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时代,功利、效率至上的工具理性笼罩社会,享乐和物质崇拜的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李欧梵教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毅然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让读者穿过纷繁的文化“产品”,重拾真正的智慧,重建性灵的生活。
作者全面论述了当代人文精神和人文学科的危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继而以非凡的才情和广博的学识,逐一探讨了小说、电影、音乐和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既有关于艺术本身的美学思考,又有针对其当下社会意义的议论。作者更在每章末尾,为读者开列相关领域的书籍、音乐或影片,令人如坐哈佛、北大课堂,聆听大师教诲。
人文六讲的创作者
· · · · · ·
-
李欧梵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欧梵,著名人文学者,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此后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荣誉博士。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纳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著述包括《铁屋中的呐喊:鲁迅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中西文学的回想》、《西湖的彼岸》、《上海摩登》、《狐狸洞话语》、《世纪末呓语》、《寻回香港文化》、《都市漫游者》、《清水湾畔的呓语》、《我的哈佛岁月》、《苍凉与世故》、《又一城狂想曲》、《交响》、《人文文本》等。
目录 · · · · · ·
简体版小序
《人文今朝》原序
第一讲: 序论:全球化下的人文危机
延伸阅读:什么是文化?
第二讲:重构人文学科和素养
延伸阅读: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第三讲:小说的当代命运
延伸阅读: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读小说
第四讲:文学与电影:经典的改编艺术
延伸阅读:《文学改编电影》导论:改编的艺术
第五讲:音乐与文化:聆听二十世纪
延伸阅读:音乐与人生
第六讲:田园大都会:人文建筑的愿景
延伸阅读一:动感之都的漫游者
延伸阅读二:四个城市的故事:我对于珠江三角洲的愿景
· · · · · · (收起)
《人文今朝》原序
第一讲: 序论:全球化下的人文危机
延伸阅读:什么是文化?
第二讲:重构人文学科和素养
延伸阅读: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第三讲:小说的当代命运
延伸阅读: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读小说
第四讲:文学与电影:经典的改编艺术
延伸阅读:《文学改编电影》导论:改编的艺术
第五讲:音乐与文化:聆听二十世纪
延伸阅读:音乐与人生
第六讲:田园大都会:人文建筑的愿景
延伸阅读一:动感之都的漫游者
延伸阅读二:四个城市的故事:我对于珠江三角洲的愿景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关怀的是一种艺术品和商品之间的吊诡关系,以及前者的独创性的“灵光”(aura)经过科技复制后的“失灵”现象,复制以后的艺术品则和商品无异,电影是最明显的例子。 当艺术品被商品取代,灵光失效之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然也更商品化和物质化,甚至有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当今“人”早已“物化”,人的“主体”也成了“物”的客体,人的地位和消费品等同,那么还有什么其他价值可言?如果人的文化被商品物化后,所谓“人文”(Humanities)的意义也势必改写。 享受式的“乐”并不一定是快乐,至少它不是快乐的真谛,最多不过是英文中的pleasure,而非happiness。前者可能是后者的一部分,但绝非全部,后者或可译为“幸福”(法文bonheur),连美国独立宣言都包括“追求幸福”(pursuit of happiness)的条文。我认为目前的趋势是一切幸福或快乐的指数都以“享乐”为依归,而享乐的原动力是欲望,二者皆是物质层面的,精神上面的享乐却不知何去何从。不少香港人认为,精神的享乐是属于文化方面的,休假时可以去享受一点文化——听听古典音乐,或看一场舞台表演,或参观画展等等。但这类的活动形同社交仪式,个人真正获得多少文化滋养,却有待商榷。甚至连香港政府也把此类活动列入“康文署”:“康乐”为先,文化在后。“康乐”和“享乐”又有何差别?前者健康而后者不健康? 人文的基本涵义就是相信“人可以从自身得到足以过着美好生活的资源,不需要宗教”(见理查德·诺曼(Richard Norman)著:On Humanism)。换言之,人有自我充实和自求完善的能力,名学者泰勒(Charles Taylor)称之为“self-flourishing”(自我繁荣)。然而,这一切也需要努力,不是坐享其成的。我认为当今的人文危机正在于这种坐享其成的态度,在商品潮流冲击之下,一般人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讲 序论:全球化下的人文危机 -
