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要说清楚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实在是有点绕,它跟电影《时时刻刻》有何关系呢?
先说电影《时时刻刻》,该电影根据美国杰出作家迈克尔·坎宁安1998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小说获得次年的普利策奖。小说围绕《Mrs.Dalloway(一般被译为“达洛维夫人”)》作者伍尔芙,讲述三个女人一天中的时时刻刻:伍尔芙在严重的神经衰弱影响下创作《达洛维夫人》;纽约女编辑克拉丽莎,绰号即“达洛维夫人”,命运和小说中的达洛维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怀孕的中年主妇劳拉·布朗是《达洛维夫人》的读者,为生活的烦闷所包围。小说叙事手法别出心裁,思想内涵深刻,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经由妮可·基德曼、梅丽尔·斯特里普、茱丽安·摩尔激情演绎后立即凭借卓越的艺术表现,荣膺全美评委会大奖第60届金球奖最佳影片,第75届奥斯卡将9项提名。
而本书就是那本深具魔力的小说《Mrs.Dalloway》的中...
要说清楚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实在是有点绕,它跟电影《时时刻刻》有何关系呢?
先说电影《时时刻刻》,该电影根据美国杰出作家迈克尔·坎宁安1998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小说获得次年的普利策奖。小说围绕《Mrs.Dalloway(一般被译为“达洛维夫人”)》作者伍尔芙,讲述三个女人一天中的时时刻刻:伍尔芙在严重的神经衰弱影响下创作《达洛维夫人》;纽约女编辑克拉丽莎,绰号即“达洛维夫人”,命运和小说中的达洛维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怀孕的中年主妇劳拉·布朗是《达洛维夫人》的读者,为生活的烦闷所包围。小说叙事手法别出心裁,思想内涵深刻,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经由妮可·基德曼、梅丽尔·斯特里普、茱丽安·摩尔激情演绎后立即凭借卓越的艺术表现,荣膺全美评委会大奖第60届金球奖最佳影片,第75届奥斯卡将9项提名。
而本书就是那本深具魔力的小说《Mrs.Dalloway》的中文翻译版!书名没有按常规译为“达洛维夫人”,而起名为《时时刻刻》!尽管出版社有借机炒作的嫌疑,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对对维吉尼亚·伍尔芙的又一次致敬吧。
“《时时刻刻》证明了电影是一种艺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本年度最重要的电影,会是奥斯卡的大赢家。” -《早安美国》
“斯蒂芬·戴得利和戴维·黑尔的电影描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的一天。一日复一日,时时刻刻都进行的生命得到应有的赞颂。电影可以设定是在1921年,或者1951年,或者2001年,但这主题永远都生动而迫切。”
-《新闻周刊》
“美丽的演出,极度关注生活的导演,《时时刻刻》从开始到结束,都紧紧抓住你的心,让你的眼睛须臾不离银幕,这是一件艺术品。”
-拉里·金
我认为这部电影应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梅丽尔·斯特里普
内容简介:
《时时刻刻》(又译《达洛维夫人》)是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芙的一部代表性小说。小说中以一天的活动为框架,展现了女主人公的一生事情、她的性格与命运、她的亲人和朋友、她与上流社会的丈夫达路维及平民情人皮特的三角关系等等——小说中有人际间的恩恩怨怨,有对青春少女的美好的描述、同性恋、自杀,有老年来临的种种恐慌,有对权贵的嘲讽和对社会名流的丑恶揭露,有对战争罪行的控诉,有对强国侵略弱国的抨击,有对下层民众艰难生活的同情,有对女权的呼吁;生与死、灵与肉、爱与恨、金钱与名誉、外在与内心、理智与情感、出世与媚俗……小说内容跌宕多姿,令人读得惊心动魄。
维吉尼亚·伍尔芙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是“作家中的作家”,维吉尼亚·伍尔芙与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爱尔兰的乔伊斯一起,共同开创了意识流文学流派,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之一。
维吉尼亚·伍尔芙天资卓绝,她忍受着精神疾病的折磨,极为勤奋地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对于她的作品,历来有许多争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今日西方对研究者越来越多、评价越来越高,比较公认的是,她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成为她的时代、她的精神世界和现代艺术思想的精髓”。
作者简介 · · · · · ·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出生于伦敦的伍尔夫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后母儿子(无血缘关系)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开...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出生于伦敦的伍尔夫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后母儿子(无血缘关系)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夫结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普遍认为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和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者。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录 · · · · · ·
