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或许红尘扰扰,众口纷纭,我一无所闻;或许菩提树下,万籁俱寂,我偶有所闻。
一个人若活在性情之中,即使受困也不忘内心自在,他的眼睛就不会失去光泽
比尔·波特老爷子说,读经书难以和直接聆听讲经说法相比,而聆听言语又不如松间听风。于我心有戚戚焉。
”人生的每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其实,经典的每人阅读,都是今生再读。。。
2013-05-02读毕,附录有六祖坛经的两个版本,这有利于比较两个版本深入理解这部经书,第一遍只是大略明白了本性自足、追究实相的重要性,对于细节还没有悟到要点
这本就不如《心经解读》了。
这本禅书居然很有趣味性,不论是从佛教、历史、版本学,还是翻译学角度出发,都很有意思的,不得不感叹比尔波特功底太深厚。许多段落我乍一看还是读不懂,需要很慢很慢地细读好几遍,才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每个恍悟的时分,都有一种醍醐灌顶、心灵洗礼的感觉。或许人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说抄经,也是如此,需要放慢细读、再读,才能觉出妙处。是个强迫自己专注、慢下来的好法子。在旅途的车上读佛经,然后看景色,在阳光里感受风的味道,生活真的好棒。
: B946.5/3125
南海出版社出的这几本书的装帧简洁、有质感,我很喜欢。作者对坛经的解读没有另一本《心经》那么好。
这不部经书在佛教里很特别,尤其是在不立文字的禅宗里。
❤和《禅的行囊》&木心《文学回忆录》今年的枕边书❤如若出家 非禅宗不修。
看不懂说明缘分未到?很好,我还以为是因为我是愚蠢的人类
似懂非懂地翻了一遍,这应该是解读得比较通俗的版本了,愚钝的人类如我
这书对不同版本的坛经进行了考究。微信读书上编排的方式让人读得不够流畅,不好读。就内容来说,书是好书。
越读越崩溃,完全失掉对这部经的信心。拖了好久才读完。暂时不想搞佛经了。
耿宁在(王阳明)心学上的理解错误,也发生在了波特对(惠能)禅宗的解读上。王阳明的思想只是王阳明的,如同惠能。所谓的心学是虚构实体,恰如禅宗。(惠能死前告诉弟子们的话,也许真的只有神会理解了。)(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若吾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
微小,敦煌本。任何物质或法的存在与否只是心的投射,任何一个存在物都只是相对于其他存在物而存在或不存在,真正的悟解能够看透我们在分别并定义众生、物、思想及我们本身时所使用的想象的藩篱。本意是要为我们破除外在权威。佛教中业的概念与西方的命运有很大差别。命运不给我们任何选择余地,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业却给予我们很多可以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我们的身口意不断造业,业之河流因而不断地改变航道。即使我们接受了别人指导,也不一定会产生期望的效果,除非它能触动我们的心弦,引起我们对早已淡忘知识的共鸣。一切佛之一切法都在我们自身中,皆由我们的共同性而生。三昧一般理解为禅定时达到的某种专注状态。对慧能而言,三昧是人们时时刻刻都要从事的修行,也就是直心的状态,但又没有任何状态可言。行住坐卧都要以定之明灯相照.念就是心
#2287# 还是不太懂
标注版会更好读吧
老波特解说得不错,拖拖拉拉,终于在飞机上读完。
> 六祖坛经解读
8 有用 芦哲峰 2013-02-16 10:59:14
或许红尘扰扰,众口纷纭,我一无所闻;或许菩提树下,万籁俱寂,我偶有所闻。
5 有用 Echo 2015-06-05 14:55:48
一个人若活在性情之中,即使受困也不忘内心自在,他的眼睛就不会失去光泽
5 有用 2koo 2013-11-19 21:10:49
比尔·波特老爷子说,读经书难以和直接聆听讲经说法相比,而聆听言语又不如松间听风。于我心有戚戚焉。
1 有用 栗子酱 2013-04-08 23:50:45
”人生的每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其实,经典的每人阅读,都是今生再读。。。
