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副标题: 大国博弈的背后
原作名: Kissinger: A Biography
译者: 刘汉生
出版年: 2012-7-1
页数: 612
定价: 5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2503649
内容简介 · · · · · ·
亨利?基辛格,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有过多次热情的会见。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6年10月北京大学授予基辛格名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大外交》《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这是全球第一部关于基辛格的传记全本。本书挖掘了这个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全书内容基于对基辛格本人大量的采访和其他150多个信息来源,包括美国前总统和基辛格的生意伙伴,引用了基辛格本人许多私人文书和机密文件,全面讲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美国人的传奇经历。
这本...
亨利?基辛格,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有过多次热情的会见。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6年10月北京大学授予基辛格名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大外交》《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这是全球第一部关于基辛格的传记全本。本书挖掘了这个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全书内容基于对基辛格本人大量的采访和其他150多个信息来源,包括美国前总统和基辛格的生意伙伴,引用了基辛格本人许多私人文书和机密文件,全面讲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美国人的传奇经历。
这本书以亲切生动的叙述风格,令人惊奇的内容揭秘,将读者带入了这个色彩斑斓、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一生——他曾经在纳粹德国被迫害的童年,他主导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大略,他和总统尼克松痛苦的关系,以及其晚年作为经济顾问在全球各地奔走的经历。
基辛格的创作者
· · · · · ·
-
沃尔特·艾萨克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沃尔特·艾萨克森 Walter Isaacson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曾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毕业后,成为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曾出任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总编辑和世界传媒巨头CNN公司总裁。
曾撰写《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美国人的一生》《聪明人:六个朋友和他们创造的世界》(和伊万?托马斯共同撰写)《爱因斯坦:生命的全部》《史蒂夫?乔布斯传》等传记畅销书。本书是他的首部传记作品。本书是他的首部传记作品,被公认为基辛格传记中最全面、最公正、最权威者,在世界各国畅销不衰。
目录 · · · · · ·
前 言2 > ⅶ
第1章 童年时代:纳粹时期的菲尔特(1923~1938) > 001
001 巴伐利亚的基辛格家族
003 年轻的海茵茨
009 被毁灭的世界
· · · · · · (更多)
前 言2 > ⅶ
第1章 童年时代:纳粹时期的菲尔特(1923~1938) > 001
001 巴伐利亚的基辛格家族
003 年轻的海茵茨
009 被毁灭的世界
012 失落的童年意味着什么
第2章 在华盛顿高地的日子:一位雄心勃勃的会计师的“美国化”历程 > 015
015 新世界
019 出路
第3章 军旅生涯:“亨利先生”重返故里(1943~1947) > 021
021 “大熔炉”
025 弗里茨?克雷默
028 重返菲尔特
030 “再见吧,我的青春时代”
033 占领者
035 “我可能建立起了一种自我防备的心理”
第4章 求学哈佛:志向远大的学生(1947~1955) > 039
039 “小冒烟儿”和大学究
041 伊利亚特教授
044 历史的意义
046 基辛格太太
047 崭露头角——国际研讨会
050 《融合》(Confluence)季刊
052 卡索里和梅特涅
054 生活与竞赛
第5章 纽约试水:供职权力部门(1954~1957) > 059
059 对外关系委员会
062 《核武器和外交政策》
063 核战略名人
064 新伯乐——纳尔逊?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
第6章 重返哈佛:教授(1957~1968) > 067
067 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069 终身教授
072 婚变
074 军备控制问题
075 《选择的必要》
076 “铁血宰相”俾斯麦
第7章 行走在权力边缘:肯尼迪,约翰逊和洛克菲勒(1961~1968) > 079
079 鼻子贴在窗上往里看的人
083 等待时机
084 跨入烂摊子的第一步
087 “宾夕法尼亚谈判”
089 洛克菲勒1968年竞选
第8章 天造地设的搭档:基辛格和尼克松(1968) > 95
095 两手准备
099 任职邀请
103 “古怪二人行”
109 谄媚者的直觉
113 暗中发力
第9章 越战风云:秘密抉择,秘密轰炸 > 117
117 全新的一天
119 越南选项
121 “国安研究备忘I号”
123 “连环套”原则
125 起舞欧洲
127 1969年3月,秘密轰炸柬埔寨
133 “黑鹰坠落”
第10章 基辛格的白宫帝国:“大老板”的权威及其行事风格 > 137
137 二把手之争
141 基辛格的管理风格
146 国务卿威廉?罗杰斯
149 国防部长梅尔文?拉尔德
152 官运进行时
154 秘密渠道
157 “亨利调解委员会”
第11章 耳边的秘密:“办公室窃听器,死键,其他装置” > 161
161 1969年5月,国安窃听
171 各色阴谋
172 “死键”
第12章 死路一条:深陷越南泥沼 > 175
175 1969年6月,“越南化”政策
178 1969年7月,“尼克松主义”
180 1969年8月,秘密谈判
182 1969年11月鸭钩计划(DUCK HOOK)
184 1969 年,盘点
186 1970年2月~4月基辛格VS黎德寿
第13章 入侵柬埔寨:扩大战争,辞职,狂暴 > 189
189 1970年4月,打还是不打?
