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的创作者
· · · · · ·
-
秦晖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史、农民问题、改革与现代化问题研究,主编《农民学》丛书,出版专业著述《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再认识》、《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陕西通志》魏晋卷(合著)、宋元、明清卷(合著)、《经济转规与社会公正》(合著)等,随笔集《问题与主义》、《天平集》、《思无涯,行有利》等。
目录 · · · · · ·
序
1 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2 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3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4 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
· · · · · · (更多)
1 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2 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3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4 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
· · · · · · (更多)
序
1 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2 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3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4 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
――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
5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
6 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7 谁,面向哪个东方?
――评弗兰克:《重新面向东方》,兼论所谓“西方中心论》问题
8 公社之谜
――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
9 土地改革=民主革命? 集体化=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10 从sama到equality:汉语”平等一词的所指演变
· · · · · · (收起)
1 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2 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3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4 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
――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
5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
6 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7 谁,面向哪个东方?
――评弗兰克:《重新面向东方》,兼论所谓“西方中心论》问题
8 公社之谜
――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
9 土地改革=民主革命? 集体化=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10 从sama到equality:汉语”平等一词的所指演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公民关注个人自由,臣民关注整体的和谐。 2. 个人本位是现代化的特征而不是某个文化的特征,甚至也不能说是西方文化的特征。 3. 也就是说救亡把启蒙、个性解放的矛头更多地指向小共同体而不是大共同体。 4. 《共同体与社会》这本书中写的共同体,书中没有用“小”,因为在西方人眼中所谓共同体就是小共同体。 5. 东南沿海的很多现象,所谓中国的本土资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这本来是比较成问题的。 6. 抽象地说家族发达与否很难度量,但家族公产的发达程度是可以这样说的。家族组织不管是族谱、祠堂、族墓甚至乡规、族约都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一基础的体现就是族庙公产。 7. 村社之间的土地交易在汉代已经有了,宋元以后更为普遍。但在英国这样村社观念不是很强的国家,打破村社观念竟然引起了极大反响。 8. 于是,所谓“官”不与“民”争利也就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国家不与私人争利——这“私人”自然包括权贵在内。其二是权贵不与平民争利。 9. 如果说“抑兼并”导致了“国富民穷”的话,“不抑兼并”的结果则通常是“今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 10. 尤其是最高皇权的代表者之所为,他们眼中的“兼并”,主要是“商人并兼农人”(西汉晁错语)、“阡陌闾巷之贱人与人主争黔首”(王安石语)。倒是历代“不抑兼并”者所反对抑制的,才是真正主流的“兼并”。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如下趋势:“抑兼并”者的国家统治严厉地束缚了“阡陌闾巷之贱人”的经济发展,而“不抑兼并”者的自由放任则使“官品形势之家”得以肆行聚敛。“抑兼并”则朝廷禁网遍地,民无所措其手足,“不抑兼并”则贪官污吏横行,民无所逃其削刻。 12. 因为“权力捉弄财产”的封建经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还是贵家势要的“私权力”都既不让规则公平更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一般的讲,中国历史上有权者自己真正相信的是“法,术,势”,而要别人相信仁义道德。但人们并不是傻子,那些成仁取义殉道存德的理想主义者如东林,海瑞之类人的下场有目共睹,那个通过文字游戏挑选聪明人而对道德并无分辨力的科举制度之奥妙也人所共知,那些“操守虽清”却奴性不足,只想为万世开太平而不懂得趋炎附势的书呆子不仅多灾多难,有时还被公开批判只知“洁己沽誉”而受惩戒。不仅精英层熟谙“难得糊涂”,大众更长期从俗文学中接受“奸臣害忠良”的教育,得到“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的启蒙,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年深日久,国人越来越聪明(鲁迅在“聪明人与傻子”的著名杂文中解释的那种聪明),“糊涂”者越来越少;同时又越来越糊涂(老子“绝圣弃智”那种意义上的糊涂),价值理性越来越萎缩。老庄的“逍遥”之道,犬儒主义和所谓的“圆融通透”的行为方式大行于世,同儒家的道德说教形成了鲜明对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名家专题精讲丛书(共41册),
这套丛书还有
《徽学研究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宋代文学十讲》《域外中国学十论》《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国古代文明十讲》
等
。
