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Die Traumdeutung
译者: 孙名之
出版年: 1996-12
页数: 760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018876
内容简介 · · · · · ·
《释梦》认为在精神活动中,梦起了主角作用。心灵的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主要指性驱力,是一个不固定的、可塑的力量,可因为过剩而成为困扰的力量。这个力量必须释放出来才能得到快乐和防止痛苦,因此它就要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出口。如果不能靠直接动作来得到满足,“里比多”就会通过精神渠道寻求释放。或者用“释梦”语言来说,这欲望能用在想象中实现欲望的方式来求得满足。弗洛伊德宣称,所有的梦,即使带有焦虑色彩的恶梦,也都是满足这类欲望的手段。
作者简介 · · · · · ·
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1856-1939)于1856年生在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弗赖堡城。4岁时随全家迁 往维也纳,―生几乎是在那里度过的。弗洛伊德学习成绩优 异,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此后10年中,他一直进行生理学研究,先在精神病诊所工作,后自开诊所,专治神经病。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逐渐发展,l895年才发表了他的第―部著作《瘟病研究》。他的第二部著作《释梦》发表于1900年,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应邀赴美国讲学之后,名声大噪。他在维也纳成立了精神分析学会,奥地利精神病 学家阿德勒是其最老的会员之一,后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 病学家客也加入了该学会。这两位学者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心 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了婚,有6个孩子。晚年患口腔癌,自1923年起,先后曾作30余次手术。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并取得了许...
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1856-1939)于1856年生在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弗赖堡城。4岁时随全家迁 往维也纳,―生几乎是在那里度过的。弗洛伊德学习成绩优 异,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此后10年中,他一直进行生理学研究,先在精神病诊所工作,后自开诊所,专治神经病。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逐渐发展,l895年才发表了他的第―部著作《瘟病研究》。他的第二部著作《释梦》发表于1900年,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应邀赴美国讲学之后,名声大噪。他在维也纳成立了精神分析学会,奥地利精神病 学家阿德勒是其最老的会员之一,后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 病学家客也加入了该学会。这两位学者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心 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了婚,有6个孩子。晚年患口腔癌,自1923年起,先后曾作30余次手术。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 后,82岁高龄的犹太老人弗洛伊德被迫逃往伦效,第二年客死那里。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难以用简单的话 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潜在意识在人的行为中的极端重要 性。他还阐明这种潜在意识也影响到梦、说错话和忘记姓名 以及人自身发生的某些事情,甚至影响到某些疾病。
弗洛伊德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将其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他创造了关于人的个性的理论,简化了关于不安、压抑、冲动的心理学理论。他的思想一开始就引起了激烈争论。
他首先提出受压抑的性感在精神病和神经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还说性冲动更多地表现在儿童,甚至婴儿期,即所谓的俄迪普斯情结。
鉴于弗洛伊德的许多思想仍在讨论中,因而很难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虽然他是心理学方面的先驱者,但他的理论(与达尔文、已斯德相反)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支持,故很难预料他的部分思想将得到科学界的青睐并承认它是正确的。
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毫不怀疑弗洛伊德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个全新的心理学 研究领域。由他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 看法。此外,他还提出了许多具有世界性应用价值的术语, 如“伊底”、“自我”、“超我”等。
目录 · · · · · ·
第三版序言/第四版序言
第五版序言/第六版序言
第八版序言/英文第三(修订)版序言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一、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二、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三、梦的刺激和来源
(一)外部感觉刺激(二)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
(三)内部机体的躯体刺激(四)刺激的精神来源
四、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五、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六、梦中的道德感
七、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八、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跋,1909/跋,1914
第二章 释梦的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化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
一、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二、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材料
三、梦的躯体方面的来源
四、典型的梦
(一)裸体的窘迫梦(二)亲人死亡的梦
(三)其他典型的梦(四)考试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一、凝缩作用
(一)植物学论著的梦(二)“一个美梦”(三)金龟子的梦
二、移置作用
三、梦的表现手段
四、表现力的考虑
五、梦的象征表现:进一步的典型梦例
(一)帽子是男子(或男生殖器)的象征[1911]
(二)“小东西”代表生殖器官――“被车碾过”是性交的象征[1911]
(三)建筑物、阶梯和井穴代表生殖器[1911]
(四)人代表男性器官,风景代表女性器官[1911]
(五)儿童阉割的梦(六)小便的象征[1914]
(七)楼梯的梦(八)变相的楼梯梦[1911]
(九)真实的感觉和重复的表现
(十)正常人梦中的象征问题[1914]
(十一)俾斯麦的梦[1919]
(十二)一位化学家的梦[1909]
六、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讲话
七、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八、梦的感情
九、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一、梦的遗忘
二、回归作用
三、欲望满足
四、梦的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五、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抑
六、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附录一 论梦
附录二 文献目录
一、本书中的作者索引和著作条目
二、1900年以前出版的另外的一些论梦的著作目录
附录三 梦的索引
附录四 一般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梦的解析》一书中有若干论点或命题是自相矛盾的(梦的意义有无、梦的机制是本能还是理性、梦可否解释) 2,该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研究的事实不慎相符,缺乏科学根据。研究方法片面(主要依据精神病人的梦情自述,忽略实验方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文笔记 -
1,梦是可以解释的,每个梦都是有意义的 2,梦者必须将本身所有涌上心头的感受完全说出,而不因为自己觉得那是不重要的、毫不相干的甚或愚蠢的,而不说出。必须对自己的各种意念绝对保持公平。即尽量做到压制“自我观察者”(后来的“超我”)的作用。 3,梦是愿望的达成,其动机是某种愿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文笔记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释梦"的人也喜欢 · · · · · ·
释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44 条 )




-
作者在第一章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梦的科学文献,通过从“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梦的材料”、“梦的刺激和来源”、“梦遗忘的原因”、“梦的显著心理特征”、“梦中的道德感”、“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以及“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这八个方面向我们输出了很多年来不同研究者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乏对立或者相似之处,作者较客观地铺陈了这些观点,展示了一个梦研究领域较全的一个图景。 关于梦的定义。在较古早的时代,在古代希腊罗...
