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冷杉
出版年: 2003-01
页数: 273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040568
内容简介 · · · · · ·
在这本十分优美的书中,表达了作者许多精心选择的个人观点。本书将带给读者广泛的阅读乐趣,引领他们踏上一次激动人心的漫游音乐世界之旅,到世界的许多地方去对人声、歌曲、和声及器乐的发展探幽览胜,把它们的种种动人形态尽收眼底。
《人类的音乐》是一本知识丰富、阐述详尽、充满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的佳作。它探讨了音乐在其漫长历史中形成的备种形态,描述了各个时期创作及演奏音乐的历史名人,阐释了音乐在世界不同地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它追溯了因人类不断变化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各种音乐流派、风格的演化过程,而那些促使音乐演化的因素,既有宗教和历史的,也有社会和个人的。
作者简介 · · · · · ·
耶胡迪・梅纽因在七岁首次登上音乐厅舞台时便震惊了音乐界,此后便一直是他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位杰出的音乐家,而且是位作家、历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乔治・斯坦纳曾评价道:“梅纽因的光芒……已使自己诠释音乐的过程成为一种彻底的情感表达和人性的体现。”梅纽因于1916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他十岁时在巴黎首次面对十分挑剔的欧洲音乐精英;十二岁时,他便在柏林同布鲁诺・瓦尔特合作演出。作为小提琴演奏大师和著名指挥家,梅纽因的作品被录音的次数超过了20世纪的所有音乐家。他曾在世界备地的音乐厅里演奏,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各个盟军战区,为将士们献艺。梅纽因充分意识到音乐神童所面临的问题,于是在英国萨里郡的斯托克达伯农创办了一所音乐学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音乐学子提供学院教育和最好的音乐专业培养。然而,耶胡迪・梅纽因的兴趣远不止局限于小提琴家、...
耶胡迪・梅纽因在七岁首次登上音乐厅舞台时便震惊了音乐界,此后便一直是他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位杰出的音乐家,而且是位作家、历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乔治・斯坦纳曾评价道:“梅纽因的光芒……已使自己诠释音乐的过程成为一种彻底的情感表达和人性的体现。”梅纽因于1916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他十岁时在巴黎首次面对十分挑剔的欧洲音乐精英;十二岁时,他便在柏林同布鲁诺・瓦尔特合作演出。作为小提琴演奏大师和著名指挥家,梅纽因的作品被录音的次数超过了20世纪的所有音乐家。他曾在世界备地的音乐厅里演奏,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各个盟军战区,为将士们献艺。梅纽因充分意识到音乐神童所面临的问题,于是在英国萨里郡的斯托克达伯农创办了一所音乐学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音乐学子提供学院教育和最好的音乐专业培养。然而,耶胡迪・梅纽因的兴趣远不止局限于小提琴家、指挥家和教师的范围之内。在《人类的音乐》这本书里,他还展示了自己对音乐这门艺术的丰富知识与热爱。他坚信音乐是联结人类的一条全球性的纽带。
柯蒂斯・W・戴维斯是一名爱好音乐和电视的美国人。他最初接受的是作曲训练,后成为电视制片人。他同耶胡迫・梅纽因合著了本书,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尝试“居住在梅纽因体内,洞察他的音乐观及世界观”,以获取独一无二的视角。
戴维斯先生在从事的电视制片事业中赢得过许多荣誉:从1965年至1972年,他担任美国全国教育电视台文化频道的主任,并从此一直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顾问,及其他文化机构和许多电视台的参事。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喜欢读"人类的音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人类的音乐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人类的音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
17世纪人们着迷于数字和尺寸测量。西方和声与对位出现! 歌剧出现!在意大利引发狂潮! 天主教弥撒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喜剧性的表演。因而由此向歌剧的跳跃其跨度也不是很大。 意大利民间音乐也为歌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567年诞生于阿玛蒂家族20多年前制作出首批真正小提琴的那座城镇克雷莫纳。 掀起民众对歌剧的狂热始于1607年《奥菲欧》当时蒙特威尔第已经40岁了。 第二部歌剧《阿丽亚娜》中的《哀悼...