喜欢读"传统十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传统十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田园诗与狂想曲 9.3
-
-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8.7
-
-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9.3
-
- 士与中国文化 9.0
-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9.3
-
- 十年沧桑 8.8
-
- 权势转移 9.0
-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 8.8
-
- 发现社会 9.5
传统十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3 条 )


《传统十论》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对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后接着读《传统十论》,刚好深刻地体会到两个作者不同的视角。简言之,钱穆先生重在论证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安排形式上的先进面(虽然越往后这些先进性越淡薄甚至消失了),而秦晖先生则从文化实质结合制度形式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进而...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9)9.3分 1675人读过
-
东方出版社 (2014)9.2分 59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传统十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115 有用 陰陽魚 2016-12-31 05:13:22
秦暉大概是我見過使用史料最瘋狂的學者。一個某朝某地的孤證。就能用來橫掃千年地談論制度。制度彷彿也沒什麼流變性。A朝例子也可以用來詮釋B朝。而且腦子裏似乎完全沒有量的概念。很多取值都是在0和1之間跳躍。一個孤證說明政府有管理。就馬上能解讀成控制。變成大共同體和小共同體的有關標籤。這可能體現了其人不能熟練使用實數思考問題。而只能使用布爾數。秦暉的文章。表現着人文學者必須重點增強自身數學能力的迫切性。陳... 秦暉大概是我見過使用史料最瘋狂的學者。一個某朝某地的孤證。就能用來橫掃千年地談論制度。制度彷彿也沒什麼流變性。A朝例子也可以用來詮釋B朝。而且腦子裏似乎完全沒有量的概念。很多取值都是在0和1之間跳躍。一個孤證說明政府有管理。就馬上能解讀成控制。變成大共同體和小共同體的有關標籤。這可能體現了其人不能熟練使用實數思考問題。而只能使用布爾數。秦暉的文章。表現着人文學者必須重點增強自身數學能力的迫切性。陳寅恪曾認爲。他的學生一定要數學好。簡直高瞻遠矚。 (展开)
12 有用 空羽 2013-08-05 13:32:50
几乎读每一页都让我按耐不住地激动,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我沉思良久——在我如此迷茫的阶段,谢谢你。
49 有用 反山 2020-02-09 16:14:53
想给认识的每一个人推荐,系统性地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说句实话,这样的书,国外再好的学者也写不出来,它真的需要扎根这片土地,深深理解本国的文化和政治。以前就知道秦晖是大学者,但没想到这么厉害,学养极佳,独树一帜,论据丰富,令人信服。1、让我理解了谭嗣同“两千年政皆秦政” 2、让我重新理解了儒、法、道三家 3、重新认识了商鞅改革和王安石们到底在做什么 4、了解了小共同体和大共同体在中国意味着什么 ... 想给认识的每一个人推荐,系统性地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说句实话,这样的书,国外再好的学者也写不出来,它真的需要扎根这片土地,深深理解本国的文化和政治。以前就知道秦晖是大学者,但没想到这么厉害,学养极佳,独树一帜,论据丰富,令人信服。1、让我理解了谭嗣同“两千年政皆秦政” 2、让我重新理解了儒、法、道三家 3、重新认识了商鞅改革和王安石们到底在做什么 4、了解了小共同体和大共同体在中国意味着什么 5、终于知道毛 的很多决策从历史上哪里来了 6、似乎隐隐有点希望,知道中国转型要靠的是什么了。 (展开)
7 有用 沉默的导航 2012-04-02 00:02:02
部分篇章过于深奥,关于儒法道的一章特别的精彩。
4 有用 凯尔特薄暮 2015-12-05 20:57:18
标记《走出帝制》。
0 有用 莫听穿林打叶声 2023-09-27 09:09:55 浙江
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观察极其深刻,观点力透纸背,颠覆了以往的认知。按照作者的观点,很多流行的观点都是错的。做了好多读书笔记。
0 有用 默鸣 2023-09-19 15:34:26 云南
秦老师的史学研究,不仅仅在于阐明历史疑难,更是从当下出发,揭开层层臭皮直指学界种种崇媚无耻之象。
0 有用 方芮欣 2023-09-15 12:20:13 湖北
高三看的时候很惊艳,现在看也就那么回事。借用一位中国史网友的说法:秦老爹观察到的现象是对的,但他做出的解读是错的。没错,关中地区农民主要承担官府的税而不是地主的租,秦凭借这些得出结论:中国从来都不是富人剥削穷人,而是有权的人剥削无权的人。但问题是,官府的权力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就像现在西洋国家也有国企,有的甚至规模很大,但它们仍然是在为资本家群体服务。为什么王朝后期小农的税负越来越重?一个很重要的... 高三看的时候很惊艳,现在看也就那么回事。借用一位中国史网友的说法:秦老爹观察到的现象是对的,但他做出的解读是错的。没错,关中地区农民主要承担官府的税而不是地主的租,秦凭借这些得出结论:中国从来都不是富人剥削穷人,而是有权的人剥削无权的人。但问题是,官府的权力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就像现在西洋国家也有国企,有的甚至规模很大,但它们仍然是在为资本家群体服务。为什么王朝后期小农的税负越来越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主不断兼并土地,而他们又可以用种种合法和不合法的手段避税,那负担自然也就落到了小农身上。关中农民只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为江南地主付出罢了。 (展开)
0 有用 海壁阁 2023-09-14 23:13:40 浙江
在观点的论述上还是非常有逻辑的
0 有用 玳安 2023-09-11 07:31:31 广东
本书核心观点其实还是“大共同体本位压抑个人Zi you”“儒表法里”,有部分章节略微重复,但对我这种初读者也算是加深印象比较友好。末篇算是游记(发散得并不太多),最有趣的是反而要算是中间摘录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研讨会”的两篇讨论,学术派文人之间的互相夸奖以及阐述观点并论证的暗藏锋芒之过程屡屡令人会心一笑。 以及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秦晖关于儒法道在国人中的“角色”阐述,以及“达需独善其... 本书核心观点其实还是“大共同体本位压抑个人Zi you”“儒表法里”,有部分章节略微重复,但对我这种初读者也算是加深印象比较友好。末篇算是游记(发散得并不太多),最有趣的是反而要算是中间摘录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研讨会”的两篇讨论,学术派文人之间的互相夸奖以及阐述观点并论证的暗藏锋芒之过程屡屡令人会心一笑。 以及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秦晖关于儒法道在国人中的“角色”阐述,以及“达需独善其身”这个观点。秦的文风并不枯燥,而且屡有“惊人之语”,可能后续会多读几本或者再去找他课程视频多听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