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的感觉 短评

热门 最新
  • 80 木鸡腿 2013-01-18 13:47:19

    小说本身五星这没话说,但翻译太生硬了吧,巴恩斯语言中的柔软、悠扬、伤感根本没法体现出来。还有就是,前面的导读顶多介绍介绍作者就好了,干嘛大量剧透,还有隐喻象征之类的解读,这些难道读者不会自个儿在阅读时获得么,这样做真是没自信啊。

  • 48 玑衡 2013-02-18 09:14:10

    “如果说亚历克斯读过罗素和维特根斯坦,艾德里安则读过加缪和尼采。我读过乔治奥威尔和奥尔德斯赫胥黎;科林读过波德莱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上不过是我们几个一个个小小的速写罢了。”噢,噢,这是多么可爱的一本小说啊!

  • 48 薇羅尼卡 2014-09-11 10:37:22

    由于对主角的厌恶之感太过强烈,以至于整个阅读过程都很糟心。一个用恶意臆测揣度并且中伤诅咒别人的猥琐男,心中的污水漫涨。唯一让人深思的就是记忆与现实的互相对照,以及历史的所谓真相,也许“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就是历史。”

  • 20 荞麦 2012-09-17 13:43:22

    最牛逼的是:感觉是一个短篇的题材,最后竟然写成了长篇……

  • 24 Luke 2014-01-16 23:27:33

    完美的书。关于岁月、个人历史的解读。启人思考。文字如诗。

  • 13 DEIRDRA 2016-02-26 02:31:58

    3.5 书店随便买的,用途是在飞机上读完。可能是情绪问题,现在想来,真的纯粹是知识分子臆想与小资产阶级趣味,其主题是村上春树级别的。一种优越的感伤。

  • 21 欢乐分裂 2019-11-21 12:03:09

    3.5;非常典型的知识分子式小说——精致的文笔,不无思辨的反省,略携私货的自恋,偏好夹叙夹议的说理/说教,以个体层面的经验推至宏观历史观的野心,金句频仍,不着痕迹地引用先哲名言。第一部分比较吸引人,艾德里安的神秘孤僻形象,平庸同学罗布森的自杀激起的讨论及对主角一众日后人生的影响,年轻人的狂飙想象力与庸常生活的对照,都让人期待如何具体阐述“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就是历史”,毕竟主观记忆的不可靠也非什么新鲜议题。可能巴恩斯写过侦探小说,后半部愈发靠近这个轨迹,结尾更有叙事诡计的成分,虽然脑补很爽,但不免拉低格调;若说前半部有昆德拉之风,后半部则是奔溃版的莫迪亚诺,收尾潦草。

  • 17 巨米雨 2017-12-07 11:16:59

    哦我去好做作啊,好久没读过那么自恋的东西了,一百多页读得我头晕脑胀的,我真的好讨厌这种烟雾缭绕似真似幻的写法,读个小说我还得靠猜?!故弄玄虚在我这里看来就是没有办法言语流畅的表达一个故事啊。真的,太做作了,自以为是的做作,跟主人公一样,无知又狭隘。

  • 17 琴酒 2013-06-08 10:35:40

    就是那种很精明很透彻但没什么余温的好小说,题材很小,记忆、青春、激情、媚俗、不朽,是“人性的,太人性的”,巴恩斯在这其中穿梭的游刃有余,带着他一贯的清晰和嘲讽,和漂亮的不到了的语言,无敌的叙述与议论交织的技巧。但说到“记忆的粉饰与篡改”这个主题,我更喜欢罗斯美国牧歌里那个长长的对最好的年代乡愁式的回忆,那里有一种“跌落”。不过不应该从英国作家身上期待这种东西。

  • 12 btr 2012-09-09 16:57:23

    (1)不可靠叙述。来自自然的不可靠记忆。(2)个人史-泛指的历史-历史观(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3)客观时间-主观时间(私人的、真正的、以你与记忆的关系衡量的)(4)悬念。悬念的揭开赋予此前内容新的意义。(及其与生命终结的类比)

