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者的舞蹈 短评

热门
  • 1 于是 2012-08-24 14:35:12

    三本中,最感人的故事都在这里

  • 0 欢乐分裂 2012-09-23 13:17:00

    喜欢她安安静静地描写弄堂间晾晒的花衣服、寻常人家飘出的菜香,喜欢她将黝黑深重的死亡与明亮的孩童幻想对比,沉静的荒芜的花园,生锈的遗弃的秋千,沉默的古怪的女人,时光的神秘的痕迹,这些远比书写欧洲的部分来的贴心贴肉。

  • 1 草小西 2012-07-19 21:25:17

    早期的文字不如后来的精细,里面叙述的大部分人事也在之后的做品中读到过,很是熟悉的。但是,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敏感是我最爱陈丹燕的地方。爱上一个人,就想知道他的所有,包括我们相遇之前的种种;爱上一个人的文字,也是如此。

  • 0 栗子 2012-07-25 10:58:20

    昨天下午去法盟的路上在地铁里读完的,非常喜欢!恩~尤其喜欢在欧洲旅行的经历的那篇。

  • 0 Sakurayu 2012-08-31 06:03:30

    好几篇都是《清瘦的日子》里的 看过依然美好

  • 0 涵湘宁 2015-06-04 19:09:56

    拉大提琴的女人那一章很好。

  • 0 W 2012-09-29 08:14:51

    这是一本旧文翻新重新编过的集子,但我还是更喜欢这些旧文本在所在的《清瘦的日子》。正如我喜欢当年只谈文学的陈丹燕,而不是现在在见面会上只谈儿女教育的陈丹燕。

  • 0 2012-09-17 18:01:38

    有旧文,略做作

  • 0 桑葚儿 2013-04-06 20:52:05

    原来装帧设计是女儿陈太阳做的,封底有玄机哦。

  • 0 Judy 2013-07-22 18:28:49

    我想读书的安慰之一是发现你现在所苦恼和担忧的,原来某时的作者也都经历过

  • 0 水语涵 2012-09-08 20:44:28

    这个书在某几天给了我岁月静好的感觉,让我想起以前多么热衷于作家的散文杂文,喜欢静静窥伺他们的生活……

  • 0 西西嘻嘻 2012-12-02 09:14:50

    我对走温情细腻行云流水细节琐事小资文艺风格的散文有一种天生的抗拒感,除了三毛和简媜

  • 0 fanneyfly 2013-08-26 14:55:54

    欧洲作为精神故乡、身份认同、文化想象及现代性等一系列问题的交错,是陈丹燕欧洲游记最有价值的部分。欧洲与上海的交叠及对照,总是恰如其分地折射出唯美主义者幻想气质的脆弱以及这份脆弱中出人意料的自愈力。 本书前半部分对生活琐事的喋喋不休,着实透露出布尔乔亚式的美学对日常生活琐碎状态的特有情绪。最后一辑“相视”却异常深刻,尤其喜欢《这流浪的中国人》一篇,总觉得陈丹燕生命的转折点正是踏上欧洲的这一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受挫的感觉”,“那种情形就像走路时被床架的锐角撞了一下,要过一天,一块乌青才慢慢地在腿上显出来,这时才惊讶地叫起来:‘原来撞得这么厉害啊!’” 想来我的那块乌青似乎如今仍未痊愈。

  • 0 小禾没有尖尖角 2013-04-14 12:24:28

    差点看哭了 某种契合的缘故吧 推荐给小时候读她的儿童小说长大的朋友们 于我 她的书 最爱的 永远是《我的妈妈是精灵》

  • 0 烟斗客甲 2012-10-18 11:30:52

    阅历三部曲的第一部,过去出版过。分为相握:写玫瑰、春节、生日、儿歌、提琴、病儿、公主、女友、夭折;相拥:同学、草地、姑妈、女儿、婚姻、亲情、烟瘾、闲暇;相视:欧洲、流浪、屠杀、美国。共三部分,感觉前两部分与最后一部分文体不同,更喜欢前面部分,有作者的切身感悟在,而出游就空灵了。

  • 0 公子千 2014-10-31 10:44:38

    陈老师是少女们太合适的人生导师,听过见过走过,早些年青涩敏感,坚持认为生活在彼方,永不停歇地向往异域,心中又始终怀着乡愁,再到为人妻为人母过好手里的生活,含苞欲坠的每一天。“我觉得自己每一条皱纹都来得不容易,每一根白发都有变白的理由”,比我手中抗氧化精华更具有抚慰力量

  • 0 伙计快跑 2013-09-22 11:17:50

    哎呀这个上海女人。

  • 0 momoli 2013-12-20 10:09:54

    薄薄的一本,抒情散文 爱看她笔下写的人,适合坐班的时候小看那么一会,不会因为忽然的打断而气急败坏,陈丹燕果然是文思细腻情感充沛的作家,心里话说那么多,你也不会觉得啰嗦,只是诚然点头,这是有多敏感的人还会分辨出春秋落叶的区别,并写下如此形象的比喻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