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之后》的原文摘录

  •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问题会继续存在。没有哪个灵性导师能给你明确的答案,因为自我会把任何答案变成另一个目标。有用的做法是,理解这种困惑感是觉醒过程中的一部分:产生困惑感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都是全新的。你是全新的,你的知见是全新的,你对万事万物以及每一个人的看法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之所以会出现困惑感,是因为头脑试图在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方位。这就像你从飞机上掉了下来。如果你只是让自己往下掉,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你开始在空中乱抓,试图找到自己的方位,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你意识到自己不知道哪个方向是上、哪个方向是下。 困惑感并不是觉醒的视野中所固有的;它源自于头脑试图找到方位。觉醒的视野的一个关键是,不存在方位,实相也不需要方位。如果说存在某种方位的话,这种方位就是一种深沉的放松感,允许万事万物以它们本来的样子存在。你通过不再试图寻找自己的方位,而找到自己的方位。你通过彻底放手,找到自己的方向感。 在某个阶段,我们会彻底放手,而我们的意识中并不会出现一股新的能量,来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动力。当然,有这么一股能量一直存在,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上运作,它就是空性的能量。它直接来源于源头,不受任何扭曲。但是在我们自我动机的消亡与这股能量出现在我们意识中之间,常常会有一个时间间隔。所以在觉醒之后,我们或许会经历一个相当困惑的阶段,心想会有什么样的新能量推动我们继续前进。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5赞 2013-03-08 15:01:40
    —— 引自第23页
  • 如果你在觉醒之后,发现自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不要试图推开它。不要试图推开任何负面的东西。但也不要喂养它。只需要看清它的本来面目。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觉醒会带来一些常见的陷阱——我们很可能会被困在某些死胡同、旋涡或固着点中。理解这些陷阱非常有用,因为它们有可能非常狡猾,它们能够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接近你。 这些错觉并不是觉醒状态的固有部分。正如我已经多次说过的那样,只是大多数人都处在短暂的觉醒与持久觉醒的中间地带。这个转变过程的一部分可能包括某些错觉的形成,自我试图抓住觉醒。它试图抓住觉醒所带来的觉悟,几乎就像它正在抓取原始的开悟能量,开始把它用于自己的目的。这些错觉的棘手之处在于,它们可能非常难以觉察,你周围的人或许看得很清楚,但你自己却很难发现。 现在请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我将要在这里描述的全部经验。觉醒不是线性的。如果我所描述的内容不在你的经验范围之内,那么你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被困在优越感里 觉醒之后最常见的一个错觉是优越感。这个现象在灵修圈子里很常见。无论有没有觉醒,人们都有可能被优越感所困;这个陷阱有可能出现在梦境状态中,也有可能出现在一个人从短暂的觉醒到持久的觉醒的转变过程中。但是觉醒之后,自我头脑很可能又介入进来,它开始感觉到一种个人性的优越感,好像觉醒让自己变得比别人更好了。这种心态很常见,它几乎是觉醒过程的自然组成部分。 这个错觉中所固有的一种感觉是,我们知道某些事情。因为我们已经觉醒了,我们知道。因为我们已经觉醒了,我们就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已经觉醒了,我们就总是正确的。这时候,自我,也就是梦境状态的营造者,有可能接受这种看法,开始营造一个我所谓的开悟的自我。这个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认为自己已经觉醒了的念头,利用觉醒所带来的一部分能量与觉悟,来营造一种全新又高人一等的自我感。 我见过许多经历过真正的觉醒时刻的人,他们利用... (查看原文)
    九识澪 3赞 2021-07-31 22:05:00
    —— 引自章节:第六章 一些常见的错觉、陷阱与固着点
