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选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为考察对象,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解释历史,阐述了他关于阶级和阶级“形成”的理论。
作者简介 · · · · · ·
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1924年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作家兼诗人,在印度殖民地从事过教育工作,同情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与尼赫鲁等国大党领袖颇有私交。父母的思想对幼年汤普森很有影响;中学时期,他在一所卫斯理派私立学校读书,然后考进剑桥大学学习,这时,他加入了英国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先后在北非、意大利和法国作战。他的哥哥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作战很英勇,晋升到上校,后来在战争中牺牲。哥哥对他的影响很大,战后,他曾与母亲共同写了一本追念哥哥的书,题名为《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是《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一句话,用在这里,是一语双关。)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剑桥大学继续学业,同时也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并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国协助当地的战后重建工作。1956年,由于不满苏联对匈牙利问题的处理,他和其他一些历史学家如罗德尼...
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1924年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作家兼诗人,在印度殖民地从事过教育工作,同情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与尼赫鲁等国大党领袖颇有私交。父母的思想对幼年汤普森很有影响;中学时期,他在一所卫斯理派私立学校读书,然后考进剑桥大学学习,这时,他加入了英国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先后在北非、意大利和法国作战。他的哥哥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作战很英勇,晋升到上校,后来在战争中牺牲。哥哥对他的影响很大,战后,他曾与母亲共同写了一本追念哥哥的书,题名为《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是《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一句话,用在这里,是一语双关。)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剑桥大学继续学业,同时也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并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国协助当地的战后重建工作。1956年,由于不满苏联对匈牙利问题的处理,他和其他一些历史学家如罗德尼·希尔顿、克里斯托弗·希尔等共同退出共产党,这以后,他成了独立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他对政治活动一直很有兴趣,曾参与起草“1968年五一宣言”,反对工党政府实行向右转政策。70年代,他又积极投入和平主义运动,是欧洲反核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汤普森的著作除《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之外,还有两本历史学专著,一本是《威廉·莫里斯:从浪漫主义到革命》,写的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威廉·莫里斯的生平;另一本是《辉格党人与猎人》,剖析18世纪英国社会冲突中一个典型的现象:偷猎活动。汤普森还发表过一些重要的历史学论文,它们虽然篇幅不大,但分量很重,并不亚于专著。它们多数涉及18世纪英国的社会问题,在历史学界很有影响。这些论文中特别重要的有:《时间、劳动纪律与工业资本主义》(1967),《18世纪英国民众的道德经济学》(1971),《贵族的社会、平民的文化》(1974),《民间文学、人类学和社会史》(1978),《18世纪英国社会:没有阶级的阶级斗争?》(1978),这些论文后来收归为一本书,题为《乡规民俗》。此外,汤普森还写了许多政论文、时事评论等,撰写过反战、反核武器的书。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部 自由之树
第一章 成员无数
第二章 基督徒与地狱魔王
第三章 “魔鬼之窟”
第四章 生而自由的英国人
第五章 栽培自由之树
第二部 受诅咒的亚当
第六章 剥削
第七章 农业工人
第八章 工匠及其他
第九章 织工
第十章 生活水平和经历
第十一章 十字架的转换力
第十二章 社会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想把那些穷苦的织袜工、卢德派的剪绒工、‘落伍的’手织工、‘乌托邦式’的手艺人,乃至受骗上当而跟着乔安娜·索斯科特跑的人都从后世的不屑一顾中解救出来,他们的手艺与传统也许已经消失,他们对新出现的工业社会持敌对态度。这看起来很落后,他们的集体主义理想也许只是空想,他们的造反密谋也许是有勇无谋;然而,是他们生活在那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而不是我们;他们的愿望符合他们自身的经历。如果说他们是历史的牺牲品,那么他们现在还是牺牲品,他们在世时就一直受人诅咒。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的暴民就更重要。伦敦暴民始终存在于18世纪的政治史中,而威尔克斯在18世纪60年代竞能完全消除政府代理人对他们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处于演变中的暴民,正在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激进群体,非国教和政治教育的酵母已在产生作用,使得人民倾向于维护大众自由,对抗当局和参加“社会抗议运动,而运动中潜在的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冲突…已昭然若揭了…”②斯皮特菲尔兹的丝织工和他们的学徒长期以来一直以其反政府骚动而著称。吕德博土在他的《威尔克斯与自由》一书中注意到工业冲突曾多次转变为威尔克斯信徒的示威,示威者的口号也转变为共和或者革命口号,比如“让国王见鬼去吧!让政府见鬼去吧!让法官见鬼去吧!”,“史无前例的、最光荣的发动革命的时机到来了!”等等。在将近十个年头里,伦敦和南方似乎(按一个评论家之语)是“一个无人管辖的疯人院,一伙赤贫的、闲散的和发狂的暴民成了它的主宰,而激励他们的仅仅是威尔克斯这个字眼…”这些人是威尔克斯的支持者,他们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魔鬼之窟”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Several traditions

【转】张亮: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的历史语境与理论旨趣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求助大家 | 来自199X | 2018-03-09 23:50:34 | |
汤普森生平 | 来自鼋鸣鳖至/来去无踪@我叫刘亚玲 | 2007-08-31 11:25:4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译林出版社 (2013)9.0分 318人读过
-
Vintage (1966)8.8分 50人读过
-
麥田 (2001)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Penguin (1991)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卫报:100本最佳非虚构书籍 (shizhao)
- 《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百本书 (tjliu)
- 豆瓣五星图书【世界历史】 (爱玛·包法利)
- 【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出版社 (彼岸)
- 江湖往事·底层的权力 (袋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6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南瓜藤~ 2011-11-28 22:52:42
勉强读完吧.....真讨厌被逼着看书逼着准备讨论课!o( ̄ヘ ̄o#)
1 有用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8-06-16 19:50:47
最终也许会证明,汤普森的此书更多地将作为一种对历史的有价值的虚构而存在,而不是历史的文献学考据本身。然而,又有哪个历史学家能没有任何信仰而在真空中撰写呢?
