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可以和戴燕 文学史的权力 配合阅读,文学的教授本来就和意识形态,文化制度等等息息相关。藤井对于 故乡 阅读史的解析显然意识到对于故乡的解读折射了不同世代不同的“想象中国的方法”,这种想象的方法事实上塑造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共同体,感觉这本书本科看更加合适,深入浅出,没有生涩之感。
日本学者考证的细心与竭泽而渔的态度,令人钦佩。薄薄一部书,以《故乡》的接受史,勾连出了中国半个世纪的蹒跚历程,叹为观止。
如果不是在特价书店出现,我几乎就错过这本书了。
视角不错 史料有待深入 如果根据共和国时期的教案 或许更有收获
开了个不坏的头,后来者跟上
非常有趣,通过考察鲁迅《故乡》在中国语文课本中的变迁(包括课后习题的指向性),进而打开现代中国的一种文学空间,尤其重要的是,作为结尾段落的“世上本没有路”,到底是不是与全文分裂的?它是民族主义的结尾吗?其内涵是不断变更的。
妙想法加笨功夫等于一部好作品
分析感觉还可以深一点
方法论值得学习,但是过于微小单一的论述材料是否具有普遍性?
日本人做这种学问真的好细致认真……
很有意思的一本现当代文学与中国思想史 角度十分独特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很典范的书
这个更像是《故乡》在语文教材中的编写史,数据搜集量很大,难以想象这是一位日本学者写的。但观点比较简单,其实就是对于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对于所引用的想象的共同体,表面上似乎与文本解读具有一致性,但内涵的内部逻辑似乎并不一样,存在着共同体想象与形成的先后逻辑问题。
写论文的时候速读一遍,研究之翔实不得不服
能把鲁迅的《故乡》阅读史写成一本书,以小见大真是高。这书不仅仅是在讲鲁迅,更是在讲鲁迅在不同时代是被如何消费的。 书中讨论了不同时代中国人如何解读故乡,特别是分析以下几个问题:鲁迅的阶级和思想,杨二嫂是什么阶级,杨二嫂是应该同情还是批判,闰土是否偷了碗碟,我是不是鲁迅本人。不同时代,这几个问题的解答都不尽相同。
印象里是大一读的,最近重翻,味道非凡,以鲁迅«故乡»这一篇文本被传播、被语文教参反复阐释的历史来透视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史。反正语文教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正统看法里文道关系每发生变化,课本就会随之而变。
《鲁迅故乡阅读史》——也是一部百年关于乡愁的发掘和祛魅史,就中谁偷了香炉?是杨二嫂还是闰土?研究得一本正经,其实都不重要。永恒的是,每一次回家,田园凋敝,必遇到类似人物,只是再回首时,故乡已成了异乡,路之有无,希望之虚妄,归来依然如无根之木。
读文本其实一直没注意到过“藏碗碟”这个细节,不论是作为语文教材中“超稳定存在”的被阅读了七十多年的《故乡》,还是鲁迅其他的作品,重读都是极有必要的。藤井以小见大,旁敲侧击,爬梳与论证扎实而细致。虽然对部分观点持保留态度,但通过如此之小的文本接受史串联起的,却是整个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史,窥见的也是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侧面。
一个作品的阅读史,也是一部社会史。社会的风向决定着文本解读的方向。这也警惕我在教学参考书之外,多做一些文本细读和个人思考。(藤井省三在后记写自己到图书馆借书,“老师”按时下班,和读者一起离开,对社会主义国家表示钦羡。如今看来,真是感慨万千。
写得太好了。比看最好的侦探故事还过瘾。
> 鲁迅《故乡》阅读史
6 有用 Epic1919 2017-12-23 20:31:54
可以和戴燕 文学史的权力 配合阅读,文学的教授本来就和意识形态,文化制度等等息息相关。藤井对于 故乡 阅读史的解析显然意识到对于故乡的解读折射了不同世代不同的“想象中国的方法”,这种想象的方法事实上塑造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共同体,感觉这本书本科看更加合适,深入浅出,没有生涩之感。
5 有用 大甜甜~~ 2012-01-03 16:51:10
日本学者考证的细心与竭泽而渔的态度,令人钦佩。薄薄一部书,以《故乡》的接受史,勾连出了中国半个世纪的蹒跚历程,叹为观止。
2 有用 豆友1033641 2006-02-13 10:04:13
如果不是在特价书店出现,我几乎就错过这本书了。
2 有用 时间与玫瑰 2013-06-12 10:39:45
视角不错 史料有待深入 如果根据共和国时期的教案 或许更有收获
1 有用 一切归零 2015-04-14 20:55:12
开了个不坏的头,后来者跟上
0 有用 Y2K-nostalgia 2016-04-29 15:26:39
非常有趣,通过考察鲁迅《故乡》在中国语文课本中的变迁(包括课后习题的指向性),进而打开现代中国的一种文学空间,尤其重要的是,作为结尾段落的“世上本没有路”,到底是不是与全文分裂的?它是民族主义的结尾吗?其内涵是不断变更的。
0 有用 摸鱼居士 2018-07-18 18:37:59
妙想法加笨功夫等于一部好作品
0 有用 林家翔 2016-06-15 23:39:49
分析感觉还可以深一点
0 有用 听安 2021-11-20 18:34:16
方法论值得学习,但是过于微小单一的论述材料是否具有普遍性?