2020-05-10 22:35:35 3人喜欢
作者在第一章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梦的科学文献,通过从“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梦的材料”、“梦的刺激和来源”、“梦遗忘的原因”、“梦的显著心理特征”、“梦中的道德感”、“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以及“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这八个方面向我们输出了很多年来不同研究者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乏对立或者相似之处,作者较客观地铺陈了这些观点,展示了一个梦研究领域较全的一个图景。
关于梦的定义。在较古早的时代,在古代希腊罗马人眼里,认为梦与他们信奉的超自然世界有密切联系,梦是鬼神的启示,此时梦还未与科学研究搭上关系。而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推翻梦是“神授的”的说法,梦被定义为睡者在睡眠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关于梦的意义。有两种明显对立的思潮,一种认为梦是真实的和有价值的,可向睡者提出警告或预言未来;一种认为梦是空洞而无价值的,其目的在使梦者误入歧途或导致毁灭。在此时看来,这两种思潮都过于极端而无法使人去完全确定其对与错。以普通人视角的体验来看,梦中情境显然不是完全真实的,其虚幻怪诞的场景亦层出不穷;但另一方面,其似乎也未有致梦者误入歧途或导致毁灭的意义。
关于梦的类型。格鲁佩根据麦克罗比乌斯和阿尔特米多鲁斯的一种分类,援引其原文:“梦分为两类。一类被认为受现在或过去的影响,对未来无关重要。另一类梦被认为决定着未来。”这两种类型也是很容易被我们日常的体验所验证。譬如很经常的,我们的梦中经常出现我们曾看过、听过或者感觉过的东西,比如相同的场景;另一种则是象征梦居多,譬如从老人的口中听过,梦见涨大水则是即将发财。但是这种论断的真实性确实有待考究,梦的类型亦可能脱离这两者之外。
对于梦现象进行科学探讨,也导致人们以及学者提出了有关的许多问题。
关于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无疑是很多人所关心和疑问的。作者在此给我们展示了两群人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为生理学家布达赫、I.H.费希特和斯顿培尔等人所赞同,他们认为梦与清醒生活无大关系,是“补足的梦”。如布达赫所说的:"日常的生活,有辛勤也有愉快,有痛苦也有快乐,在梦中都不再。相反,梦的目的在使我们超脱日常生活,甚至当我们心事重重,悲痛欲绝,或竭尽全力解决问题时,梦所显示给我们的内容要么是毫不相干,要么只是少量现实元素的结合;或者梦所表示的不过是主要的情调和现实的象征。"这似乎很容易为我们得到验证,我们在梦中可以梦到自己无依附地飞到高空或者坠入深渊,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完全没有这种体验;清醒生活中的喜乐悲欢也不一定会带到梦中生活,甚至可能恰出现相反局面。而另一群人如哈夫纳、韦安特、莫里、杰森、卢克莱修和西塞罗等人,则认为梦与清醒生活有极大联系;梦的内容有赖于觉醒生活。此种观点乍看也十分正确,如莫里提出:“我们的梦实为我们之所见、所说、所欲与所为。”我们确实可以在自己的梦中找到日常生活的蛛丝马迹,我们在梦中的各种意象大都在清醒生活中有迹可循,取决于过去生活的事件和体验。比较之下,两者似乎无法进行调和。我们既觉得梦脱离清醒生活又觉得梦来源于清醒生活,梦中元素在清醒生活中有迹可循,而梦中整体在清醒生活中却显得荒诞而杂乱无章。希尔德布朗特提出:“梦的特征除了进行一系列相当矛盾的对比之外,根本不可能进行描述。”关于梦的描述实是矛盾,为一种观点提出论据的同时也可以为另一种相反观点提出论据,这实在是矛盾而复杂的。即使至如今,似乎也并未有什么值得信任的文献来解释梦与清醒生活具体有什么关系。
关于梦的材料,即组成梦的记忆到底是什么,作者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观点的引用和探讨。1、构成梦内容的全部材料或多或少来自体验。但是梦内容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那样容易地可以被看出来。梦中的片段材料是我们清醒状态时的部分知识或体验,但有时梦中所知所忆的事物已超出我们清醒时的记忆之外了。从书中德尔贝夫的例子可以看出,梦中所显现出来的部分知识原为清醒生活时的影响或记忆,只是在清醒生活中这记忆却不那么明显,甚至处于“忘记”状态,我们做了梦却不知道为何会出现那个东西或者那样的举动,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确实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在清醒生活中被忘记了,而梦中却没有忘记。作者在此提出“记忆过旺”的概念,也引用了许多“记忆过旺”的梦例,只是于没有致力于研究梦的人而言,没有探索梦中具体细节的体验,因此也发现不了这些现象。实际上这个现象的发现不管是于研究者还是普通人来说都是十分有趣的,为什么清醒生活时或许已经“忘记”的东西在梦中又会得到复现呢?这牵扯到的精神、记忆、梦与现实等的问题无疑会引起一场大的探索的讨论。2、梦中再现的材料之一——其中部分既不是醒时思想的回忆也不是它的活动——乃是儿童时代的经验。这个观点也是很有趣的。因为实际上对于童年时代的记忆,我们可能已不太清晰,这一晚做的梦里的材料,即使是有关于遥远的记忆,我们也不一定得以发现。与上一观点也有类似的地方,即梦中材料已超出我们清醒生活时的记忆之外了,清醒生活中那些并不深刻突出的物品或事件,反而也可能在梦中出现。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梦的材料究竟是什么?难道是一生中全部所经历过的影像、事件和情感?沃尔克特提出“梦不断唤醒我们回想起已经没有去想的或者我们认为早已没有价值的那些事情”。纳尔逊也提到:“梦中出现得最频繁的现象来自做梦前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好像做梦前一天的印象还不够淡薄和遥远”。这些言论仿佛在提醒我们,清醒时强烈的印象和记忆反而不容易出现在梦中,而逐渐消退的记忆却又入梦。仿佛梦中的记忆是清醒生活时丢却承载的记忆,在清醒记忆中逐渐忘却却在梦中记忆中突然出现。3、梦中记忆的第三个特征,也是最为明显而最难理解的特征是再现材料的选择。与在觉醒生活中一样,我们发现,值得回忆的不仅是最重要的事物,而且相反,也包括最不重要和最无意义的细节。我们的记忆似乎从来就未有“忘却”这个字眼的发生,“将记忆收藏在心底最深处”这样的言语好像也有理可循。记忆好像会从清醒转移到梦中,做梦时机体好像是从清醒记忆中抽取一部分材料再从梦中记忆中抽取一部分材料组成一个梦。当然这只是一个发散的猜想,具体梦的材料以及实现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梦的材料不仅来源于清醒时的记忆,也来源于微不足道的感官影像,或是遥远的记忆,或是已经忘记但曾有过的记忆。
关于梦的刺激和来源,作者也从多个方面考虑了多种因素,如下思维导图所示。在这一小节中,作者亦提到一句话:“我们在分析梦的生活时,总觉得要进行概括化,每走一步如果不加上“经常地”、“一般来说”、或“就大部分而言“这一类限定词,或者不准备承认例外的有效性,就无法前进。”梦的生活是很复杂的,即使是研究梦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意见和结论。因为释梦往往从多种梦例出发而进行推断,但梦例何其之多,无法完全概括,也难以得出肯定结论,只能得出“一般来说”的结论。科学的研究往往如此进行,得出某个结论的同时,也要接受另一种结论的产生,以此才能产生前进。譬如关于躯体刺激说,西蒙曾比较一系列类似的梦,意图推断出机体刺激决定其相应的梦的某些支配性法则;穆利·沃尔德也曾做过实验证明躯体刺激作用说对于梦的形成的效果。但这仍不能完全排除导致梦象的决定作用的随机性。
梦的刺激和来源关于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日常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往往一觉醒来,或许只记得自己做了个梦,或许些微记得自己梦见了什么大概内容,但是往往忘记了梦的具体内容。对于梦被遗忘的原因,作者主要提出了斯顿培尔和波拉特列的一些观点。斯顿培尔认为:1、在清醒生活中导致遗忘的所有原因对梦也同样有效。2、大多数梦象是一些独特的体验,没有被反复感知,这个事实也是一切梦被遗忘的主要原因。3、(如果要使感觉、观念、思想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不被遗忘,主要不应该使它们处于分散状态,而应该使之排列有序。)大多数梦都是不易理解和缺乏条理的。4、做梦和清醒生活之间的关系。梦几乎很少从清醒生活中接受有条理的回忆,只是选择其中的一些细节,而它们脱离了觉醒时赖以回忆的精神背景。因而梦的构成物在充满心灵的精神联系中无立足之地。因而也就无法帮助我们回忆它们。5、大多数人对梦不感兴趣。在提到第四点的时候,作者写了一段很有意境的一段话:“醒来以后,五光十色的感官世界立即占据了全部注意,很少有梦象能抵抗住这股力量,所以在这同一方向我们又有了另一个因素。梦让位于新的一天的印象,正像灿烂群星消失在阳光之中。”我们不认为梦的回忆有意义,或者我们认为梦比不上我们的现实生活,以至于我们没不在意或不去想回忆梦的具体,因此在第一楼阳光进入眼帘时梦的记忆也开始消散了。波拉特列在斯顿培尔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两条原因:6、睡眠状态和觉醒状态之间的功能正常感觉的更替不利于二者的交互再现。7、梦里观念性材料的不同排列使梦在觉醒意识中变得无法解释。梦有如此多原因会被遗忘,而释梦又必须要用到具体梦例,于是我们少不了努力对梦进行再现。但是新的麻烦又出现了:我们如何保证再现的梦与做的梦是完全一样的呢?别人窥探不了自己的梦,而自己的回忆却无法保证完全正确,没有人可以从客观角度正确复现一个梦。又如斯顿培尔所说:“觉醒意识很容易不知不觉对梦的记忆进行篡改:我们自以为梦见了各式各样事情,实际上在梦中并未发生。”