能和它搭上点关系的话,也仅仅把它当作一种与实际生活没有丝毫关系的表面现象。 (
查看原文
)
若昔难得
1赞
2023-04-26 16:39:5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
我来写笔记
>
忏悔录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isbn:
7544727912
书名:
忏悔录
页数:
116
译者:
冯增义
定价:
16.80元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