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茨维坦・托多洛夫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教育小说
译者: 王东亮,王晨阳 / 王东亮
出版年: 2002-3
页数: 224
定价: 1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ISBN: 978710801634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教育小说
译者: 王东亮,王晨阳 / 王东亮
出版年: 2002-3
页数: 224
定价: 1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ISBN: 978710801634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托多洛夫 (藤原琉璃君)
- 文艺学 (柳隐)
- 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资格考试书目 (小羽贯众)
- 09年已读 (参娃)
- 三联书店: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Faum)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批评的批评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有必要 2014-09-02 23:15:10
托多洛夫说自己对俄国形式主义经历了从对他们的思想内容感兴趣到对他们的内在逻辑及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感兴趣的转变,忽然觉得现阶段的学术模式都太过重视后者。事实上,就连这种态度的转变本身,也带出了托在这本书里关注的焦点:意义与真理,是对斯宾诺莎的“放弃探索作品真理,只关心作品意义”的回答。这个回答在布莱希特那里是有意识的间离,在巴尔特那里是不及物的只关心为每种思想找到最正确的表达的“回声”,在巴赫金那里,... 托多洛夫说自己对俄国形式主义经历了从对他们的思想内容感兴趣到对他们的内在逻辑及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感兴趣的转变,忽然觉得现阶段的学术模式都太过重视后者。事实上,就连这种态度的转变本身,也带出了托在这本书里关注的焦点:意义与真理,是对斯宾诺莎的“放弃探索作品真理,只关心作品意义”的回答。这个回答在布莱希特那里是有意识的间离,在巴尔特那里是不及物的只关心为每种思想找到最正确的表达的“回声”,在巴赫金那里,是陀无限自我否定的真理。他最后说,要完成对话的批评。逆时代的批评西塞罗的意义在哪里?把过去带到现在来么?让人迷茫的收尾。 (展开)
0 有用 Coline 2022-05-05 12:35:02
令人非常受益的一本书,正好回应了当下的困惑。托多洛夫由斯宾诺莎“寻找意义而不是寻找真理”的格言划分出了真理/超越/价值/介入和价值/内在/认识/自由两类批评取向,其中暗含着批评家自己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去魅的转变历程。在此之后,他觉得更可取的是巴赫金的interhumain,是“真理存在但并不被占有”的对话;不是虚无主义的布朗肖,或前期的巴特,而是书写“物质的存在的人“的巴特。还要记下的是弗赖的话“... 令人非常受益的一本书,正好回应了当下的困惑。托多洛夫由斯宾诺莎“寻找意义而不是寻找真理”的格言划分出了真理/超越/价值/介入和价值/内在/认识/自由两类批评取向,其中暗含着批评家自己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去魅的转变历程。在此之后,他觉得更可取的是巴赫金的interhumain,是“真理存在但并不被占有”的对话;不是虚无主义的布朗肖,或前期的巴特,而是书写“物质的存在的人“的巴特。还要记下的是弗赖的话“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该把我们与文学的接触局限在纯无功利,纯美学的反应上”。 (展开)
1 有用 fanneyfly 2010-06-07 15:04:08
被伊格尔顿、乔纳森和米勒遮住了光芒,作为文论入门的经典,托多洛夫的这本“教育小说”,其实毫不逊色。
0 有用 [已注销] 2017-10-23 10:52:30
译后序写的过于扎实且非常杰出,简直译者的典范。很赞。全书仍然是托多罗夫的批评手法,五星。
0 有用 包包儿 2008-02-02 19:10:03
ICE赠书,胡乱看完
0 有用 Rottentail 2023-04-19 12:04:12 内蒙古
已购
0 有用 小透明 2023-03-29 23:04:18 浙江
对话批评 有点意思
0 有用 刺猬与毒蛇 2023-03-17 12:13:16 浙江
20230317,重读。
0 有用 Incertus 2022-12-08 20:28:55 浙江
竟然是读洪子诚才发现这本被埋没的好书…(伯林的反问的确引人深省)其实伊格尔顿那本也是“批评的批评”,但我显然更喜欢托多洛夫的这本“教育小说”。了解了一下他的新方向,是这样没错啊。
0 有用 Coline 2022-05-05 12:35:02
令人非常受益的一本书,正好回应了当下的困惑。托多洛夫由斯宾诺莎“寻找意义而不是寻找真理”的格言划分出了真理/超越/价值/介入和价值/内在/认识/自由两类批评取向,其中暗含着批评家自己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去魅的转变历程。在此之后,他觉得更可取的是巴赫金的interhumain,是“真理存在但并不被占有”的对话;不是虚无主义的布朗肖,或前期的巴特,而是书写“物质的存在的人“的巴特。还要记下的是弗赖的话“... 令人非常受益的一本书,正好回应了当下的困惑。托多洛夫由斯宾诺莎“寻找意义而不是寻找真理”的格言划分出了真理/超越/价值/介入和价值/内在/认识/自由两类批评取向,其中暗含着批评家自己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去魅的转变历程。在此之后,他觉得更可取的是巴赫金的interhumain,是“真理存在但并不被占有”的对话;不是虚无主义的布朗肖,或前期的巴特,而是书写“物质的存在的人“的巴特。还要记下的是弗赖的话“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该把我们与文学的接触局限在纯无功利,纯美学的反应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