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1895-1976),
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学者。1916年毕业
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留学美国、德国,
获硕士、博士学位。1923年后曾任北京大
学等校教授。1926年参加鲁迅为首的语丝
社,后创办《论语》、《人间世》、《宇
宙风》等刊物,提倡幽默小品文创作。
1936年赴美专事写作,著作甚丰。三十年
代出版有《剪佛集》,《大荒集》、《我
的话》等杂文集,受到文艺界好评 他还
以英文著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风
声鹤唳》、《啼笑皆非》、《苏东坡传》、
《武则天传》等,畅销世界各地,产生广
泛的影响。晚年完成《当代英汉辞典》的
编著。并著有《无所不谈集》一部,其中
不少佳作选入这部《有不为斋随笔》。
其实这一个版本是后人编选的文集,毛病很多。不过单论林语堂先生自己的文章,倒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写于1920年代中期《语丝》时期的文章普遍言辞激烈,笔无藏锋,读来很有快感。到了提倡小品文那段时间,又恢复了文言,虽然对性灵文学的推崇也有其道理,但我读了一遍下来就感觉林语堂这种努力还是太过单薄了,而且他自己并未有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在抗战之后已经基本淡出了中国主流文学舞台,不过如果笼统地将他此后的散文... 其实这一个版本是后人编选的文集,毛病很多。不过单论林语堂先生自己的文章,倒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写于1920年代中期《语丝》时期的文章普遍言辞激烈,笔无藏锋,读来很有快感。到了提倡小品文那段时间,又恢复了文言,虽然对性灵文学的推崇也有其道理,但我读了一遍下来就感觉林语堂这种努力还是太过单薄了,而且他自己并未有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在抗战之后已经基本淡出了中国主流文学舞台,不过如果笼统地将他此后的散文归为一类也并不合适,至少由这个选本观之不妥,有些文章回归早年寸铁杀人的杂文笔法,有些则真正走上了所谓“小品”的道。不管怎样,今后看选本务要慎重。 (展开)
当时先生的脾气、现在看来真是可爱。时之所限,文之随心。 我要能做我自己的自由 和 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林语堂, 读的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那个套集中这本。
喜欢关于读书、行文的随笔
> 更多短评 4 条
> 更多书评 3篇
> 1人在读
> 18人读过
> 24人想读
订阅关于有不为斋随笔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5-03-16 23:48:44
其实这一个版本是后人编选的文集,毛病很多。不过单论林语堂先生自己的文章,倒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写于1920年代中期《语丝》时期的文章普遍言辞激烈,笔无藏锋,读来很有快感。到了提倡小品文那段时间,又恢复了文言,虽然对性灵文学的推崇也有其道理,但我读了一遍下来就感觉林语堂这种努力还是太过单薄了,而且他自己并未有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在抗战之后已经基本淡出了中国主流文学舞台,不过如果笼统地将他此后的散文... 其实这一个版本是后人编选的文集,毛病很多。不过单论林语堂先生自己的文章,倒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写于1920年代中期《语丝》时期的文章普遍言辞激烈,笔无藏锋,读来很有快感。到了提倡小品文那段时间,又恢复了文言,虽然对性灵文学的推崇也有其道理,但我读了一遍下来就感觉林语堂这种努力还是太过单薄了,而且他自己并未有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在抗战之后已经基本淡出了中国主流文学舞台,不过如果笼统地将他此后的散文归为一类也并不合适,至少由这个选本观之不妥,有些文章回归早年寸铁杀人的杂文笔法,有些则真正走上了所谓“小品”的道。不管怎样,今后看选本务要慎重。 (展开)
0 有用 U la ' 2012-03-29 22:48:06
当时先生的脾气、现在看来真是可爱。时之所限,文之随心。 我要能做我自己的自由 和 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0 有用 Zen 2009-05-20 12:21:54
林语堂, 读的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那个套集中这本。
0 有用 [已注销] 2013-05-03 17:32:35
喜欢关于读书、行文的随笔
1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5-03-16 23:48:44
其实这一个版本是后人编选的文集,毛病很多。不过单论林语堂先生自己的文章,倒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写于1920年代中期《语丝》时期的文章普遍言辞激烈,笔无藏锋,读来很有快感。到了提倡小品文那段时间,又恢复了文言,虽然对性灵文学的推崇也有其道理,但我读了一遍下来就感觉林语堂这种努力还是太过单薄了,而且他自己并未有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在抗战之后已经基本淡出了中国主流文学舞台,不过如果笼统地将他此后的散文... 其实这一个版本是后人编选的文集,毛病很多。不过单论林语堂先生自己的文章,倒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写于1920年代中期《语丝》时期的文章普遍言辞激烈,笔无藏锋,读来很有快感。到了提倡小品文那段时间,又恢复了文言,虽然对性灵文学的推崇也有其道理,但我读了一遍下来就感觉林语堂这种努力还是太过单薄了,而且他自己并未有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在抗战之后已经基本淡出了中国主流文学舞台,不过如果笼统地将他此后的散文归为一类也并不合适,至少由这个选本观之不妥,有些文章回归早年寸铁杀人的杂文笔法,有些则真正走上了所谓“小品”的道。不管怎样,今后看选本务要慎重。 (展开)
0 有用 [已注销] 2013-05-03 17:32:35
喜欢关于读书、行文的随笔
0 有用 U la ' 2012-03-29 22:48:06
当时先生的脾气、现在看来真是可爱。时之所限,文之随心。 我要能做我自己的自由 和 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0 有用 Zen 2009-05-20 12:21:54
林语堂, 读的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那个套集中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