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读小团圆,简直像跟着张爱玲做了一场二十几年的梦,梦里人人影幢幢,且到处是人,醒来却独自一人,还不如梦里坚强。PS:年轻时会比较喜欢张爱玲以前的书,浓墨重彩,世界是自己的,现在却比较喜欢这本书的冲淡之前,简直越到后来越是淡,像一抹烧毁的人影,风一吹,就散了,倒不灰飞烟灭,飞到各人的心里,未免有一丝怅惘。张爱玲不是自己最没冲淡之气的么?
大概自传式的小说都会有情绪离乱的感觉吧。小团圆的前两章读得真叫有气无力。人物多,思线乱,显然还在倒时差。唯独瑞秋的形象是生动有加跃然纸上。直到邵之雍出场。原本期待的那一出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却犹如冷泡茶。有清茶茗香但无热情澎湃。淡悠悠的一点也不浓郁。不瘟不火就爱了,不急不躁就被小三小四了。而那女人就只有异地相思,只有微笑相敬,爱得好不凄厉。但终究是场有始有终的情谊,不问出生不贪名利,瞬间的一出戏勾去了灵魂。爱已逝,留下空空的架子,美梦尤好,但噩梦也已经与此无关。
这不只是张爱玲的爱情故事,更是她的金色的永生。但是读起来都如此淡漠和琐碎,因为张爱玲本就是一个十分冷漠的女人,自小得不到父母正常的爱,身边一堆人,却没有一个是真正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她能这样爱胡兰成我已经觉得很难得。胡兰成之后,她的人生又归于骇人的寂静,她过早的看透世态炎凉,早就失望了,世态炎凉是比战争更可怕的东西。所以她的文字向来都那么克制,她宁愿写琐碎,也不愿多留一丝情,尤其是那些比喻,太真实形象,仿佛可以看到她站在暗处的冷笑。50岁来写这样的传记,除了名字之外已经不用任何虚构,因为那往事是她仅有的动情啊。我倒是很好奇她离群索居的晚年是靠什么样的信念活下去的。
张爱玲足够坦白和诚实。这并非为了取悦,而是天性中的孤傲。
读过《今生今世》,再读《小团圆》,他们的故事才完整。谁都没有撒谎,只是男人滥情且自恋,只是女人偏执而泠然。
辛苦的过程,完全陷入自我的回忆和凌乱中,直到邵之雍出场,才多少理出点头绪。这大概还是因为一窥隐私的关系。越读到最后,越觉着心凉。张爱玲一生走不出的其实不是胡兰成,倒是她的母亲。
我想这并非是张爱玲的本领,应该是每个人的——即使日后再怎么恨一个人,当想起这个人曾经所带给你的美好的回忆时,都是冷感但温柔的,不褪色的。
尽管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方面判断一个人的是非曲直,但从很多角度来看,邵之雍(胡兰成)都是一个人格低下的渣男。同样渣的还有郭沫若其人。
不是对张生平足够熟悉的真不好读,人人都知道她是天才少女,留下的也是睥睨众生的影像,谁想得到她在母亲的阴影下活得这样小心翼翼。作为小说显然不够标准,当作自传实在诚意满满,这份诚意不在说出来的而在没说出来的地方,写过日记的人都知道那种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笔法多半下在最隐秘的事情。最惊心的描写:九莉想自杀过两次,一次为二婶,一次为邵之雍。
不知为何书评都写张和胡。虽然我承认张写的孽缘比胡的动人多了,看了小团圆才发现胡根本不是多情,只是滥情罢了。对我而言,小团圆里最动人的是九莉和她母亲的关系,是母女,但却相互算计和嫉妒,相互夺取着有限的生命力。想不到张爱玲可以这么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自卑,像从一排排鲫鱼刺里慢慢剔鱼肉吃。
不拿它当小说看,就非常好看。
「又看了一次,好愛好愛她,同步在看紙短情長書信集子,不自覺想像一邊寫信的她和一邊寫自傳體小說的她,有什麼地方是重疊的。她也用這本書告訴我:身在另一片大陸,已經過了幾十年,再回憶三十歲之前的日子,還能記得什麼?還是會想起十幾歲的時候看到她的句子時有多麼震撼。把大考比做等死的戰爭前夕,我也曾這樣絕望過。10.2024」我没办法客观地看待这本自传小说。高中持续每年暑假都重看一遍,每一次看到堕胎情节时都会哭出声。那只木雕鸟,张爱把成型胎儿的眼睛比作木雕鸟的眼睛。还有在公共交通上被胡兰成的朋友夹腿,汉奸妻人人可欺。太过诚实,生活里的所有痛楚她都记着。
片段式的写作,读者体验不是很好,张明白这一点所以不让出版。全书是为安安睡前助眠而读下来的。
从前张爱玲是根本读不进去的,于是小团圆成为了第一本。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可如果真的想来,雨又怎么拦得住你?
