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内容简介:发生于21世纪的冷战如何为当前世界的种种冲突——包括反恐战争——奠定了基础?如何塑造了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美国、前苏联的第三世界政策如何激起了后者的牴触、最终将苏联拖垮并对美国造成了持续至今的压力?在研究干涉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反抗干涉的革命运动的演进过程当中,《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在衔接历史和当下这个方面比任何其他冷战相关著作都做得更好。
《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作者驾驭多边档案史料的功底。作者不但使用了公开出版的史料集、回忆录、博士论文,而且触及了大量为世人所不了解的多边档案,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史料梳理技艺。作者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美苏两国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全景史画,并着重展现了二者彼此相异的意...
《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内容简介:发生于21世纪的冷战如何为当前世界的种种冲突——包括反恐战争——奠定了基础?如何塑造了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美国、前苏联的第三世界政策如何激起了后者的牴触、最终将苏联拖垮并对美国造成了持续至今的压力?在研究干涉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反抗干涉的革命运动的演进过程当中,《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在衔接历史和当下这个方面比任何其他冷战相关著作都做得更好。
《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作者驾驭多边档案史料的功底。作者不但使用了公开出版的史料集、回忆录、博士论文,而且触及了大量为世人所不了解的多边档案,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史料梳理技艺。作者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美苏两国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全景史画,并着重展现了二者彼此相异的意识形态诉求和策略手段。而且,他将笔触一直延伸至21世纪初的当代世界,将冷战干涉史的影响与当代国际热点问题紧密、妥当地联结,显现出其炽热的现实关怀热情。
作者简介 · · · · · ·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原籍挪威,现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ES)国际关系史教授,冷战研究中心主任、《冷战史》(Cold war History)主编以及多卷本《剑桥国际冷战史》(Cambridge Cold War History)主编之一。他于1989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挪威诺贝尔研究所研究部主任。他是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中涌现出的最负盛名的中青年学者之一。 在国际冷战史学界,文安立原以研究中国与冷战的学术成就而著称。移席伦敦经济学院后,他开始将研究的视角扩展到了整个第三世界与冷战的研究方面,开设了大量的相关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目录 · · · · · ·
致谢
前言
第1章自由的帝国:美国意识形态与对外干涉
一、“在每一场竞争中”
二、“外国人”和反共主义
三、欧洲之外
四、“作为市场的世界”
五、现代化、技术和美国全球主义
第2章正义的帝国:苏联的意识形态和对外干预
一、俄罗斯帝国和它的历次革命
二、共产国际与第三世界
三、界定干预:伊朗、中国、朝鲜
四、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再发现(1955—1960)
第3章革命者:反殖民主义的政治和变革
一、殖民主义及其后果
二、反殖民革命
三、创建新国家
四、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第4章创建第三世界:美国对抗革命
一、美国与第一波后殖民危机
二、伊朗、苏伊士与美国的新角色
三、美国与非洲的非殖民化
四、拉丁美洲:从桑地诺到卡斯特罗
五、第三世界与冷战经济体系
第5章古巴与越南的挑战
一、中苏分裂与第三世界
二、作为革命榜样的古巴
三、越南和东南亚
四、冷战与超级大国的缓和
第6章非殖民化的危机:南部非洲
一、南部非洲的解放运动与超级大国的冷战
二、葡萄牙帝国的崩溃
三、安哥拉内战
四、非洲的冷战与超级大国缓和的衰落
第7章社会主义的前景:埃塞俄比亚与非洲之角
一、埃塞俄比亚革命及其反对者
二、苏联—埃塞俄比亚联盟的形成
三、奥加登战争
四、苏联的干涉主义和缓和的瓦解
第8章伊斯兰主义的反抗:伊朗和阿富汗
一、伊朗革命与冷战
二、苏联与阿富汗革命
三、内战和阿富汗共产党的分裂
四、苏联的干涉决策
五、伊斯兰主义者的反应
第9章20世纪80年代:里根的攻势
一、第三世界的分裂和里根攻势的缘起
二、尼加拉瓜的战争
三、阿富汗战争
四、美国和圣战
五、援助、贸易和意识形态
第10章戈尔巴乔夫的撤退与冷战的终结
一、戈尔巴乔夫的攻势
二、在阿富汗之外
三、苏联撤军的原因
四、第三世界的终结
结语:革命、干涉和大国的崩溃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全球冷战"试读 · · · · · ·
