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短评

热门 最新
  • 929 7酱™ 2014-06-12 19:17:55

    这本书买了一年多断断续续的看,又掺着看了黑天鹅、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学,最终看完的时候夹了一大摞即时贴…有空的时候还应该再翻一下。判断某人是否理智的唯一标准是看他是否知行合一而不是他的信念和偏好是否合理。

  • 653 Frankel 2014-05-26 09:36:18

    看似高大上,开篇以为是讲脑科学的,后来发现就是一个学术版的怪诞心理学,这类书已经很多了,此书写的太罗嗦,而且小样本实验本身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副标题可以是:你看这些愚蠢的人类,可是我也没有答案。

  • 671 小澍巫 2015-02-09 08:52:57

    读起来太费劲儿,翻译太糟糕了。

  • 408 Elact 2013-10-14 19:50:24

    美国烂书的典型,拉杂+不知所云。

  • 372 陈美芳˙Ꙫ˙ 2017-03-30 12:07:57

    美国人怎么总喜欢把一篇论文能讲清楚的东西写出一本书,难道一个心理学家不知道信息冗余对认知的负面作用么。

  • 183 舟菖蒲 2014-09-12 21:18:25

    读这本书总感觉很焦虑,不是因为看不懂或者不认同,而是没有兴奋点,感觉不到特殊的洞见。最后几乎是浑浑噩噩翻完的……

  • 164 阅微草堂 2012-09-25 17:05:35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垃圾之作!!!豆瓣的罪与罚!!!!!

  • 178 魏知超 2013-03-02 16:17:36

    屎一样的翻译毁掉一部经典,诸多狗屁不通、诸多误译。

  • 88 k-pax 2013-05-11 20:57:31

    这书来势汹汹,但是读来中等,无新意。中信出版的翻译著作总是带这类特征。

  • 86 天涯の明月 2013-04-18 19:58:17

    把心理学,经济学,数学里的一些老生长谈的小知识放到一本书里就是所谓的畅销书?而且还是中信这出版社出的。。。

  • 109 胡迅 2013-09-13 19:21:00

    翻译垃圾啊

  • 111 Laevatein 2012-09-13 15:00:38

    中信,专注毁书30年。

  • 125 Kévin 2016-05-31 16:42:05

    要时刻保持对"畅销书"的警惕!因为它们最大的特征就是把几页纸便可以说清楚的内容,硬生生地勾兑成一本书的篇幅,再打上一个通俗易懂的标签,"蝉联"某某榜单之首。这本书就是一个例子。一两个心理学家,把一些在心理学领域里做过的实验和本来一句话就可以总结的结论,套上一堆冗长的解释,堆成了一本书,为了能让这本书看上去引人入胜,他们又时不时地在书里插入了一些心理学的小试题,有意地让读者掉入思维或视觉的陷阱里,随后再煞有其事地做出一番解释。这种伎俩,拙劣得很。唯一的可取之处,是书里一些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只可惜没有人去编一本<<实验与结论集合小册子>>,我想受欢迎程度绝对能比这本书来得高一些。

  • 70 晚晴先生夏雨庭 2012-07-18 16:40:43

    有点想把说这本书“可以和《国富论》和《梦的解析》相媲美”的笨蛋掐屎的冲动..

  • 68 Dr. Tardis 2013-08-01 23:35:25

    白花40多块钱讲一堆我知道的事儿 还讲得干不呲咧的

  • 77 拆下 2012-11-21 00:36:36

    畅销书+励志书=烂书

  • 43 Henrietta 2013-05-22 19:32:29

    老生常谈,讲来讲去就是这点东西

  • 56 左思 2012-08-09 17:37:30

    2012-08-09读毕,翻译存在部分错误,注释和参考文献删除是大败笔。但是难掩本书的冲击力,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卫生技术评估和药物经济学的主要技术均具有冲击,是真正回归人类的经济学,而不是经济人的经济学

  • 42 VESPER&清和月 2013-07-02 11:14:42

    真看不下去了,挺啰嗦的,快进模式吧,翻译懒得吐槽了,佩服那些精读此版本的人

  • 30 Ying 2013-11-17 22:40:18

    via ahbei 这本大部头的书都是用零碎时间看完的,在餐馆等人的时候,飞机上,出租车里,地铁里。这样的书也适合在零碎时间看,每看一点零碎就进行一些零碎的思考和应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