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张爱玲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怪人、异人而存在的。也许她将不仅仅属于现代文学史。遥想几十年、几百年后,她会像她欣赏的李清照一样,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个稳定的位置也说不定,而我们知道,那时候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现代作家肯定都将被忽略不计了。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收集作品有从前、家庭生活场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读书岁月、港战中的印象、少作、卖洋文,谈中国人、成名等。
作者简介 · · · · · ·
余斌1960年生于南京。1978至198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该系。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周作人》等书。
目录 · · · · · ·
目录
引言 看张
上部 (1920年―1952年)
第一章 华丽缘(贵族血统)
1祖父和祖母
2父亲和母亲
3诞生
4童年忧欢
第二章 心经(成长之路)
5无法维持的家
6上小学
7中学生活
8逃离父亲
第三章 烬余录(大学生活)
9观察世相
10密友
11港战中
第四章 我的天才梦(文学之梦)
12艺术准备
13“生来就会写小说”
14才女怪癖
第五章 自己的文章(锋芒初试)
15“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
16一个女作家呼之欲出
17小说创作尝试
18到处都是传奇
第六章 传奇(小说世界)
19沉下去的时代
20“人性呱呱啼叫起来”
21洋场众生相
22“封锁”中的男女
第七章 一曲难忘(文坛新人)
23“张爱玲却出乎意外地出现了”
24新作研讨会
25“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26“向来是惜墨如金的”
第八章 流言(散文创作)
27关于《连环套》的争议
28‘有关我的职业道德’
29“流言――水上写的字”
第九章 气短情长(几个女友)
30“找寻实际的人生”
31“我喜欢听市声”
32“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33“谋生之外也谋爱”
34渴望激情的爱
第十章 倾城之恋(才女初恋)
35小说之媒
36“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37“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38“我将只是萎谢了!”
第十一章 留情(沉寂岁月)
39“有几句话要同读者说”
40电影剧本创作
41“作家是天生给人误解的”
42影坛的朋友
第十二章 不了情(新的选择)
43“一个行头考究的爱情故事”
44文风渐变
45《十八春》
下 部 (1952年――1995年)
第十三章 创世纪(重回香港)
46罗湖桥畔
47参加文代会
48创作《秧歌》
49“迁就”之作
第十四章 相见欢(初到美国)
50拜会胡适
51忘年之交
52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53粗线条的赖雅
第十五章 半生缘(再婚赖雅)
54迁居纽约
55“她是真正的中国小说家”
56夫妻苦乐
第十六章 重回前方(台湾之行)
57王桢和的“亲戚”
58再写电影剧本
59赖雅谢世
第十七章 哀乐中年(再受推崇)
60面对来客的自剖
61与“皇冠”合作
62创作《怨女》
63夏志清的佳评
第十八章 公寓生活记趣(老鼠洞里)
64习惯了孤单生活
65在加州大学
66水晶的来访
67“访胡’而“看张’
第十九章 海上花开(学者生活)
68台港的“张爱玲热”
69“红楼梦魇”
70救活“海上花”
第二十章 惘然记(心系亲友)
71关于《色・戒》的争论
72来自大陆的关切
73与大陆亲友的通信
第二十一章 迟暮(落寞晚景)
74“好久没有在绿茵场上出现”
75垃圾事件
76“剩下的时间不够用 很着急”
77“哦 上海 恍如隔世”
第二十二章 海上花落(悄然辞世)
78急管哀弦
79面对死神的幽默
80永伴95 中秋月
81遗嘱
后记
· · · · · · (收起)
引言 看张
上部 (1920年―1952年)
第一章 华丽缘(贵族血统)
1祖父和祖母
2父亲和母亲
3诞生
4童年忧欢
第二章 心经(成长之路)
5无法维持的家
6上小学
7中学生活
8逃离父亲
第三章 烬余录(大学生活)
9观察世相
10密友
11港战中
第四章 我的天才梦(文学之梦)
12艺术准备
13“生来就会写小说”
14才女怪癖
第五章 自己的文章(锋芒初试)
15“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
16一个女作家呼之欲出
17小说创作尝试
18到处都是传奇
第六章 传奇(小说世界)
19沉下去的时代
20“人性呱呱啼叫起来”
21洋场众生相
22“封锁”中的男女
第七章 一曲难忘(文坛新人)
23“张爱玲却出乎意外地出现了”
24新作研讨会
25“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26“向来是惜墨如金的”
第八章 流言(散文创作)
27关于《连环套》的争议
28‘有关我的职业道德’
29“流言――水上写的字”
第九章 气短情长(几个女友)
30“找寻实际的人生”
31“我喜欢听市声”
32“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33“谋生之外也谋爱”
34渴望激情的爱
第十章 倾城之恋(才女初恋)
35小说之媒
36“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37“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38“我将只是萎谢了!”
