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辩护 短评

热门 最新
  • 90 未来战士犀尘 2012-08-25 12:39:23

    18世纪的书还这么有即视感真是……【我到处听到反对女权的呼声,但是哪有女权呢?】

  • 46 dormouse 2012-10-12 15:32:40

    考虑到它写于200多年前,这的确是敏锐而伟大的见解;波伏瓦著名的那句“女人不是天生的”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被阐述得如此详细,而即使在今天看来里面批驳的许多现象也犹如在描述当下世界。但换句话讲,这也意味着200多年来人们是多么擅长对自己不喜欢听的道理置若罔闻啊……

  • 39 CharlieWah 2015-12-11 21:35:23

    “这种柔弱实则为一副枷锁,通过让女人不断关注自己的外表,而禁锢了心灵的发展。”

  • 13 苏结衣 2018-04-16 14:12:05

    这些话到现在也没有过时,是多么让人沮丧的发现。

  • 9 煹米ゴミ 2016-09-15 23:12:50

    ……有些话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呀。当今对女博士的嘲讽不就是那些内化了现行观念的认为女性应该注重外貌的人对有知识女性的嘲讽吗?从出生就被灌输性别的区别,哪里有保障每个人自由地选择和发展呢?现在不仍然有很多婚姻是“合法卖淫”吗?那些拥有一时特权的女性是阻止女权主义发展的帮凶呀,我不要做那种人。

  • 3 岂能无怪哉 2016-05-18 09:15:34

    像这个样子讲女权你问我资词不资词 我当然是资词的 比起波伏娃 不知高到哪里去 但是因为作者本身时代的局限性 读的时候 一定不要断章取义 还要多学习 PS:只读了中文部分……_(:зゝ∠)_

  • 5 pengpeng 2016-02-11 22:47:51

    看的过程中有些跳神,也许是她身处的时代(1792年)致使她的论点必须庞杂以至于难免有些许落伍之处,但不断出现的超越时间的真知灼见不得不令人感佩……知行合一,她完全做到了自己所秉持的“对理智的锻炼,使品格与心灵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4 正正平平衡衡 2016-05-19 23:02:22

    节选版,有中英。翻译不行,句子非常拗口,经常要停下来分析句子主谓宾真是受不了,有些还译得逻辑混乱,我还要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啥意思。只好翻去看英文果然好多了。准备重看完整版。

  • 4 二酒 2019-05-18 21:36:53

    激烈的文字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在伏案写作本书时大脑里的风起云涌和愤慨。 很多观点偏激冗长,但对于两百多年的女权觉醒来说,这本书极具冲击力,让人读的热汗直流。 思想作为一种内在力量具有重要性,因为智力永远处于统治地位。

  • 2 黑猫白猫花猫 2016-08-24 22:52:49

    翻译有点差,看英文版还行就是有点拗口。 提到的女权主义理念能看出来还是比较初级的(但是given 作者出生的时代,这些理念已经算是超前了吧)-尽管作者尽力不比较两性,但是还是逃不出以男性为标杆衡量女性的这个圈儿,有些逻辑还是有点天马行空。 但是有些关于世俗女性as a stereotype 的吐槽还是蛮好玩儿的。

  • 3 路米內 2017-04-19 01:01:48

    一份檄文、战书、宣言。随便摘些段落——“她生来就是男性的玩物,他的拨浪鼓,无论何时,在男人停止理性的探索需要娱乐时,它就必须在他的耳边当啷当啷地响。”——男人女人们都要抖三抖,或心有戚戚焉或佯装若无其事(佩服英国毒舌呀)。启蒙时代的Wollstonecraft倡导理性、知识和美德,推崇教化的力量,甚至还提出要在议会有女性代表,反对色情的目光和对心智的囚禁。

  • 5 deer in? 2020-01-25 20:20:21

    无法逃离时代的局限性 但放在当时必定是振聋发聩 时至今日普罗大众也未必都有这个觉悟 有人不愿有或者不能有 按下性别对立不表 一定也有人心安理得享受这种不愿不能所带来的特权 就是这个翻译看的有点闹心

  • 7 盐少女 2020-05-30 00:39:22

    虽然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观点建立在一个基础大前提上:女人的品格最终还是要为“多情的妻子和理智的母亲”这一身份服务,但作为一部于200多年前写就的作品,她的很多理念是绝对超前的, 甚至放置在今天的社会框架下依然实际、依然有意义。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观点可以总结为:1.社会所褒扬的“优秀女性品质”实际上是扭曲的,两性追求的优秀品质应该一致;2.女性应该把对外表和情感的过分关注转移到对体质的提升和对理智的培养上;3.追求女性境况的改变需要社会意识和系统的整体变革;4.解放女性就是解放两性;5.爱情终将消逝,所以不要以爱情来填补空虚,夫妻关系的基础应该是伙伴关系。对女性的建议:1.少读小说,多读历史政治;2.不要沉迷于梳妆打扮,不要在外表上互相竞争;3.不要对情感关系过度依恋;4.不要以“弱”为荣。

  • 5 Ygritte 2017-06-24 08:25:07

    两百年之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妹子受限于男权社会关于“美丽”和“柔弱”的谎言,更多是输出生育价值和情感慰藉而不是作为独立个体收到尊重、认可。何其不幸。(当然也有天时人和共同作用下,外柔内刚,既能利用女性优势,又能在工作生活中独当一面的人生赢家)

  • 2 两头烧蜡烛🌕 2018-06-18 23:38:24

    被遗弃在成都的一本其实读起来相当舒服的手拿书。“女人是被塑造的”观点当真贯穿着整段女权历史。 最大的惊喜其实是发现玛丽的语言如此适合作舞台呈现!常常读到眼前浮现视觉设计的境地。 在道德(重点在于母职)方面的局限当然无法掩瑜,一次有意义的打卡

  • 2 撒哈拉的小狐狸 2019-07-29 09:42:16

    两百多年前的振聋发聩

  • 3 Shawn 2015-11-20 11:06:55

    三联在微信上推送了一本书叫《如何听上去很有文化》,里面提到十个最唱提到的名人我竟多数没有听过,索性就在双十一的时候买了几本相关的书,这是其中一本。感觉作者是个相当有激情的女人,文字遒劲有力,里面很多对女人的指摘即使用到现代男人的身上都不过分,尤其是对我自己。其中有一句话很喜欢:教育是让人走向完美的第一步,可是很多人仅仅只是用它来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已。

  • 1 寻故 2019-03-30 12:01:38

    18世纪末写的女权书籍,短小精悍,提炼理性、理智、逻辑、思维、教育、自由、独立、美德、品格、兼顾坚毅、思考、质朴、勇气… 似一把锋利的屠牛刀,刀刀入肉见骨,直击根源,清晰流畅自然地解刨出社会存在的两性心理及现象,除了要求女人生孩以繁衍后代这点外,其他能恰如其分地给出合适意见建议,痛快人心!《女权辩护》,我个人认为应把它揣在兜里,日常翻出来复习阅读思考,以便更好地实践。 说到女权,个人认为此书比波伏娃的《第二性》更上一层楼,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运用自如的哲学思维,善总结表达,可读性更强。PS:《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儿。

  • 2 澹台未昀 2019-01-03 14:18:18

    这么多年前的书了,依然振聋发聩。 女人先是人,再是女人。 一味鼓吹美丽无知顺从,只会获得软弱好骗善妒的大孩子,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享乐之上,既不能获得人格完整,也无力承担起公民责任和家庭责任。 因转瞬即逝的爱欲而非尊重和欣赏结合的婚姻,注定是短命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