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失去的机会》为抗日战争史丛书之一。
失去的机会?的创作者
· · · · · ·
-
杨奎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奎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3年1月生
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
学党史系,曾任《党史研究杂志编
辑、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讲师。专著
有:《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合
著)、《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 近
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研究(合篇)、
中间地带的革命、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历史进程。
目录 · · · · · ·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政治解决两党冲突的尝试
1.蒋介石的主动与初衷
2.与莫斯科的秘密接触
3.数路并进找中共
4.走向政治解决的初步
5.高层接洽的开始
6.出人意外的成功
第二章 不尽如人意的合作谈判
1.为西北善后而交涉
2.最初的妥协与协议
3.周恩来的杭州之行
4.从西安到庐山
5.两党合作的形成
第三章 要不要组织一个“大党”
1.分歧与合作俱来
2.不约而同的提议
3.“大党”问题的谈判
第四章 走入绝境的军事谈判
1.军事磨擦的加剧
2.制止磨擦的尝试
3.军事谈判的展开
4.新四军问题的交涉
5.划界谈判及其失败
第五章 希望存在于妥协之中
1.关系缓和的迹象
2.蒋介石约见毛泽东
3.林彪的重庆之行
4.一次失去的机会
第六章 为宣传和舆论而战
1.重新走回谈判桌
2.西安初步协议
3.重庆谈判之激荡
4.宣传战的演进与中止
第七章 要联合政府还是要解放委员会
1.美国人的介入
2.一厢情愿的延安协定
3.赫尔利功败垂成
4.毫无希望的再谈判
第八章 在“愉快融洽”的背后
1.“内战的方向确定了”
2.“和平”突然降临
3.艰难的讨价还价
4.仍旧山重水复
5.打亦谈来谈亦打
第九章 战争与和平的交响乐
1.和平机运的再现
2.破天荒的停战协定
3.真有民主化的可能吗?
4.难以调和的矛盾
5.美国调处名存实亡
6.战争解决问题
第十章 十年谈判的尾声
1.反蒋和共的密谋
2.“和平代表”的和平努力
3.“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4.意料之中的结局
附录一 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前 言
第一章 政治解决两党冲突的尝试
1.蒋介石的主动与初衷
2.与莫斯科的秘密接触
3.数路并进找中共
4.走向政治解决的初步
5.高层接洽的开始
6.出人意外的成功
第二章 不尽如人意的合作谈判
1.为西北善后而交涉
2.最初的妥协与协议
3.周恩来的杭州之行
4.从西安到庐山
5.两党合作的形成
第三章 要不要组织一个“大党”
1.分歧与合作俱来
2.不约而同的提议
3.“大党”问题的谈判
第四章 走入绝境的军事谈判
1.军事磨擦的加剧
2.制止磨擦的尝试
3.军事谈判的展开
4.新四军问题的交涉
5.划界谈判及其失败
第五章 希望存在于妥协之中
1.关系缓和的迹象
2.蒋介石约见毛泽东
3.林彪的重庆之行
4.一次失去的机会
第六章 为宣传和舆论而战
1.重新走回谈判桌
2.西安初步协议
3.重庆谈判之激荡
4.宣传战的演进与中止
第七章 要联合政府还是要解放委员会
1.美国人的介入
2.一厢情愿的延安协定
3.赫尔利功败垂成
4.毫无希望的再谈判
第八章 在“愉快融洽”的背后
1.“内战的方向确定了”
2.“和平”突然降临
3.艰难的讨价还价
4.仍旧山重水复
5.打亦谈来谈亦打
第九章 战争与和平的交响乐
1.和平机运的再现
2.破天荒的停战协定
3.真有民主化的可能吗?
4.难以调和的矛盾
5.美国调处名存实亡
6.战争解决问题
第十章 十年谈判的尾声
1.反蒋和共的密谋
2.“和平代表”的和平努力
3.“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4.意料之中的结局
附录一 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抗日战争史丛书(共4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八载干戈仗延安》《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征服之梦》《血染辉煌》《烽火映方舟》
等
。
喜欢读"失去的机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7.2
- 走近真实 8.5
- 当代中国晚清政治史研究 8.4
-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8.7
- 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 7.6
- “五四”九十周年祭 7.7
- 清园夜读(增订版) 8.4
- 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 8.6
-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 8.7
- 国学与汉学 7.4
失去的机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每章摘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杨奎松 第一章 国共内战化解的经过 1935年秋,蒋介石迫使中共远离核心区域后,其对中共的态度进入一个能剿则剿,不能剿则抚的阶段。同时,日本在华北制造摩擦,让蒋介石将重心转移到抗日的方向。抵抗日本,蒋介石想到联合苏联力量,但其又不想让苏联支...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新星出版社 (2010)8.3分 517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3)8.4分 11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近现代史 (魔术师)
- 学人文丛——杨奎松 (白露@思勉)
- ◆岊湬的书柜(11) (岊湬)
- 我的电子书文库2 (Todd)
- <财经>荐书-2010 (最爱cheesecak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失去的机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爱地人 2009-09-27 12:25:29
以资料罗列为主,相对枯燥。
0 有用 贝尔摩哀 2023-11-09 07:49:22 湖北
详实。
0 有用 蝉 2014-02-26 19:45:06
: K265.19/4944
0 有用 #瞬间收藏家# 2020-11-12 23:33:20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0 有用 神仙的腰带 2012-10-07 14:41:08
杨奎松的作品,大抵是史料为主的,客观而真实。当然关于国共的纷纷扰扰,各色时期均有各色的论调。当然,那些历史的谈判材料是不会改变的,变化的只是视角以及当期的政治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