  • 13 𝘽𝙀𝙉 2012-10-24 10:25:50

    人老了真可怕,你不仅变成了你曾经讨厌的那种人,你的记忆也开始混乱,最可怕的是你对记忆进行自欺欺人的修正。

  • 7 shu 2014-08-23 00:36:59

    光是结构上已经知道朱利安·巴恩斯 绝对是太聪明的作者, 字句上也还有太多精妙。 五星推荐。 前多半是图书馆读的不能借走,后半找了原版,阅读体验更佳,简直自带英音诱发装置,就是让你要用英音把很多对白读出,真的妙。

  • 8 柏拉不图 2014-01-24 11:31:08

    结尾这机灵抖得,也太鸡贼了吧。

  • 10 安提戈涅 2013-06-06 22:27:00

    在琐屑庸常的浮世绘中探讨时间与记忆的主题很冒险,巴恩斯选择了一种蹩脚小说家讲流水账的叙事方式,只是在偶然间才会用“繁华落尽”式的质朴问题让主人公扪心自问,同时敲击读者。命途的辛辣苍茫,大概永远只可回想,不可叙述。

  • 4 成知默 2017-03-15 17:13:23

    2017年已读027:关于个体记忆对真相的篡改以及个人历史中的自欺欺人,记忆就像一件百衲衣,它不仅记录真实也记录假象,或者说它储藏的是自以为是的真实。这部两段式的小说就像是穿越了记忆的暗黑河流,识破所有虚饰与伪装,最终水落而石出,抵达谜底。关于历史与记忆、真实与虚假的思辨还不错,但也愈发显得这个包裹在其中的故事太过贫瘠(尤其是结局,如此突兀),而在这个空洞的故事的衬托之下,那些闪闪发光的句子也就成了无根浮木,有理,但无情。不知道同名电影会怎么呈现,改动应该不少。

  • 8 羊c 2016-11-08 15:14:17

    作者存在感盖过故事自发性,议论篇幅多过情节的小说。所以占内容大部头的人生感悟将决定小说的精彩程度…可似乎…这里的自我抒发有点过度了,看完印象最深的不是它想讲述的记忆不可信等有关时间、历史、记忆的主题,而是厌恶主角自大的、情绪化的叙述模式。还有一个硬伤是虎头蛇尾,小说结尾处,反转的包袱抖完了,便匆匆结尾,兴许是想留住读者的震惊感,但由于和一贯的哲理叙述风格太不一致,所以非但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还让结尾的反转变得像狗血的翻盘,连带着小说境界都降低了…不得不让人怀疑作家是不是笔力不足……

  • 6 拔刀诀 2012-10-18 15:29:51

    啰嗦,絮叨,把原本不错的题材和偶尔灵光一现的思想都淹没了。布克奖真是很烂的奖,读过的几本中就没有喜欢的。

  • 6 时以星 2014-05-29 21:51:42

    巴恩斯65岁的作品,不可言喻的好,不可言喻的好看。关于时间与记忆,叙事的版本,主观视角与客观事实的距离。你想你为人温和而无害,有自我保护本能,却不知恰恰是这种保护到头来令自己受伤害,并在你意识到之前引发了他人命运的动荡不安。「你的生命走向终结——不对,不是生命本身,而是其他什么东西:生命中任何改变的可能性的终结。你有一段漫长的暂停时间,足够让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还有其他什么事做错了吗? 有累积。有责任。除此之外,还有动荡不安。浩大的动荡不安。」「我们多久才跟别人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又是多久会对其调整、修饰,甚至巧妙地删剔?年岁越大,周围挑战我们的讲述的人就越少,很少有人会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未必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仅仅是我们讲述的关于人生的故事。」

  • 4 57 2014-10-20 20:08:46

    心有戚戚不忍卒读。对胜者、败者各种记忆构建的怀疑,怀疑历史的同时,更深刻地怀疑自己。里面有一种特别宝贵而稀有的严肃和言行合一。然而作者不止停在这里,被结尾不动声色的转折惊呆了,破坏了此前铺垫很久的自我代入,一点确定性都不给,用作者的话,the sense of an ending,“浩大的动荡不安”。

  • 5 曼靑 2012-10-02 17:53:19

    有好幾次都快讀不下去。喜歡引人入勝、故事性強的小說 這是當年讀東野圭吾落下的老毛病。你怎麼還不出新書 我對你的愛一次次被迫分攤到那些你推薦的書上 馬上就要用完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