本书一共283页 我看到200页了都还没看进去 一本稀里糊涂乱七八糟的流水账 我这个不懂张爱玲的普通读者的唯一感觉:味同嚼蜡
看得难过。"没对白可念,你只好不开口。"
时间变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嘹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她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
像夜里宿在不认识的庙里,听一个不认识的姑子敲了一夜的经。她一定说是下雨,我心里知道不是,但听着听着,我慢慢也听岔了耳。
在和开头一样的结尾处结束,不免像做了一场梦醒来。冰凉如火的几十年,人像鬼魅般来了又去,留下完全是等待的惨淡噩梦。“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而这样的梦,她只做过一次。
> 小团圆
346 有用 鲤拾一 2013-11-22 10:05:54
读小团圆,简直像跟着张爱玲做了一场二十几年的梦,梦里人人影幢幢,且到处是人,醒来却独自一人,还不如梦里坚强。PS:年轻时会比较喜欢张爱玲以前的书,浓墨重彩,世界是自己的,现在却比较喜欢这本书的冲淡之前,简直越到后来越是淡,像一抹烧毁的人影,风一吹,就散了,倒不灰飞烟灭,飞到各人的心里,未免有一丝怅惘。张爱玲不是自己最没冲淡之气的么?
261 有用 米多多咸鱼酱~ 2013-08-25 11:08:17
大概自传式的小说都会有情绪离乱的感觉吧。小团圆的前两章读得真叫有气无力。人物多,思线乱,显然还在倒时差。唯独瑞秋的形象是生动有加跃然纸上。直到邵之雍出场。原本期待的那一出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却犹如冷泡茶。有清茶茗香但无热情澎湃。淡悠悠的一点也不浓郁。不瘟不火就爱了,不急不躁就被小三小四了。而那女人就只有异地相思,只有微笑相敬,爱得好不凄厉。但终究是场有始有终的情谊,不问出生不贪名利,瞬间的一出戏勾去了灵魂。爱已逝,留下空空的架子,美梦尤好,但噩梦也已经与此无关。
230 有用 秋里 2015-09-07 17:20:36
这不只是张爱玲的爱情故事,更是她的金色的永生。但是读起来都如此淡漠和琐碎,因为张爱玲本就是一个十分冷漠的女人,自小得不到父母正常的爱,身边一堆人,却没有一个是真正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她能这样爱胡兰成我已经觉得很难得。胡兰成之后,她的人生又归于骇人的寂静,她过早的看透世态炎凉,早就失望了,世态炎凉是比战争更可怕的东西。所以她的文字向来都那么克制,她宁愿写琐碎,也不愿多留一丝情,尤其是那些比喻,太真实形象,仿佛可以看到她站在暗处的冷笑。50岁来写这样的传记,除了名字之外已经不用任何虚构,因为那往事是她仅有的动情啊。我倒是很好奇她离群索居的晚年是靠什么样的信念活下去的。
190 有用 木穆 2015-11-02 17:39:15
张爱玲足够坦白和诚实。这并非为了取悦,而是天性中的孤傲。
102 有用 暗香盈袖 2013-03-13 10:12:19
读过《今生今世》,再读《小团圆》,他们的故事才完整。谁都没有撒谎,只是男人滥情且自恋,只是女人偏执而泠然。
71 有用 花落花开自有时 2015-09-24 22:02:19
辛苦的过程,完全陷入自我的回忆和凌乱中,直到邵之雍出场,才多少理出点头绪。这大概还是因为一窥隐私的关系。越读到最后,越觉着心凉。张爱玲一生走不出的其实不是胡兰成,倒是她的母亲。
54 有用 蓝麦田 2013-09-10 22:45:02
我想这并非是张爱玲的本领,应该是每个人的——即使日后再怎么恨一个人,当想起这个人曾经所带给你的美好的回忆时,都是冷感但温柔的,不褪色的。
34 有用 波豆豆 2013-12-07 11:33:55