0 有用 AhFloyd 2023-03-15 18:36:08 重庆
日本人做这种学问真的好细致认真……
0 有用 Alalala 2023-08-11 01:32:04 广东
很有意思的一本现当代文学与中国思想史 角度十分独特
0 有用 芜城 2023-12-07 18:20:32 海南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很典范的书
0 有用 韩港瘫 2023-12-15 18:03:19 北京
这个更像是《故乡》在语文教材中的编写史,数据搜集量很大,难以想象这是一位日本学者写的。但观点比较简单,其实就是对于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对于所引用的想象的共同体,表面上似乎与文本解读具有一致性,但内涵的内部逻辑似乎并不一样,存在着共同体想象与形成的先后逻辑问题。
0 有用 该昵称简简单单 2022-09-30 13:21:05 江苏
写论文的时候速读一遍,研究之翔实不得不服
0 有用 东东 2022-04-11 22:31:20
能把鲁迅的《故乡》阅读史写成一本书,以小见大真是高。这书不仅仅是在讲鲁迅,更是在讲鲁迅在不同时代是被如何消费的。 书中讨论了不同时代中国人如何解读故乡,特别是分析以下几个问题:鲁迅的阶级和思想,杨二嫂是什么阶级,杨二嫂是应该同情还是批判,闰土是否偷了碗碟,我是不是鲁迅本人。不同时代,这几个问题的解答都不尽相同。
0 有用 天气浴豹 2023-06-14 12:29:17 上海
印象里是大一读的,最近重翻,味道非凡,以鲁迅«故乡»这一篇文本被传播、被语文教参反复阐释的历史来透视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史。反正语文教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正统看法里文道关系每发生变化,课本就会随之而变。
0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24-04-20 21:35:17 北京
《鲁迅故乡阅读史》——也是一部百年关于乡愁的发掘和祛魅史,就中谁偷了香炉?是杨二嫂还是闰土?研究得一本正经,其实都不重要。永恒的是,每一次回家,田园凋敝,必遇到类似人物,只是再回首时,故乡已成了异乡,路之有无,希望之虚妄,归来依然如无根之木。
0 有用 都豆 2022-04-26 11:22:41
读文本其实一直没注意到过“藏碗碟”这个细节,不论是作为语文教材中“超稳定存在”的被阅读了七十多年的《故乡》,还是鲁迅其他的作品,重读都是极有必要的。藤井以小见大,旁敲侧击,爬梳与论证扎实而细致。虽然对部分观点持保留态度,但通过如此之小的文本接受史串联起的,却是整个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史,窥见的也是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侧面。
0 有用 -Sunshine.*lan 2022-04-20 00:52:56
一个作品的阅读史,也是一部社会史。社会的风向决定着文本解读的方向。这也警惕我在教学参考书之外,多做一些文本细读和个人思考。(藤井省三在后记写自己到图书馆借书,“老师”按时下班,和读者一起离开,对社会主义国家表示钦羡。如今看来,真是感慨万千。
0 有用 竹山汤汤 2018-12-07 09:04:36
写得太好了。比看最好的侦探故事还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