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读本》的原文摘录

  • 他们似乎没有领悟到:当人们试图回答“传统是什么”的时候,骨子里都是想要说清“现实不应是什么”;而一当思想借此倍提升到“应该是如何”的层面上,高出闲事的理想参照系就必然随之萌生,种种纷争不已的期间也就悄然统一到对人生价值的呼唤上来了。 (查看原文)
    pluviophile 2013-03-05 15:22:51
    —— 引自第1页
  • 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唱。 中唐又出了颜真卿,其楷法力挽狂澜。颜书一反初唐四家险劲秀逸之风,而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改紧劲为宽博舒朗。显示了大唐气度和他本人刚正的人格。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15:34:13
    —— 引自章节:5
  • 赵书欲力追二王,但实多得二王书之秀媚,而失去王书的遒劲和空旷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1回复 2013-12-01 15:45:07
    —— 引自章节:5
  • 晋唐时代绘画中的神化天地从五代开始向理想的人化和自然境界转化。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18:04:27
    —— 引自章节:5
  • 国学隔年考核,通过考试的,给以“小成”或“大成”的评语。通不过考试的,则给予处罚。至于乡学,则选取优秀者叫选士;选士之优者叫俊士;俊士中优秀者不服徭役,叫造士;大乐正选造士之优呈报于王,叫进士;再选进士之贤者量才授官。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0
    —— 引自章节:6
  • 在汉代“精舍”、唐代“学馆”的基础上,宋代的新型书院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北宋有五大书院:①庐山白鹿洞书院,前身是南唐的学馆,至宋初学生达数千人;②登封嵩阳书院,建于后周,宋初赐名太室书院;③长沙岳麓书院,宋初朱洞创建;④商丘应天府书院,平民曹诚创建;⑤南京茅山书院,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0
    —— 引自章节:6
  • 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时,经乾隆帝钦定,以历朝二十四种纪传体史书为“正史”。由之而来的所谓“二十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0
    —— 引自章节:6
  • 代表全新的魏晋学风的著作,当推魏朝王弼的《周易注》与何晏的《论语注》。这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博通儒家经说,但重心已完全倾斜到老、庄方面,其结果是以道家思想解释《周易》、《论语》,多所创意,发前人所未发。自此之后,学术思想界发生了巨大的移位。儒学衰而玄学兴已成定局。士人尚玄谈,治《周易》者无不从习王弼的学说。汉儒解《易》拘于象术,王弼解《易》则重义理。玄学渗透经学,并非偶然。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1
    —— 引自章节:6
  • 隋朝是军事上北方征服南方的结果之一,而在文化上却是北方被南方所征服。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1
    —— 引自章节:6
  • 不管是文言小说还是白话小说,在整个中国文学结构中,都处于边缘地位。相对于处于中心地位的文学盟主诗文,小说总是一种不正经的浅陋的通俗读物。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1
    —— 引自章节:5
  • 真正意义的“小说”,要到唐代才正式登台亮相。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1
    —— 引自章节:5
  • 将中国古代小说分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不只是因为在20世纪以前的中国文人眼中,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这两者的区别不仅仅是语言媒介不同,更包括不同的文学起源(前者主要得益于史传、辞赋,后者则主要来源于说书艺术)、不同的文学体制(前者在短篇小说方面较有成就,后者则以长篇小说见长),以及一整套与之相联系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情调。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相对独立平行发展,是中国小说的一大特点。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1
    —— 引自章节:5
  • 南戏在元末曾有较大发展,出现过高明的《琵琶记》及“荆、刘、拜、杀”(即《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名戏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1
    —— 引自章节:5
  • 这种戏剧当时既在都市勾栏的戏台上演出,也在村镇迎神赛会时的庙台乃至可聚众观看的空场上演出。由于这几种演出场地都较狭小,加以受说唱艺术的影响,元杂剧在表现剧中的场景变化、时空更替及人物的一些行为动作时,主要让演员采取象征性虚拟表意的动作,引发观众的想象,从而形成了中国戏曲的时空自由、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美学传统。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2
    —— 引自章节:5
  • 例如关汉卿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的“题目正名”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2
    —— 引自章节:5
  • 元代中叶以后,南方经济迅速恢复,社会发展比北方快,杂剧演出的中心遂逐渐南移到临安(杭州)。但南方的观众难以适应用北方语言和乐曲演出的北剧。同时,原在南方流行的戏曲则吸收糅合了元杂剧种种长处,又逐渐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及一人主唱、情节与性格容易简单的局限,并将一些优秀的北剧改为南戏,使南戏广受欢迎。这样,元杂剧终于难以与之竞争,逐渐衰落。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2
    —— 引自章节:6
  • 入明以后,南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戏曲形式——传奇。明清两代,传奇一直是主要的戏曲演出形式。明清传奇色彩纷呈,据知有作品二千余种,今传六百余种。著名作家中最杰出者有汤显祖、李玉、洪升、孔尚任、高廉、冯梦龙等。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2
    —— 引自章节:5
  • 与此同时,都市的繁盛又促使了专门表演各种技艺的固定场所——瓦子、勾栏的形成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07:33
    —— 引自章节:5
  • 国子监的主要课程,是钦定的宋代程朱注释的《四书》、《五经》以及各种律令、御制大诰等。八股文成为必修课和学习目的。读书做官,成为知识的最高价值。学术完全政治化了。与此相一致,当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历代(如汉代、宋代、明代等)相传的太学生政治参与活动,终于在清代被扑灭了。历代相传的言论、结社、上书的权利被取消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0:33:21
    —— 引自章节:6
  • 武帝咸宁年间(公元275—279年)秘书监荀勖依《中经》编成《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分图书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为经书,分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小学十目。乙部为子书,分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术、五行、医方十四目。丙部为史书,分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法、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目。丁部为集部书,分楚辞、别集、总集三目。 (查看原文)
    慕容狐仙 2013-12-01 23:15:36
    —— 引自章节:6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