2017-04-18 20:23 1人喜欢
17世纪人们着迷于数字和尺寸测量。西方和声与对位出现!
歌剧出现!在意大利引发狂潮!
天主教弥撒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喜剧性的表演。因而由此向歌剧的跳跃其跨度也不是很大。
意大利民间音乐也为歌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567年诞生于阿玛蒂家族20多年前制作出首批真正小提琴的那座城镇克雷莫纳。
掀起民众对歌剧的狂热始于1607年《奥菲欧》当时蒙特威尔第已经40岁了。
第二部歌剧《阿丽亚娜》中的《哀悼阿丽亚娜》是献给死去的妻子,成为历史上第一段真正通俗的歌剧咏叹调。
他接手了威尼斯加布里埃里甥舅的圣马可大教堂的音乐指导。除了精于木铜管合唱的运用,也发展了弦乐器的技法,比如“拨弦奏法”“震音”(快速拉重复的音)。
1637年威尼斯的首家歌剧院开张,名为“圣卡西亚诺剧院”,蒙特威尔第时年70岁,又活了6年。
蒙特威尔第为听众口味妥协,常写两套旋律,一套朴素由歌手自己即兴,一套写了复杂的花腔。
歌剧成为连接历史的桥梁,有助于迎来“巴洛克时代”。
现代管弦乐团是从歌剧院的伴奏器乐组发端的;同时派生的还有古代的弦乐四重奏:有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外加一、两把倍低音提琴做额外烘托。
在歌剧诞生的同时期,意大利又冒出两种新体裁的器乐纯粹音乐(即不仅仅是为戏剧舞蹈歌唱伴奏):奏鸣曲和协奏曲。
奏鸣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小提琴为器乐组的老大这样一个主张为基础的。巴洛克只有轻便的clarino女高音小号可以媲美小提琴的音色,而音量只有小号和圆号可以淹没小提琴的声音。
早起纯粹音乐都在私人场所举行。有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两种形式都是现代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的祖先。
Corelli(小提琴家)开创了奏鸣曲的四乐章传统,并推广了“大协奏曲”这种体裁。让独奏者与乐队相互“角斗”的协奏曲确实是他发明的,虽然他的继承者维瓦尔第在形式上与后来的更为接近。
Corelli的音乐最明显不过地体现出歌剧与奏鸣曲、声乐与器乐以及情歌小曲世界与交响曲天地之间的精神连贯性和过渡联系。
17世纪,科技发展,伽里略日心说。法兰西文化和语言逐渐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学者化、高贵和优雅的语言和文化。法语开始取代拉丁语称为国际外交的通用语。当时如果欧洲有的贵族不会讲法语就是被认为没教养。
吕利(意大利人来到法国),作曲和小提琴都是自学的。他是法王“国王24人小提琴队”的负责人,因法王路易十四酷爱芭蕾,他也成为芭蕾大师。[他也与当时的喜剧大师莫里哀争权夺利,并曾为莫里哀写过大量配乐。那也是拉辛和高乃依的时代,后者《熙德》成为当时继莎士比亚之后最有影响的悲剧。]
吕利的大量作品都有威严庄重的性格,带有典型的附点节奏,很快成为法国音乐风格的象征风靡全
ps.印度音乐和非洲音乐的节奏特征和对比
印度音乐是一个复杂得出奇的高度智力化的数学过程。演奏者从小就接受训练,学会如何用这些复杂困难的技法、原理来进行自然真实的表达。
非洲音乐的节奏只要求演奏着保持他自己的节拍,不要受总体效果的影响而推迟或提前。(一个七拍,一个十一拍,一个三拍或二十拍,然后suoy偶人是不是在一个节点上回合)影响到拉美洲,如桑巴或探戈有不同的节奏同时进行。这种非洲音乐在鼎盛时期产生的强大威力,其几何学般的比例关系和成倍数的变化令表演者和听众双方都陶醉不已。
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形象来创造,而音乐当其真正反映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感觉时就是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形象。 我觉得,通向幸福之路在于努力取得人类的成就与自然的创生力之间的和解。而在一把精致的小提琴身上就正好体现了这种已取得了的和解。 引自 第三章 当代小提琴制作大师:马里诺卡皮奇奥尼、戴维韦伯、普雷米斯尔施皮德伦和已故的伯特史密斯。
安东尼奥斯塔拉迪瓦里:个个精致高标准,一生一千多把小提琴。很多精致地饰有镶嵌木和珍珠母。因为这些琴也是专门为王公贵族购买的。
巴罗洛梅奥朱塞佩瓜内利德尔盖苏:质量层次不齐,但支支有自己特色。不美观但声学理想音色也非同一般。土里土气~~
二者都师承阿玛蒂家族。表现浪漫乐派的曲目方面,瓜内利琴无与伦比!
