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清代小说、戏曲目录学的建构
第二节 清代小说、戏曲的校点与出版
第三节 清代小说、戏曲研究资料的搜辑
第四节 研究方法的承传与革新
第二章 清代诗歌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清诗研究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综合研究
第三节 清初诗人群体研究
第四节 钱谦益诗研究
第五节 吴伟业诗研究
第三章 王士�诗研究
第一节 清代学者的批评
第二节 晚清民国时期的批评
第三节 1949-1978年的批评
第四节 1978年后学界的批评
第四章 袁枚诗研究
第一节 清代学者的批评
第二节 晚清民国学界的批评
第三节 五六十年代学界的批评
第四节 1978年后学界的批评
第五章 清词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清词研究之检讨
第二节 对清词之总体评价
第三节 清初词家词作研究
第六章 纳兰性德研究
第一节 纳兰性德生平研究
第二节 对纳兰词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纳兰词风之界定
第四节 纳兰词风之成因
第七章 清代散文研究
第一节 清代古文研究
第二节 清代骈文研究
第三节 八股文研究
第八章 桐城派研究
第一节 综合研究
第二节 桐城派散文理论研究
第三节 桐城派散文创作研究
第四节 阳湖派研究
第九章 清代戏曲研究
第一节 综合研究
第二节 苏州派研究
第三节 李玉研究
第十章 李渔研究
第一节 清代学者的研究
第二节 民国学界的研究
第三节 1950-1966年的研究
第四节 1978-1998年的研究
第十一章 《长生殿》研究
第一节 清代学者的研究
第二节 晚清民国时期的研究
第三节 1950-1966年的研究
第四节 1978-1998年的研究
第十二章 《桃花扇》研究
第一节 清代学者的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前半叶的研究
第三节 1950-1966年的研究
第四节 1978-1998年的研究
第十三章 清代小说研究
第一节 近百年清代小说研究之检讨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研究
第三节 《歧路灯》研究
第四节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
第五节 《镜花缘》研究
第十四章 《聊斋志异》研究
第一节 清代学界的研究
第二节 晚清民国学界的研究
第三节 1950-1966年的研究
第四节 1978年后学界的研究
第十五章 《儒林外史》研究
第一节 清代学者的研究
第二节 晚清民国时期的研究
第三节 1950-1966年的研究
第四节 1977-1986年的研究
第五节 1987-1998年的研究
第十六章 《红楼梦》研究
第一节 清代:红学三派述略
第二节 晚清(1898-191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开创意义
第三节 民国(1912-1949):索隐派的兴盛与考证派的崛起 第四节 五六十年代(1950-1966):考证派的兴盛与小说批评派的崛起
第五节 1976年以后:索隐派的复活与小说批评派的繁兴
后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漱石斋主 2010-09-21 17:02:29
文章学部分
0 有用 陶思 2022-12-29 12:31:33 江苏
2022.11.30
0 有用 非虛構 2023-04-29 00:26:38 北京
清代的小说实有它们独特之处。它们将当时的生活状态以极悠闲的态度写出微细之处,非其他文宇所能勾画。可是从历史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些小说仍为官僚主义之下的产物。《红楼梦》带着唯美的色彩,过度地追怀过去,过于感情化,过于女性味;《儒林外史》极端讽刺,却好像一部论文集。作者之愤怒和自我怜惜表彰着他们生活范围之窄狭,他们的读者与爱慕者想必深切地了解而具同感。我们是否把一个时代批判得过度?如果我们的目的只在叙述... 清代的小说实有它们独特之处。它们将当时的生活状态以极悠闲的态度写出微细之处,非其他文宇所能勾画。可是从历史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些小说仍为官僚主义之下的产物。《红楼梦》带着唯美的色彩,过度地追怀过去,过于感情化,过于女性味;《儒林外史》极端讽刺,却好像一部论文集。作者之愤怒和自我怜惜表彰着他们生活范围之窄狭,他们的读者与爱慕者想必深切地了解而具同感。我们是否把一个时代批判得过度?如果我们的目的只在叙述18世纪,那可以说立论过于苛刻。要是不脱离18世纪的眼光,本来我们也可以循着欧洲的启蒙运动,赞扬中国为社会上和谐的好榜样,或者像法国的重农主义者一样,相信中国人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要紧之处,再不然又可以学着当日的技工,欣赏着各种中国式的物品,可是片面的优雅高尚只引起另一方面的危机和危险。 (展开)
0 有用 平林如烟 2022-12-09 10:23:27 贵州
比起那些,引用大段诗文却不加细说的清诗研究,这本书算是很用心了。我读来很有启发。
0 有用 非虛構 2023-04-29 00:26:38 北京
清代的小说实有它们独特之处。它们将当时的生活状态以极悠闲的态度写出微细之处,非其他文宇所能勾画。可是从历史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些小说仍为官僚主义之下的产物。《红楼梦》带着唯美的色彩,过度地追怀过去,过于感情化,过于女性味;《儒林外史》极端讽刺,却好像一部论文集。作者之愤怒和自我怜惜表彰着他们生活范围之窄狭,他们的读者与爱慕者想必深切地了解而具同感。我们是否把一个时代批判得过度?如果我们的目的只在叙述... 清代的小说实有它们独特之处。它们将当时的生活状态以极悠闲的态度写出微细之处,非其他文宇所能勾画。可是从历史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些小说仍为官僚主义之下的产物。《红楼梦》带着唯美的色彩,过度地追怀过去,过于感情化,过于女性味;《儒林外史》极端讽刺,却好像一部论文集。作者之愤怒和自我怜惜表彰着他们生活范围之窄狭,他们的读者与爱慕者想必深切地了解而具同感。我们是否把一个时代批判得过度?如果我们的目的只在叙述18世纪,那可以说立论过于苛刻。要是不脱离18世纪的眼光,本来我们也可以循着欧洲的启蒙运动,赞扬中国为社会上和谐的好榜样,或者像法国的重农主义者一样,相信中国人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要紧之处,再不然又可以学着当日的技工,欣赏着各种中国式的物品,可是片面的优雅高尚只引起另一方面的危机和危险。 (展开)
0 有用 陶思 2022-12-29 12:31:33 江苏
2022.11.30
0 有用 平林如烟 2022-12-09 10:23:27 贵州
比起那些,引用大段诗文却不加细说的清诗研究,这本书算是很用心了。我读来很有启发。
0 有用 漱石斋主 2010-09-21 17:02:29
文章学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