  • 我们接触到的有关觉醒的大部分讯息,听上去就像是关于开悟的促销广告。在促销广告里,商人们只会告诉我们最积极的方面;他们甚至还会告诉我们一些虚假的信息。在觉醒的宣传广告里,人们告诉我们开悟意味着爱与狂喜、慈悲与合一,以及一大堆其他的正面体验。它经常被包裹在形形色色的神奇故事里,因此我们相信觉醒必定跟奇迹与神通有关。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广告是,开悟是一个充满喜乐的体验。结果人们就会想,“当我觉醒时,当我与神合一时,我就会进入持续的狂喜状态中。”当然,这是对觉醒很深的误解。 觉醒或许会带来喜乐的感觉,因为它事实上是觉醒的副产品,但它并不是觉醒本身。只要我们还在追逐觉醒的副产品,就会错过真正的东西。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许多灵修法门都试图复制觉醒的副产品,却没有把人带向觉醒本身。我们可以学习特定的冥想技巧,比如持咒或唱诵梵赞,以获得特定的正面体验。人类意识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通常会选择去参加特定的灵修法门、技巧与训练,你确实能够制造许多觉醒的副产品——喜乐的状态、心胸开阔,等等。但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结果你只是获得了一大堆觉醒的副产品,而非觉醒本身。 我们需要了解觉醒不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就不会继续追逐觉醒的副产品了。我们必须放弃通过灵修来追求正面的情绪体验这种心态。觉醒的道路并不是为了获得正面的情绪体验。相反,开悟可能一点也不轻松或者正面。放下我们根深蒂固的知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或许会对看破幻觉——哪怕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产生极大的抗拒心理。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2赞 2013-03-08 12:51:27
    —— 引自第14页
  • 我从来不把自己的教导当成绝对真理,因为试图用语言来描述真理是一个傻瓜玩的游戏。这是我们在觉醒之前经常采取的做法——我们把真理变成某些概念,然后对这些概念深信不 不要把指向月亮的手指当成月亮本身。这句话我们或许已经停了不止一百遍了,但我们还是会一再犯同样的错误。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2赞 2013-03-08 12:41:29
    —— 引自第11页
  • 但是觉醒本身并不等于自我的消亡。无论自我消亡与否,我们都能觉醒。事实上,有些非常强烈,甚至破坏性的自我也能觉醒。觉醒启动了化解自我的过程,觉醒的结果则是自我的彻底消亡。 这并不意味着自我会向你俯首称臣。自我或许会采取一切手段来抵制消亡的过程。它或许会使出它的浑身解数。然而,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而最终,一旦你已经撇见过实相,就再也阻止不了自我在实践中消亡了。 但是当这个消亡的过程发生时,你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觉醒本身可能非常令人困惑。你曾经信以为真的每一件事情,而现在你却看到它们并不是真的。你曾经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现在你看到自己并不是那个人。这种体验本身可能带来急了,让你觉得如释重负,但与此同时它也可能非常令人困惑。“现在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生活的动力来自哪里?”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1赞 2013-03-08 14:53:59
    —— 引自第22页
  • 一旦摆脱了追寻者的身份,我们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这种感觉便是我所称的觉醒蜜月期的标志。 我感觉有一个重担从我身上被拿走了——而在觉醒之前,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直背负着这样一个重担。 蜜月期的最大特征是彻底的流动感——你的存在、你的经验中没有丝毫的抗拒。一切都在流动。 生命流畅自如;一切事物似乎全都自动发生。你真切地认识到:每一件事情事实上都是被完成的,而你作为一个分裂的个体没有做任何事情。 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说, 这个蜜月期是完全没有抗拒的一种体验。 古时候,有这种体验的人通常会进入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中,比如像修道院——在那里,周围的人会理解他们的状况。 大多数现代人都无法享受这种奢侈: 在洞穴里坐上几个月,让自己的身心逐渐适应这种全新的体验。这便是我们当前世界的现状,对有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挑战。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1赞 2013-03-08 15:20:07
    —— 引自第18页
  • 觉醒意味着放弃自己对于一切的执着,不再相信小我编织的任何谎言,哪怕是那些与觉醒有关的谎言。我们愿意相信那些谎言,是因为我们需要靠它们来加强小我。当我们这么做时,必然不会具有觉醒所必须的臣服心态。因此,想要觉醒,我们还必须具有真正的臣服的品质。 觉醒意味着与无法避免的任何事情无条件地合作。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2013-03-08 11:36:44
    —— 引自第1页