17世纪的英国,“三十年战争”。伟大的合唱传统--托马斯塔利斯、威廉拜厄德、奥兰多吉彭斯。1652年出版商约翰普雷福德印为小提琴谱写的歌曲和舞曲赚大钱,曲集《英国舞曲大师》。“pochette”适合舞曲演奏乐师的便携小提琴。
17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亨利伯塞尔!生于克伦威尔逝世后一年,父亲是音乐家。
回应 2017-04-18 20:23 -
Yun (成为真正有实力并温柔的人)
音乐在西方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蓬勃发展起来,然而这并非没有好处。岁月使得我们吸收了过去时代的所有发展成果,并把它们转向新的用途。西方世界吸纳了音阶,并沿一条新途径发展了和声,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面构筑了音乐大厦,创造了一种前所未闻的音乐语言。 然而,这一过程却用去了一千多年。逐渐地,西方人一再发现,音乐不止是血肉,骨骼和心脏,那些我们用来创造某种无形之物的工具,这无形之物使我们接触到了宇宙的颤动。这是...2015-01-22 17:15
-
自然减压冥想 (微信公众号:自然减压冥想。)
“我研究印度音乐已有多年,并在这过程中有幸同印度伟大的西塔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十分愉快地合奏过印度音乐。拉维•香卡在把印度音乐的信息传达给西方人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很可能超过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而且他在音乐上是如此全面、完整,以至于无论是学者,还是‘甲壳虫’乐队都很留意他。拉维•香卡这个名字在印度音乐史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地位,颇像德国的巴赫音乐家族”. “拉维•香卡给了我特别的礼物...2019-06-08 13:19
-
16世纪后期,威尼斯音乐由两位大使操持:安德雷亚加布里埃里和他外甥乔万尼。两人解决了大型合唱队与数组木管、弦乐和铜管乐器融合的平衡关系,将后者安排进圣马可大教堂(1067年建)中相对于唱诗班的楼座里。这些表演者在其中运用轮唱和对唱互相问答,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并由两架管风琴营造丰富的和声,提供背景支持。如此演奏堪称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音乐的顶峰,并且是西方步入巴洛克时代的一个转折点;该时代的音乐一...