我们为了完整复现一个梦,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给那些模糊的细节增添补加一些东西,即使这些东西我们无法确定是否真的出现在了梦中。既然梦例都不一定正确,那么用梦例来研究梦怎么会正确,又是否存在意义呢?这亦是作者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作者亦在书的第七章第一节中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于梦的显著心理特征。我们往往把梦当作是某种异己的东西,因为做梦不是我们主动性的一个活动,而好像是被动产生的一种活动,在此过程中自我的权威被终结。心灵对梦幻觉产生信任,而这种信任只有当自我的某些“权威性”活动停止后才能产生。我们脱离了外部现实世界,我们在梦中丢失了部分意识,以至于当我们梦到飞到天上不觉得害怕,当我们梦到与怪兽对战不觉得奇怪。当我们进入入睡状态,我们即丧失我们的一种精神活动。对于梦的荒诞性,有许多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弗洛伊德在书中写道:“梦是不连贯的,它们无条件地接受荒唐的矛盾,承认不可能性,无视清醒状态时的可靠知识,而且向我们显示对伦理道德的迟钝。”现实世界中的常识性东西,在梦中可能变得颠倒,然而我们在梦中却不认为其荒诞,只有醒过来这一事件才让我们理智批评觉醒,表示对梦中事情的评判。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在梦中都会被颠倒,心灵的感情生活那一部分不受睡眠的影响而且指导着梦的进程。我们可能在“做个好梦”时在梦中感觉到了开心和幸福,甚至这种开心和幸福在我们清醒过来后还能延续一段时间;而噩梦的惊惧亦是如此。作者提到,希尔德布朗特把梦生活的整个心理特征总结为三对相互的矛盾,其中第三对矛盾是“它是一种对比,一方面是精神生活的增强和提高,往往能达到记忆精湛的高度;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生活的败坏和衰弱,往往堕落到不成其为人类的水平。”我们可以解释其记忆精湛这一点,我们往往在梦中的记忆比清醒生活中更加丰富,且在梦中的创意和构思达到现实中无法企及的地步,这在梦的来源中作者也解释了很多。另一方面,梦的荒诞无稽也让其显示出一种精神生活的衰弱,它脱离人类正常的思维和常识。这两者相互矛盾却又统一在同一事件中。
关于梦中的道德感,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倾向和感情是否持续到梦生活中,而且延申到何种程度,这个问题的观点也显现出一如既往的矛盾。一部分人如沃尔克特等,认为道德命令在梦中没有地位。就像俗语所说“梦都是相反的”。而另一部分人如叔本华等人则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的道德本性与梦中是完全相同的。又有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除却两者对立的观点,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是:不道德的梦的根源是要到心灵功能中去寻找还是要到躯体原因对心灵产生的不良影响中去寻找。到底是因为本性的心灵特征还是因为只是身体刺激而导致的梦象,我们不可知。况且清醒生活中的许多道德行为是靠着理智准则和某种精神权威感来控制的,梦中这些理智模糊存在,做出的行为如何延申到清醒生活中的责任中去呢?文中援引的策勒的一段话很值得思考:“心灵很少能恰当地组织得在每一时刻都拥有充分的力量,足以使自身的有节奏而清晰的思想历程不常受到非但是非本质的而且使稀奇古怪和荒谬愚蠢观念的干扰。”我们的心灵在梦中实是较脆弱的,那些清醒生活中诚挚的思考在梦中难以对道德加以约束控制,于是反映出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极力控制的或是不想承认的思想和事情。“与清醒生活中依靠自我观察所能知道的一切相比较,我们梦的性质为我们整个素质提供了远为真实的反映。”梦揭示出我们在清醒生活中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想承认的一些事情和情绪,譬如内心深处的担忧和恐惧,亦或者期盼和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整个精神在工作,控制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压抑我们的害怕,压制我们的欲望,掩饰我们的道德弱点,而在梦中,这一切几近崩溃,反映出人最原始最完整的状态。而又有学者提出,即使是在梦中,依然存在一种力量可以压抑梦中的不道德倾向,这种倾向类似于白天的抑制作用,也与清醒生活中人的本性有关。所以他们认为梦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使我们对人心深处的隐私有所理解。但这部分学者并没有为其结论提供可靠的真正证据。
关于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作者大致将其分为三种:1、精神活动在梦中持续不已。2、梦意味着精神活动降低,联结松懈,可获材料的贫乏。3、做梦心灵据有一种能力或倾向用以实现在清醒生活中全部或部分不能实现的特殊精神活动。这几种理论正如作者所说,都是迎合了人们寻求目的论的解释习惯,得出一些与做梦的某种功能有密切关系的那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第三种理论吸引了我的兴趣。如普金耶所说,梦具有更新和治愈功能。现实生活中绷紧的精神在梦中得到放松,梦中我们的心灵得到自由伸展,我们有无限自由的空间和创造力。在梦中,我们远清醒生活的焦虑和伤痛,转而去享受一种独一无二的快乐和轻松,我们甚至可以奇思妙想出现实生活中完全想不到的东西。难怪有许多小说家声称自己的小说来源于某个梦,甚至一些科学家的灵感也源于自己的梦。
关于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一些学者提出一些梦例企图证明“梦是精神错乱的病因”,但同样合理的事实可以假设“精神错乱初次出现在梦生活中”,这两者在广泛范围内存在完全一致的内在关系,因此在病理学上的梦吸引了许多相关学者的兴趣,也在许多方面对比了两者的相似性,如在视觉、听觉和感觉范围内产生大量幻觉和错觉。我曾有过亲身经历是,在生病的时候或者是全身非常劳累的时候,会梦到自己无法动弹躺在床上,仿佛被人压住般难受,觉着自己醒来了实际上又未醒,感觉到有人接近自己其实又未有人。这或许也能成为一个两者相似性的某方面证据。
回应 2020-05-10 22:35:35 -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一、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梦来源于我们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已有经验。 二、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梦中记忆的三个特征 1)梦中所知所忆的事物已超出我们清醒时的记忆之外了。“记忆过旺” 一个人是否发现梦中某些特殊元素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偶然。 2)梦中再现的材料之一,是儿童时代的经验。“梦有时以一种奇异的再现力量,把童年那遥远的甚至已经忘掉的事件带回心中。” 3)再现材料的“选...
2015-07-27 16:05:34 3人喜欢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一、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梦来源于我们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已有经验。 二、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梦中记忆的三个特征 1)梦中所知所忆的事物已超出我们清醒时的记忆之外了。“记忆过旺” 一个人是否发现梦中某些特殊元素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偶然。 2)梦中再现的材料之一,是儿童时代的经验。“梦有时以一种奇异的再现力量,把童年那遥远的甚至已经忘掉的事件带回心中。” 3)再现材料的“选择”:梦中记忆选择清醒经验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从而不被人注意的元素。 德尔贝夫:“即使是最不重要的印象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它能随时地复活” 三、梦的刺激和来源 (一)外部感觉刺激 布达赫:“即使在睡眠时心灵仍与外部世界保持着不断接触” 希尔德布朗特:“梦具有这种惊人技巧,能把感官世界的突现印象编入梦的结构,以一种游戏的方法达 到一种似乎预先安排好的灾难结局” 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只要这个刺激有足够的强度,清晰且相当持久,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加以考 虑,它就被划归所属的一组记忆中。如果这些条件未能实现,我们就会把印象来源的事物认错,从而产 生错觉。 (二)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 主观感觉兴奋有其明显优势,只要有所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以供解释之用。 视觉意象构成我们梦的主要成分。 (三)内部机体的躯体刺激 斯顿贝尔:“心灵在睡眠时比在觉醒时更能深刻而广泛低意识到躯体的事件” (四)刺激的精神来源 在大多数梦中,躯体刺激和精神刺激是同时工作的。 如果我们目前的知识还不能超越对精神的理解,也就没有理由否认精神的存在。 四、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1)本身太微弱,而与之毗连的较强的意象却被记住了; 2)我们在清醒时容易记住的是能反复感知的内容,而大多数梦象是只出现一次的独特体验; 3)梦象处于分散状态,排列无序; 斯顿培尔:“梦的结构就像从我们的精神底层冉冉上升,像天空中的云朵在精神空间飘荡,然后随着一阵 生命之风散去” 梦让位于新一天的意象,正像灿烂群星消失在阳光之中; 最后,大多数人对梦不感兴趣也导致了遗忘。 