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 郭维敬/刘榜离等
出版年: 2000-10
页数: 596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0428633
内容简介 · · · · · ·
朝鲜战争后,有关各国几十年来先后有多种关于朝鲜战争的论著与记叙出版,美国人贝文・亚历山大的这部书取材比较全面,立论较为客观,主张中、美两个伟大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同时本书总体上对美国的好战势力及上层的错误决策,是采取谴责态度的;更对战后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各届政府执行的一项项反华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由于作者是朝鲜战争的亲历者,又占有包括美国解密档案在内的丰富资料,所以他对整个战争及朝鲜停战谈判中一些问题的记叙,也比较接近真实。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力图表明,美国领导人,战前已收到了充足的信号,倘若他们对此信号作出反应,则有可能避免红色中国介入战争;即使不能避免共产党中国的介入,也有可能以很小的代价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本书还试图说明,美国在朝鲜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的战争,输掉了另一场针对红色中国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本质上完全不同...
朝鲜战争后,有关各国几十年来先后有多种关于朝鲜战争的论著与记叙出版,美国人贝文・亚历山大的这部书取材比较全面,立论较为客观,主张中、美两个伟大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同时本书总体上对美国的好战势力及上层的错误决策,是采取谴责态度的;更对战后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各届政府执行的一项项反华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由于作者是朝鲜战争的亲历者,又占有包括美国解密档案在内的丰富资料,所以他对整个战争及朝鲜停战谈判中一些问题的记叙,也比较接近真实。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力图表明,美国领导人,战前已收到了充足的信号,倘若他们对此信号作出反应,则有可能避免红色中国介入战争;即使不能避免共产党中国的介入,也有可能以很小的代价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本书还试图说明,美国在朝鲜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的战争,输掉了另一场针对红色中国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公然进行侵略而被挫败;红色中国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而获得胜利。本书还着力如实地展现朝鲜战争的作战情况,以及在制定战略战术方面的高下之别。本书充分展示了战争双方人员为他们所铭记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的贡献,以及人类令人敬畏的献身精神与奋斗力量。
作者简介 · · · · · ·
●贝文・亚历山大(Bevin Alexander)朝鲜战争期间为美陆军部派驻前线的战史分遣队队长,后长期为美国陆军及美国政府撰写专题报告,同时兼任某些大报的自由撰稿人。曾长期任教于弗吉尼亚大学。
目录 · · · · · ·
前言/致谢
第1章 1950年的“六二五”
第2章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第3章 分割
第4章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
第5章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
第6章 华盛顿的抉择
第7章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
第8章 联合国军
第9章 告别美好时光
第10章 第一场阻击战
第11章 大溃退
第12章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
第13章 锦江之战
第14章 大坪里战斗
第15章 大田之战
第16章 幽灵之师
第17章 退守洛东江
第18章 第一次反攻
第19章 洛东江岁月
第20章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
第21章 反击开始
第22章 战略之争
第23章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
第24章 决策仁川
第25章 将帅失和
第26章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
第27章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
第28章 仁川之战
第29章 攻占汉城
第30章 突破防御圈
第31章 征服
第32章 红色中国的警告
第33章 清川江上
第34章 目标:鸭绿江
第35章 铁拳砸了下来
第36章 云山灾难
第37章 一个营的覆灭
第38章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
第39章 理应三思而后行
第40章 华盛顿的空谈
第41章 这支军队不寻常
第42章 突入险境
第43章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
第44章 下碣隅里之战
第45章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
第46章 挑战行动
第47章 突围
第48章 麦克阿瑟慌了神
第49章 重返三八线
第50章 除夕攻势
第51章 艾奇逊的计谋
第52章 北上“堪萨斯线”
第53章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
第54章 参议院听证会
第55章 春季攻势
第56章 边谈边打
第57章 喋血山岭
第58章 再启和谈之门
第59章 战俘营风云
第60章 暴君李承晚鹰派克拉克
第61章 中立国的介入
第62章 最后的危机
第63章 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
