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保罗·福塞尔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译者: 梁丽真 等
出版年: 2002-4
页数: 328
定价: 20.00元/32.00元
装帧: 平装/精装
ISBN: 9787219045220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译者: 梁丽真 等
出版年: 2002-4
页数: 328
定价: 20.00元/32.00元
装帧: 平装/精装
ISBN: 9787219045220
内容简介 · · · · · ·
等级是什么?它不仅是你的职业,不仅是你居住的地方,不仅是你的餐桌举止,也不仅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把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和三六九等人的生活品味了细致入微的对比。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美文学教授,文化批评家,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迪格学院和抚养特格斯大学。他的关于二战时期美国文化的著作曾获得197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保罗·福塞尔现已退休,居住在美国费城。
目录 · · · · · ·
中译本第2版序言:等级、格调,新的社会话题
中译本第1版序言: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1 敏感话题
2 解剖等级
3 以貌取人
4 住房
5 消费、休闲和摆设
6 精神生活
7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8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9 冲破常规的另类人
10 练习题、客厅评分表与来信问答
中译本附录:中国人的生活格调
· · · · · · (收起)
中译本第1版序言: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1 敏感话题
2 解剖等级
3 以貌取人
4 住房
5 消费、休闲和摆设
6 精神生活
7 “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8 升与降:贫民化趋势
9 冲破常规的另类人
10 练习题、客厅评分表与来信问答
中译本附录:中国人的生活格调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野心勃勃的男同性恋者,至少在幻想中,热切地期望从其卑微的出身一跃成为古玩店,画廊和美容美发厅的拥有者。此目的可以通过不断地接触知名人物来实现。他们打电话时会模仿优雅的声音,并且本能地受到风格和上流社会的吸引。女同性恋者则恰恰相反,她们喜欢沉沦,从中产阶级沦落为出租车司机、警察、建筑工人。男同性恋者的终极梦想就是坐在雅致的餐桌旁,桌上摆着鲜花、餐具垫和洗手指的玻璃碗,周围是成功、富有、服饰华丽、机智狡猾和不在乎道德的人们。女同性恋者的终极梦想则是穿着工作服、和那些高大健壮的贫民阶层的成员一起,尽情与好友们共进午餐,肆无忌惮大声喧哗和互开玩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2页 -
在面对社会等级这个问题时,人们恰恰会暴露他们对社会等级的敏感:越是感到烦恼和愤怒,越说明等级存在的真实和严酷。如果谁容易变得非常焦虑,这种倾向暗示你是一名中产阶级,你非常担心自己会下滑一个或两个等级阶梯;另一方面,上层阶级热衷于谈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在这种事上投入的关注愈多,就愈显得地位优越;贫民阶层通常并不介意讨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几乎无力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所以,对他们而言,整个等级问题几乎就是一个笑话——上层阶级空洞的贵族式的自命不凡不过是一种愚顽和妄自尊大,而中产阶级的焦虑不安和附庸风雅则令人生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格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格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3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7.1分 4196人读过
-
限时抢
-
Touchstone (1992)8.8分 177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7.6分 8302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7.7分 439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生/心理/思考 (Fairy.Q)
- 我的精神彼岸-电子版 (阿溟)
- 社会观察 (喵喵汪汪汪喵汪)
- jiakuler (胡辛jiakule)
- 想看书 (随风飘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格调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HK嘿嘿 2012-01-31 16:10:47
雅思老师推荐的读物。简单的来说,下层是最粗俗的阶级,中层则充满了知识和紧张,上层是高雅和有闲的代名词。一切都和物质的多少没有绝对关系
0 有用 CandyAss 2010-09-15 20:12:05
有趣 但经不起推敲
1 有用 Timemooory 2017-06-25 07:58:18
格调这本书讲的是等级意识,总体来说,上层人民本性随意透露高雅无限荣光,中层人民奋斗不息追求高贵祈求尊重,下层人民苦苦挣扎庸俗不堪受人支配。 但...这书本身的格调就是给下层人民看的,书的基调建立在我知道的多牛逼。 整本书作为饭后也是消遣不错。
0 有用 NickBlue 2006-05-02 15:58:19
很幽默,很尖刻,很正确
0 有用 点争 2010-12-29 16:49:07
高中读的,想想那会儿还老在贝塔斯曼买书。。。
0 有用 榴莲吃点薛定谔 2022-06-02 11:25:13
视角不错,实践就算了。
0 有用 盒装机器人 2021-04-10 18:47:11
一句话还行 而且想知道这么主观的东西,作者哪个阶层的
0 有用 aga四不象 2021-02-01 17:56:09
阶级已经形成,不断固化,反复塑造。说大学的那个部分现在我们也是一样。X阶级是不是有点太自我标榜。内容部分不知道大约30年过去了,现状是否还不变。非常地道的“本土感受”,翻译的难度和阅读时的转换,我想总有会不断跑偏。真难啊
0 有用 弄拙成劣 2020-12-17 21:23:19
译者序言读得蛮爽。
0 有用 拓跋鸡换 2020-08-26 09:54:48
对中产的形象刻画实在是太生动了,不论哪个国家看起来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