为《全球冷战》的中文版作序,对我来说是很高兴的事。自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中国留学,我与这个国家的联系已经延续了30多年;而观察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也成为我职业生活中的一项要务。虽然本书主要是关于国际体系的问题,对中国直接着墨不多,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某些对中国的关切仍居于本书历史解说的中心位置。毕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在冷战中发育成长起来的,而当代中国的政治结构...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除非贫困化的进程发生一次逆转,否则,贫困的大多数将开始扭转美国和泛欧洲世界宰制世界的局面,途径便是对对方的国内事务进行干预,用这(下转P419)些国家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在它们的国家进行干涉时所用的方式,以牙还牙。就此而言,恐怖分子对纽约的双子塔里的人们所犯下的罪行和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对卢安达或喀布尔的人们所犯下的那些罪行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18页 -
在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越来越搞不明白的是,既然共产党的实力处于上升中,那么雅加达的领土范围究竟是不是一个麻烦? 对印尼军方来说,一个统一的国家和一套主张民族融合的国内政策是其存在的理由,而美国支持(苏门答腊岛)叛乱分子的政策则促使主要的军队领导人中那些即使最为反共的人也回到苏加诺一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全球冷战"的人也喜欢 · · · · · ·
全球冷战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全球冷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冷战”的悲剧与第三世界的怨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意思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列国战争,统统是没有道义的战争,为了自己赤裸裸的利益而战。没有道义的战争给天下苍生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痛苦,然而有“主义”和自认为掌握了国际“道义”而进行的战争也未必不会给天下苍生带来痛苦。读完文安立《全球冷战——美... (展开)
意识形态、现代化与第三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很多书评已经提到的,本书前三章分别从美国、苏联、第三世界的意识形态角度切入,着重分析了历史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原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效果。 首先是美国方面,美国的意识形态可以分为两个潮流,即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者都与美国的建国神话息息相关。保守主义传统... (展开)
第三世界视角的冷战史
> 更多书评 15篇
-
M (集えwonderland)
除非贫困化的进程发生一次逆转,否则,贫困的大多数将开始扭转美国和泛欧洲世界宰制世界的局面,途径便是对对方的国内事务进行干预,用这(下转P419)些国家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在它们的国家进行干涉时所用的方式,以牙还牙。就此而言,恐怖分子对纽约的双子塔里的人们所犯下的罪行和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对卢安达或喀布尔的人们所犯下的那些罪行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2014-08-07 12:07 1人喜欢
-
M (集えwonderland)
在考察这些宏大演变过程的时候,一些历史学家倾向于将权力与道德相混淆。他们在总体上把美国看做世界上一种善的力量,进而断定,美国的国际角色内含着一种道德的原因和准则。这种目光短浅的观点,只可能是基于意识形态的:他们是如此强烈地认同华盛顿所代表和表达的未来图景,以至于这种图景中的道德内涵遮蔽了它的其他方面。以一种与其共产主义对手惊人相似的方式,目标的正当性完全遮蔽了手段的性质。2014-08-07 11:52
-
郭嘉理性字幕组 (转发推荐后请私信留言以获取资源)
在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越来越搞不明白的是,既然共产党的实力处于上升中,那么雅加达的领土范围究竟是不是一个麻烦? 对印尼军方来说,一个统一的国家和一套主张民族融合的国内政策是其存在的理由,而美国支持(苏门答腊岛)叛乱分子的政策则促使主要的军队领导人中那些即使最为反共的人也回到苏加诺一边。2014-07-29 09:13
-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要比苏联更“超级”:实力、增长、思想、现代性…… 卡尔马克思准确地预见到了美国将成为20世纪主要的革命力量,这个力量将横扫阻挡在它的全球霸权之路上的那些存在已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模式。它变革了贸易和金融市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世界经济模式。它击败了它的敌人——德国、日本和苏联,同时为这些国家重塑其政治和社会的民主革命设定了规则。它促进了欧盟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的根本性...