后记/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此时他本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利用中苏之间的分裂与人民共和国达成谅解,从而孤立美国的主要对手——苏联。但肯尼迪却暴露出了对中国的偏见,这一点并不亚于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他不仅不设法与中国解决纠纷,反而同俄国谋求谅解,并于1963年7月,建议美俄两国携手发起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对中国新疆罗布泊的核弹实验基地进行打击。但赫鲁晓夫未为所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63章 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 -
双重包围对北朝鲜人来说也是惯常的战术。千百年来翼侧包围一直是战争的基本打法,但是一些士兵运用起来就比其他士兵获取的成功多。当北朝鲜人能够采用此种打法时,他们就仿效擅长包围战术的最伟大的军队的榜样,即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统率下的蒙古人。蒙古式的进攻方法是以其狩猎方法为基础的。成吉思汗在和平时期,每年冬季都通过大型狩猎这样一种手段训练他的军队。通常由一支队伍开始把猎物往后驱赶,然后侧翼的队伍就运动到中心队伍的前头,绕过猎物来到后方,将越来越惊恐的猎物包围起来,接着从四面八方把它们挤到一起。对蒙古士兵开展的训练,主要是教他们在收缩包围圈时,不让哪怕一只兔子或一头鹿逃掉。这需要对所有实施包围的部队进行难以置信的高度控制。这种方法奏效时,实际上没有一只猎物能够自行逃脱掉。对于那些在大型狩猎中善于包围动物的士兵来说,猎起人来就变得容易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1章 1950年的“六二五”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的人也喜欢 · · · · · ·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了解朝鲜战争美国决策和部分战争细节的必读书目之一(美方视角)

抗美援朝与朝鲜战争是两个概念


非常好的反映朝鲜战争的书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朝鲜战争是停战吧?这题目怎么是战败? | 来自一期一会 | 4 回应 | 2022-07-20 09:02:38 |
``无题 | 来自季长风 | 1 回应 | 2010-04-12 00:08:2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Hippocrene Books (2003)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3)7.8分 153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2)7.4分 7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外国人的中国纪事(二) (維舟)
- 军事类——兴趣版(我的电子图书馆 九) (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
- 思考用的 (yak)
- 推遍天下>阅读 (lan.v.orn)
- 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戴耳机的鱼 2019-06-19 15:05:32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敌人,打了场错误的战争!抗美援朝的代价很大,但也给中国带来几十年的发展机遇。
1 有用 二月雪 2016-02-29 16:58:50
总算对这段历史了解清楚了。南朝鲜军队实在不堪一击,老是临阵脱逃。
0 有用 Reichslilien 2014-10-26 13:49:40
论述分析精到。又一重要的视点补充,相当大的篇幅放在了50年6月到9月之间的形势变化上。
1 有用 蛋壳计划 2013-11-13 11:11:17
好无聊啊,没有什么新鲜的观点,而且大部分是军事,对军事史感兴趣的看看还行。我没时间看你们怎么打的仗。
1 有用 walkerace 2009-09-29 23:07:13
美国人写的朝鲜战争作品,似乎很少爱在战略规划与战役组织上磨蹭,视角是由总统、统帅急转直下进入战壕,白描连排级战斗,读起来过瘾,但总觉得缺点什么。
0 有用 旅行者一觉 2022-07-20 09:26:00
1、没有对这边大笔墨的铁原,上甘岭两地的描述,一笔带过,倒是白头山家给了美帝伤心岭(百度一片把上甘岭误为伤心岭) 2、长津湖直至把沃克赶出首尔后,美帝迫于盟友压力给出和平条件,虽然是耍的手段,与2年后谈判后的实际情况,无太大出入。太像股票。一边觉着杀得过瘾,不断补仓,一边部队高层措手不及,认为非全面战争不能逆转,结果是政府派直接钦差到军队基层了解情况,发现并非如此,还可一战,于是,又打了2年
0 有用 说的对啊 2022-06-09 11:08:48
可以一看,作为多角度观察的素材还不错,提供了一些资料和视角。作者整体上,尤其是政治立场上还是亲中的,一直在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以及说明是美方将帅失和、政策反复导致中对美侵略性和干涉内政的反击。作者挺欣赏麦克阿瑟的威望及军事水平(尤其是仁川登陆决策),但对其政治上失策、干涉美对台决策导致中美战争表示很不满。“毕竟说来,美中台所处的局势与一外来大国要求美国不得染指夏威夷、英国不得涉足海峡群岛,或法国... 可以一看,作为多角度观察的素材还不错,提供了一些资料和视角。作者整体上,尤其是政治立场上还是亲中的,一直在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以及说明是美方将帅失和、政策反复导致中对美侵略性和干涉内政的反击。作者挺欣赏麦克阿瑟的威望及军事水平(尤其是仁川登陆决策),但对其政治上失策、干涉美对台决策导致中美战争表示很不满。“毕竟说来,美中台所处的局势与一外来大国要求美国不得染指夏威夷、英国不得涉足海峡群岛,或法国不要占据科西嘉本质上又有什么两样呢?” (展开)
0 有用 豆友139630624 2022-01-08 11:24:57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力图表明,美国领导人,战前已收到了充足的信号,倘若他们对此信号作出反应,则有可能避免红色中国介入战争;即使不能避免共产党中国的介入,也有可能以很小的代价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0 有用 Loic 2022-01-08 10:44:28
很长的一本书,麦克阿瑟的滑铁卢。这本的内容更加丰富,是基于一定高度而写的,并非单纯的战斗流水账。这场战争的付出太大了,中国就折损了近百万人。美国一直把中国当做假想敌,也正因如此,才更有理由参与这场战争吧。
0 有用 琉璃光喜宝 2021-10-07 21:17:15
多一个视角去看那场战争,真实,坦率,非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