五、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预睡现象 在梦中一般表现的不是思考而是体验。 布达赫:“梦的主要特征:1.梦中我们心灵的主观活动以客观形式表现出来;2.梦意味着自我权威的终 结” 心灵离开外部世界是导致心灵相信梦的主观性世界的原因。 布达赫:“睡眠中,心灵使自己与外部世界相隔绝并从自身的边缘撤回。……然而联系并为完全中断。……唤 醒我们的往往不是感觉印象的强度,而是它的精神联系。……如果一个感觉刺激对某人具有重大意义,则刺 激的消失也能使他在睡眠中醒来。” 杜加斯:“梦是精神、情绪和心理的无政府状态;它是各种功能自身的巧妙游戏,其动作既无控制也无目 的;心灵在梦中变成了一架精神自动机。” 做梦的人就像一个演员随意扮演各种角色:疯子和哲学家,掌刑官和受刑者,侏儒和巨人,魔鬼和天使。 六、梦中的道德感 梦能使我们有机会向我们本性的最深处投去偶然的一瞥。 七、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一个普遍被认同的事实,即我们已经深思熟虑的事情决不会变成梦的刺激物,引起梦的只是在心中没有 想妥或只是偶然想了一下的事。 梦是对刚出生就被窒死的思想的清除。 对于负担过重的大脑,梦可做为一个安全阀,具有治愈和疏泄的能力。 普金耶对梦的更新和治愈功能的描述:“梦用愉快治愈悲哀,用希望和快乐的解愁梦想治疗忧伤,用爱和 友谊治疗仇恨,用实现代替空虚的期待。白天不断重现的许多精神创伤被睡眠所治愈,睡眠保护着它们 使之不受新的损害。” 八、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康德:“病人是清醒状态的做梦者” 劳克斯:“精神错乱是神志清醒的梦” 梦中和精神病中的观念具有共同特征:欲望的满足。 梦中观念的迅速流动相当于精神病中观念的疾驰飞逝。两者都缺乏时间感。 我们努力阐明梦的神秘性,也可说是我们正在为寻求精神病的解释而工作。 跋,1909/跋,1914 第二章 释梦的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象征性释梦:应用上有局限,不能解释所有梦 “译码法”:一切有赖于“关键字”的有无价值。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方便的梦” 幼儿的梦往往是纯粹的愿望满足。 失望和放弃也是丰富的来源,因而这两大本能都可以作为梦的有效刺激。 第四章 梦的化装 梦中的感情并不属于隐意,不属于隐藏在梦背后的思想。它的目的在于掩饰对梦的真正解释。 梦有两种精神力量的作用而各有其不同的形式: 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望,用梦表现出来; 另一种力量对梦中欲望形势稽查作用,迫使欲望不得不化装。 “癔症的摹仿作用”使病人在症状中不仅表现自己的体验,而且也能表现其他许多人的体验。他们放佛能感 受一大群人的痛苦,独自一人扮演许多角色。……不是单纯摹仿,而是一种基于同病相怜的同化作用。 痛苦和焦虑的“反欲望的梦”的动机是“希望我是错的”和“受虐倾向”。 梦是一个(受压制或被压抑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 一、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遗忘往往由一种潜意识目的所决定,并常能使人推测到遗忘者的私密意图。 二、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材料 儿童及其全部冲动仍在梦中持续存在着。 梦的显意都与最近的经验有关,而其隐意则与最早的经验有关。 三、梦的躯体方面的来源 除了躯体刺激的来源之外,如果没有做梦的动机,梦是不会发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梦都是方便的梦,它们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延长睡眠而不是唤醒睡眠。 梦是睡眠的保护者而不是干扰者。 四、典型的梦 (一)裸体的窘迫梦(二)亲人死亡的梦 (三)其他典型的梦(四)考试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一、凝缩作用 梦并不是对梦念的翻译或原封不动的投射,不过是复制了梦念的残缺不全和支离破碎。 构成“集合形象”和“复合形象”是凝缩作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植物学论著的梦(二)“一个美梦”(三)金龟子的梦 梦中的语言往往由回忆起的言语拼凑而成,其前后关系可以原封不动,但可表达几种意义, 或一种与愿意完全不同的意义。 二、移置作用 三、梦的表现手段 只表现梦念的题材而不表现题材的关系。 颠倒或事物转向反面也是梦的工作最喜爱的使用方法之一。 四、表现力的考虑 五、梦的象征表现:进一步的典型梦例 (一)帽子是男子(或男生殖器)的象征[1911] (二)“小东西”代表生殖器官――“被车碾过”是性交的象征[1911] (三)建筑物、阶梯和井穴代表生殖器[1911] (四)人代表男性器官,风景代表女性器官[1911] (五)儿童阉割的梦(六)小便的象征[1914] (七)楼梯的梦(八)变相的楼梯梦[1911] (九)真实的感觉和重复的表现 (十)正常人梦中的象征问题[1914] (十一)俾斯麦的梦[1919] (十二)一位化学家的梦[1909] 六、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讲话 七、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梦念永远不会是荒谬的-在心智正常的人的梦中绝对不会-梦的工作只有在面临要表达存在于梦念中的 任何批评、取笑和嘲弄时,它才制造出荒谬的梦和梦中包含着个别荒谬的因素。 八、梦的感情 斯特里克尔:“一个人如果在梦中害怕强盗,强盗的确是想象的,但是恐惧则是千真万确的。”p70 在受到稽查作用而产生的精神情结中,感情是受影响最小的成分。 梦的工作是对感情的压制。 大量的梦都表现得平淡无奇,但只要深入梦念中,就不能不深受感动。 梦对感情的处理还有一种方式:把某些感情转化为它们的对立面。 九、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一、梦的遗忘 二、回归作用 在梦中,我们回到了看待和感觉事物的老路上,回到了长久以前支配着我们的冲动和活动中。p57 在梦中,一个观念退回到产生它的感觉影像,我们就称之为“回归作用”。 三、欲望满足 四、梦的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不可毁灭性确实是潜意识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潜意识中,无所谓终点,也无所谓过去或遗忘。 30年前曾经受过的一次耻辱,只要它能接近潜意识的情绪源泉,30年后的体验就能和新近的感受同样新 鲜。只要一经回忆,它就再次复活。精神治疗的任务就是要使潜意识可能得到处理然后把它忘掉。 五、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抑 梦的解释是通向理解心灵的潜意识活动的皇家大道。 六、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潜意识是真正的精神现实。
回应 2015-07-27 16:05:34 -
[已注销] (slow, dumb, and tasty。)
P1:主张“每一个梦都是欲望的满足”会招来强烈反对 P2:反对意见:1、有些梦是欲望的满足,而有些梦则不是(充满最痛苦的内容);2、痛苦的梦更普遍。3、梦的数据统计支持不愉快的梦更多;4、还有焦虑的梦,这类梦最普遍的受害者是儿童。 P3:焦虑的梦似乎推翻了“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结论 P4:“梦是欲望的满足”不基于梦的显露内容,需要揭示梦背后的思想。 P5:一种研究方法:遇到一个难解的问题时新加一个问题可能利于问...2015-05-09 18:45:48 1人喜欢
P1:主张“每一个梦都是欲望的满足”会招来强烈反对 P2:反对意见:1、有些梦是欲望的满足,而有些梦则不是(充满最痛苦的内容);2、痛苦的梦更普遍。3、梦的数据统计支持不愉快的梦更多;4、还有焦虑的梦,这类梦最普遍的受害者是儿童。 P3:焦虑的梦似乎推翻了“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结论 P4:“梦是欲望的满足”不基于梦的显露内容,需要揭示梦背后的思想。 P5:一种研究方法:遇到一个难解的问题时新加一个问题可能利于问题们的解决; 新加入的问题:梦的化装根源是什么(梦为什么非要解释不可) P6:引入一个梦例 P7、8:“R是我叔父”梦前言:临时教授的任命,是否出于教派考虑 P9~12:“R是我叔父”梦 P13~18:“R是我叔父”梦的解梦过程: P13~14:对这个梦的阻抗; P15:移置:叔父=傻瓜=R; P16:凝缩:叔父=罪犯=N,叔父+N=R;背后的动机:R不能任职是因为他是个罪犯、是个傻瓜,而并非因为教派。我是个正直的人,不会因为教派问题失去任职。 P17:梦的解释还可以继续深入(这个梦的构造更加巧妙地利用了事实) P18:梦的化装:如何用亲切的情感来掩饰梦对于R实际上的诽谤。 P19:通过上述解梦得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梦中表现出的欲望,梦者自身对他们往往存在顾忌和防御,为了顺利地表现出自己,欲望出现在梦中时,已经披上了伪装。 与这种内心精神事件相对应的社会现象:两个地位相差悬殊的人对话,处于服从地位的人会对自己的精神活动进行伪装。 P20:用政论作家面对稽查使用暗喻、反讽等这一实例来体现梦中的审查与化装。 P21:梦的两套精神系统:“稽查作用”和“梦的化装” 插入梦例——“爱役”梦:用喃喃低语代替不应出现的内容 梦的两种动因:第一种:构成欲望,需要通过梦表现;第二种:行使稽查权; 探查第二种动因的性质 P22:用“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体现梦的两种动因的运作 P23:可以通过释梦获得有关“精神结构机构”的结论:梦满足了第一种动因,但使第二种动因感到痛苦。 