0 有用 左思 2013-05-02 19:32:15
2013-05-02读毕,附录有六祖坛经的两个版本,这有利于比较两个版本深入理解这部经书,第一遍只是大略明白了本性自足、追究实相的重要性,对于细节还没有悟到要点
1 有用 ଲ 2019-11-09 22:20:28
这本就不如《心经解读》了。
1 有用 阿依达 2024-05-06 15:38:30 山东
这本禅书居然很有趣味性,不论是从佛教、历史、版本学,还是翻译学角度出发,都很有意思的,不得不感叹比尔波特功底太深厚。许多段落我乍一看还是读不懂,需要很慢很慢地细读好几遍,才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每个恍悟的时分,都有一种醍醐灌顶、心灵洗礼的感觉。或许人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说抄经,也是如此,需要放慢细读、再读,才能觉出妙处。是个强迫自己专注、慢下来的好法子。在旅途的车上读佛经,然后看景色,在阳光里感受风的味道,生活真的好棒。
0 有用 蝉 2014-03-22 16:36:17
: B946.5/3125
0 有用 Hhhang 2014-10-24 09:24:57
南海出版社出的这几本书的装帧简洁、有质感,我很喜欢。作者对坛经的解读没有另一本《心经》那么好。
0 有用 riverbyriver 2016-05-22 12:53:25
这不部经书在佛教里很特别,尤其是在不立文字的禅宗里。
0 有用 [已注销] 2013-08-13 12:40:12
❤和《禅的行囊》&木心《文学回忆录》今年的枕边书❤如若出家 非禅宗不修。
0 有用 Dharmabum 2015-05-09 10:15:47
看不懂说明缘分未到?很好,我还以为是因为我是愚蠢的人类
0 有用 夜莺 2013-08-26 22:13:49
似懂非懂地翻了一遍,这应该是解读得比较通俗的版本了,愚钝的人类如我
1 有用 Alex 2021-04-08 00:18:24
这书对不同版本的坛经进行了考究。微信读书上编排的方式让人读得不够流畅,不好读。就内容来说,书是好书。
0 有用 多福堂读书记 2022-04-24 23:43:18
越读越崩溃,完全失掉对这部经的信心。拖了好久才读完。暂时不想搞佛经了。
0 有用 阳极-半导体 2022-04-09 22:51:46
耿宁在(王阳明)心学上的理解错误,也发生在了波特对(惠能)禅宗的解读上。王阳明的思想只是王阳明的,如同惠能。所谓的心学是虚构实体,恰如禅宗。(惠能死前告诉弟子们的话,也许真的只有神会理解了。)(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若吾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
0 有用 momo 2022-08-01 13:46:07
微小,敦煌本。任何物质或法的存在与否只是心的投射,任何一个存在物都只是相对于其他存在物而存在或不存在,真正的悟解能够看透我们在分别并定义众生、物、思想及我们本身时所使用的想象的藩篱。本意是要为我们破除外在权威。佛教中业的概念与西方的命运有很大差别。命运不给我们任何选择余地,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业却给予我们很多可以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我们的身口意不断造业,业之河流因而不断地改变航道。即使我们接受了别人指导,也不一定会产生期望的效果,除非它能触动我们的心弦,引起我们对早已淡忘知识的共鸣。一切佛之一切法都在我们自身中,皆由我们的共同性而生。三昧一般理解为禅定时达到的某种专注状态。对慧能而言,三昧是人们时时刻刻都要从事的修行,也就是直心的状态,但又没有任何状态可言。行住坐卧都要以定之明灯相照.念就是心
0 有用 夏天的绿 2022-06-13 00:02:31
#2287# 还是不太懂
0 有用 Sean 2023-05-12 22:21:37 湖南
标注版会更好读吧
0 有用 蹩脚侦探 2023-12-13 00:28:08 福建
老波特解说得不错,拖拖拉拉,终于在飞机上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