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易见龙》札记:睽卦(上古史)
2014年4月27日 10:55:34(黑体原文,蓝体字为评注)
341页:
上九 睽孤 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解: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孤,匪寇,婚媾。
叙辞,叙述行筮之由也。
字义:涂,涂饰、涂抹。《毂梁传·襄公廿四年》:“台榭不涂。”注曰:
“涂,涂饰。”清·郑珍《说文新附考》:“凡以物敷物皆日涂,俗以泥涂字
加土作笙。”
鬼,指化装之人。
弧,指弓弧。说,通脱。
叙辞承上爻,谓有睽违于外之孤子,欲往依止某噬肤之宗族,忽见有被涂抹上色彩花纹之豕出现,又见化装若鬼之人一车,开初大吃一惊,张弓欲射,后来松手不射,因为这伙奇形怪状之人并非盗寇,乃是求婚之人。
有了这场虚惊,不知是何朕兆,乃行筮而占。
——【睽卦上九爻辞天文溯源】【西周陶簋所见睽卦图画】见拙作《睽卦解读》。
342页: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云:“九四及本爻所记疑皆夏少康故事。《左传·哀公元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郡,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惹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今本《竹书纪年》文略同,易文之睽孤似即少康。”并云:睽·九四“盖少康由有仍奔有虞时遇一大夫从之,曾俱被俘而终脱去也。”睽·上九“盖少康自有仍奔有虞时,夜行遇有虞人之情状也。匪寇婚媾者,即指虞思妻少康以二姚而言也。故简残阙,未由证成吾说已。”
今按:高说实有可取之处。盖《易经》乃集择夏、商及周初原已有验之筮辞而成,其中涉及上古史事甚多。如:
师卦记文王及武王用兵故事;
比卦记禹诛防风氏故事;
同人卦记殷末周初一次部落争战故事;
谦卦以文、武、周公之德行为基础;
泰卦记王季用兵之事及帝乙归妹于文王之事;
离卦记周初征伐壹族——有嘉之事;
逐卦记殷之“三仁”之事:
晋卦记康侯用兵之事;
明夷卦记殷末、箕子、殷纣之事;
革卦记武王伐纣之事;
震卦记武王行军之事;
归妹卦记帝乙归妹于周之事;
旅卦记殷王亥服牛行商之事;
涣卦记周初水灾之事;
既济、未济卦记殷高宗伐鬼方事等等。
以上十六例乃就全卦之大体而言,其中记周人之事者九例,记殷人之事者六例,最早者有王亥服牛行商而遇害之事,其记夏以前者,有禹诛防
——按:王亥服牛行商而遇害之事,乃夏代之事。
343页:
风氏故事。而夏代少康的故事在当时是各族共知的,因为这是夏朝由失邦到复兴的大事,其筮占记录必有存于《连山》之中者,周初作易时选用其已验之辞来论述如何处睽违之逆境,以教诫后人,乃是符合作易的主旨和原则的。至于高亨先生谓“故简残缺,未由证成”之说,乃是一种谨慎的说法。这种虚心的态度是应当肯定的,只是在利用已有资料上似嫌不足。
首先,今本《竹书纪年·夏纪》记少康事尚有如下重要情节:
帝相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弑帝;
后缗归于有仍;
伯靡出奔鬲;(杜预注:伯靡谓夏遗臣)
夏世子少康生; (按:少康即相之遗腹子,所谓“睽孤”
是也。)
少康自有仍奔虞;(注谓少康既长,为有仍氏牧正,浇使椒求
之,将至仍,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时年二十,虞思于是妻之
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伯靡自鬲帅斟郡、斟灌之师以伐浞;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过杀浇;
伯靡自鬲帅斟郡、斟灌之师以伐浞;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过杀浇;
伯子杵(少康子)帅师灭戈;
伯靡杀寒浞;
少康自纶归于夏邑。(自太康失邦至此夏方复国,史称“少康
中兴”)
据以上事迹,则“睽孤”“丧马”“见恶人”“遇主于巷”“遇元夫”“交孚”“厥宗噬肤”“匪寇婚媾”等似皆可视为有关联之事件,大体上可作如下叙述:
初九记少康为有仍牧正时曾有丧马之事;又曾见浇遣使椒来有仍欲行捕杀少康之恶人(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与“浇使椒求之,将至仍,少康逃奔有虞”矛盾,听到恶人要来的消息,少康就逃到有虞了);九二叙少康遇有仍之族主于小巷中(遇主于巷,无咎。——夏为天下宗主,有仍部落为臣也),主未加系捕而命其逃遁;六三为逃遁途中所见而行筮,得“无初有终”之占;九四即谓其得与夏之遗臣而曾逃奔鬲族之伯靡相遇,二人被当地之族人所执而最终得以获释;六五叙少康、伯靡相议使康往依有虞氏,有虞氏系帝舜之族,与夏族世有联盟关看,有虞氏还可能早就收养了夏族之不少遗民,所以有“厥宗噬肤,往何咎”之占诫。上九即少康为有虞氏庖正而有虞之君妻以二姚之事也(匪寇婚媾为抢婚之象,少康犹如入赘有虞氏,与爻辞不合)。
综上所述,大体上可以将睽卦理解为是依据夏少康逃睽亡而能复兴的史事及有关占断选辑而成的卦。作者意在取其事以明善处睽违之道者也。卦辞谓小事吉,是对日常事务,应允许有差别,有分歧,而能求同存异的明哲观念,爻辞则着重说明暌违之事于大事是很危厉的,应当避免发生。
但是,如果不幸发生了,也不必绝望,更不可自暴自弃,只要能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待,善于联合盟友,利用敌人矛盾,不断壮大己方力量,最终亦有复兴之望。夏代虽因太康失邦而几至灭亡,少康以一遗腹子——睽孤之身仍能复兴夏室,便是最好的明证,也是临难用众之道的最佳典范。
《周易》著成的时代是周族鼎盛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却没有忘记用前代亡国、复兴的经验来教诫后世,周初圣王的忧患意识深重如此,这正是所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贤圣情怀,是学易者应当仔细领会的。
附:夏少康复国形势图
——
廖名春:楚简《周易》睽卦新释(《周易研究》2006.4)
高亨进而将“孤”解为名词,将“睽孤”解为“未尝与父相见”之“遗腹子”。现在看来,这些解释都离题太远,《集韵》:“{亻瓜},乖。”当以“睽乖”为是。
李守力按:
《归藏·齐母经》:“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苏。士有泽,我取其鱼。”(白话:“离奇啊古怪啊!用粱米酿了酒,装满两壶,让两头羭羊喝了,醉了三天才醒;某贵族有片水泽,我从泽中取了鱼)
——盖睽卦下兑上离,互体坎离,双离为双目,故曰瞿。有瞿有觚,即瞿觚,睽孤。坎为酒,双离故曰两壶,兑为羊为泽,坎为三,故言“酒”、“两壶”、“羭”(母羊)、“泽”、“三日”。
《周易》“睽孤”一词,正是来源于《归藏》“有瞿有觚”。楚简《周易》孤作{亻瓜},《集韵》:“{亻瓜},乖。”睽卦,帛书《易》作乖卦。《序卦传》:“睽,乖也。”
《齐母经》的卦辞几乎全部被《周易》继承。
睽卦卦辞谓小事吉,此与少康中兴大事不符。
读《周易见龙》札记:睽卦(上古史)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