P24:继续用梦例来探讨两种动因:选择几个不愉快的梦和癔症患者的梦。 P25、26:病人对“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反驳、引入病人的梦 P27、28:“晚宴熏鲑”梦,及决定对其进行分析 P29~33:对“晚宴熏鲑”梦的分析和解释 P29:“不能办晚宴”起源于丈夫发胖,拒绝晚宴;引入画肖像画和关于“不要买鱼子酱”的玩笑 P30:“不要买鱼子酱”体现的病人的一种习惯 P31:继续对梦进行分析,从病人和鱼子酱的关系入手 P32:阻抗后的继续分析:她嫉妒的女友希望她举办晚宴 P33:熏鲑佐证了这个梦的确是在拒绝女友举办晚宴的请求 P34:梦的结构体现着人的人格结构:一种癔症患者的“模仿作用” P35、36:“癔症的模仿作用”说明:癔症病人之间的症状传染实际上是基于保存在潜意识中的共同元素. P37、38:一个欲望的未能满足意味着另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和婆婆度假”梦、“全部败诉”梦 P40~43:“卡尔死了”梦及其分析解释 P40:梦及梦主的第一个解释 P41:否认第一个解释,并开始分析 P42:梦的前言,并引出梦的解释 P43:梦的化装及欲望体现 P44:“木箱死女儿”梦 P45~47:进一步的梦例证明:“杀婴”梦、“报表罚款”梦 P48:反欲望的梦出现的原则之一:病人希望弗洛伊德是错的 P49、50:对原则之一的说明:“免费治疗”梦、“梅毒初恋”梦 P51:反欲望梦的第二个动机:精神中的受虐结构 P52:公式修改: “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一个(受压制或被压抑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 P53:对焦虑的梦的解析:性内容的力比多转化为焦虑
回应 2015-05-09 18:45:48 -
北公爵 (倾情,薄欢,两相忘。)
幼儿的梦往往是纯粹的愿望满足,因此与成人的梦比较起来,确实索然寡味,它们不表现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提供证据以表明梦的深刻本质是欲望的满足上,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The dreams of young children are frequently pure wish-fulfillments and are in that case quite uninteresting compared with the dreams of adults. They raise no problems for solu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of inestimable imp...2013-07-14 22:03:54 1人喜欢
幼儿的梦往往是纯粹的愿望满足,因此与成人的梦比较起来,确实索然寡味,它们不表现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提供证据以表明梦的深刻本质是欲望的满足上,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The dreams of young children are frequently pure wish-fulfillments and are in that case quite uninteresting compared with the dreams of adults. They raise no problems for solu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of inestimable importance in proving that, in their essential nature, dreams represent fulfillments of wishes…… P626 引自 第三章:梦是欲望的满足 回应 2013-07-14 22:03:54
-
看《释梦》说到一个19世纪的人,梦见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被押上刑场,最后断头刀落下时惊醒,发现自己的床顶棚塌了,正好落在自己脖子的位置。 然后今早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类似纪录片的节目介绍某个父母离异的少年是如何很不容易的成为一个舞台表演家的,然后镜头一转,介绍他的母亲是某歌唱家,梦中她正唱着一首歌。之后醒来,发现家人在看电视剧,而电视剧的片头曲正好就是梦中这位母亲所唱的歌…… 这本书难怪畅想这么多年,观...
2011-03-04 18:09:09
看《释梦》说到一个19世纪的人,梦见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被押上刑场,最后断头刀落下时惊醒,发现自己的床顶棚塌了,正好落在自己脖子的位置。 然后今早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类似纪录片的节目介绍某个父母离异的少年是如何很不容易的成为一个舞台表演家的,然后镜头一转,介绍他的母亲是某歌唱家,梦中她正唱着一首歌。之后醒来,发现家人在看电视剧,而电视剧的片头曲正好就是梦中这位母亲所唱的歌…… 这本书难怪畅想这么多年,观察之细致入微,研究之深入,似乎揭示了人类大脑活动和梦境的一个奇异功能:人的潜意识似乎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前就能提前预知到可能会发生的刺激,然后圆满而富含逻辑地编排了一个故事,在故事的高潮上演的一幕,正好与外界刺激所到达的时间相吻合。 昨晚只是寥寥翻了几页,就发现(并亲身验证!)了一些事,完全读后也许会发现和解惑更多。 2011年3月4日初翻几页后随笔
回应 2011-03-04 18:09:09 -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一、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梦来源于我们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已有经验。 二、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梦中记忆的三个特征 1)梦中所知所忆的事物已超出我们清醒时的记忆之外了。“记忆过旺” 一个人是否发现梦中某些特殊元素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偶然。 2)梦中再现的材料之一,是儿童时代的经验。“梦有时以一种奇异的再现力量,把童年那遥远的甚至已经忘掉的事件带回心中。” 3)再现材料的“选...
2015-07-27 16:05:34 3人喜欢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一、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梦来源于我们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已有经验。 二、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梦中记忆的三个特征 1)梦中所知所忆的事物已超出我们清醒时的记忆之外了。“记忆过旺” 一个人是否发现梦中某些特殊元素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偶然。 2)梦中再现的材料之一,是儿童时代的经验。“梦有时以一种奇异的再现力量,把童年那遥远的甚至已经忘掉的事件带回心中。” 3)再现材料的“选择”:梦中记忆选择清醒经验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从而不被人注意的元素。 德尔贝夫:“即使是最不重要的印象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它能随时地复活” 三、梦的刺激和来源 (一)外部感觉刺激 布达赫:“即使在睡眠时心灵仍与外部世界保持着不断接触” 希尔德布朗特:“梦具有这种惊人技巧,能把感官世界的突现印象编入梦的结构,以一种游戏的方法达 到一种似乎预先安排好的灾难结局” 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只要这个刺激有足够的强度,清晰且相当持久,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加以考 虑,它就被划归所属的一组记忆中。如果这些条件未能实现,我们就会把印象来源的事物认错,从而产 生错觉。 (二)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 主观感觉兴奋有其明显优势,只要有所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以供解释之用。 视觉意象构成我们梦的主要成分。 (三)内部机体的躯体刺激 斯顿贝尔:“心灵在睡眠时比在觉醒时更能深刻而广泛低意识到躯体的事件” (四)刺激的精神来源 在大多数梦中,躯体刺激和精神刺激是同时工作的。 如果我们目前的知识还不能超越对精神的理解,也就没有理由否认精神的存在。 四、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1)本身太微弱,而与之毗连的较强的意象却被记住了; 2)我们在清醒时容易记住的是能反复感知的内容,而大多数梦象是只出现一次的独特体验; 3)梦象处于分散状态,排列无序; 斯顿培尔:“梦的结构就像从我们的精神底层冉冉上升,像天空中的云朵在精神空间飘荡,然后随着一阵 生命之风散去” 梦让位于新一天的意象,正像灿烂群星消失在阳光之中; 最后,大多数人对梦不感兴趣也导致了遗忘。 五、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预睡现象 在梦中一般表现的不是思考而是体验。 布达赫:“梦的主要特征:1.梦中我们心灵的主观活动以客观形式表现出来;2.梦意味着自我权威的终 结” 心灵离开外部世界是导致心灵相信梦的主观性世界的原因。 布达赫:“睡眠中,心灵使自己与外部世界相隔绝并从自身的边缘撤回。……然而联系并为完全中断。