2017-04-18 20:01
16世纪后期,威尼斯音乐由两位大使操持:安德雷亚加布里埃里和他外甥乔万尼。两人解决了大型合唱队与数组木管、弦乐和铜管乐器融合的平衡关系,将后者安排进圣马可大教堂(1067年建)中相对于唱诗班的楼座里。这些表演者在其中运用轮唱和对唱互相问答,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并由两架管风琴营造丰富的和声,提供背景支持。如此演奏堪称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音乐的顶峰,并且是西方步入巴洛克时代的一个转折点;该时代的音乐一百年后在威尼斯的主要诠释者将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583年,威尼斯共和国多戈做东宽带远道而来的日本王子,并向这些贵宾如数展示威尼斯人的音乐看家本领。1586年加布里埃里去世,乔瓦尼遂成为威尼斯的音乐霸主,而此时人声在西方音乐中的垄断地位也在瓦解。
乔万尼已经开始使用“通奏低音”,它常为键盘乐器演奏者用于为声乐伴奏。乔瓦尼的器乐谱写概念严谨精确,对后来的蒙特威尔第及其继承者都影响很大。从一个调性到另一个调性的转调很适合这种器乐谱写的本质--延留不协和音(当时的新近发现,对后世影响巨大)。
这是转调的端倪,从一个调自由转向任何其他调性。这种自由移调在浪漫主义时期称为音乐的一大突出特点。该观念源自声乐创作,不协和音也经常为牧歌、经文歌和康塔塔的曲作者们所运用,为的是强调一些戏剧性词句的分量。
Appoggiatura早在du fay和machaunt的曲中就出现过。更早在《Sumer Is Icumen In》就有暗示,而如今变得不可抗拒。
瓦格纳后来把它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文艺复兴后,器乐将成为未来三百年西方音乐杰作产生的主要动力来源。
回应 2017-04-18 20:01
-
Yun (成为真正有实力并温柔的人)
音乐在西方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蓬勃发展起来,然而这并非没有好处。岁月使得我们吸收了过去时代的所有发展成果,并把它们转向新的用途。西方世界吸纳了音阶,并沿一条新途径发展了和声,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面构筑了音乐大厦,创造了一种前所未闻的音乐语言。 然而,这一过程却用去了一千多年。逐渐地,西方人一再发现,音乐不止是血肉,骨骼和心脏,那些我们用来创造某种无形之物的工具,这无形之物使我们接触到了宇宙的颤动。这是...2015-01-22 17:15
-
16世纪后期,威尼斯音乐由两位大使操持:安德雷亚加布里埃里和他外甥乔万尼。两人解决了大型合唱队与数组木管、弦乐和铜管乐器融合的平衡关系,将后者安排进圣马可大教堂(1067年建)中相对于唱诗班的楼座里。这些表演者在其中运用轮唱和对唱互相问答,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并由两架管风琴营造丰富的和声,提供背景支持。如此演奏堪称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音乐的顶峰,并且是西方步入巴洛克时代的一个转折点;该时代的音乐一...
2017-04-18 20:01
16世纪后期,威尼斯音乐由两位大使操持:安德雷亚加布里埃里和他外甥乔万尼。两人解决了大型合唱队与数组木管、弦乐和铜管乐器融合的平衡关系,将后者安排进圣马可大教堂(1067年建)中相对于唱诗班的楼座里。这些表演者在其中运用轮唱和对唱互相问答,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并由两架管风琴营造丰富的和声,提供背景支持。如此演奏堪称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音乐的顶峰,并且是西方步入巴洛克时代的一个转折点;该时代的音乐一百年后在威尼斯的主要诠释者将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583年,威尼斯共和国多戈做东宽带远道而来的日本王子,并向这些贵宾如数展示威尼斯人的音乐看家本领。1586年加布里埃里去世,乔瓦尼遂成为威尼斯的音乐霸主,而此时人声在西方音乐中的垄断地位也在瓦解。
乔万尼已经开始使用“通奏低音”,它常为键盘乐器演奏者用于为声乐伴奏。乔瓦尼的器乐谱写概念严谨精确,对后来的蒙特威尔第及其继承者都影响很大。从一个调性到另一个调性的转调很适合这种器乐谱写的本质--延留不协和音(当时的新近发现,对后世影响巨大)。
