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导论和上篇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力,利奥塔、詹明信、存在主义、伽达默尔、从狄德罗到谢克纳等等,还扼要地细读了从易卜生到汉德克的剧作,但是语言上太浮夸且油滑,用了过多的修辞排比、引文,使得全书反讽地成为了一个后现代的拼贴;下半部讲中国当代先锋剧就开始神神叨叨,尤其是对孟京辉和牟森的过度吹捧:因为看过录像,我一直疑心孟版的《等待戈多》到底有没有孟自吹自擂的那样,还有王朔的小说究竟好在哪儿,把止庵和史航迷得颠... 导论和上篇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力,利奥塔、詹明信、存在主义、伽达默尔、从狄德罗到谢克纳等等,还扼要地细读了从易卜生到汉德克的剧作,但是语言上太浮夸且油滑,用了过多的修辞排比、引文,使得全书反讽地成为了一个后现代的拼贴;下半部讲中国当代先锋剧就开始神神叨叨,尤其是对孟京辉和牟森的过度吹捧:因为看过录像,我一直疑心孟版的《等待戈多》到底有没有孟自吹自擂的那样,还有王朔的小说究竟好在哪儿,把止庵和史航迷得颠三倒四的。注意作者用“熵”来谈后现代戏剧的自我损耗,以及结合经济意义上的后工业社会、哲学意义的解构时代、文化意义上的消费社会、戏剧史意义上的后布莱希特时代四要素,来谈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语部分提醒读者注意“小品”这一戏剧形式。需补读书中提到的马也《理论的迷途与戏剧的危机——对中国当代话剧的思考》。 (展开)
@抓吗金说导论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夫,其实应该是从北大出版社《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引来的。上篇引言里用了劳逊的论述,其实本雅明更好。对布莱希特评价没有走出国内的形而上。评《等待戈多》时候用了重复&消除,没有标出来是德里达的,这无所谓,就是不知道对的哪个参考资料,英文概念不对。沿袭艾斯林荒诞派戏剧里的错误划分评价阿尔比。把Isaac shepard也当作山姆谢帕德,搞出摇滚歌手乌龙。下部分作为史料倒是... @抓吗金说导论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夫,其实应该是从北大出版社《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引来的。上篇引言里用了劳逊的论述,其实本雅明更好。对布莱希特评价没有走出国内的形而上。评《等待戈多》时候用了重复&消除,没有标出来是德里达的,这无所谓,就是不知道对的哪个参考资料,英文概念不对。沿袭艾斯林荒诞派戏剧里的错误划分评价阿尔比。把Isaac shepard也当作山姆谢帕德,搞出摇滚歌手乌龙。下部分作为史料倒是写得很有价值,虽然好像还是对某几个人过誉。一本90年代初的作品,出现这些问题都是难免的,老麻已经做得很好了。值得一读,不值得细究。总之我喜欢不出现“我/我们”的论文。感谢老麻这两年和我的交流,对我的鼓励,“新的时代到来了,路德维可”“前面就是我的世界”。PS:马也那篇在86年1月的校刊上。 (展开)
出乎意料的好。
读了一次又一次的书,这个人很厉害的呢。
高行健与林兆华、孟京辉、小剧场、先锋剧场有较多描述。
一星扣在太肆意张扬的文笔,不过其实读着读着反而还觉得挺有魅力的
唉……?
> 更多短评 8 条
> 2人在读
> 50人读过
> 78人想读
订阅关于水月镜花--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戏剧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抓吗金 2015-11-27
导论和上篇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力,利奥塔、詹明信、存在主义、伽达默尔、从狄德罗到谢克纳等等,还扼要地细读了从易卜生到汉德克的剧作,但是语言上太浮夸且油滑,用了过多的修辞排比、引文,使得全书反讽地成为了一个后现代的拼贴;下半部讲中国当代先锋剧就开始神神叨叨,尤其是对孟京辉和牟森的过度吹捧:因为看过录像,我一直疑心孟版的《等待戈多》到底有没有孟自吹自擂的那样,还有王朔的小说究竟好在哪儿,把止庵和史航迷得颠... 导论和上篇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力,利奥塔、詹明信、存在主义、伽达默尔、从狄德罗到谢克纳等等,还扼要地细读了从易卜生到汉德克的剧作,但是语言上太浮夸且油滑,用了过多的修辞排比、引文,使得全书反讽地成为了一个后现代的拼贴;下半部讲中国当代先锋剧就开始神神叨叨,尤其是对孟京辉和牟森的过度吹捧:因为看过录像,我一直疑心孟版的《等待戈多》到底有没有孟自吹自擂的那样,还有王朔的小说究竟好在哪儿,把止庵和史航迷得颠三倒四的。注意作者用“熵”来谈后现代戏剧的自我损耗,以及结合经济意义上的后工业社会、哲学意义的解构时代、文化意义上的消费社会、戏剧史意义上的后布莱希特时代四要素,来谈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语部分提醒读者注意“小品”这一戏剧形式。需补读书中提到的马也《理论的迷途与戏剧的危机——对中国当代话剧的思考》。 (展开)
1 有用 ivauke 2018-04-28