……唤 醒我们的往往不是感觉印象的强度,而是它的精神联系。……如果一个感觉刺激对某人具有重大意义,则刺 激的消失也能使他在睡眠中醒来。” 杜加斯:“梦是精神、情绪和心理的无政府状态;它是各种功能自身的巧妙游戏,其动作既无控制也无目 的;心灵在梦中变成了一架精神自动机。” 做梦的人就像一个演员随意扮演各种角色:疯子和哲学家,掌刑官和受刑者,侏儒和巨人,魔鬼和天使。 六、梦中的道德感 梦能使我们有机会向我们本性的最深处投去偶然的一瞥。 七、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一个普遍被认同的事实,即我们已经深思熟虑的事情决不会变成梦的刺激物,引起梦的只是在心中没有 想妥或只是偶然想了一下的事。 梦是对刚出生就被窒死的思想的清除。 对于负担过重的大脑,梦可做为一个安全阀,具有治愈和疏泄的能力。 普金耶对梦的更新和治愈功能的描述:“梦用愉快治愈悲哀,用希望和快乐的解愁梦想治疗忧伤,用爱和 友谊治疗仇恨,用实现代替空虚的期待。白天不断重现的许多精神创伤被睡眠所治愈,睡眠保护着它们 使之不受新的损害。” 八、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康德:“病人是清醒状态的做梦者” 劳克斯:“精神错乱是神志清醒的梦” 梦中和精神病中的观念具有共同特征:欲望的满足。 梦中观念的迅速流动相当于精神病中观念的疾驰飞逝。两者都缺乏时间感。 我们努力阐明梦的神秘性,也可说是我们正在为寻求精神病的解释而工作。 跋,1909/跋,1914 第二章 释梦的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象征性释梦:应用上有局限,不能解释所有梦 “译码法”:一切有赖于“关键字”的有无价值。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方便的梦” 幼儿的梦往往是纯粹的愿望满足。 失望和放弃也是丰富的来源,因而这两大本能都可以作为梦的有效刺激。 第四章 梦的化装 梦中的感情并不属于隐意,不属于隐藏在梦背后的思想。它的目的在于掩饰对梦的真正解释。 梦有两种精神力量的作用而各有其不同的形式: 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望,用梦表现出来; 另一种力量对梦中欲望形势稽查作用,迫使欲望不得不化装。 “癔症的摹仿作用”使病人在症状中不仅表现自己的体验,而且也能表现其他许多人的体验。他们放佛能感 受一大群人的痛苦,独自一人扮演许多角色。……不是单纯摹仿,而是一种基于同病相怜的同化作用。 痛苦和焦虑的“反欲望的梦”的动机是“希望我是错的”和“受虐倾向”。 梦是一个(受压制或被压抑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 一、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遗忘往往由一种潜意识目的所决定,并常能使人推测到遗忘者的私密意图。 二、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材料 儿童及其全部冲动仍在梦中持续存在着。 梦的显意都与最近的经验有关,而其隐意则与最早的经验有关。 三、梦的躯体方面的来源 除了躯体刺激的来源之外,如果没有做梦的动机,梦是不会发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梦都是方便的梦,它们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延长睡眠而不是唤醒睡眠。 梦是睡眠的保护者而不是干扰者。 四、典型的梦 (一)裸体的窘迫梦(二)亲人死亡的梦 (三)其他典型的梦(四)考试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一、凝缩作用 梦并不是对梦念的翻译或原封不动的投射,不过是复制了梦念的残缺不全和支离破碎。 构成“集合形象”和“复合形象”是凝缩作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植物学论著的梦(二)“一个美梦”(三)金龟子的梦 梦中的语言往往由回忆起的言语拼凑而成,其前后关系可以原封不动,但可表达几种意义, 或一种与愿意完全不同的意义。 二、移置作用 三、梦的表现手段 只表现梦念的题材而不表现题材的关系。 颠倒或事物转向反面也是梦的工作最喜爱的使用方法之一。 四、表现力的考虑 五、梦的象征表现:进一步的典型梦例 (一)帽子是男子(或男生殖器)的象征[1911] (二)“小东西”代表生殖器官――“被车碾过”是性交的象征[1911] (三)建筑物、阶梯和井穴代表生殖器[1911] (四)人代表男性器官,风景代表女性器官[1911] (五)儿童阉割的梦(六)小便的象征[1914] (七)楼梯的梦(八)变相的楼梯梦[1911] (九)真实的感觉和重复的表现 (十)正常人梦中的象征问题[1914] (十一)俾斯麦的梦[1919] (十二)一位化学家的梦[1909] 六、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讲话 七、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梦念永远不会是荒谬的-在心智正常的人的梦中绝对不会-梦的工作只有在面临要表达存在于梦念中的 任何批评、取笑和嘲弄时,它才制造出荒谬的梦和梦中包含着个别荒谬的因素。 八、梦的感情 斯特里克尔:“一个人如果在梦中害怕强盗,强盗的确是想象的,但是恐惧则是千真万确的。”p70 在受到稽查作用而产生的精神情结中,感情是受影响最小的成分。 梦的工作是对感情的压制。 大量的梦都表现得平淡无奇,但只要深入梦念中,就不能不深受感动。 梦对感情的处理还有一种方式:把某些感情转化为它们的对立面。 九、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一、梦的遗忘 二、回归作用 在梦中,我们回到了看待和感觉事物的老路上,回到了长久以前支配着我们的冲动和活动中。p57 在梦中,一个观念退回到产生它的感觉影像,我们就称之为“回归作用”。 三、欲望满足 四、梦的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不可毁灭性确实是潜意识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潜意识中,无所谓终点,也无所谓过去或遗忘。 30年前曾经受过的一次耻辱,只要它能接近潜意识的情绪源泉,30年后的体验就能和新近的感受同样新 鲜。只要一经回忆,它就再次复活。精神治疗的任务就是要使潜意识可能得到处理然后把它忘掉。 五、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抑 梦的解释是通向理解心灵的潜意识活动的皇家大道。 六、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潜意识是真正的精神现实。
回应 2015-07-27 16:05:34 -
smile (世界旅行者。诗歌、漫游、自由。)
弗洛依德在《释梦》的序言中说,“甚至依据我目前的眼光来判断,它也包括了我有幸所能发现的全部内容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一个人有运气碰到这一类领悟,一生中仅只能有一次。” 梦中记忆表现的方式,对于任何一般性的记忆理论,无疑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精神上一度据有的任何印象决不会完全消失。 斯特里克尔写道:“梦不单独包括错觉。例如,一个人如果在梦中害怕强盗,强盗的确是想象的——但是恐惧则是千真万确的。...2018-04-09 10:19:45
弗洛依德在《释梦》的序言中说,“甚至依据我目前的眼光来判断,它也包括了我有幸所能发现的全部内容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一个人有运气碰到这一类领悟,一生中仅只能有一次。”
梦中记忆表现的方式,对于任何一般性的记忆理论,无疑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精神上一度据有的任何印象决不会完全消失。
斯特里克尔写道:“梦不单独包括错觉。例如,一个人如果在梦中害怕强盗,强盗的确是想象的——但是恐惧则是千真万确的。”这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即梦中的情感不能像梦的其余内容那样用同一方式做出判断;于是我们面临着一个问题,即梦中所发生的精神过程哪些部分可视为真实的,也就是说,哪些部分可归入清醒生活中的精神过程之中。
人们往往把梦比喻为“不谙音乐者的十指在钢琴键盘上溜。
叔本华宣称梦是短暂的疯狂,疯狂则是长久的梦。
席勒在觉察他的朋友在抱怨自己缺乏创造力时写道:“如果理性过于严密地检查源源不绝来到自家门口的那些观念,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有损于创造力。孤立地来看,一个思想似乎微不足道和荒谬绝伦;但是紧随着的另一个思想可以使它变得重要起来,如果再与其他一些同等荒谬的思想相结合,则可以使它变成一个最为有效的环节。理性并不能评断任何思想,除非它能将思想长久保留,足以等到与其他思想联系起来之后再去考察。另一方面,如果思想处于创造性的状态——在我看来——理性就会放松对大门的把守,于是观念就蜂拥而入,只是在这里,理性才对这些观念进行整体的审视和检查。——你的批判力,或者听凭你把它叫作什么,对于这种短暂无常的放肆行为感到羞耻和害怕。其实这种放肆现象在一切创造性心灵中都可以发现,正是它的或长或短的逗留才把有思想的艺术家和做梦的人区别开来。你抱怨自己缺乏创造力正是在于你对自己的观念抵制得太快,辨别得太严格了。”
当释梦工作完成之时,我们就会知道梦是欲望的满足。
回应 2018-04-09 10:19:45
-
1、梦的遗忘 ①我们记得的并对之加以解释的梦,本身就被我们不可信赖的记忆分割了。其次,我们有理由怀疑,我们对梦的记忆不但支离破碎,而且很不真实,常以虚伪的形式出现。这一点作者在“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这一节也阐述得很清楚。 ②梦的遗忘主要时由于抗拒,而不是如某些作者所认为的,由于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的互不相容的性质所致。作者认为梦的遗忘的原因是由于一种抗拒,是当下那个时间对于梦中某些元素的抗拒心理,...