2013-04-02 23:04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要比苏联更“超级”:实力、增长、思想、现代性…… 卡尔马克思准确地预见到了美国将成为20世纪主要的革命力量,这个力量将横扫阻挡在它的全球霸权之路上的那些存在已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模式。它变革了贸易和金融市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世界经济模式。它击败了它的敌人——德国、日本和苏联,同时为这些国家重塑其政治和社会的民主革命设定了规则。它促进了欧盟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的根本性改革:一方面协助其废除特权和社会仆从关系,另一方面对其国与国之间的融合加以协助,以创造一个欧盟。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听文化”audiovisual culture 以及这种文化所激发的消费模式。而且,通过不断的干涉、对原材料的需求,以及——最重要的——通过其发展观,它创造了第三世界。
回应 2013-04-02 23:04
-
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的意识形态背景、对现代性的界定: 美国:颂扬市场;苏联:拒斥市场; 列宁相信市场终将被奉行平等和正义的以阶级为基础的集体行动所代替。现代性的达成要通过两个阶段:第一步是资本和生产力阶段,第二步是民主化和被压迫者走向社会进步的阶段。共产主义是更高的现代性阶段,而俄国工人阶级被赋予了开辟通往这种现代性道路的使命。
2013-04-02 22:36
-
郭嘉理性字幕组 (转发推荐后请私信留言以获取资源)
在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越来越搞不明白的是,既然共产党的实力处于上升中,那么雅加达的领土范围究竟是不是一个麻烦? 对印尼军方来说,一个统一的国家和一套主张民族融合的国内政策是其存在的理由,而美国支持(苏门答腊岛)叛乱分子的政策则促使主要的军队领导人中那些即使最为反共的人也回到苏加诺一边。2014-07-29 09:13
-
无论“三个世界”之前是如何被想象的,1990s所提供的已经不是这一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化”,或者用一个更恰当的词来说,“美国化”。全市世界的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追逐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全球中产阶级所追求的主要价值:消费主义和自由民主。而在这游戏之外,电子网络的边缘,是沦为第三世界冷战的牺牲品,是农民。
2013-04-02 22:50
-
M (集えwonderland)
除非贫困化的进程发生一次逆转,否则,贫困的大多数将开始扭转美国和泛欧洲世界宰制世界的局面,途径便是对对方的国内事务进行干预,用这(下转P419)些国家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在它们的国家进行干涉时所用的方式,以牙还牙。就此而言,恐怖分子对纽约的双子塔里的人们所犯下的罪行和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对卢安达或喀布尔的人们所犯下的那些罪行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2014-08-07 12:07 1人喜欢
-
M (集えwonderland)
在考察这些宏大演变过程的时候,一些历史学家倾向于将权力与道德相混淆。他们在总体上把美国看做世界上一种善的力量,进而断定,美国的国际角色内含着一种道德的原因和准则。这种目光短浅的观点,只可能是基于意识形态的:他们是如此强烈地认同华盛顿所代表和表达的未来图景,以至于这种图景中的道德内涵遮蔽了它的其他方面。以一种与其共产主义对手惊人相似的方式,目标的正当性完全遮蔽了手段的性质。2014-08-07 11:52
-
郭嘉理性字幕组 (转发推荐后请私信留言以获取资源)
在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越来越搞不明白的是,既然共产党的实力处于上升中,那么雅加达的领土范围究竟是不是一个麻烦? 对印尼军方来说,一个统一的国家和一套主张民族融合的国内政策是其存在的理由,而美国支持(苏门答腊岛)叛乱分子的政策则促使主要的军队领导人中那些即使最为反共的人也回到苏加诺一边。2014-07-29 09:13
-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要比苏联更“超级”:实力、增长、思想、现代性…… 卡尔马克思准确地预见到了美国将成为20世纪主要的革命力量,这个力量将横扫阻挡在它的全球霸权之路上的那些存在已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模式。它变革了贸易和金融市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世界经济模式。它击败了它的敌人——德国、日本和苏联,同时为这些国家重塑其政治和社会的民主革命设定了规则。它促进了欧盟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的根本性...
