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2024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原文摘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历史的惰性寄生于多数人之中,所以,只有多数人观念的改变才能战胜历史的惰性。 (
查看原文
)
寒鲲
10赞
2016-12-31 16:43:16
—— 引自第324页
小农经济总是:以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为基本的生产单位,这种生产单位同时又是自我消费单位;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以家庭手工业附属于农业。三者构成了自然经济的内涵和本色,这就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构造。显然,它的稳定性就存在于它的保守性之中。 (
查看原文
)
示播列
1回复
4赞
2012-08-06 14:33:28
—— 引自第5页
在这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抵御外侮的强烈愿望是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的。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当旧式小生产者自发地充当民族斗争主体的时候,他们不能不在代表民族的同时又代表传统。矛盾不是主体选择的结果,而是历史规定性的体现。旧的生产力只能找到中世纪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找到中世纪的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 (
查看原文
)
李潇潇
4赞
2020-09-03 14:33:00
—— 引自章节:二、义和团的社会相
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主义之情联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近代百年都是如此。 (
查看原文
)
hwbsunny
2赞
2013-01-14 21:21:41
—— 引自第122页
恩格斯说:“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一一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没有罪恶,历史的停打不破,也就不会有进步。 (
查看原文
)
Gabriel.
1回复
2赞
2021-01-15 09:41:5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策略。中国社会特有的矛盾因此而获得了一种理论上的解决。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前途,承认了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同时又压抑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面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但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由民主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曾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然而这种优点又伴随着相应的弱点: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它所面对的是没有经受过资本主义大规模冲击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这片汪洋大海里深藏着和复制着几千年传统留下的影响。优点和弱点,两者都反映了三十年新陈代谢的历史结果。 (
查看原文
)
向紫烟
2赞
2021-02-14 00:07:15
—— 引自章节:二、历史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戊戌维新以前,中西文化绾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一面是“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一面是“中体”依旧存在于世人心目和议论里。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西用”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 (
查看原文
)
示播列
1赞
2012-08-06 14:58:41
—— 引自第398页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
查看原文
)
寒鲲
1赞
2016-12-20 11:46:43
—— 引自第104页
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中体”应是对于“西用”的限制,但“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实际却很难如愿。当这种矛盾日益明显滞后,更开明的人们就会在事实的刺激之下因势利导,走出更远的一步。 (
查看原文
)
寒鲲
1赞
2016-12-20 11:54:26
—— 引自第118页
即使如此,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但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多舛和孱弱,又使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嬗变常常走到了基础的前面,基础跟不上上层建筑。于是两者之间出现了脱节。 (
查看原文
)
寒鲲
1赞
2016-12-31 16:02:12
—— 引自第133页
《易》曰:“穷则变”。但人们人士“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因为它以痛苦、失落、屈辱和牺牲抉破了因循和麻木积成的厚膜,迫使人们追穷自身,从种种熟视无睹、见惯不惊的东西中看出衰象与破洞。而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所以,由失败带来的警悟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它可以成为“变”的起点。 (
查看原文
)
寒鲲
1赞
2016-12-31 16:05:32
—— 引自第153页
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掀揭屋顶而挖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观上却成为时势假手不愿改革者而实现的改革。历史常常会使动机与效果大相异趣,对于一个没落的阶级尤其如此。 (
查看原文
)
寒鲲
1赞
2016-12-31 16:22:19
—— 引自第251页
清末立制而不易旧人,由曾与改革为敌的人物来推行新政,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但它的结果 不仅冲淡了新政的革新色彩,而且限制了新政的历史展开。新的制度必须有新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模式与之相适应,否则绝不可能赋予新制度以真实的生命力,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性结局也就不可避免。 (
查看原文
)
寒鲲
1赞
2016-12-31 16:37:20
—— 引自第253页
第19章 新文化运动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新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段话正确地说明了“辛亥”与“五四”之间的内在联系: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过去把新文化运动称作启蒙运动。其实,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科学技术)而及于制度(君民共主和民主共和)。然而,橘逾准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总是全然不成模样。其根由何在?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到形而上的比较。在孙中山埋头于“心理建设”的同时,鲁迅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继陈独秀论《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后,李大钊又再论《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交革命失败的一 349 (
查看原文
)
豆田之西
1赞
2020-01-09 16:38:37
—— 引自章节:第十九章 新文化运动
先进的人们之所以为先进,就因为他们深浅不同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一历史趋势,所以,力求用自觉的改革来实现中国的自强,并以此来阻止来自外国的进逼;顽固的人们之所以为顽固,就因为他们抱残守缺,一厢情愿地指望用封建主义来打败资本主义。这种改革和反改革曾经形成争论冲突,并贯穿于近代史的每一环节而构成百年历史的主线。 (
查看原文
)
适兕
1赞
2020-03-27 14:33:54
—— 引自章节:四、革新思潮的萌发
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嚎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 他们中有一位师傅,是个脸色阴沉的高个子老头。他带领着一群团民径直向我们连冲过来。走在前头的小孩子举着大旗,上面写着“义和团”三个大字。 月亮照耀着这些丧尸理智的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
查看原文
)
适兕
1赞
2020-04-05 15:09:22
—— 引自章节:三、庚子事变的最后一幕
百年中国所受到的纷至沓来的压力,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改造落后民族,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和扩张同时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因此,只有在实现自身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才能真正抵抗一个近代化了的侵略者。这是历史着意赋予近代中国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同一性。先进的人们之所以为先进,就因为他们深浅不同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一历史趋势,所以,力求用自觉的改革来实现中国的自强,并以此阻止来自外国的进逼;顽固的人们之所以为顽固,就因为他们抱残守缺,一厢情愿地指望用封建主义来打败资本主义。这种改革和反改革曾经形成争论冲突,并贯穿于近代史的每一环节而构成百年历史的主线。 (
查看原文
)
林中路
1赞
2021-01-09 10:26:10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十二年之后
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有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
查看原文
)
Gabriel.
1赞
2021-01-15 09:58:1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强韧持久的进取与保守防范的抵拒 乾隆:与之相伴的愈多天朝尊严的虚假意识 从本质上说,用虚骄来维护天朝尊严同保守防范的意识总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夷”与“狄"”是蔑视鄙薄之称,但它又包含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惕惕戒惧。因此,天朝人物虽然不屑接触夷商,但又用一连串防范外夷条规,对西方商人的来、往、住、行都作了严格苛细的限制。《达衷集》一书收录了18世纪后期英国大班波朗递 (
查看原文
)
Gabriel.
1赞
2021-01-15 10:12:0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西方的封建社,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起到1640年英国革命为止,前后一共1164年。 (
查看原文
)
越人歌
1赞
2021-03-01 10:11:2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3
24
后页>
>
我来写笔记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作者:
陈旭麓
isbn:
730015672X
书名: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页数:
412
定价:
49.80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6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