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读《周易见龙》札记:上篇 八卦探源

李守力 2014-05-01 17:46:05

读《周易见龙》札记:上篇 八卦探源
2014年4月20日 11:38:31

今日刚刚获得先生巨作《周易见龙》(修订本)。初读上篇百页,大感兴意盎然。拙作《周易诠释》《周易密钥》与先生《周易见龙》两部著作的写作虽然位于不同时空,然而两者治学进路却惊人的一致:
1.都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借鉴现代解释学理念;
2.握住《周易》之原始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特有规律,重视“制器尚象”在易学演变中的作用;
3.对文字的考释,一律以甲骨金文的辞义为准。在卦、爻辞的释义上则以同期的文献做互证;
4.都遵循“二重证据法”,充分运用考古学成果和古典文献对经文进行训诂和论证;
5.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加以研究;
等等。

具体举例:

1.后天八卦与大洪水的关系:
53页:
请先看原图(后天八卦):
在这个卦位的下部是水,可以理解为一片汪洋,与水相连的是天和山,这不正是《尧典》中所说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和《益稷》中所描绘的“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的可怖景象吗?图的东南部位(左上方)为“风雷震动”,西南部位(右上方)呈“泽地交困”,这不正是造成洪水滔天的原因与严重后果吗?
守力按:
类似观点见于《周易密钥》第5-11节:论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
五、从大洪水看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的演变:
大洪水时期,《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叶玉森《说契》说:“昔,从日巛,巛(川)乃象洪水,古人殆不忘洪水之巛,故制昔字取谊于洪水之日。……甲骨文災字,乃像河川中泥沙淤积堵塞之形,因而泛滥成灾。”
后天八卦四正卦真实再现了大洪水时期的天地景象:上离日、下坎水,左震雷、右兑泽。如果按清华简《筮法》后天八卦,左震为雷,上坎为雨,右兑为泽,离日则潜入水泽之下,更加符合大洪水景象。《淮南子·天文训》的宇宙模型与大洪水有极大的关系。


2.《杂卦》似与《归藏》易颇为相近
59页:
如此等等,则《杂卦》之辞不必与《周易》经文相吻合而可以自成体系。从这个迹象上看,将《杂卦》所述的许多卦德理解为另外一种易的释辞是较为合理的,而这种易的取象原则,似与《归藏》易颇为相近①。
守力按:
类似观点见于《周易诠释》第7-2节:发现《杂卦传》与《归藏》的关系。
对照《杂卦》与《周易》卦序的分布,二者的区别十分明显。《杂卦》上经囊括了所有含经卦坤的卦(100%),从属于坤地的四隅卦多数居于上经(占67%)。下经占据了绝大多数含经卦乾的卦(占85%,大畜、无妄在上经,这是例外),所有的日月卦都在下经(100%)。
《周易》上经乾坤数都是9,下经乾坤数都是4(合“参天两地”),乾坤卦主要集中于上经(占69%),四隅卦主要集中于下经(占83%)。
由此彰显出《杂卦》区别于《周易》的最大特征:坤——乾,《杂卦》即《坤乾》,《坤乾》即《归藏》。
……《归藏·郑母经》即秦简《归藏》,它与夏代《启筮经》(即《连山易》)相近。《归藏·齐母经》则接近《周易》,《周易》(主要在上爻)继承了不少《齐母经》的卦辞,孔子编辑《易传》之所以将《杂卦传》编入,或是因为《杂卦传》就是《归藏·齐母经》的《序卦传》。


3.大衍之数与原始历法的关系
83页:
这样经过若干年的详细观测,终于由羲和创制出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及十二个月,超过十二个月的时间,以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的办法来决定年岁更替。这样使农业耕作及百工庶务都井然有序,繁盛兴旺。
守力按:
相似观点见于《周易密钥》第6-1节: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蠡测:
“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与北斗二十八星宿以及周人朔望月历观象授时历法有关,“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来源于太阳历法。《周易·系辞》的作者把两者整合为“大衍之数五十”,结果却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疑团。
“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的数学论证。
“五岁再闰”的置闰制度当实行于殷商、西周时期。


=====
谢祥荣回信:
守力先生:
得悉来书,十分高兴。我的著作,写作于上个九十年代,所见资料非常有限,特别是没有见到帛书、竹简的有关易作,所以当时无法完成易传的撰著。由于以往先贤对易经经文的解释歧义太多,所以只好对此多下了点功夫,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蒙你嘉许,非常欣慰。我不如你有甚深的家学渊源,在术数(象数)方面,比我懂得多。我对经文的解读,主要重视它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的时代意义。今后在易传研究中,与三、五学友,当义理和术数(象数)并重。然,我已老矣,易传的研究还只有待后进贤达。先生术数(象数)义理能做到并重,且与现代学术、科学精神紧密结合,当有传世之作可待也。拙著不当之处,尚祈不吝赐教。致礼!
耄耋老人 谢祥荣 谨复 2014年4月20日于蓉城红枫岭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周易见龙(上下册)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读《周易见龙》札记:泰卦(李守力)

读《周易见龙》札记:《周易》中的上古史商榷(李守力)

读《周易见龙》札记:睽卦(上古史)(李守力)

读《周易见龙》札记:旅卦(关于殷王亥丧牛于易的...(李守力)

读《周易见龙》札记:履卦(李守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