第十一章 留情(沉寂岁月)
39“有几句话要同读者说”
40电影剧本创作
41“作家是天生给人误解的”
42影坛的朋友
第十二章 不了情(新的选择)
43“一个行头考究的爱情故事”
44文风渐变
45《十八春》
下 部 (1952年――1995年)
第十三章 创世纪(重回香港)
46罗湖桥畔
47参加文代会
48创作《秧歌》
49“迁就”之作
第十四章 相见欢(初到美国)
50拜会胡适
51忘年之交
52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53粗线条的赖雅
第十五章 半生缘(再婚赖雅)
54迁居纽约
55“她是真正的中国小说家”
56夫妻苦乐
第十六章 重回前方(台湾之行)
57王桢和的“亲戚”
58再写电影剧本
59赖雅谢世
第十七章 哀乐中年(再受推崇)
60面对来客的自剖
61与“皇冠”合作
62创作《怨女》
63夏志清的佳评
第十八章 公寓生活记趣(老鼠洞里)
64习惯了孤单生活
65在加州大学
66水晶的来访
67“访胡’而“看张’
第十九章 海上花开(学者生活)
68台港的“张爱玲热”
69“红楼梦魇”
70救活“海上花”
第二十章 惘然记(心系亲友)
71关于《色・戒》的争论
72来自大陆的关切
73与大陆亲友的通信
第二十一章 迟暮(落寞晚景)
74“好久没有在绿茵场上出现”
75垃圾事件
76“剩下的时间不够用 很着急”
77“哦 上海 恍如隔世”
第二十二章 海上花落(悄然辞世)
78急管哀弦
79面对死神的幽默
80永伴95 中秋月
81遗嘱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傅雷在他洋洋洒洒的论文中这样描述张爱玲的小说:“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部为男女问题这噩梦所苦,噩梦中是淫雨连绵的秋天,潮腻腻、灰暗、肮脏、窒息与腐烂的气味,像是病人临终的房间。烦恼、焦急、挣扎,全无结果。噩梦没有边际,也就无从逃脱。零星的折磨,生死的苦难,在此只是无名的浪费。青春、幻想、热情、希望,都没有生存的地方。川嫦的卧房,姚先生的家,封锁期间的电车车厢,扩大起来便是整个的社会,一切之上还有一只瞧不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地压下来,要压瘪每个人的心房。这样一幅图案印在劣质的报纸上,纸条和对照模糊一点,就该和张女士的短篇差不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4页 -
普通人没有脱俗的理想,没有过人的理性,没有超人的毅力,没有超凡的美德,他们只不过按照世俗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常识处世行事,好与坏都被性格的平庸限制着,干不出惊人的事件,只配领略平淡无奇的生活,唯其普通,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人的人性在张爱玲看来才更带有普遍的意味。至于把普通人与传奇联系在一起,则是她希望在普通人身上咀嚼出浓稠的人生况味,而又将奇归于不奇,滤去人们一厢情愿掺和在巧合事件中的浪漫成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张爱玲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张爱玲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擅写“人性”的张爱玲,应不应该写“社会”?