197 1970年5月,“进入”柬埔寨
202 团队危机
204 讨好布赖恩和其他抗议者
第14章 危机杂耍术:九月份的两周随记 > 209
209 1970年的黑色九月
211 9月14日,星期一
212 9月15日,星期二
214 9月16日,星期三
215 9月17日,星期四
216 9月18日,星期五
217 9月19日,星期六
218 9月20日,星期天
220 9月21日,星期一
221 9月22日,星期二
222 9月23日,星期三
222 9月24日,星期四
224 9月25日,星期五
225 9月26日,星期六
226 9月27日,星期天
226 结果
229 危机之年
第15章 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幕后渠道的武器控制 > 231
231 个案:“MIRVs”问题
233 1970年4月,第一个限制战略武器方案
236 1971年5月,“重大突破”
239 1971年6月,《五角大楼文件》
241 单方面撤军计划
第16章 接近巨龙:“三角鼎立” > 243
243 通向北京之路
247 小球转动世界
251 1971年7月,两天零一小时的梦幻中国行
253 举国沸腾
第17章 权力和欲望:世界头号非性感名人的私生活 > 269
261 秘密放浪子
263 乔治城名利场
264 猎艳好莱坞
270 绝佳春药
第18章 黑云压城:失手印巴之战,基辛格跌落低谷 > 275
275 失手印巴
281 内鬼之祸
285 身后的鬼影
289 基辛格和大内总管们
292 悬崖边缘
293 峰回路转又一年
第19章 三角平衡术:莫斯科-北京春季峰会 > 295
295 拥抱巨龙
302 春日秘访莫斯科
307 海防港布雷
314 1972年5月,言欢莫斯科
第20章 和平在望:巴黎谈判达成难以捉摸的协议 > 325
325 薄暮微明
329 和平在望
333 混乱中的角力
第21章 圣诞节轰炸:炮轰河内 西贡就范 > 339
339 圣诞节幽灵!
347 权力更迭的先兆
351 1973年1月,和平降临
353 越南:破坏评估
第22章 国务卿基辛格:众人失落,唯我得意 > 357
359 1973年5月,黑格取代霍德曼
362 1973年5月,与勃列日涅夫猎猪二人行
364 1973年5月,窃听曝光
367 1973年9月荣升美国第54任国务卿
372 演出终结?
