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导论》试读
导读
迈克尔·斯坦福(Michael Stanford)是英国历史学家,早年求学期间,曾获历史与哲学双学位,长期执教于西英格兰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担任该校资深历史讲师多年,直至1983年退休。他退休以来,并未松懈,致力于史学著述,迄今先后出有三本书,《历史知识的本质》(The Nature of Historical Knowledge,1986,Blackwell)、《历史研究导论》(A Companion to th... (更多)
导论
1989年,中欧及东欧诸国纷纷摆脱苏联的桎梏,宣布改建为自由、民主的共和国。西方世界欢腾不已,其中有一位是政治理论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他如同一般典型美国公民一样,认为自由、民主就是进步的终点,因而提出一声名远扬的结论,声称此即“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已无更多变革可以期待。据报道,许多中学生曾殷切追问,历史的终结是否也意味着代数的... (更多)
第1章 作为统一体的历史
何谓“历史”?答案之一就是“时间之下的人类生活经验”。众所周知,生活充满起伏,因此“变迁(change)”便成为历史的一个基本概念。人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此刻(即我们所谓的“现在”)发生的事。倘若我们留心的是每一片刻间的一次经历,那么我们就是生活在一连串的现在之中。当然,我们也能留心曾经发生但如今已不复存在的经验,这可以归类为“往昔”。再者,人还能设想过去不曾、现...
第3章 作为观念的历史
上一章谈论的是行动,亦即是人之心智如何改变世界。本章所谈,乃是历史能如何协助人们认识并了解这个世界。 关于往昔的重要性、历史与近代社会,以及历史与社会科学的相关问题: 1.人们何以如此关怀往昔? 2.为何许多小说、影片总是涉足往昔而非时下? 3.为何教师、政界人物、新闻业者执意向我们述说许多的往昔? 4.为何有这么多人(通常还是离开学校之后)对历史着迷? 5.对于...
第6章 作为遗迹的历史
经过讨论,我们已经明白我们拥有的历史知识属于哪一种。那就是唯有借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若干事物,始能对往昔有所了解。靠今日仍存在的一些东西,我们才能推断往昔旧事和事务在往日的状态。这类遗留物可能是人,是物体,抑或是观念。由于它们是自往昔遗留而来,故可称之为“遗迹”。这一术语毫无贬抑意味。就它的意义来说,先前的你已可视为遗迹,至于如今你所拥有的知识,其中部分也可称...

作者: (英)迈克尔·斯坦福
原作名: A Compan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y
isbn: 7510040477
书名: 历史研究导论
页数: 296
译者: 刘世安
定价: 46.00元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2-8
装帧: 平装
出品方: 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