2020-05-10 22:41:23
1、梦的遗忘
①我们记得的并对之加以解释的梦,本身就被我们不可信赖的记忆分割了。其次,我们有理由怀疑,我们对梦的记忆不但支离破碎,而且很不真实,常以虚伪的形式出现。这一点作者在“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这一节也阐述得很清楚。
②梦的遗忘主要时由于抗拒,而不是如某些作者所认为的,由于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的互不相容的性质所致。作者认为梦的遗忘的原因是由于一种抗拒,是当下那个时间对于梦中某些元素的抗拒心理,所以他用自己的延迟释梦的例子来解释这一点,阐述说延迟释梦时的抗拒减少,而能更好地进行梦的解释。而这一点是与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的性质无关的。
③睡眠状态降低了内心的稽查过程,遂有可能使梦得以形成。我们能够很清晰的得出睡眠状态是梦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睡眠状态的精神情况与清醒状态自然有不同之处。如果精神抗拒力量在梦中和在清醒时具有同样的强度,那么梦也不能形成;如果梦中完全丧失了精神抗拒力量,那么文章中之前提到的梦的伪装等现象也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我们只得承认,梦的形成是由于精神抗拒力量减弱的结果,由于是减弱没有消失所以会产生梦的遗忘的现象。
④只要一个精神元素从一种令人反感的和表面的联想与另一个元素联系起来,则在二者之间必定存在着一种正确和更为深刻的但又遭到稽查作用的抗拒的联想。这个观点亦可与作者之前提到的移置作用结合起来。
2、回归作用
①关于梦已获得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a) 梦是与其他任何精神活动同等重要的精神活动;
b) 梦的动机力量常常是一种寻求满足的欲望;
c) 梦之所以不被认为是欲望,而且具有许多特点和荒谬性,都是由于在梦的形成过程中受到精神稽查作用的影响所致;
d) 除了必须逃避稽查作用之外,下列因素在梦的形成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必须将梦的精神材料加以凝缩;要表现为感觉意象的可能性;要求梦的结构有一合理而可理解的外貌(虽不总是如此)。
②在梦中,一个观念退回到它所由产生的感觉影象,我们就称之为“回归作用”。作者亦认为这种回归作用是一种反对思想沿着正常途径进入意识的抗拒作用,同时也是具有鲜明感觉的记忆对思想阐述吸引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清醒过程中我们大多体验都是概念性的东西,是由于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影象形成概念,这事一个正向的流动;而梦中我们所体验到的却大都是意象的东西,由于某些观念的缘由而倒回到形成这些观念的感觉影象,这时逆向的。当然作者也没否认,在清醒生活中依然存在这种回归作用。
3、欲望满足
①梦中实现的欲望来源:
a) 在白天被唤起但由于外部原因而未获得满足;
b) 在白天产生但又被排斥;
c) 与白天生活无关,因而出现的欲望仅只在我们心灵中未受压抑的那一部分而且到夜间才变得活跃起来;
d) 当晚发生的欲望冲动。
②一个意识的欲望只有当它能不断唤醒类似的潜意识欲望并从它那里取得援助才能促使梦的产生。作者认为,潜意识欲望都是幼儿期的欲望,在成人身上源于潜意识,而在儿童身上则是来自清醒生活中的没有满足而又未受压抑的欲望。
③白天残余在睡眠状态中产生潜意识欲望,而单是一个潜意识观念是不能进入前意识的,它只有与一个已经属于前意识的观念建立起联系,把本身的强度转移过去,并利用后者作为“掩饰”,才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这让我们又想起了梦的移置作用。
回应 2020-05-10 22:41:23 -
在此章中,作者试图研究梦的显意和潜影的梦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追溯后者如何转变为前者的过程。在此仅列出每个梦的工作的一些关键性阐述和内容。 凝缩作用: 1、显梦简短、贫乏,内容精炼,隐意则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得多。 2、凝缩作用通过省略而实现。 3、不仅梦的各个元素决定于梦念的多次出现,而且每一个梦念代表好几个元素。梦是由具有某种操纵过程的整个梦念所构成。 4、构成集合形象和复合形象是梦中凝缩作用的主要方法之...
2020-05-10 22:40:52
在此章中,作者试图研究梦的显意和潜影的梦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追溯后者如何转变为前者的过程。在此仅列出每个梦的工作的一些关键性阐述和内容。
凝缩作用:
1、显梦简短、贫乏,内容精炼,隐意则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得多。
2、凝缩作用通过省略而实现。
3、不仅梦的各个元素决定于梦念的多次出现,而且每一个梦念代表好几个元素。梦是由具有某种操纵过程的整个梦念所构成。
4、构成集合形象和复合形象是梦中凝缩作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5、言语凝缩作用在梦中往往表现得十分有趣。
移置作用:
1、在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精神强度的转移和移置,构成了梦的显意和隐意之间的差异。
2、梦的移置作用是完成化装的一个主要方法。
3、梦的移置作用产生于行使内心防御的同一稽查作用的影响。
梦的感情:
1、梦本身坚持以更大的努力将感情部分纳入我们的真正精神体验之中,对观念内容则不作同等要求。
2、观念材料产生了移置作用和代替作用,感情则保持不变。
3、在一些梦中,感情与其所属的观念已经完全脱离而在梦中其他地方出现,且与梦念的新布局配合起来。
4、一般来说,梦比产生它的精神材料在感情上要贫乏些。
5、梦的工作是对感情的压制,是稽查作用的一个结果。
6、梦的工作把某些感情转化为它们的对立面。
7、在梦的工作中,能够产生这同一感情的来源共同一致地产生了它。
润饰作用:
1、一种排列和解释过程。
2、实现梦内容的润饰作用的精神功能,与清醒时的思想活动很可能是同一码事。
3、润饰作用对梦能够产生影响的那些部分是清晰的,影响不到的那些部分则是混乱的。(梦的润饰工作对于梦的不同元素的可变强度做出了一定贡献。)
回应 2020-05-10 22:40:52 -
在第一章中作者就曾提到关于梦的材料的一些权威性观点,作者称其是在结合梦的显意方面进行的。 1、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在这一小节中,作者提出了几个重要概念。为了解释为什么梦中总会出现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作者提出了精神方面的“移置作用”,即原来强度负荷较弱的观念从原来精力倾注较强的观念那里摄取了一定的能量,从而达到足够的强度,使自身得以奋力进入意识。这种移置作用发生所牵扯到的两方,一个是具有重要...