@抓吗金说导论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夫,其实应该是从北大出版社《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引来的。上篇引言里用了劳逊的论述,其实本雅明更好。对布莱希特评价没有走出国内的形而上。评《等待戈多》时候用了重复&消除,没有标出来是德里达的,这无所谓,就是不知道对的哪个参考资料,英文概念不对。沿袭艾斯林荒诞派戏剧里的错误划分评价阿尔比。把Isaac shepard也当作山姆谢帕德,搞出摇滚歌手乌龙。下部分作为史料倒是... @抓吗金说导论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夫,其实应该是从北大出版社《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引来的。上篇引言里用了劳逊的论述,其实本雅明更好。对布莱希特评价没有走出国内的形而上。评《等待戈多》时候用了重复&消除,没有标出来是德里达的,这无所谓,就是不知道对的哪个参考资料,英文概念不对。沿袭艾斯林荒诞派戏剧里的错误划分评价阿尔比。把Isaac shepard也当作山姆谢帕德,搞出摇滚歌手乌龙。下部分作为史料倒是写得很有价值,虽然好像还是对某几个人过誉。一本90年代初的作品,出现这些问题都是难免的,老麻已经做得很好了。值得一读,不值得细究。总之我喜欢不出现“我/我们”的论文。感谢老麻这两年和我的交流,对我的鼓励,“新的时代到来了,路德维可”“前面就是我的世界”。PS:马也那篇在86年1月的校刊上。 (展开)
0 有用 分子 2012-06-02
出乎意料的好。
0 有用 娜娜疯 2014-02-24
读了一次又一次的书,这个人很厉害的呢。
0 有用 齐天大圣的妹妹 2018-07-15
高行健与林兆华、孟京辉、小剧场、先锋剧场有较多描述。
0 有用 青郁在 2018-10-23
一星扣在太肆意张扬的文笔,不过其实读着读着反而还觉得挺有魅力的
0 有用 齐天大圣的妹妹 2018-07-15
高行健与林兆华、孟京辉、小剧场、先锋剧场有较多描述。
1 有用 ivauke 2018-04-28
@抓吗金说导论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夫,其实应该是从北大出版社《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引来的。上篇引言里用了劳逊的论述,其实本雅明更好。对布莱希特评价没有走出国内的形而上。评《等待戈多》时候用了重复&消除,没有标出来是德里达的,这无所谓,就是不知道对的哪个参考资料,英文概念不对。沿袭艾斯林荒诞派戏剧里的错误划分评价阿尔比。把Isaac shepard也当作山姆谢帕德,搞出摇滚歌手乌龙。下部分作为史料倒是... @抓吗金说导论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夫,其实应该是从北大出版社《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引来的。上篇引言里用了劳逊的论述,其实本雅明更好。对布莱希特评价没有走出国内的形而上。评《等待戈多》时候用了重复&消除,没有标出来是德里达的,这无所谓,就是不知道对的哪个参考资料,英文概念不对。沿袭艾斯林荒诞派戏剧里的错误划分评价阿尔比。把Isaac shepard也当作山姆谢帕德,搞出摇滚歌手乌龙。下部分作为史料倒是写得很有价值,虽然好像还是对某几个人过誉。一本90年代初的作品,出现这些问题都是难免的,老麻已经做得很好了。值得一读,不值得细究。总之我喜欢不出现“我/我们”的论文。感谢老麻这两年和我的交流,对我的鼓励,“新的时代到来了,路德维可”“前面就是我的世界”。PS:马也那篇在86年1月的校刊上。 (展开)
0 有用 一块小甜饼 2016-03-27
唉……?
2 有用 抓吗金 2015-11-27
导论和上篇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力,利奥塔、詹明信、存在主义、伽达默尔、从狄德罗到谢克纳等等,还扼要地细读了从易卜生到汉德克的剧作,但是语言上太浮夸且油滑,用了过多的修辞排比、引文,使得全书反讽地成为了一个后现代的拼贴;下半部讲中国当代先锋剧就开始神神叨叨,尤其是对孟京辉和牟森的过度吹捧:因为看过录像,我一直疑心孟版的《等待戈多》到底有没有孟自吹自擂的那样,还有王朔的小说究竟好在哪儿,把止庵和史航迷得颠... 导论和上篇的理论综述很见功力,利奥塔、詹明信、存在主义、伽达默尔、从狄德罗到谢克纳等等,还扼要地细读了从易卜生到汉德克的剧作,但是语言上太浮夸且油滑,用了过多的修辞排比、引文,使得全书反讽地成为了一个后现代的拼贴;下半部讲中国当代先锋剧就开始神神叨叨,尤其是对孟京辉和牟森的过度吹捧:因为看过录像,我一直疑心孟版的《等待戈多》到底有没有孟自吹自擂的那样,还有王朔的小说究竟好在哪儿,把止庵和史航迷得颠三倒四的。注意作者用“熵”来谈后现代戏剧的自我损耗,以及结合经济意义上的后工业社会、哲学意义的解构时代、文化意义上的消费社会、戏剧史意义上的后布莱希特时代四要素,来谈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语部分提醒读者注意“小品”这一戏剧形式。需补读书中提到的马也《理论的迷途与戏剧的危机——对中国当代话剧的思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