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记得是谁说学界中人的回忆录,有三种出色,《西潮》其一,确实甚佳,文质兼具,可惜内地版有删减。蒋的回忆录被引用之频次,是相当高的,缘由是其特殊身份与经历,仅以近来所读若干例之:周策纵《五四运动史》频繁引用,如五四时期出版及报刊之数据,及蒋在上海教育界之活动。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难免引用《西潮》,蒋乃联大三校长之一,岂能跳过;(有本“行思录”,糊涂到认为《西潮》是蒋到台湾时写的,难道不知那是昆明时期跑警报防空洞里英文书就?)钱理群写父亲钱天鹤,参加农复会工作,对台湾经济的贡献,引《西潮》,因农复会即蒋梦麟主持;关于周作人研究,战后受审一节,难免要用到蒋回忆录,蒋诚实地写出自己离开北平时,委托周作人照顾北大校产,且战后给法庭写下证明,实乃君子也。
西潮写的相当好,就像与一个智慧的老人聊天。文章充满哲理,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在20世纪左右的面貌。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理论使我受益良多。“我们应诱导孩子自行思想,协助她们根据本身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大人的需要,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启发孩子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家长的小大人。更不应该培养成小大人。如果只是按照旧有的模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孩子的创造性。
最近读得最好的一本书。从蒋先生童年学习生活记忆、参加郡试、留美学习到民国回国身经学生运动扰攘不安的岁月,再到抗战期间的民生和知识分子生存状况,包括中西方文化差异反思……读完既像一本个人的回忆录,更像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很生动,也很深刻。特别是语言文字流畅优美,读起来甚是享受。
平淡的语言,深刻的洞见。佩服民国的文字,浅白晓畅,却又能让人欲罢不能。
原来是梦麟先生的自传,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胡适、鲁迅等)人生历程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时又是一部微观近代中国史,通俗易懂又充满趣味,下笔充分体现出民国那一代文人的翩翩风度。亮点是插入了许多作者的教育理念,也就与其他这类书籍显得不同了。但是,因为面面俱到而缺少深度也就成为了缺点之一。
人生匆匆数十年,究竟为了什么呢? 功人与功狗
以为会和何兆武的《上学记》类似,但是感觉没有那么好。只能翻翻。有些当故事看算了。
客观平和地将近代社会的变换徐徐展现,很有史料价值
按需。
虎头蛇尾的厉害,后半部删节严重
老干部回忆录
语言很平实,但读下来不如上学记
一周前就读完了。蒋校长本书即可作文人随笔读,亦是很好的文化史材料。蒋梦麟曾在中西文化对比上下过苦功,因此本书除漫谈历史、交游等外,关于各国政治文化之点评可格外留意。
高三的时候,最爱问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读了蒋校长的书,只想兢兢业业做点事情,再不济也要记录一下这个时代。
开开眼
篇末吴相湘的考释文章不错
很容易读的一本书。印象较深的是作者小时候在江浙乡间儒家文化浓厚的公序良俗,对中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的阐述,军阀割据时期学运频繁和蔡元培先生对学运的认识,对北京和沿海几座城市的描写,对大学内迁的回忆与《巨流河》相关部分呼应。还有国军抗日。和《巨流河》一样,大陆部分写的气势恢弘,对各地民风民俗的描写很好的保留了战前中国的模样,但是一旦写到台湾部分,格局就小了。可见生活地域对人思维的影响。作者还有一篇对中西文化对比的文章,很出色。准备继续读关于上世纪上半期的回忆录,对于如此复杂的历史时期,从各种视角去体会是很有意思的。
民国精英眼里的变迁与思考
一部不一样的近代史
基本上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从鸦片战争到珍珠港事件,国运的流转变迁,中国一步步从西方的侵略和思想解放中觉醒。平淡流畅的文字叙述了蒋梦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颠沛的一生的所见所闻。
> 西潮与新潮
3 有用 齐物秋水 2021-08-26 16:44:51
记得是谁说学界中人的回忆录,有三种出色,《西潮》其一,确实甚佳,文质兼具,可惜内地版有删减。蒋的回忆录被引用之频次,是相当高的,缘由是其特殊身份与经历,仅以近来所读若干例之:周策纵《五四运动史》频繁引用,如五四时期出版及报刊之数据,及蒋在上海教育界之活动。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难免引用《西潮》,蒋乃联大三校长之一,岂能跳过;(有本“行思录”,糊涂到认为《西潮》是蒋到台湾时写的,难道不知那是昆明时期跑警报防空洞里英文书就?)钱理群写父亲钱天鹤,参加农复会工作,对台湾经济的贡献,引《西潮》,因农复会即蒋梦麟主持;关于周作人研究,战后受审一节,难免要用到蒋回忆录,蒋诚实地写出自己离开北平时,委托周作人照顾北大校产,且战后给法庭写下证明,实乃君子也。