2020-05-10 22:40:25
在第一章中作者就曾提到关于梦的材料的一些权威性观点,作者称其是在结合梦的显意方面进行的。
1、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在这一小节中,作者提出了几个重要概念。为了解释为什么梦中总会出现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作者提出了精神方面的“移置作用”,即原来强度负荷较弱的观念从原来精力倾注较强的观念那里摄取了一定的能量,从而达到足够的强度,使自身得以奋力进入意识。这种移置作用发生所牵扯到的两方,一个是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是最近的元素,一个是一个最近的但无关紧要的元素,这两者发生替代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梦内容必须与一个新近的经验相联系;②梦的刺激物必须仍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精神过程。而且作者还提到,这种移置作用并不是一定发生在做梦前一天,它可能在生活中许多时刻发生,所以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元素,其实早已在生活早期阶段经过移置作用变成一个重要的精神材料留存在记忆中了,所以在梦内容中的材料没有什么是真正无关紧要的了。
另一个重要观点是,作者认为引发一个梦的可能不止一个重要性材料,可能有多个,且基于某种必要性,梦的工作势必要将作为梦刺激的一切来源联合起来,在梦的本身中合成为一个单一整体。
对多个梦例进行分析,作者将梦的来源总结为四种:①一个新近的而且有重要意义的经验在梦里直接呈现;②几个新近的而有意义的经验在梦中联合而成为一个单独的整体;③一个或几个新近而有意义的经验以一个同时发生的但无关紧要的内容在梦中表现出来。④一个内部而有意义的经验(如一个记忆或一串思想)在梦中总是以一个新近但又无关紧要的印象表现出来。在这里我想试图理解作者提到的几个对比概念。一个是有重要意义的经验或无关紧要的印象,通过作者的分析过程,我想其认为的有重要意义的经验应该是与梦的隐性内容和意义相结合和联系的意象,而无关紧要的印象则是在清醒生活中无太大记忆和印象,却在梦的工作过程中进行了移置作用而被赋予意义的意象;一个是新近的或内部的,作者提到的新近的是指其提到的梦日,即是做梦前一天这么近的距离,而内部的则是过去存在的记忆在近日无明显发生或回忆的时间点。
2、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材料
一般来说,梦中的幼儿期材料要得到客观证实是很难的(除却一种“反复呈现”的梦,不需要解释就可确定其是幼儿期材料)。但是通过对一些梦例的分析研究,还是可以发现,许多梦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模糊和已经忘却的印象,且激发梦的真实欲望以及梦以及梦所表现的欲望满足都来自童年;儿童及其全部冲动仍在梦中继续存在着。即从梦的隐性意义中可以发现许多童年经验的踪迹,而童年的印象也往往只以隐喻表现在显梦中,所以必须经过释梦才能得以辨认。
释梦的过程充满想象和联想,作者也发现通过释梦,梦往往可以表现出不止一个意义。所以即使是最表面意义的梦,通过联想和想象也可以与童年搭上关系,但这证明和普遍性却不可知。
3、梦的躯体方面的来源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知躯体刺激产生梦的种种观点和证明,但这种观点与作者的观点,即梦是欲望的满足,似乎走向了两个方向。于是在此节中,作者开始对躯体刺激产生梦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反对,譬如外部刺激来源并不多件,或者用这种来源来释梦其理由也不充分等。作者试图让前人有关躯体刺激的观点无法自我解释,以此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我的观点来满足“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观点。于是作者提出,在睡眠期间产生的刺激,与我们所熟知的日间经验的精神遗留物,共同巧妙地完成了欲望的满足。梦的本质并不因躯体刺激加入其精神来源而有所改变:一个梦不论其欲望满足因受当时活动着的材料的影响而以睡眠形式表现出来,它总是代表着欲望的满足。
回应 2020-05-10 22:40:25 -
第四章的内容实际上仍是第三章的延续,作者继续解释“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个观点。我们所知所历过的焦虑的梦、不愉快的梦、痛苦的梦不在少数,这些梦怎么解释为是欲望的满足?作者据此问题提出一个观点:我们理论的根据并不基于梦的显露内容,而是在于利用释梦工作去揭示隐藏在梦的背后的思想。即表面显露出来的梦的意义往往遮掩了其背后的思想,欲望的满足并不直截了当地表现它们的意义,因此释梦也就被需要了,梦需要解释的这...
2020-05-10 22:39:13
第四章的内容实际上仍是第三章的延续,作者继续解释“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个观点。我们所知所历过的焦虑的梦、不愉快的梦、痛苦的梦不在少数,这些梦怎么解释为是欲望的满足?作者据此问题提出一个观点:我们理论的根据并不基于梦的显露内容,而是在于利用释梦工作去揭示隐藏在梦的背后的思想。即表面显露出来的梦的意义往往遮掩了其背后的思想,欲望的满足并不直截了当地表现它们的意义,因此释梦也就被需要了,梦需要解释的这种做法即是“梦的化装”现象。作者随之提出一个问题:梦的化装的根源是什么?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作者又分析了自己的一个梦例。在分析过程中,作者提出:在欲望满足难以辨认出来的那些梦中,欲望已经披上了伪装,这必定是梦者对欲望有所顾忌。这也很容易理解,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隐藏自己的一些欲望,也会用另一些不对心的行为去掩盖,而这些不对心的行为的出现恰是由于这些欲望。梦中的内容表象就像是我们的一些不对心行为,意图掩盖藏在内里的欲望。因此作者假设,每个人的梦由于两种精神力量的作用而各有不同的形式。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望,用梦表现出来,另一种力量则对梦中欲望行使稽查作用,迫使欲望不得不以化装形式表现出来。做梦的过程像是把欲望包装展览的过程,我们内心不愿这种欲望得到直接展示,但是欲望难以抑制,只能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意图欺瞒自己并不存在这种欲望。接着作者又提出了许多梦例,其中不乏特地用来反驳他的观点的梦例,但这些梦例都在作者的分析中被证明仍是满足欲望的梦例。在最后作者总结:梦是一个(受压制的或被压抑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
回应 2020-05-10 22:39:13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6 )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8)8.0分 36650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1997)8.2分 96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08)8.1分 4507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04)8.2分 35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余是夫的性学书目(持续添加……) (迎风追)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商务印书馆 (彼岸)
- 商务汉译 (张遂州)
-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类(桔黄色) (无线火车)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释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池原 2020-11-30 23:44:24
只看了《论梦》这一章节 差不多够了,对于精神分析学产生的过程和分析的思路讲的很清晰,与霍夫曼配合,再加上老师讲的,差不多了
0 有用 李可笑 2013-07-22 15:47:09
“梦固然是无用的,但毫无疑问,它们存在着,我们不妨对它们存在加以解释。”
3 有用 猫儿 2012-11-10 19:26:52
前几天梦到一条路上很多蛇在睡觉,然后我得小心、安全的跳过去。再前几天梦到你的宿舍在水里,我得潜下去才能到达。
7 有用 白鹇 2012-07-03 20:54:58
对读孙名之的中译本和A. A. Brill的英译本,可见孙名之总体还不错,但一些关键术语的翻译似乎不妥,比如用“伪装”译“distortion”,用“润饰作用”译“secondary elaboration”,明显是Brill的翻译更合乎原文。
1 有用 蝉 2014-03-24 12:24:32
: B84-065/5032-58
0 有用 傫傫兮 2022-06-26 09:03:46
内容精彩,翻译有一点无语
0 有用 Titus 2022-06-10 02:06:58
@2019-10-10 08:48:56
0 有用 moi 2022-05-21 16:08:13
结论可以在附录一 《论梦》里看到,本书可以看作弗洛伊德整个体系粗糙的草稿,包括他的主要观点,如梦的工作(浓缩、移置、象征、润饰),梦的工作是为压抑服务的,梦是在意识警察的管控下,对潜意识里的欲望的有限释放,这种欲望大多可以回溯到性欲,不过也不排除“方便梦”(梦到喝水,其实是因为生理感到口渴,梦让我们在睡梦里解决而保证睡眠不被中断),以及外部知觉刺激(回归作用,如梦到儿子烧了,部分原因是因为感到了房... 结论可以在附录一 《论梦》里看到,本书可以看作弗洛伊德整个体系粗糙的草稿,包括他的主要观点,如梦的工作(浓缩、移置、象征、润饰),梦的工作是为压抑服务的,梦是在意识警察的管控下,对潜意识里的欲望的有限释放,这种欲望大多可以回溯到性欲,不过也不排除“方便梦”(梦到喝水,其实是因为生理感到口渴,梦让我们在睡梦里解决而保证睡眠不被中断),以及外部知觉刺激(回归作用,如梦到儿子烧了,部分原因是因为感到了房间蜡烛的光亮)……比较有启发意义的是“典型的梦”,而且这种典型是与人类语言的发生较早有关的,一个民族的习语、谐音梗很可能在梦中以图像呈现(如一堆青菜萝卜表示“杂七杂八”),这让读者想到“集体无意识”。 (展开)
0 有用 空 2022-05-04 20:05:29
写的怎么样不知道,我也不关心。这本书是我用来实践的,我学会了解梦嘿嘿,给十几个同学包括自己解过梦,不管是不是吹逼 总之就是倍儿有意思,也有成就感。有朋友找我解梦吗,免费的哦
0 有用 ValleyTurner 2022-04-14 19:18:13
读书节不得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