2013-04-02 23:04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要比苏联更“超级”:实力、增长、思想、现代性…… 卡尔马克思准确地预见到了美国将成为20世纪主要的革命力量,这个力量将横扫阻挡在它的全球霸权之路上的那些存在已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模式。它变革了贸易和金融市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世界经济模式。它击败了它的敌人——德国、日本和苏联,同时为这些国家重塑其政治和社会的民主革命设定了规则。它促进了欧盟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的根本性改革:一方面协助其废除特权和社会仆从关系,另一方面对其国与国之间的融合加以协助,以创造一个欧盟。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听文化”audiovisual culture 以及这种文化所激发的消费模式。而且,通过不断的干涉、对原材料的需求,以及——最重要的——通过其发展观,它创造了第三世界。
回应 2013-04-02 23:04
论坛 · · · · · ·
冷战的学派都有哪些? | 来自没事爱读书 | 2 回应 | 2015-10-07 |
看到这个封面我就想到《勇敢的心》 | 来自fotod | 1 回应 | 2013-01-09 |
英文原版于2007年2月 | 来自喵呜 | 2012-08-0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8.7分 36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8.2分 53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201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全球冷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西西弗假面 2018-04-07
以原文观点总结即是“本书主张冷战最重要的方面既非军事亦非战略,而且也不是以欧洲为中心,而是它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相关联的方面”。概括了两个标榜着“高级现代主义”而毫不宽容的超级大国对现在已经消亡的第三世界的方方面面干涉;从差的一面说许多国家陷入战乱与恐慌(非洲和中美),国家政权沦为傀儡(中东和非洲),继续贫困潦倒;但确实干涉驱除了殖民主义,带来了现代化,让第三世界的人“不再被视为奴隶”。全书... 以原文观点总结即是“本书主张冷战最重要的方面既非军事亦非战略,而且也不是以欧洲为中心,而是它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相关联的方面”。概括了两个标榜着“高级现代主义”而毫不宽容的超级大国对现在已经消亡的第三世界的方方面面干涉;从差的一面说许多国家陷入战乱与恐慌(非洲和中美),国家政权沦为傀儡(中东和非洲),继续贫困潦倒;但确实干涉驱除了殖民主义,带来了现代化,让第三世界的人“不再被视为奴隶”。全书评价极为中肯,即使最后美国获胜也有着相当理性的反思,是冷战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本书从2013年中被冷战热斗群的大咖们推荐购买至今已有4年半的时间,中间发生了很多事,很幸运能够读完,很幸运能够未忘初心,很幸运能遇到让我开眼看世界的你们。 (展开)
0 有用 弗里德里希 2014-11-21
可作入门参考书
0 有用 黑 2020-04-05
Empire of liberty, Empire of justice; Cold War and making of the Third World
1 有用 九条鱼 2013-09-27
20140409-20140411。换种语境,就看得相当吃力。。。。是不是翻译太神奇了?比教科书还枯燥的节奏。。。。真心欣赏不了。。。。。。。。
1 有用 Sean Gorilla 2014-07-06
太难读下去啦!
0 有用 4G小u盘 2021-02-12
简明清晰,观点略右,但已难能可贵。以第三世界为基本盘,以反殖民主义作为主轴,作为教科书值得二刷。 第三章作为资料。 D819/93 2012
0 有用 治亂之宰相 2020-12-01
讲述亚洲冷战的理论参照之一
0 有用 明天 2020-08-07
冷战的重心不是在军事和战略,而是在第三世界。这个观点值得玩味。
0 有用 四季奶青 2020-06-25
冷战史,翻译太太太拖后腿了
0 有用 乌拉 2020-04-14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为中文版作的序和英文版几乎一致,为啥还要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