这是转调的端倪,从一个调自由转向任何其他调性。这种自由移调在浪漫主义时期称为音乐的一大突出特点。该观念源自声乐创作,不协和音也经常为牧歌、经文歌和康塔塔的曲作者们所运用,为的是强调一些戏剧性词句的分量。
Appoggiatura早在du fay和machaunt的曲中就出现过。更早在《Sumer Is Icumen In》就有暗示,而如今变得不可抗拒。
瓦格纳后来把它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文艺复兴后,器乐将成为未来三百年西方音乐杰作产生的主要动力来源。
回应 2017-04-18 20:01 -
-
自然减压冥想 (微信公众号:自然减压冥想。)
“我研究印度音乐已有多年,并在这过程中有幸同印度伟大的西塔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十分愉快地合奏过印度音乐。拉维•香卡在把印度音乐的信息传达给西方人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很可能超过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而且他在音乐上是如此全面、完整,以至于无论是学者,还是‘甲壳虫’乐队都很留意他。拉维•香卡这个名字在印度音乐史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地位,颇像德国的巴赫音乐家族”. “拉维•香卡给了我特别的礼物...2019-06-08 13:19
-
自然减压冥想 (微信公众号:自然减压冥想。)
“我研究印度音乐已有多年,并在这过程中有幸同印度伟大的西塔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十分愉快地合奏过印度音乐。拉维•香卡在把印度音乐的信息传达给西方人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很可能超过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而且他在音乐上是如此全面、完整,以至于无论是学者,还是‘甲壳虫’乐队都很留意他。拉维•香卡这个名字在印度音乐史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地位,颇像德国的巴赫音乐家族”. “拉维•香卡给了我特别的礼物...2019-06-08 13:19
-
17世纪人们着迷于数字和尺寸测量。西方和声与对位出现! 歌剧出现!在意大利引发狂潮! 天主教弥撒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喜剧性的表演。因而由此向歌剧的跳跃其跨度也不是很大。 意大利民间音乐也为歌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567年诞生于阿玛蒂家族20多年前制作出首批真正小提琴的那座城镇克雷莫纳。 掀起民众对歌剧的狂热始于1607年《奥菲欧》当时蒙特威尔第已经40岁了。 第二部歌剧《阿丽亚娜》中的《哀悼...
2017-04-18 20:23 1人喜欢
17世纪人们着迷于数字和尺寸测量。西方和声与对位出现!
歌剧出现!在意大利引发狂潮!
天主教弥撒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喜剧性的表演。因而由此向歌剧的跳跃其跨度也不是很大。
意大利民间音乐也为歌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567年诞生于阿玛蒂家族20多年前制作出首批真正小提琴的那座城镇克雷莫纳。
掀起民众对歌剧的狂热始于1607年《奥菲欧》当时蒙特威尔第已经40岁了。
第二部歌剧《阿丽亚娜》中的《哀悼阿丽亚娜》是献给死去的妻子,成为历史上第一段真正通俗的歌剧咏叹调。
他接手了威尼斯加布里埃里甥舅的圣马可大教堂的音乐指导。除了精于木铜管合唱的运用,也发展了弦乐器的技法,比如“拨弦奏法”“震音”(快速拉重复的音)。
1637年威尼斯的首家歌剧院开张,名为“圣卡西亚诺剧院”,蒙特威尔第时年70岁,又活了6年。
蒙特威尔第为听众口味妥协,常写两套旋律,一套朴素由歌手自己即兴,一套写了复杂的花腔。
歌剧成为连接历史的桥梁,有助于迎来“巴洛克时代”。
现代管弦乐团是从歌剧院的伴奏器乐组发端的;同时派生的还有古代的弦乐四重奏:有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外加一、两把倍低音提琴做额外烘托。