第23章 赎罪日战争:中东问题上演,再补给之争,核警示 > 375
376 1973年10月,赎罪日战争
394 1973年12月,通向日内瓦之路
第24章 穿梭外交:逐个拿下以色列,埃及,叙利亚 > 401
401 第一次以色列-埃及穿梭外交
404 基辛格的外交风格
412 徘徊的犹太人
414 石油危机
416 1974年5月,叙以穿梭外交
第25章 闪光灯下的名人基辛格:垂帘生辉 > 423
第26章 变迁:仕途末期和全新开始 > 435
435 告别光棍生活
439 尼克松的衰落和下台
445 基辛格与福特
第27章 “缓和”之死:奇怪的联盟 走强硬路线 > 451
451 奇怪的同床者
454 《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464 1974年11月,海参崴峰会
第28章 奇迹消失与全线挫败:败走西奈和东南亚 > 467
467 西奈之痛
471 柬埔寨和越南的“沦陷”
第29章 外交政策中的道德:基辛格的实力政策及其遭遇的挑战 > 483
483 现实主义的根源
484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
486 1975年7月,索尔仁尼琴,赫尔辛基,人权
493 丹尼尔?莫伊尼汉与美国理想主义
497 1975年,内阁大换血
第30章 非洲:秘密介入+穿梭外交 > 501
501 1975年,透过东-西棱镜看安哥拉
512 1976年,罗得西亚:人权回归
第31章 呜咽中谢幕: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凄凄切切 > 519
519 1976年,大选,黯然离职
第32章 平民基辛格:无公文包部长的空中飞人生活 > 529
529 重返纽约城
537 没有公文包的部长
第33章 从老牌外交家到富商巨贾:世界顶级顾问是怎样一夜暴富的 > 547
547 外交“雇佣军”
556 斗争与利益
558 中国之争
563 老当益壮
34 基辛格的政治遗产:政策与个性 > 56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除了偶尔出来澄清大屠杀没有给他的性格留下永久的伤痕,基辛格很少谈起大屠杀。“那不是一辈子的伤痛,”他说,“但也不无影响,在极权主义下生活,我知道个中滋味。” 对这段往事,他只有一次表露过一丝愤怒。早年,他作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访问德国时,波恩宣布,基辛格可能会去探望他的一些亲戚。“他们胡说什么?”他向随从们抱怨,“我的亲戚都在集中营被做成肥皂了。”0 尽管基辛格不愿承认,但纳粹的滔天罪行还是给他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基辛格是个坚强的人,但纳粹还是伤害了他的灵魂。”弗里茨·克雷默,这位离开德国奋起抵抗希特勒、后来在美国军队成为基辛格良师的德国非犹太人如是说,“在青年成长期,他经历过他的世界解体、他挚爱的父亲变成‘无助的老鼠'的惨痛经历。”克雷默说,基辛格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就与这段经历有关。“所以他才追求秩序,渴望被接受甚至不惜去取悦他认为才智不如他的人。”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丢失童年的后遗症 -
这一区别表现在很多方面。基辛格对任何人的批评都觉得寝食难安,尼克松则装作听不见、掩耳盗铃,沉浸在自己的白日梦里;基辛格拼命改造他的敌手、非要把不同意见扳过来,尼克松琢磨的是如何打压反对派;基辛格喜欢个人交流,尼克松怕得要死;犹太难民生气时会超所有有份的人大发雷霆,尼克松遇有不快则退避三舍,思忖着如何报复。面临挑战时,基辛格喜欢着迷般地仔细研究对手,尼克松则躲得老远;基辛格能抓住各种细节,尼克松则信马由缰,连问题最主要的方面也把握不好;基辛格思路清晰,总能直击问题要害,尼克松跟着直觉走,总在互相冲突的几个选项之间一连数小时犹疑不决。 关于尼克松和基辛格,最有说服力的比较来自国务院的老牌官员、卡耐基基金会主席托马斯•胡夫斯1973年的一篇演讲: 两人办事永远都是偷偷摸摸的,但基辛格做得更招人喜欢;都憎恨官僚体系,但尼克松选择了逃避;都喜欢夸夸其谈,但基辛格说得让人信服;都强烈反对意识形态,但尼克松会在反与不反间摇摆不定;都抱着权力不下放,课基辛格会安抚下属;都是不可救药的权术操纵者,但尼克松透明度更高;都要求别人无条件拥护,唯独基辛格更能博得批评者的好感;都喜欢暗箱操作,但哪个都不会100%执行自己所宣扬的东西;疑心都很重,不过基辛格更加合群;都没有坦诚直率的名声,但基辛格更巧于辞令;都不尊重宪法第一修正案,基辛格却总能让媒体着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基辛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基辛格"的人也喜欢 · · · · · ·
基辛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的荣耀与退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基辛格逝世,世界为之惋惜,毕竟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一个世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作为,改变世界。 《基辛格传》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了他叱咤风云、多彩多姿的一生。 他是德国犹太人后裔,却是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曾任美国国务卿。 在中国,迄今为止,... (展开)
