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读《周易见龙》札记:泰卦

李守力 2014-05-01 18:08:25

读《周易见龙》札记:泰卦

319页,320页

17.泰:宜保泰以去否

泰。小往大来。吉,亨。
解:泰。象辞,通常用为卦名。
泰,古文作?。《说文》:‘‘泰,滑也。,’意谓‘‘通畅”。但泰之古文从二大,乃大而又大之意。经文中多以“泰”为“大”,帛书本泰卦之泰字损没不见,但其大畜、大壮、大过三卦的“大”字均作“泰”,可见“大”是泰的初义。但,泰不是一般的大,《尚书·泰誓》孔疏日:“泰者,大之极也。”极大则安定,故引申有安宁、宽裕、侈费、骄惰等义。此处实
用“安宁”之义。
自易传以“交”“通”释泰,后儒皆风从其说。如《彖传》“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象传》“天地交,泰”等等,皆取阴阳交感而通达之义,于阐发《易经》的交感原理,颇富于辩证思维,故为历代易家所推重。但是,我们细审卦义,终觉以泰为通,不如取“安宁”义为长,理由有三:
(1)以泰为通,不能明小往大来之旨;
(2)以泰为通,必以否为塞,而否卦之否均为不善义而非阻塞义,若此亦不能明否卦之旨;
(3)以泰为通,必取上体为坤,下体为乾,谓地上天下,方可交通成泰。而天上地下,则不可交通,是为阻塞。这种观念,根本违背事实,违背八卦文化的传统观念,明明天上地下,万物萌发,有何不通?八卦定位也是乾上坤下,乾坤岂可随意颠倒,所谓阳下而上升,阴上乃下降,二者交感生物,乃是春秋以后,阴阳家们的观念。《易经》作者,在自然观上直接继承八卦文化以天上地下定位的朴素观念,并引申为天尊地卑,阳大阴小的尊阳轻阴意识,这是对殷人的尊阴观念的一种纠正,也是在社会生活中母权制被父权制完全取代这一事实在人们观念中的合理反映。正是因为如此,泰、否二卦系辞都明白地以阳为大,阴为小,泰卦以积阳刚以承阴柔乃有安宁之象,否卦以积阴柔以承阳刚乃有不善之象。怎么能以小承大而为通,以大承小反而为塞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泰字当从其本义为大,泰卦便是善大而安宁之象。

李守力按:
“地天交泰”乃两千年不刊之论,2000年来的经学大师不可能集体失语?
《易》从伏羲创立,历经《连山》、《归藏》以至于《周易》,《易》的基本单元是阴爻、阳爻,故庄子曰“易以道阴阳”,阴阳观念的起始即《易》的起源。阴阳是三易的基石。
在《大象传》中,如《泰卦》、《姤卦》、《复卦》等都用“后”字表示王者,这是虞夏时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的用法。《大象传》“后”字的袭用,反映了《大象传》的是沿用虞夏时期古籍遗文。
郭静云: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周易研究》2007年1期.
该文考证,“下上若”即泰卦地天交泰之义,此时“下上”连读两字写作:

上下构成交接闭合的图案。此即泰卦之义。以此强调天地神力相辅交合的作用。卜辞“下上若,授我佑”祈祷语之意义乃是在追求上下相交之目的。
而“上下”连读两字写作:



上下构成相互背离的图案,此即否卦之义。

“明明天上地下,万物萌发,有何不通?八卦定位也是乾上坤下,乾坤岂可随意颠倒”——先天八卦是对待,是体,是不能作用的。要发生作用,产生变化(易),就必须阴阳交感。所以:
乾卦阳气上升,坤卦阴气下降,故地天交通为泰。
坎水润下,离火炎上,故水火既济,而火水未济。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李守力
2014-05-03 06:50:53 李守力

“八卦定位也是乾上坤下,乾坤岂可随意颠倒”
——先天八卦确实是乾上坤下,但其中却蕴含着坤上乾下:乾上坤下,即乾南坤北,古代君主皆面南背北,君位坤北,臣位乾南,君上臣下,正是取自“地天泰卦”。
大禹洛书是太一位于坎宫,可见君主位于坎宫。
《说卦传》贯通三易:“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明明天上地下,万物萌发,有何不通?八卦定位也是乾上坤下,乾坤岂可随意颠倒”——先天八卦是对待,是体,是不能作用的。要发生作用,产生变化(易),就必须阴阳交感。所以:
乾卦阳气上升,坤卦阴气下降,故地天交通为泰。
坎水润下,离火炎上,故水火既济,而火水未济。

赞
>

> 我来回应

> 去周易见龙(上下册)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读《周易见龙》札记:《周易》中的上古史商榷(李守力)

读《周易见龙》札记:睽卦(上古史)(李守力)

读《周易见龙》札记:旅卦(关于殷王亥丧牛于易的...(李守力)

读《周易见龙》札记:履卦(李守力)

读《周易见龙》札记:上篇 八卦探源(李守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