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这本“小书”中,作者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时代意识并非人来就有,在雅氏的论题范围内,它是西方文化精神在近代发生转向的产物),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讨论了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之间的对立。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不是那种思辨性的历史哲学的反思)作底线,描写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
时代的精神状况的创作者
· · · · · ·
-
卡尔·雅斯贝尔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雅斯贝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之一。他主张哲学是对存在的主观解释, 认为哲学应当为人的自由而呼吁, 应当注重人的生存, 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时代的精神状况》是其重要著作。
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目录 · · · · · ·
英译本重印前言导言第一篇
生活秩序的界限1 技术和机器成为群众生活的决定因素2 群众统治3 技术性群众秩序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张力4 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的不可能性5 企图证明被当作绝对而表述的生活秩序能够建立的种种尝试(现代诡辩)6 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状况第二篇
整体中的意志1
生活秩序的界限1 技术和机器成为群众生活的决定因素2 群众统治3 技术性群众秩序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张力4 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的不可能性5 企图证明被当作绝对而表述的生活秩序能够建立的种种尝试(现代诡辩)6 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状况第二篇
整体中的意志1
英译本重印前言导言第一篇
生活秩序的界限1 技术和机器成为群众生活的决定因素2 群众统治3 技术性群众秩序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张力4 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的不可能性5 企图证明被当作绝对而表述的生活秩序能够建立的种种尝试(现代诡辩)6 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状况第二篇
整体中的意志1
· · · · · · (收起)
生活秩序的界限1 技术和机器成为群众生活的决定因素2 群众统治3 技术性群众秩序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张力4 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的不可能性5 企图证明被当作绝对而表述的生活秩序能够建立的种种尝试(现代诡辩)6 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状况第二篇
整体中的意志1
· · · · · · (收起)
喜欢读"时代的精神状况"的人也喜欢 · · · · · ·
时代的精神状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4 条 )
Man in the modern ag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熟悉存在主义的读者总是喜欢拿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相比较。从语言上看,海德格尔注重“词源学”的研究,用词十分微妙谨慎,甚至时常生造出一些词,他的语言自成体系,对德语陌生的读者往往觉得晦涩玄奥,难以捉摸。与之相比,雅斯贝尔斯的语言自然简单明快很多,生动的阐述往... (展开)技术机器、群众秩序和人的生活
本书写于1930年。但正如作者在重印前言中所说:“尽管自它问世以来已发生了种种事情,但是若考虑一下今天的哲学状况和世界情景,那么我认为,它在现在和当时一样有效。”对精神状况的焦虑早已不再是一小波人的专利,它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一、概念准备与前提说明 状况...
(展开)
技术时代的生存危机,人类未来究竟在哪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30年9月14日,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德国国会选举中获得18%的选票,有了左右政坛的力量。可是,当时的德国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灾难即将来临。德国民众希望希特勒可以把他们从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解决出来。德国总统兴登堡则希望纳粹党可以平衡国会中的左翼势力。 此时,47岁的雅斯... (展开)像一台机器一样的反思其实出现的很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多时候书和书之间是有着很明显的引用和传承的,某些可以归结于后人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走,某些可以归结于时代虽然在发展,但是某些路径或者说轨道却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讨论的问题仍然可以在过去的框架当中展开,甚至某些时候连论证过程都可以完整的搬过来而不需要... (展开)《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些简单的提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时代的精神状况》,一直都想写一点提要式的内容,最近一直都有其他的事情,然后又是回国以后才拿到书,所以最近才写完。 1. 现代生活的状况 如果对人类世界构筑的整体进程进行考量,那么人类的生活就是一台根据经济发展/群众秩序运行的机器。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生活中越来... (展开)《时代的精神状况》:是我们病了,而非时代的问题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我看完雅斯贝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后,脑海里闪出的一句话,那是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发出的感慨。 在二十世纪的雅斯贝斯笔下得到了异曲同工之妙的呼应。这部作品描画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
(展开)
> 更多书评 5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9.1分 2133人读过
-
de Gruyter (199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8.7分 35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9.0分 28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目-哲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上海译文出版社 (彼岸)
- 存在主义 (海客谈瀛州)
- ◆岊湬的书柜(4) (岊湬)
- 书虫09年1月购书单 (bookbu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时代的精神状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喵小黑 2020-03-03 22:43:04
可以打五星,翻译太差了,给四星
0 有用 砂丁 2013-06-17 21:27:15
译者信息貌似有错。
0 有用 离枝 2013-03-10 21:17:18
读起来好慢好慢好捉急!一定是翻译的错!【并不
0 有用 锅边糊想我了 2022-03-08 03:29:53
难懂…..
0 有用 夜深歌 2022-02-24 17:22:05
“与世界疏离造成一种精神的个性,而沉入则在个体自我中唤醒一切属人的东西。前者要求的是自我修炼,后者是爱。”一百年前的欧洲,恰如今天的世界,竟能如此相像。
0 有用 今日 2024-03-07 00:11:45 江西
看过最早版本,才知道是哲学小王子的翻译。
0 有用 倾之墨 2023-05-07 00:24:01 山东
艰涩但对各种现象的分析一语中的
0 有用 锅边糊想我了 2022-03-08 03:29:53
难懂…..
0 有用 夜深歌 2022-02-24 17:22:05
“与世界疏离造成一种精神的个性,而沉入则在个体自我中唤醒一切属人的东西。前者要求的是自我修炼,后者是爱。”一百年前的欧洲,恰如今天的世界,竟能如此相像。
0 有用 魚の香 2021-10-06 20:10:19
走马观花,匆匆一览,希望以后能有时间重新好好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