正文
附录
1 漫话《时时刻刻》
2 《时时刻刻》与意识流
3 上帝的杰作――妮科尔・基德曼
4 影坛恒星――梅丽尔・斯特里普
5 激情洋溢的女人――茱丽安・摩尔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她有一次曾把一先令硬币扔进蛇形湖里,以后在没有抛弃过别的东西。但是他把自己的生命抛弃了。他们继续活着(她得回去;那些屋子里仍挤满了人;客人还在不断地来)。他们(一整天她都想着伯尔顿,想着彼得,想着萨莉),他们会变老的。有一种东西是重要的;这种东西被闲聊所环绕、外观被损坏,在她的生活中很少见,人们每天都在腐败、谎言和闲聊中将它一点一滴地丢掉。这种东西他却保留了。死亡就是反抗。死亡就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努力,因为人们感觉要到达中心是不可能的,这中心神奇地躲着他们;亲近的分离了,狂喜消退了,只剩下孤单的一个人。死亡之中有拥抱。 ......“如果现在死去,现在就是最幸福。” ......或者诗人和思想家们也有同感。 She had once thrown a shilling into the Serpentine, never anything more. But he had flung it away. They went on living (she would have to go back; the rooms were still crowded; people kept on coming). They (all day she had been thinking of Bourton, of Peter, of Sally), they would grow old. A thing there was that mattered; a thing, wreathed about with chatter, defaced, obscured in her own life, let drop every day in corruption, lies, chatter. This he had preserved. Death was defiance. Deat...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6页 -
再说还有那种恐怖感,那种强烈的无能为力的感觉,因为父母把这条生命交到你手里的时候期望你活到老,期望你宁静地与其同行,而你却不能。 Then (she had felt it only this morning) there was the terror; the overwhelming incapacity, one's parents giving it into one's hands, this life, to be lived to the end, to be walked with serenely; there was in the depths of her heart an awful fear.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时时刻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6 条 )





论坛 · · · · · ·
唉……这部Mrs. Dalloway译得真是糟糕…… | 来自铎奇 | 3 回应 | 2010-05-01 20:47:5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5分 5597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0)9.1分 77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5分 250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3分 228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蔚蓝网 (白衣小楚)
- 可惜我没大书柜 (lilac)
- 休言半纸无多重——2010 (秦庾斯)
- 看过 (别逼我耍流氓)
- 09年阅读计划 (老李飞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时时刻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Innisfree 2011-06-26 23:50:24
我的电影&文学启蒙书,其实是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
0 有用 速去逮一只猫 2012-02-12 19:50:16
其实看不 下去...
0 有用 万事屋猫提督 2022-09-14 22:39:25 福建
和伍尔夫无关,这版译本不好,老家翻到的不确定何时收的,打算带回福州比价下译文版的《Mrs.Dalloway》,看看差别多少。 认真考虑是不是开始学英语,想看伍尔夫、本雅明们的原著。~#工作狂你有时间吗有时间吗有时间吗?#
0 有用 小风 2008-02-06 00:03:14
这应该叫"达路维夫人"吧... 欺骗我感情...
0 有用 视觉植物 2006-02-21 14:23:22
读了1/3,放弃了~
0 有用 万事屋猫提督 2022-09-14 22:39:25 福建
和伍尔夫无关,这版译本不好,老家翻到的不确定何时收的,打算带回福州比价下译文版的《Mrs.Dalloway》,看看差别多少。 认真考虑是不是开始学英语,想看伍尔夫、本雅明们的原著。~#工作狂你有时间吗有时间吗有时间吗?#
0 有用 来都来了 2022-02-19 16:59:17
看完电影时时刻刻,在来看书,仍然感觉看不懂。
0 有用 西瓜大侠女 2022-01-25 22:59:04
Woolf诞辰140周年!应该是2003年电影《时时刻刻》大火时借热度出版的,实际就是《达洛维夫人》。当年翻过,但没都看,不仅有小说本身,后面不小一部分都是介绍电影、演员相关。很薄质地的纸,平装小本便于阅读。我真该好好坐下来安静读一本她的书了。豆瓣书影音公开标签被取消后第一次标记图书。
0 有用 秋虫吊月 2018-11-28 12:39:33
能按規矩翻譯嗎 達洛維夫人就達洛維夫人 神他媽時時刻刻
1 有用 青木8866 2018-11-23 09:42:27
细节中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