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的朱自清不但文风隽美,他对古典文史亦有极深的造诣与研究。针对我国经典阅读比较艰奥,使一般人敬而远之的状况,朱自清撰写了这本对古代经典作全面而深入浅出介绍的通俗读物。全书基本上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概述了《说文解字》、四书五经、《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典籍,还涉及诸子、辞赋、诗、文各类别中的名著。本次出版,编者又配以130余幅与原文内容息息相关的精美古版画,使全书成为一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大师经典读本。
经典常谈的创作者
· · · · · ·
-
朱自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幼入私塾,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在北大学习时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参与发起“中国新诗社”和创办《诗》月刊。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1924年出版抒情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起转以创作散文为主。抗战爆发后,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抗战胜利后多次参加反蒋反美的斗争,写有大量杂文、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等。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方》中签名。后死于贫病交迫。作品尚有诗歌《雪朝》、《踪迹》,散文《欧游杂记》、《你我》,论著《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等。
目录 · · · · · ·
前言 钱伯城
序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
柳宗元《封建论》指导大概
· · · · · · (收起)
序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
柳宗元《封建论》指导大概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序言 Gen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通识教育 钱穆先生曾主张:要读经典。他在一次演讲中还指出:“此时的读书,是个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为应考试,亦不是为着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士论文,这是极轻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识之”便得。”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借此向香港的莘莘学子们提倡深度阅读,扩大文史知识,博学强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为求学青年培育人文知识的养份。 朱自清得出结论:“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作者序 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公元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说文解字》第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识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这可见假借的用处也很广大。 象形字本于图画。 《周易》第二 卜辞: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我们一班人直到现在,还嫌恶奇数,喜欢偶数,该是那些巫术的遗迹。 《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巫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那整画 - 是奇数,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们知道,经典训练并不就是恢复读经教育。恢复读经教育是开倒车,这是“五四”运动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一股脑儿反对读经,走极端,弃之如敝屣,造成文化的断层,这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这却是“五四”运动未曾解决好的问题。经典训练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的。朱自清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特别指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他所说的“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所说的“接触的义务”,是指国民接受经典训练的义务。他把经典训练提到国民义务的高度,就是确定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中国人,有义务通晓本国传统文化有关经典的基本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插图本大师经典丛书(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伦理学史》《红楼梦评论 石头记索隐(插图本)》《红楼梦研究》《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国近代史》
等
。
喜欢读"经典常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国学概论 8.2
-
- 宋词纪事 9.0
-
- 丰子恺童话 8.4
-
- 人间词话 9.1
-
-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8.1
-
- 黃庭堅詩集注(全五冊) 9.0
-
- 汉文学史纲要 8.8
-
- 汉魏六朝诗选 9.2
-
- 龙坡杂文 8.5
-
- 谈艺录(补订重排本) 9.3
经典常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2 条 )



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好帮手
四大文明古国里边,中国是唯一不必冠之以“古”的国家。这是因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除了当时的区域与现在存在相似之外,其他的一切,人民、语言、文化都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而中国却是一脉相承,语言、文字、文化都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再发展。现在的埃及人、...
(展开)

《经典常谈》,写给中学生的国学入门书
记得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会时,我看的是英文电视台转播,当时开场一群弟子手持竹简,在那儿吟诵《论语》时,外国主持人瞬间进入了静音模式,诚然,他们是不懂的。可问题是,我们自家中国人懂吗?都说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我们真的了解《四书五经》《尚书》《汉书》《史记...
(展开)

【须叔试读】朱自清的国学课开课啦
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学生时代的散文《背影》和《匆匆》就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但朱自清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还是一名诗人一名国学家甚至是一名老师。这本《经典常谈》就相当于是他的课件,每一个文字都经过细细推敲与挑选,他化身为亲切...
(展开)

一本承载国学经典的“掌上春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对于大部头作品来说,这本《经典常谈》实在是够精致、小巧的,比手掌大不了多少。从内容上来说,却囊括了经史子集的起源、发展,比想象的“深”很多。尤其是附录部分,深度超越过了当下大学文学课的程度。语言风格半文半白,言简意赅,值得称道。 其一,谈谈本书的背景。本书...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8 )
-
北京出版社 (2004)8.5分 930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8.9分 80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6分 682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7分 53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史知识初阶 (半隐)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哲学 (Divine)
- 插图本大师经典(上海古籍) (行走的笔尖)
- 我的历史书 (Anonymou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经典常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发 2015-01-24 11:09:18
2015/1/24晨起,读完。复习了很多知识,也补充了很多知识。
0 有用 quarkmeteor 2011-12-09 11:13:40
高三读的
0 有用 狐 2010-01-14 10:39:39
华国乃伪书之国也……
0 有用 玻璃心 2006-12-31 20:42:24
记不住里面的东西
0 有用 临江仙 2009-08-10 18:29:1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