3 有用 隐小川 2013-04-26 15:55:48
西潮写的相当好,就像与一个智慧的老人聊天。文章充满哲理,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在20世纪左右的面貌。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理论使我受益良多。“我们应诱导孩子自行思想,协助她们根据本身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大人的需要,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启发孩子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家长的小大人。更不应该培养成小大人。如果只是按照旧有的模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孩子的创造性。
3 有用 荷韵 2016-03-29 15:10:18
最近读得最好的一本书。从蒋先生童年学习生活记忆、参加郡试、留美学习到民国回国身经学生运动扰攘不安的岁月,再到抗战期间的民生和知识分子生存状况,包括中西方文化差异反思……读完既像一本个人的回忆录,更像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很生动,也很深刻。特别是语言文字流畅优美,读起来甚是享受。
1 有用 Luke LOU 2013-03-02 04:21:06
平淡的语言,深刻的洞见。佩服民国的文字,浅白晓畅,却又能让人欲罢不能。
2 有用 阿里西亚 2016-06-21 22:11:11
原来是梦麟先生的自传,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胡适、鲁迅等)人生历程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时又是一部微观近代中国史,通俗易懂又充满趣味,下笔充分体现出民国那一代文人的翩翩风度。亮点是插入了许多作者的教育理念,也就与其他这类书籍显得不同了。但是,因为面面俱到而缺少深度也就成为了缺点之一。
0 有用 SOUL 2012-11-07 10:19:21
人生匆匆数十年,究竟为了什么呢? 功人与功狗
0 有用 Claire 2012-09-28 17:37:11
以为会和何兆武的《上学记》类似,但是感觉没有那么好。只能翻翻。有些当故事看算了。
0 有用 Reed 2015-05-04 14:19:03
客观平和地将近代社会的变换徐徐展现,很有史料价值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1-15 21:29:15
按需。
0 有用 爬行动物 2021-06-09 09:02:51
虎头蛇尾的厉害,后半部删节严重
0 有用 卓九勒 2018-09-18 16:17:25
老干部回忆录
0 有用 zh 2014-10-31 11:07:48
语言很平实,但读下来不如上学记
0 有用 林林酱 2019-01-31 22:44:49
一周前就读完了。蒋校长本书即可作文人随笔读,亦是很好的文化史材料。蒋梦麟曾在中西文化对比上下过苦功,因此本书除漫谈历史、交游等外,关于各国政治文化之点评可格外留意。
0 有用 之何 2018-09-06 01:48:37
高三的时候,最爱问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读了蒋校长的书,只想兢兢业业做点事情,再不济也要记录一下这个时代。
0 有用 觉今非又昨非 2017-07-31 23:55:33
开开眼
0 有用 氓之蚩蚩 2025-03-13 01:59:50 上海
篇末吴相湘的考释文章不错
0 有用 福泥尾巴 2015-10-04 22:05:13
很容易读的一本书。印象较深的是作者小时候在江浙乡间儒家文化浓厚的公序良俗,对中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的阐述,军阀割据时期学运频繁和蔡元培先生对学运的认识,对北京和沿海几座城市的描写,对大学内迁的回忆与《巨流河》相关部分呼应。还有国军抗日。和《巨流河》一样,大陆部分写的气势恢弘,对各地民风民俗的描写很好的保留了战前中国的模样,但是一旦写到台湾部分,格局就小了。可见生活地域对人思维的影响。作者还有一篇对中西文化对比的文章,很出色。准备继续读关于上世纪上半期的回忆录,对于如此复杂的历史时期,从各种视角去体会是很有意思的。
0 有用 蒂朵2011 2015-01-20 20:57:05
民国精英眼里的变迁与思考
0 有用 , 2017-07-25 19:07:25
一部不一样的近代史
0 有用 ming 2016-11-08 13:40:42
基本上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从鸦片战争到珍珠港事件,国运的流转变迁,中国一步步从西方的侵略和思想解放中觉醒。平淡流畅的文字叙述了蒋梦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颠沛的一生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