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城市书籍推荐 (到里斯本看海)
- 人大出版 vs 豆瓣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代城市史及城市文化·城市理论 (我家狗叫茅台)
- 近期新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空间营造】 (C)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北京与江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见南 2022-11-03 10:33:05 北京
本书认为北京与江户的形塑都立足于权力,但两座城市最终走向不同道路,北京商人群体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且身份可以向士绅转化;江户商人群体则逐渐掌握实际治权,但其身份不得转化,反而促进了某种类似资本主义精神的东西。最后结论还是指向一种大小共同体本位分异的差别,说江户模式更接近西方,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但可惜的是,单从都城研究似很难导出宏大主题,这就显得有论点偏移之感,好像后面说的与都城关联弱化了:论据则... 本书认为北京与江户的形塑都立足于权力,但两座城市最终走向不同道路,北京商人群体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且身份可以向士绅转化;江户商人群体则逐渐掌握实际治权,但其身份不得转化,反而促进了某种类似资本主义精神的东西。最后结论还是指向一种大小共同体本位分异的差别,说江户模式更接近西方,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但可惜的是,单从都城研究似很难导出宏大主题,这就显得有论点偏移之感,好像后面说的与都城关联弱化了:论据则有些杂,很多内容与主题无关,也没有运用特别的史料,而从基本史料里就能获得的史实甚至还有错误…可能对五城划分体系的论述是较有参考价值的,除此以外就比较遗憾了。 (展开)
0 有用 Minmin 2020-07-21 06:35:06
扫盲有用。70年代以来日本的都市研究成果确实颇丰,由此可依稀描摹出武家渗透下的江户都市文化。国内部分则停留在叙述,定性的内容尚欠发展。
0 有用 爱思狸 2016-08-18 00:16:50
没看出啥新的论点,感觉都是老调重拾
0 有用 南萧亭 2012-12-31 00:16:19
对北京的研究很深入,对江户则以转述日本学者的二手研究为主。读中只觉得多一口气便可升华,可到最后终未看到。
1 有用 saber 2015-09-07 21:58:49
除了幕藩体制外,日本与中国另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前者有一个影响全国的商人集团。江户时代的日本,幕府权力与财力分离。作为统治阶层的武士,寄生在城下町,不事生产,靠禄米营生。然而,城市化的武士除了食之外,在衣、住、行及其他日常消费都需要钱,实物地租与货币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此时出现了扎差等商人,从事禄米与钱的转换,连接城市与乡村。随着资本的扩大,商人调整经营范围,向武士放贷食息,对武士实行经济掠夺,造成... 除了幕藩体制外,日本与中国另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前者有一个影响全国的商人集团。江户时代的日本,幕府权力与财力分离。作为统治阶层的武士,寄生在城下町,不事生产,靠禄米营生。然而,城市化的武士除了食之外,在衣、住、行及其他日常消费都需要钱,实物地租与货币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此时出现了扎差等商人,从事禄米与钱的转换,连接城市与乡村。随着资本的扩大,商人调整经营范围,向武士放贷食息,对武士实行经济掠夺,造成了后期武士的普遍贫困。可以说,扎差、两替等商人在出现之初,便已实现对武士的经济控制。尽管武士对商人多有打击,但最终还是以其他手段扶持另外的商人,没有从源头上摆脱对商人的依赖。该书虽然以北京、江户为切入点,以小见大,窥视中日两国近代发展迥异的历史因素,但写作上仅是史料的陈列,缺乏两者对比,令人失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