尽管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方面判断一个人的是非曲直,但从很多角度来看,邵之雍(胡兰成)都是一个人格低下的渣男。同样渣的还有郭沫若其人。
42 有用 小青虫gogo 2016-06-13 15:18:11
不是对张生平足够熟悉的真不好读,人人都知道她是天才少女,留下的也是睥睨众生的影像,谁想得到她在母亲的阴影下活得这样小心翼翼。作为小说显然不够标准,当作自传实在诚意满满,这份诚意不在说出来的而在没说出来的地方,写过日记的人都知道那种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笔法多半下在最隐秘的事情。最惊心的描写:九莉想自杀过两次,一次为二婶,一次为邵之雍。
39 有用 不闭关了 2017-07-24 02:02:07
不知为何书评都写张和胡。虽然我承认张写的孽缘比胡的动人多了,看了小团圆才发现胡根本不是多情,只是滥情罢了。对我而言,小团圆里最动人的是九莉和她母亲的关系,是母女,但却相互算计和嫉妒,相互夺取着有限的生命力。想不到张爱玲可以这么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自卑,像从一排排鲫鱼刺里慢慢剔鱼肉吃。
39 有用 半岛璞 2017-02-08 09:48:47
不拿它当小说看,就非常好看。
27 有用 醋 2019-09-01 23:35:21
「又看了一次,好愛好愛她,同步在看紙短情長書信集子,不自覺想像一邊寫信的她和一邊寫自傳體小說的她,有什麼地方是重疊的。她也用這本書告訴我:身在另一片大陸,已經過了幾十年,再回憶三十歲之前的日子,還能記得什麼?還是會想起十幾歲的時候看到她的句子時有多麼震撼。把大考比做等死的戰爭前夕,我也曾這樣絕望過。10.2024」我没办法客观地看待这本自传小说。高中持续每年暑假都重看一遍,每一次看到堕胎情节时都会哭出声。那只木雕鸟,张爱把成型胎儿的眼睛比作木雕鸟的眼睛。还有在公共交通上被胡兰成的朋友夹腿,汉奸妻人人可欺。太过诚实,生活里的所有痛楚她都记着。
23 有用 樹下小人 2016-05-18 01:28:53
片段式的写作,读者体验不是很好,张明白这一点所以不让出版。全书是为安安睡前助眠而读下来的。
22 有用 莎莫吴 2014-08-10 15:08:27
从前张爱玲是根本读不进去的,于是小团圆成为了第一本。
23 有用 十万八千鲤 2017-06-14 22:29:03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可如果真的想来,雨又怎么拦得住你?
34 有用 小加 2018-12-14 15:37:01
本书一共283页 我看到200页了都还没看进去 一本稀里糊涂乱七八糟的流水账 我这个不懂张爱玲的普通读者的唯一感觉:味同嚼蜡
21 有用 🦖 2012-12-10 15:37:34
看得难过。"没对白可念,你只好不开口。"
15 有用 杜若洲 2013-07-01 13:50:49
时间变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嘹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她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
16 有用 RoseDiLibertà 2020-12-31 00:12:54
像夜里宿在不认识的庙里,听一个不认识的姑子敲了一夜的经。她一定说是下雨,我心里知道不是,但听着听着,我慢慢也听岔了耳。
19 有用 imyeah 2017-02-08 08:18:14
在和开头一样的结尾处结束,不免像做了一场梦醒来。冰凉如火的几十年,人像鬼魅般来了又去,留下完全是等待的惨淡噩梦。“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而这样的梦,她只做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