想了解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部传记值得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名:基辛格传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说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相信很多国人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基辛格”这个名字。 1971年亨利·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特使,取道巴基斯坦秘密访华,这一事件被看做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为次年尼克松访华和之... (展开)
遇到了这3个贵人,让基辛格的人生开挂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23年5月27日,德国巴伐利亚的菲尔特小镇,一名叫海因茨·基辛格的Y太孩子诞生了,少年的海因茨像他父亲一样,颇具学者之风。 他的弟弟沃尔特说他当年“是个书虫,人也很内向”。他经常闷在家里,埋头看书,他的母亲甚至担心书籍成了他逃避这个不友好世界的去处,他的父亲则说... (展开)
人都是复杂的,他眼中的狡黠或慈祥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新时代马克波罗”基辛格的外交智慧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00岁的传奇老人基辛格在这个冬天走了,他的悼文中十几次提到中国。中国人民一直说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自己曾说:中国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是我交往最久最为深入的国家。 基辛格一生中访问中国100多次,1971年7月“新时代马克波罗”基辛格秘密出访中国,... (展开)

我为什么劝女生多读读男性人物传记

国际关系的“破冰者”和“塑造者”:50多年里百余次访华
> 更多书评 37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Simon & Schuster (2005)9.5分 37人读过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8)8.6分 233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23)8.5分 174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1992)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物传记类以及励志类书籍-2 (IVAN)
- 2012CBNweekly·My List (马尾掉了)
- 豆瓣读书100人以上评9分以上书籍不分类 (夕月)
- 送人的书籍 (阿彪慢行天下)
- 2012年皮波人物新书 (国文传媒(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基辛格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obbinfan 2023-06-14 12:07:52 新加坡
博士的才华毋庸置疑,而作者又让我们看到了博士的局限性,同时博士对历史的理解也使他认识到强如美帝也非万能(美帝显然经常失败),“历史由许多努力不断失败、志向从未实现、希望虽得实现但已面目全非的故事组成”。
1 有用 王欢颜 2013-03-04 09:13:28
因为沃尔特·艾萨克森而看了这本书。书中不仅突出了基辛格的伟大,也平衡地描写了他不让人喜欢的一面。特别是基辛格与尼克松共事的那些章节,让人看得意犹未尽。沃尔特的传体似小说般精彩,他知道怎么写而不显得枯燥乏味。遗憾的是,这本书看了很久时间拖得太长,很多书中带来的体会已断接不成线。我愿意寻找个完整的时间,再次认真地阅读这本书!
1 有用 Emmy 2019-10-13 16:42:31
没有读完,需要对美国政府和历史非常了解,适合外交人员读
0 有用 penkind 2015-06-30 08:43:03
一如既往的写得好。
0 有用 石楠笑笑生 2023-09-18 16:11:46 广东
“人权论者与和平主义活动家靠嘴皮子坚持完美的理想很容易。但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必须学会面对现实去争取可能实现的的最佳结果而不是想象中的最佳结局......那些真正对和平负有责任的人——不像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旁观者——没法承担起摆弄纯粹理想主义的代价。他们必须鼓起勇气去应对种种模糊性并做出妥协,要认识到,伟大的目标只有通过不完美的的路径才能实现。任何一方都唱不起道德的独角戏。”——这是基辛格世界观的最... “人权论者与和平主义活动家靠嘴皮子坚持完美的理想很容易。但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必须学会面对现实去争取可能实现的的最佳结果而不是想象中的最佳结局......那些真正对和平负有责任的人——不像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旁观者——没法承担起摆弄纯粹理想主义的代价。他们必须鼓起勇气去应对种种模糊性并做出妥协,要认识到,伟大的目标只有通过不完美的的路径才能实现。任何一方都唱不起道德的独角戏。”——这是基辛格世界观的最好总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