余斌的《张爱玲传》自1993年初版以来,数度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于2013年,是距今最近的一版。据书末每一版的作者后记说明,每一次再版时,因为各种原因,主体内容几乎未经多少修改、增删。在此情况下,这本《张爱玲传》经过了近30年的岁月,依然被奉为经典,成为了解张爱...
(展开)

感张——“在没有人与人交结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从家族背景、家庭影响对其作品与性格的塑造入手,以张生命历程与创作时间并行不悖的两条线索,详尽细致的梳理了她一生的文学抱负与情感归宿。于严谨处见涣漫,是为我所喜的传记写法。 传记分为三部分,《上编》对她幼少年阶段所置身的离异家庭冷漠的氛围对心灵所造成的窒息进行...
(展开)

前半生是正文,后半生是注解
今年(2020)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我特意找了本张爱玲的传记来读。张爱玲是个传奇人物,自然有不少人为她作传,网上随便一搜就发现一大堆。其中绝大多数单看标题就令人吃不消,什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什么「也孤独,也灿烂」,还有「你因灵魂被爱」。标题就这样矫揉造...
(展开)

作者通过把张爱玲的小说一一评点,通过人物心理,情节分析等试图探寻张爱玲内心的世界,看得出来作者非常尊崇张爱玲,这传记也可以看做作者的论文。这样一位特立独行,这样一位文采飞扬的作家确实值得读读。
归根结底,张爱玲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怪人、异人而存在的。也许她将不仅仅属于现代文学史。遥想几十年、几百年后,她会像她欣赏的李清照一样,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个稳定的位置也说不定,而我们知道,那时候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现代...
(展开)
>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2001年10月版第424页缺的字 | 来自沈醉而去 | 2016-03-24 19:42:06 | |
忽冷忽热的张爱玲 | 来自coco | 1 回应 | 2010-07-17 12:13:30 |
此书有一疑似考证不当 | 来自[已注销] | 2008-02-19 00:36:21 | |
美丽人生 | 来自梦游的洋娃娃 | 2006-03-01 15:10:1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4分 124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8.8分 61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8.8分 362人读过
-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3)7.5分 6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人物传记 (南之之亦)
- 我的人物传记 (羊的门)
- 书虫私人藏书之张爱玲篇 (bookbug)
- all about Eileen Chang (沙拉兔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张爱玲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ingchun 2006-10-24 00:53:35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0 有用 momo 2012-07-30 09:30:16
高中时候半价买的,那个时候疯狂读张爱玲,能看的都看了。这本传记当时是看得很细的,也帮助我更加了解张爱玲。 09年小团圆后,就不看别人写的张爱玲传记了。
0 有用 玎玎的背影 2006-11-28 13:12:12
最好的张传。
0 有用 小渔 2006-08-30 13:20:29
讀過的關於愛玲的最好的傳記。
0 有用 等下再说 2007-03-15 14:00:17
有人说,等下再说是逃避..
0 有用 记录一下 2022-04-25 19:21:44
“好似灾难的过去,人们反倒沉浸在莫名的兴奋里”
0 有用 Solar_ 2022-02-17 01:08:51
就是这本书让我读了张爱玲
0 有用 豆友144077786 2021-07-08 18:40:09
我也觉得像《张爱玲作品传》,个人生平叙述大多来自张自己的文章,史料不新,居然完全没有提到宋淇,如果比较熟悉会觉得有些嘚嘚琐碎,可能年代久远的缘故
0 有用 城 2021-03-09 13:19:49
余老师的代表作,书中的评和传都很精彩。
0 有用 山鸡哥哥的阿九 2021-01-11 21:16:52
四星,张女士的一生堪称她自己个儿第一本小说集的名字“传奇”。余斌老师这本传记本来打算弃之不看,但刘老师说算是写得不错的,所以摸出来瞅了瞅。基本行文思路是跟着张的作品走的,对很多旧闻逸事倒是没有过多探索,更多的是对作品的分析探究,或许配合张的时间轴读起来更好一点。看了后记才知道原来是1993年写成,已经过去20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