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就像萨特说的,战争‘寻它不着’,却又无处不在。这个月台,就是战争的写照。”——这句式一看就知道你们俩喜欢海德格= =b确定不是在说存在么
很喜欢。陪伴我度过隔离心绪浮躁的前六天。
波伏娃和萨特在二战中的经历,非常丰富的生活细节和感受,还包括她读什么,如何写作。
一口气读完四本波伏瓦,是一次幸运的邂逅
(又是前期絮絮叨叨 最后十页直接拔高的一本…)“只有当我的人生出现一个断裂、空当的时候,我才能退开一步去审视它、谈论它。” 战争是 疫情封城也是
主要记录了二战期间的一系列事情,波伏瓦也由关注自我逐渐转为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另外,波伏瓦的第一部小说《女宾》出版,她和萨特也有了更多作家艺术家朋友,能够聚会交流共同试着改变社会,真好啊。
「只有当我的人生出现一个断裂、空当的时候,我才能退开一步去审视它、谈论它。」
值得一读
二战子弹横飞下的放纵欢愉是人间极乐。如今我们心灵脆弱的就像薄片,一戳即破,二战就像一场人类自由本质的放大镜。
我也相信转变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段时间,一天,一刹那。它不被年龄、生活束缚。记得面纱中的就是这样的改变吧。 海狸终于出版了女宾,人都是要死的也即将来:)
感觉得到萨特对波伏娃的重要性
2018-43: 最近每天坚持看书,不到一周时间,竟然这一本也看完了。果然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啊。 本书主要讲述生活中的改变,整本书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二战开始爆发,写到二战结束。和战争相伴随的是作者自身的改变,从不问政治到关心时事。这一时期,波伏瓦和萨特都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进入文艺的圈子。 如波伏瓦所言,个人的规划离不开整体的大环境。 即使身处战乱,旅行依然波伏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徒步到骑行,不同的手段不一样的体验。 战争中目睹的死亡,以及波伏瓦自己与死亡的两次擦肩,影响着波伏瓦对死亡的态度。因为生命有终结,一切才变的有意义。 书本中,作者开始对周围女性身份有了困惑,看到了《第二性》的雏形。
越看越无聊。萨特萨特萨特咖啡馆我战争死亡。琐碎得要命又巧妙地避开了世人想看到的八卦。
记录波伏瓦1939-1944年的生活及心路历程。同样是时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读来心有戚戚。
她的思想那么前卫而充满力量,文字又那么的真诚
她真可爱……回忆录挺真实~ 刚成名的不适应,战争中的聚会,感谢真诚的分享! 我越来越喜欢。
四星半。“黑夜笼罩了大地,渗入我们的骨髓。”
39—44战争与死亡,而笔下这种无聊和琐碎是足够真实的,没有我想了解的关于女性主义的探讨,含萨特量太高。 “迄今为止,我关心的只是如何丰富自己的人生并学习如何用文字把它传达出来;我渐渐放弃了二十岁时的“准唯我论”和虚幻的自我崇拜;我学会了他者存在的意义,但那依然还只是我和其他人的私人交情,他们每一个都曾对我很重要,我依然渴望幸福。突然,历史撞上了我,我被撞得粉碎。醒来后我发现自己散落在地球的四面八方,每一根神经都和他人、和所有人维系在一起。”
懒洋洋下午的消遣读物⑧。本着想看和萨特八卦的心态看的,有点失望。读的很快,十句话不离萨特 已经大概了解了波伏瓦在战时的精神和生活状况。感觉还是很置身事外的
第二卷有第六七八三章,从1939年夏初二战爆发前开始,到1944年8月解放巴黎,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在这期间经历了萨特去服兵役,被俘,进入战俘营,以及萨特回到巴黎之后,积极组织参加抵抗运动,1943年认识加缪。在战争期间,波伏娃完成了她第一部小说《女宾》得创作与出版,开启了她的文学生涯,虽然憾失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和 萨特方面,再次期间在剧院上演了他的戏剧《苍蝇》和《禁闭》,并出版了《存在与虚无》,虽然这本哲学著作在当时反响平平。萨特和波伏娃两人都很欣赏圣艾克絮佩里的作品,萨特把《人的大地》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联系到了一起。另外,书中波伏娃也对其作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波伏娃阐述了自己的死亡关,初步认识到了女人的尴尬境地,引出了《人都是要死的》和《第二性》的创作。
> 波伏瓦回忆录
1 有用 Koyota 2013-03-21 11:32:02
“就像萨特说的,战争‘寻它不着’,却又无处不在。这个月台,就是战争的写照。”——这句式一看就知道你们俩喜欢海德格= =b确定不是在说存在么
1 有用 飞地- 2022-03-10 14:40:52
很喜欢。陪伴我度过隔离心绪浮躁的前六天。
0 有用 竹影横阶 2023-11-19 23:23:24 湖北
波伏娃和萨特在二战中的经历,非常丰富的生活细节和感受,还包括她读什么,如何写作。
1 有用 Maggie 2022-11-16 16:58:50 新疆
一口气读完四本波伏瓦,是一次幸运的邂逅
1 有用 美丽姨 2022-06-11 05:20:25
