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古典小说以及研究评论 (筛神)
- (鼓)《红》学史 (思适斋中小学生)
- 红楼梦版本及红学史 (西楼)
- Red Mansions (那颗晴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omo 2015-05-23 10:14:10
書中梳理了紅學研究各派的主要思想和主張,將紅學研究放置在學術史思想史中看待其發生和發展。第一次從此角度切入紅學研究,獲益匪淺,也對紅學形成了新的認識。
0 有用 子卿尘 2022-05-30 20:42:35
1.人的感受便是人的主体性的明证,而由标示着人的主体性的人的感觉去感觉人的非主体性、无自性,这就是悖论,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悲剧。(P39) 2.从典型化的角度看,索隐派红学将文学典型的意义局限在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影射上,这是忽略了文学的典型概括的意义的。但是,相对于视小说为街谈巷语、为小道的传统观念而言,索隐派红学视《石头记》的情节暗含着影射历史的微言大义,则又是以肯定的形式把《石头记》提升到“... 1.人的感受便是人的主体性的明证,而由标示着人的主体性的人的感觉去感觉人的非主体性、无自性,这就是悖论,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悲剧。(P39) 2.从典型化的角度看,索隐派红学将文学典型的意义局限在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影射上,这是忽略了文学的典型概括的意义的。但是,相对于视小说为街谈巷语、为小道的传统观念而言,索隐派红学视《石头记》的情节暗含着影射历史的微言大义,则又是以肯定的形式把《石头记》提升到“史”的层面(传统学术的最高层次)上。将这种“史”视界引进小说阅读中,既提高《红楼梦》的文化地位,也肯定了小说形式与“史”学并驾齐驱的功用。(P57-58) (展开)
0 有用 KKΛΕΕ 2010-01-01 03:13:21
经典的红学研究著作。
0 有用 Poca 2019-06-13 22:19:53
经典
0 有用 子卿尘 2022-05-30 20:42:35
1.人的感受便是人的主体性的明证,而由标示着人的主体性的人的感觉去感觉人的非主体性、无自性,这就是悖论,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悲剧。(P39) 2.从典型化的角度看,索隐派红学将文学典型的意义局限在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影射上,这是忽略了文学的典型概括的意义的。但是,相对于视小说为街谈巷语、为小道的传统观念而言,索隐派红学视《石头记》的情节暗含着影射历史的微言大义,则又是以肯定的形式把《石头记》提升到“... 1.人的感受便是人的主体性的明证,而由标示着人的主体性的人的感觉去感觉人的非主体性、无自性,这就是悖论,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悲剧。(P39) 2.从典型化的角度看,索隐派红学将文学典型的意义局限在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影射上,这是忽略了文学的典型概括的意义的。但是,相对于视小说为街谈巷语、为小道的传统观念而言,索隐派红学视《石头记》的情节暗含着影射历史的微言大义,则又是以肯定的形式把《石头记》提升到“史”的层面(传统学术的最高层次)上。将这种“史”视界引进小说阅读中,既提高《红楼梦》的文化地位,也肯定了小说形式与“史”学并驾齐驱的功用。(P57-58) (展开)
0 有用 Poca 2019-06-13 22:19:53
经典
0 有用 momo 2015-05-23 10:14:10
書中梳理了紅學研究各派的主要思想和主張,將紅學研究放置在學術史思想史中看待其發生和發展。第一次從此角度切入紅學研究,獲益匪淺,也對紅學形成了新的認識。
0 有用 KKΛΕΕ 2010-01-01 03:13:21
经典的红学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