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往往有真人真事为基础,《复活》也一样。一八八七年六月,彼得堡某地区法院的检察官科尼来到托尔斯泰的庄园做客,讲述了他接触的一个案件:一个叫罗扎丽·奥尼的妓女被指控偷窃醉酒的嫖客一百卢布,判处监禁四个月。一位出庭当陪审员的青年贵族,认出了她就是当年被他诱奸过的亲戚家之养女,那时她才十六岁。他良心发现,要求同女犯结婚以赎回过失,请求科尼协助解决。这个故事启发了托尔斯泰的灵感,他便想据此写一本以忏悔为主题的道德教诲小说。在十年的创造过程中,几经反复思考,六易其稿,终于成书。但此时作者谈到小说的主题思想已是“要讲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期骗”,“也要讲专制制度的可怕。”
复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目录 · · · · · ·
第二部
第三部
关于《复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成不变的本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 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蠢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是善良的或者聪明的,说另一个人是凶恶的或者是愚蠢的,那就不对了。然而我们总是这样把人分类,这是不合实情的。 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点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清凉,有的地方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胎,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时候表现出那一种本性,有时变的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是出于生理原因,有的是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种变化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4页 -
凡是人,都是一部分依照自己的思想,一部分依照别人的思想生活和行动的。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依照自己的思想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依照别人的思想生活,这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复活"的人也喜欢 · · · · · ·
复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04 条 )



唯一的现实,就是荒诞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7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8.1分 42060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66)9.0分 1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3分 32217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3)8.8分 429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俄国文学名著 (白露@思勉)
-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 (拉帕里诺)
- 我的书架 (whisp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复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Y 2011-10-04 18:42:06
I512.20131027-1
0 有用 小零 2010-06-22 10:42:49
夏老师生病三个星期没上她的课T T 自己看书
0 有用 污界小仙女 2018-08-28 18:18:40
《复活》是人性的复活,更是心灵的复活,更是社会的复活。
0 有用 罗慕路汐大帝 2021-08-22 23:39:42
堪称有故事情节版的《忏悔录》,俄国人的苦难情结真的好重。我不行,所以我无法被救赎🥲
0 有用 潸杉 2020-11-09 16:56:32
托翁巨笔如椽,将19世纪末俄国社会各个场景各色人等尽收笔下,在细致的现实描绘之外,浓厚的思想家气质也渗透在那些剖开灵魂的心理描写中。聂赫留朵夫(托翁化身)对国家、统治者、上层社会、监狱、教会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极具现实批判力量,然而最终在一位英国传教者的影响下,找到一条“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因而既不能惩罚别人,也不能纠正别人”的对抗黑暗现实之路。相比前文的厚重深邃,小说的结尾突兀单薄,走向了对理想光... 托翁巨笔如椽,将19世纪末俄国社会各个场景各色人等尽收笔下,在细致的现实描绘之外,浓厚的思想家气质也渗透在那些剖开灵魂的心理描写中。聂赫留朵夫(托翁化身)对国家、统治者、上层社会、监狱、教会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极具现实批判力量,然而最终在一位英国传教者的影响下,找到一条“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因而既不能惩罚别人,也不能纠正别人”的对抗黑暗现实之路。相比前文的厚重深邃,小说的结尾突兀单薄,走向了对理想光明的幻想中。之所以还要给五星,因为小说中深厚的部分已经可以撑起很高的价值,托翁如此勇敢地展现黑暗,导致家中被搜查、小说初版被大幅删削,又因为最后那一份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一位贵族既得利益者对自身阶级的叛逆,确乎当得起“伟大”二字。 (展开)
0 有用 罗慕路汐大帝 2021-08-22 23:39:42
堪称有故事情节版的《忏悔录》,俄国人的苦难情结真的好重。我不行,所以我无法被救赎🥲
0 有用 潸杉 2020-11-09 16:56:32
托翁巨笔如椽,将19世纪末俄国社会各个场景各色人等尽收笔下,在细致的现实描绘之外,浓厚的思想家气质也渗透在那些剖开灵魂的心理描写中。聂赫留朵夫(托翁化身)对国家、统治者、上层社会、监狱、教会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极具现实批判力量,然而最终在一位英国传教者的影响下,找到一条“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因而既不能惩罚别人,也不能纠正别人”的对抗黑暗现实之路。相比前文的厚重深邃,小说的结尾突兀单薄,走向了对理想光... 托翁巨笔如椽,将19世纪末俄国社会各个场景各色人等尽收笔下,在细致的现实描绘之外,浓厚的思想家气质也渗透在那些剖开灵魂的心理描写中。聂赫留朵夫(托翁化身)对国家、统治者、上层社会、监狱、教会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极具现实批判力量,然而最终在一位英国传教者的影响下,找到一条“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因而既不能惩罚别人,也不能纠正别人”的对抗黑暗现实之路。相比前文的厚重深邃,小说的结尾突兀单薄,走向了对理想光明的幻想中。之所以还要给五星,因为小说中深厚的部分已经可以撑起很高的价值,托翁如此勇敢地展现黑暗,导致家中被搜查、小说初版被大幅删削,又因为最后那一份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一位贵族既得利益者对自身阶级的叛逆,确乎当得起“伟大”二字。 (展开)
0 有用 aki 2019-12-14 19:03:01
薄薄一本50万字,还是很好的,虽然我是在公交车上看的,细致入微的描写,真的像那篇文章《托尔斯泰的眼睛》所说的。但同时也导致有些冗杂。 官方翻译作品表达很不错,流畅至极。有些主观性的注释直接就定性了让我不是很爽。 花200页记住主人公名字hh 自从聂赫留朵夫与卡秋沙别离后,聂赫留朵夫就变了托尔斯泰,结尾让我莫名其妙,或许是因为与作者与我所在的圈子不同。
0 有用 老贼 2019-10-25 19:03:42
最后的大彻大悟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大赞农民淳朴。不打算再读。
0 有用 污界小仙女 2018-08-28 18:18:40
《复活》是人性的复活,更是心灵的复活,更是社会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