(又是前期絮絮叨叨 最后十页直接拔高的一本…)“只有当我的人生出现一个断裂、空当的时候,我才能退开一步去审视它、谈论它。” 战争是 疫情封城也是
0 有用 田 2024-04-23 10:37:58 北京
主要记录了二战期间的一系列事情,波伏瓦也由关注自我逐渐转为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另外,波伏瓦的第一部小说《女宾》出版,她和萨特也有了更多作家艺术家朋友,能够聚会交流共同试着改变社会,真好啊。
0 有用 C 2025-04-29 17:17:41 湖南
「只有当我的人生出现一个断裂、空当的时候,我才能退开一步去审视它、谈论它。」
0 有用 石笋牛 2016-11-29 09:06:15
值得一读
0 有用 Bi 2020-05-08 22:22:24
二战子弹横飞下的放纵欢愉是人间极乐。如今我们心灵脆弱的就像薄片,一戳即破,二战就像一场人类自由本质的放大镜。
0 有用 Geist 2018-04-10 12:28:09
我也相信转变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段时间,一天,一刹那。它不被年龄、生活束缚。记得面纱中的就是这样的改变吧。 海狸终于出版了女宾,人都是要死的也即将来:)
1 有用 邻人的标注 2019-04-16 11:40:38
感觉得到萨特对波伏娃的重要性
0 有用 壹行 2018-06-13 12:40:33
2018-43: 最近每天坚持看书,不到一周时间,竟然这一本也看完了。果然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啊。 本书主要讲述生活中的改变,整本书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二战开始爆发,写到二战结束。和战争相伴随的是作者自身的改变,从不问政治到关心时事。这一时期,波伏瓦和萨特都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进入文艺的圈子。 如波伏瓦所言,个人的规划离不开整体的大环境。 即使身处战乱,旅行依然波伏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徒步到骑行,不同的手段不一样的体验。 战争中目睹的死亡,以及波伏瓦自己与死亡的两次擦肩,影响着波伏瓦对死亡的态度。因为生命有终结,一切才变的有意义。 书本中,作者开始对周围女性身份有了困惑,看到了《第二性》的雏形。
0 有用 山毛榉 2020-03-05 10:34:03
越看越无聊。萨特萨特萨特咖啡馆我战争死亡。琐碎得要命又巧妙地避开了世人想看到的八卦。
0 有用 花山有月 2020-05-14 10:11:55
记录波伏瓦1939-1944年的生活及心路历程。同样是时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读来心有戚戚。
0 有用 layla 2019-04-25 09:42:14
她的思想那么前卫而充满力量,文字又那么的真诚
0 有用 Lia 2021-07-06 14:04:18
她真可爱……回忆录挺真实~ 刚成名的不适应,战争中的聚会,感谢真诚的分享! 我越来越喜欢。
0 有用 OOOrange 2021-05-17 06:58:24
四星半。“黑夜笼罩了大地,渗入我们的骨髓。”
0 有用 L利兹 2025-01-22 21:38:55 江西
39—44战争与死亡,而笔下这种无聊和琐碎是足够真实的,没有我想了解的关于女性主义的探讨,含萨特量太高。 “迄今为止,我关心的只是如何丰富自己的人生并学习如何用文字把它传达出来;我渐渐放弃了二十岁时的“准唯我论”和虚幻的自我崇拜;我学会了他者存在的意义,但那依然还只是我和其他人的私人交情,他们每一个都曾对我很重要,我依然渴望幸福。突然,历史撞上了我,我被撞得粉碎。醒来后我发现自己散落在地球的四面八方,每一根神经都和他人、和所有人维系在一起。”
0 有用 就地打滚 2021-12-25 16:23:52
懒洋洋下午的消遣读物⑧。本着想看和萨特八卦的心态看的,有点失望。读的很快,十句话不离萨特 已经大概了解了波伏瓦在战时的精神和生活状况。感觉还是很置身事外的
0 有用 梦想在巴黎买房 2019-11-30 11:02:29
第二卷有第六七八三章,从1939年夏初二战爆发前开始,到1944年8月解放巴黎,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在这期间经历了萨特去服兵役,被俘,进入战俘营,以及萨特回到巴黎之后,积极组织参加抵抗运动,1943年认识加缪。在战争期间,波伏娃完成了她第一部小说《女宾》得创作与出版,开启了她的文学生涯,虽然憾失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和 萨特方面,再次期间在剧院上演了他的戏剧《苍蝇》和《禁闭》,并出版了《存在与虚无》,虽然这本哲学著作在当时反响平平。萨特和波伏娃两人都很欣赏圣艾克絮佩里的作品,萨特把《人的大地》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联系到了一起。另外,书中波伏娃也对其作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波伏娃阐述了自己的死亡关,初步认识到了女人的尴尬境地,引出了《人都是要死的》和《第二性》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