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的笔记(14)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hikari (多学点儿,趁年轻脑子最好使~)

    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形成,也类似于画油画——最初涂在画布上的颜色,被其上的层层颜色所覆盖 对原初历史事实的记忆,经过各个时代的修正,慢慢变成一种历史传奇或历史传说,而那些惨痛的历史经验则被刻意隐藏了 总之,记忆的重构不仅存在于某一次回忆中,而是自它沉淀在意识中以来,就不断在某种动机或选择之下被修改。因此,如果从记忆重构的角度来看,当我们试图想起某个遗忘的东西时,是一种临时的记忆重构;而隐藏性记忆...

    2013-08-14 20:53:54

  • hikari (多学点儿,趁年轻脑子最好使~)

    专名之遗忘与隐藏性记忆的形成之相同点 第一 它们都是记忆未被唤起的情况 第二 这些遗忘的发生都是潜意识中某种干扰力量使然 第三 这种干扰力量表明人的记忆与遗忘是有目的、有选择性的,而这种目的性和选择性在记忆或遗忘发生之前,就已经先行存在于潜意识中 这三个共同点,是支配一切记忆行为的普遍精神机制

    2013-08-14 20:48:33

  • hikari (多学点儿,趁年轻脑子最好使~)

    “有所隐藏的记忆”(concealing memories)就是那种印象深刻,却被潜意思压抑而不能现身的童年记忆的替代物。这种替代记忆与那被压抑的童年记忆在内容上颇有渊源,因而允许一种替代或“移置”作用的发生。但是,替代品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它之所以重要,仅在于它的背后,隐藏着那些真正重要的童年印象,也就是“被隐藏的记忆”

    2013-08-14 20:44:13

  • hikari (多学点儿,趁年轻脑子最好使~)

    原则一 遗忘与沉淀在潜意识中的不愉快经历密切相关,并非只有患心理病症的人如此,健康正常的人也是如此,因此它是遗忘发生的一般机制; 原则二 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思想主题,必须借助某种载体才能呈现出来

    2013-08-14 20:33:11

  • hikari (多学点儿,趁年轻脑子最好使~)

    遗忘的两种机制,一种是被压抑的主题借助时间上的“后作用”——一种外在关联——而干扰意欲回忆的主题,造成遗忘; 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主题与意欲回忆的主题之间存在内容上的关联,比如经由潜意识中与观念内容直接矛盾的思绪,最终造成遗忘

    2013-08-14 19:55:38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