在歌剧诞生的同时期,意大利又冒出两种新体裁的器乐纯粹音乐(即不仅仅是为戏剧舞蹈歌唱伴奏):奏鸣曲和协奏曲。
奏鸣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小提琴为器乐组的老大这样一个主张为基础的。巴洛克只有轻便的clarino女高音小号可以媲美小提琴的音色,而音量只有小号和圆号可以淹没小提琴的声音。
早起纯粹音乐都在私人场所举行。有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两种形式都是现代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的祖先。
Corelli(小提琴家)开创了奏鸣曲的四乐章传统,并推广了“大协奏曲”这种体裁。让独奏者与乐队相互“角斗”的协奏曲确实是他发明的,虽然他的继承者维瓦尔第在形式上与后来的更为接近。
Corelli的音乐最明显不过地体现出歌剧与奏鸣曲、声乐与器乐以及情歌小曲世界与交响曲天地之间的精神连贯性和过渡联系。
17世纪,科技发展,伽里略日心说。法兰西文化和语言逐渐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学者化、高贵和优雅的语言和文化。法语开始取代拉丁语称为国际外交的通用语。当时如果欧洲有的贵族不会讲法语就是被认为没教养。
吕利(意大利人来到法国),作曲和小提琴都是自学的。他是法王“国王24人小提琴队”的负责人,因法王路易十四酷爱芭蕾,他也成为芭蕾大师。[他也与当时的喜剧大师莫里哀争权夺利,并曾为莫里哀写过大量配乐。那也是拉辛和高乃依的时代,后者《熙德》成为当时继莎士比亚之后最有影响的悲剧。]
吕利的大量作品都有威严庄重的性格,带有典型的附点节奏,很快成为法国音乐风格的象征风靡全
ps.印度音乐和非洲音乐的节奏特征和对比
印度音乐是一个复杂得出奇的高度智力化的数学过程。演奏者从小就接受训练,学会如何用这些复杂困难的技法、原理来进行自然真实的表达。
非洲音乐的节奏只要求演奏着保持他自己的节拍,不要受总体效果的影响而推迟或提前。(一个七拍,一个十一拍,一个三拍或二十拍,然后suoy偶人是不是在一个节点上回合)影响到拉美洲,如桑巴或探戈有不同的节奏同时进行。这种非洲音乐在鼎盛时期产生的强大威力,其几何学般的比例关系和成倍数的变化令表演者和听众双方都陶醉不已。
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形象来创造,而音乐当其真正反映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感觉时就是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形象。 我觉得,通向幸福之路在于努力取得人类的成就与自然的创生力之间的和解。而在一把精致的小提琴身上就正好体现了这种已取得了的和解。 引自 第三章 当代小提琴制作大师:马里诺卡皮奇奥尼、戴维韦伯、普雷米斯尔施皮德伦和已故的伯特史密斯。
安东尼奥斯塔拉迪瓦里:个个精致高标准,一生一千多把小提琴。很多精致地饰有镶嵌木和珍珠母。因为这些琴也是专门为王公贵族购买的。
巴罗洛梅奥朱塞佩瓜内利德尔盖苏:质量层次不齐,但支支有自己特色。不美观但声学理想音色也非同一般。土里土气~~
二者都师承阿玛蒂家族。表现浪漫乐派的曲目方面,瓜内利琴无与伦比!
17世纪的英国,“三十年战争”。伟大的合唱传统--托马斯塔利斯、威廉拜厄德、奥兰多吉彭斯。1652年出版商约翰普雷福德印为小提琴谱写的歌曲和舞曲赚大钱,曲集《英国舞曲大师》。“pochette”适合舞曲演奏乐师的便携小提琴。
17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亨利伯塞尔!生于克伦威尔逝世后一年,父亲是音乐家。
回应 2017-04-18 20:23 -
16世纪后期,威尼斯音乐由两位大使操持:安德雷亚加布里埃里和他外甥乔万尼。两人解决了大型合唱队与数组木管、弦乐和铜管乐器融合的平衡关系,将后者安排进圣马可大教堂(1067年建)中相对于唱诗班的楼座里。这些表演者在其中运用轮唱和对唱互相问答,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并由两架管风琴营造丰富的和声,提供背景支持。如此演奏堪称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音乐的顶峰,并且是西方步入巴洛克时代的一个转折点;该时代的音乐一...