  • 自我或许以一系列转瞬即逝的想法、信念、行动与反应的形式而存在,但是它自身并没有身份。其实,我们对自己以及世界的所有看法,只不过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抗拒。我们所称的自我不过是一个头脑的机制,用来抗拒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我并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个动词。它是对事实真相的抗拒。对于事实真相,它要么推开,要么拉拢。这种趋势、这种紧抓与抗拒,形成了一个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相互分离的自我感。 随着觉醒的降临,这个外在世界开始瓦解。一旦我们丧失了自我感觉,那种感觉就像是我们丧失掉了自己曾经熟悉的整个世界。在那一刻——无论那是对实相的惊鸿一瞥,还是更持久的觉醒——我们突然无比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真实自性根本不是那个渺小的自我感;不是那个我们一度自以为是的自我。 觉悟到真理或实相是一件很难谈论的事情,因为它完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探讨通往真理之路上路标。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觉醒的经验性知识,便是:觉醒是一个人知见的转变。这是觉醒的核心。一个人的知见从把自己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变成了把自己看成某个更普遍的存在——同时是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如果说在这个转变发生之后,我们还有某种程度的自我感的话。 这个转变不是什么巨大的变革;它就像是你早上起来的时候照镜子,本能地知道你正在看的那张脸是你的。它不是什么神秘体验,它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体验。那是一种通过一体自性或灵性认出自己的感觉。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2013-03-08 11:44:13
    —— 引自第3页
  • 灵性觉醒是一种忆起。它不是变成我们所不是的某样东西。它不是转变我们自己,而是忆起我们的真实自性,就像我们早就知道它,只是暂时忘记而已。在忆起的那一刻,如果那个记忆是真实的,我们并不把它视为一件个人的事情。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个人的”觉醒这回事,因为“个人的”这个概念就意味着分裂。“个人的”这个概念就意味着分裂。“个人的”意味着觉醒或开悟是“我”或自我。 试图给觉醒下定义会带来的问题是,头脑每听到一个这样的描述,就会对这个终极真理或终极实相形成另一个意象、另一个观念。这些意象与观念一旦形成,我们的知见就再次被扭曲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描述实相的特性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只能说它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样子,也不是老师交给我们的样子。事实上,我们无法想象自己的真实自性是什么样的。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2013-03-08 11:56:22
    —— 引自第4页
  • 在觉醒状态中,我们认识到自己既不是一个事物,也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实体。我们的真实自性是能够彰显为所有事物、所有经验、所有人格的那个东西。我们的真实本性是梦出整个世界的那个东西。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2013-03-08 12:29:08
    —— 引自第5页
  • 觉醒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尽管觉醒非常美好,但它常常会带来一种困惑感。尽管你作为一体自性已经觉醒了,但你的整个人类结构——你的身体、你的心智、你的人格——依然存在。从这个人类结构的角度看来,觉醒往往是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经验。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只有在极少数人身上,觉醒的那一刻是彻底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终极的,不需要一个继续化解的过程。我们可以说,这些人的业报非常轻;就算他们在觉醒之前经历过极大的痛苦,但还是可以看出,他们的业报和需要处理的制约并不是很深。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在一代人的时间中,只有少数几个人会以这种方式觉醒,他们不再需要经历进一步的化解过程。 不要指望那个人是你。最好相信你和其他人一样,也就是说,在最初的觉醒经验之后,你还会经历一个化解的过程。它不会是你灵性之旅的终点。 这就好像当你刚刚把脚踏在了前门上,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点亮屋里的灯了;它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学会如何在你所觉醒到的那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自由穿行了。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2013-03-08 12:30:49