直到二十世纪初,人们还有某种终极幻想,认为未来的世界更没好气,但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以后,战争和革命的洗礼使得这些美好得幻想也幻灭了,将来变成了一个未知数,"乌托邦"也转换成"反乌托邦",世界末日的憧憬也越来越多,荷里活制作的大量科幻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天窗文化·洞见(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失落年代》《历史的绊脚石》《故国 身影 沉默》《一切只是预演》
等
。
喜欢读"人文六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人文六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上海摩登 8.4
-
- 千年文脉的接续与转化 8.3
-
- 铁屋中的呐喊 8.0
-
- 狐狸洞话语 7.2
-
- 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 8.3
-
- 苍凉与世故 7.4
-
- 情迷現代主義 6.8
-
- 死火重温 8.2
-
-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8.4
-
- 文学的维度 8.5
人文六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此书 或可作借力之用
花上数天,带点仰慕和妄想,读完此书。 仰慕的是欧梵老师的才情;妄想则是盼从中能得到点什么,说不清的。 读后,首感其行文流畅,文字朴实,虽主题所涉之广,却隐有主线贯通其中;常有能提起一点深思考的部分穿插,颇有点柳暗花明之感。这书对惯于日常思维的我们,读起来不...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p68 校对 一口大锅 | 来自自由划行 | 2020-06-19 09:26:57 | |
《人文六讲》抢先读活动 | 来自尤蓝达 | 2012-07-25 11:04:23 | |
《人文六讲》简体版小序 | 来自尤蓝达 | 2012-07-19 15:35:18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2年華語圖書推薦榜 (451½°F™)
- 公民社会类撰稿书目 (扭腰客)
- 城市书籍推荐 (到里斯本看海)
- 凤凰读书 2012(周)A (五月X日君寻)
- 闲情逸趣 (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文六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顾曼达 2019-02-05 12:16:44
人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增长知识,而是用知识和理智性的思考,教我们如何做人和面对社会。
0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2-09-23 22:04:31
这本书只是为了读它的第三章”小说的当代命运“,刚好在大鹏家里找到这本:)讲得一般吧,因为它没有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文学是否早就已被其他东西所取代?“(p84)。
1 有用 恶鸟 2012-12-06 14:08:50
视野放在比较大的全球化背景下,其实可看作一个长篇文艺内容推荐,从文学到音乐、电影、建筑(非一手,基本是二手材料)。介绍的一些书电影和建筑的书都看过,李欧梵挑选的内容还是迷人的,只是他把这些迷人的光芒放在一起,做了个大串烧,并不直指核心的何以迷人,所以貌似纵横开阖,但都只能点到而已
1 有用 葡萄藤 2014-08-20 16:27:46
的确是本好书,值得再读一遍,教育体制的不一样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品味、生活质量,更会影响看待同一件事物的态度,李欧梵不仅是个学者,更是个智者。
4 有用 愚公 2015-01-25 16:57:22
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内容却不少,而且都是干货。李欧梵是中国学者中少有的大狐狸,他从现代性讲起,谈到人文、文学、电影、音乐和建筑,这也是他一生探索的领域,一生都贯穿在现代性问题,从文学、音乐、电影、建筑汇为一炉。国内由此广度的,也就是刘小枫了,但是却很少写出这么清晰流畅的文字。我偏爱李欧梵,这是肯定的,喜欢他的文章,轻松却不简单。博学却不卖弄,真是上好的文章。
0 有用 苍天饶过谁 2023-09-26 11:44:07 四川
都写了点好像又什么都没写。
0 有用 沧浪之江 2023-03-30 22:42:09 广东
被迫营业讲座大全,从时代性(观众/主办方爱听)的内容到文学以外的艺术形式;建筑那一篇以及之后关于深港双年展带起的大湾区城市讨论内容都过于老生常谈,以及其中着重讨论张永和和王澍而无更主观的偏好很难不怀疑是地位导向。
0 有用 超度白 2023-03-25 15:03:13 广东
我们读小说,最终还是帮助我们记忆和诉说自己的故事。
0 有用 卯了个卯 2022-09-15 14:27:39 浙江
半学术半通俗的说法就像重回大学课堂,只可惜上学的时候不认真,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他对小说、音乐、建筑的认知和呼吁,让人反思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我们平常人在日常生活可以做些什么,来捍卫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0 有用 陳某人 2022-02-22 22:36:32
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