2017-04-18 20:01
16世纪后期,威尼斯音乐由两位大使操持:安德雷亚加布里埃里和他外甥乔万尼。两人解决了大型合唱队与数组木管、弦乐和铜管乐器融合的平衡关系,将后者安排进圣马可大教堂(1067年建)中相对于唱诗班的楼座里。这些表演者在其中运用轮唱和对唱互相问答,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并由两架管风琴营造丰富的和声,提供背景支持。如此演奏堪称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音乐的顶峰,并且是西方步入巴洛克时代的一个转折点;该时代的音乐一百年后在威尼斯的主要诠释者将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583年,威尼斯共和国多戈做东宽带远道而来的日本王子,并向这些贵宾如数展示威尼斯人的音乐看家本领。1586年加布里埃里去世,乔瓦尼遂成为威尼斯的音乐霸主,而此时人声在西方音乐中的垄断地位也在瓦解。
乔万尼已经开始使用“通奏低音”,它常为键盘乐器演奏者用于为声乐伴奏。乔瓦尼的器乐谱写概念严谨精确,对后来的蒙特威尔第及其继承者都影响很大。从一个调性到另一个调性的转调很适合这种器乐谱写的本质--延留不协和音(当时的新近发现,对后世影响巨大)。
这是转调的端倪,从一个调自由转向任何其他调性。这种自由移调在浪漫主义时期称为音乐的一大突出特点。该观念源自声乐创作,不协和音也经常为牧歌、经文歌和康塔塔的曲作者们所运用,为的是强调一些戏剧性词句的分量。
Appoggiatura早在du fay和machaunt的曲中就出现过。更早在《Sumer Is Icumen In》就有暗示,而如今变得不可抗拒。
瓦格纳后来把它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文艺复兴后,器乐将成为未来三百年西方音乐杰作产生的主要动力来源。
回应 2017-04-18 20:01 -
Yun (成为真正有实力并温柔的人)
音乐在西方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蓬勃发展起来,然而这并非没有好处。岁月使得我们吸收了过去时代的所有发展成果,并把它们转向新的用途。西方世界吸纳了音阶,并沿一条新途径发展了和声,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面构筑了音乐大厦,创造了一种前所未闻的音乐语言。 然而,这一过程却用去了一千多年。逐渐地,西方人一再发现,音乐不止是血肉,骨骼和心脏,那些我们用来创造某种无形之物的工具,这无形之物使我们接触到了宇宙的颤动。这是...2015-01-22 17:15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古典音乐入门,读什么。 ([已注销])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西洋古典艺术史相关 (吴正平)
- 我的音乐之旅 (羊的门)
- 【古典音乐入门读物】 (袁小球)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人类的音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已注销] 2011-12-07
来自梅纽因的音乐史。
0 有用 圆舞 2008-02-22
专业人从专业的角度讲有趣的事情
0 有用 SWX 2009-09-18
梅纽因的文笔还是不错的。
0 有用 ae 2006-03-17
虽然那时我并没有听过他的演奏,但是已经为他完全的折服
0 有用 mjxian 2010-10-20
很给力!
0 有用 兔弥儿 2021-01-17
读起来非常流畅非常美的音乐史,「我奠定大地的基础时,你在哪里?你若聪明,尽管说罢!你知道是谁制定了地的度量,是谁在地上拉了准绳?地的基础置在何处,是谁立了地的角石?当时星辰一起歌咏,天主的众子同声欢呼!(约 38:4)」,这段经文确实很适合用于概括《人类的音乐》,整部旧约都贯穿着连续的音乐主调及其教化功能,在约伯身上体现着创世本身,用歌唱把天国同地上的人们联结起来。
0 有用 🕳 2020-07-30
背诵第一章、第七章。
0 有用 丁是丁816 2020-04-30
一部引人入胜的音乐史,更想目睹这部加拿大电视台制作的同名影片
0 有用 zxw2216 2020-03-05
这种译本总会有些句子让我读不顺溜。梅爷对音乐的思考感觉总有些侧类旁通的广博,可能和自身从神童向成熟期过度以及后来所经历的机能退化都有直接关系,所以纵观梅爷一生的演奏历程,就好像三位演奏家集于同一躯体的分阶段显影一样。
0 有用 一朵狼花 2017-11-21
关于音乐的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