    —— 引自第8页
  • 觉醒之后,继续探索“我能完全肯定什么事情?”这个问题,仍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工具。问自己这个问题,有助于化解各种局限与观念,以及固着倾向——觉醒之后,所有这些东西还会继续存在。 因此,无论你在这条道路上走了多远,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意愿在内心坚定地站起来,用这个问题拷问自己,并且以开放、真诚的心态面对你发现的一切。你的觉醒以及你觉醒之后的灵性生活全都建立在这块基石之上。 (查看原文)
    Renee雨蕾 2013-03-08 12:46:42
    —— 引自第12页
  • 实相时时刻刻都在召唤它所有的部分觉醒到它自己。如果只是固着在绝对视角上,用绝对视角来逃避自己人性的话,就很难看到这部分画面。我们的人性也是神圣的,我们的人性希望真理与实相一再地穿透自己。 (查看原文)
    aurorum 2024-01-20 20:46:22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我得到了,我失去了”
  • 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我们并没有否认终极实相,但也必须认清此时此地的本来面目。 (查看原文)
    aurorum 2024-01-20 20:46:22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探索觉醒之后的生活
  • 一个想法导致一个情绪,通过分析与重新进入情绪,我们能看到一个想法的内在世界观,以及它是怎样把我们拉进认同里去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触及那些核心的信念、想法与情绪。你需要的是一份持续探寻的信念、想法与愿心,唯有这样才能将幻觉连根拔起。 (查看原文)
    aurorum 2024-01-20 20:46:22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我们通过体验束缚获得解脱
  • 在真实的觉醒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甚至连觉醒本身也不是个人的。是普遍的灵性或普遍的意识觉醒到了它自己。不是“我”觉醒,而是我们的真实自性从“我”中觉醒过来。我们的真实自性从“求道者”这个身份中觉醒过来。我们的真实自性从追寻中觉醒过来。 (查看原文)
    La voie 2024-02-01 17:50:5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探索觉醒之后的生活
  • 觉醒之后,我们看待生命的方式会发生彻底的转变——或者至少是转变的开始。这是因为尽管觉醒非常美好,但它常常会带来一种困惑感。尽管你作为一体自性已经觉醒了,但你的整个人类结构——你的身体、你的心智、你的人格——依然存在。从这个人类结构的角度看来,觉醒往往是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经验。 (查看原文)
    La voie 2024-02-01 17:50:5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探索觉醒之后的生活
  • 一旦摆脱了追寻者的身份,我们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这种感觉便是我所称的觉醒蜜月期的标志。至少对我来说,摆脱追寻者身份与追寻这个体验就像是有人从我肩上卸下了千斤重担。这是一种非常真切的身体层面的体验。我感觉有一个重担从我身上被拿走了——而在觉醒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直背负着这样一个重担。 (查看原文)
    La voie 2024-02-01 17:52:2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真正的觉醒及随之而来的困惑感
  • 我有时会把这一刻称为灵性初吻。觉醒有点像是你的灵性初吻,你对实相的第一次真真切切的亲吻,你对自己真实自性的最初认识。 这个蜜月期或许会持续一天、一个星期、六个月或几年,因人而异。蜜月期的最大特征是彻底的流动感——你的存在、你的经验中没有丝毫的抗拒。一切都在流动。生命流畅自如;一切事情似乎全都自动发生。你真切地认识到:每一件事情事实上都是被完成的,而你作为一个分裂的个体没有做任何事情。 (查看原文)
    La voie 2024-02-01 17:52:2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真正的觉醒及随之而来的困惑感
  • 我依然有某种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与心理能量。但是自我以及源自于自我的基本心理能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土崩瓦解了。我四处走动,对自己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为什么要做那件事?我其实不再有动力做这件事或那件事了。” (查看原文)
    La voie 2024-02-01 17:52:2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真正的觉醒及随之而来的困惑感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