2 有用 夏季群岛 2016-02-21 16:32:35
一本显然的史诗性学术巨著,阶级并不是凭空诞生的,它在历史中自我塑造。英国工人继承了十八世纪的宗教、暴力、生而自由的传统,在法国革命深受鼓舞。乐观派从数字上认为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因而生活水平显然提高,然而尽管总体的购买力超过了物价增长水平,具体的工人群体(农业工人,技术工匠,织工)却受到了侮辱与损害,大量的失业率,对传统的侵害使得当时工人的实际生活质量是严酷的,家长主义不再进行保护,工业自由主义更... 一本显然的史诗性学术巨著,阶级并不是凭空诞生的,它在历史中自我塑造。英国工人继承了十八世纪的宗教、暴力、生而自由的传统,在法国革命深受鼓舞。乐观派从数字上认为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因而生活水平显然提高,然而尽管总体的购买力超过了物价增长水平,具体的工人群体(农业工人,技术工匠,织工)却受到了侮辱与损害,大量的失业率,对传统的侵害使得当时工人的实际生活质量是严酷的,家长主义不再进行保护,工业自由主义更是对剥削置之不理,卫斯理宗一面塑造服从与纪律,一面也参与到激进主义的组织之中。最后,进入十九世纪,随着威斯敏斯特委员会,德斯帕德事件,卢德运动,汉普登俱乐部与矿泉地大会,乃至彼得卢的洗礼,通过阅读与教育的兴起,工人阶级的意识在30年代初步形成,这就是它存在的最初时刻。 (展开)
8 有用 胖达叔 2017-04-12 17:48:15
实在是太过驳杂,厚度实在也是惊人,以至于一旦中间隔了几天没读,再就接不上了,所以最终我也没能读完,一脸懵逼地读了一半多。而且核心的思想和基本脉络一定得读钱乘旦书后的介绍。
0 有用 Opus 2008-09-04 00:20:46
这版本翻译的很差
0 有用 少管所虚构企鹅 2023-04-08 21:16:54 浙江
断断续续一个月终于读完,喜欢到五星完全不够的程度,与其说是“好”,不如说是“精彩”,在翻阅的途中屡次拍案叫绝,无论是敏锐而机巧的观点、严谨而注重于经历的方法、还是汤普森洋洋洒洒的文笔,都让我不禁发出“奈何奈何”的感叹。全书一共三部,第一部写18世纪的人民传统,第二部写工业革命时工人集团的经历,第三部写19c30s工人阶级的政治史,最喜欢的章节是写卫斯理宗与卢德运动的部分。汤普森对工人阶级的同情浸润... 断断续续一个月终于读完,喜欢到五星完全不够的程度,与其说是“好”,不如说是“精彩”,在翻阅的途中屡次拍案叫绝,无论是敏锐而机巧的观点、严谨而注重于经历的方法、还是汤普森洋洋洒洒的文笔,都让我不禁发出“奈何奈何”的感叹。全书一共三部,第一部写18世纪的人民传统,第二部写工业革命时工人集团的经历,第三部写19c30s工人阶级的政治史,最喜欢的章节是写卫斯理宗与卢德运动的部分。汤普森对工人阶级的同情浸润在他的笔下,他的文笔好到可以让一位位工人跃然纸上,一种死者苏生的体验。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尤其深得我心,比起所谓“平均”的数据,对工人真实的处境避而不见毋宁说是无耻。这是汤普森为英国工人阶级写下的史诗,但他又从未让过度的同情摄住自己;他只是始终站在笔下人物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 (展开)
0 有用 朝彻彻 2022-07-21 17:35:13
非常非常好
0 有用 寻川 2021-12-14 23:01:56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社会的工匠都有可以怀念的黄金时代。
0 有用 Ash 2021-11-24 21:52:21
看完
0 有用 敬·恒 2021-11-05 06:24:32
想看电视剧版,期待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