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性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引领我们深入少女杜拉神秘莫测的心灵深处和梦幻世界,探讨家庭情感关系和周边环境对青春少女性心理发育变异的重要影响。《少女杜拉的故事》是弗洛伊德丰富严谨的临床实践和天才神奇的文学想象的完美结合——,既是一个充满科学专业色彩的病变心理学报告,又是一个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和写法新颖的文学故事。由于弗洛伊德高深的文学造诣和理论文笔的优美流畅,他被公认为德语散文大师。1930年,弗洛伊德获得了“歌德文学奖”,这是他一生最引为骄傲的荣誉。自然、弗洛伊德也是当之无愧的,这也是弗洛伊德学术理论研究的一大重要特色。
作者简介 · · · · · ·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别人。他是有开业执照的精神病医生,也是公认的德语散文大师,“歌德文学奖”获得者。他是第一个深入人的潜意识的心理学家,也是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影响最为深广的心理学家。他的学说一经公开便举世震惊,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以至必须把全部心理学史分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两部分。他的潜意识分析理论引导着人类更透彻地了解自己,在他之后,达利的绘画、劳伦斯的小说、希区柯克的电影、马勒的音乐……都曾深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他对生命潜意识的透视在几乎所有人文领域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目录 · · · · · ·
1 绪论
2 临床现象
3 第一个梦
4 第二个梦
5 后记
2 临床现象
3 第一个梦
4 第二个梦
5 后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于我也吸烟,假如把治疗过程中的种种移情迹象综合到一起,那人们将发现:在某次治疗过程中,她可能产生了让我亲吻她的愿望。这或许才是旧梦重现的原因:她借此警告自己,并由此下定了中断治疗的决心。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但由于“移情作用”的特殊性,我们肯定找不到相应的证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个梦 91 -
……在这里我们必须回顾一个常被提起的问题,即歇斯底里症状的病因,是来自心理上的或身体上的,或者如果前者是对的话,是不是所有症状都来自心理因素呢? 像许多未成功解决的问题一样,这个问题仍有待于执著的研究者去解决。任何心理的或身体的一方面,都不足以涵盖问题的真正本质。就我所知,每一种歇斯底里的症状都牵涉到两方面。如果缺乏某种程度的身体的配合因素,缺乏身体器官的某种正常的或病理的过程,它就不能产生。而且除非它有心理上的意义,否则它不能重复发生两次以上——重复出现的能力是歇斯底里症状的特征之一。歇斯底里症状本身并不含有这种意义,只是借用了该意义,就如连缀上去一般,并且意义随时可以改变,随着那被压抑而急于想挣脱束缚的思想而定。同时,有某些因素在发挥着作用,使潜意识的念头和身体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变得合理,而且也使那些关系接近某种典型的形式。 就治疗的目的而言,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来自“意外的”心理素材,而症状的解除有待于找寻它们在心理上的意义而定。当精神分析可解决的已被清除完毕时,我们开始建立各种有关症状在身体上的基础——通常是一种体质上或器官上的假说。 在杜拉病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只以精神分析方法对她咳嗽与失声的解释,我们还得指出其器官上的因素,指出使她表达对一个周期性不在她身边的男人之爱情的“身体的配合因素”(Somatic Compliance)的来源。在本病例中,如果症状的表现与潜意识精神材料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惊人的关系,我们也将在其他任何例子中,得到这种惊人关系的印象。 ……所有的精神病,其潜意识的精神趋势在得到“身体的配合因素”所提供的形体上的配合之前,都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相同过程。在身体的配合因素尚未形成之前,不同于歇斯底里症状的现象便会出现:不过,它仍然是一种有关的东西——也许是一种恐惧或强迫性行为——总之是一种精神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少女杜拉的故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少女杜拉的故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三十年前文青人手一册
提升b格的利器,这个版本尤其难得的是德文直译,译者又是德国相关专业的学者,比市面英文转译的版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问了下出版届的朋友,果然挺有来头,底本是18 卷本《弗洛伊德全集》,由弗洛伊德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主编 ,是现有最为完整的弗洛伊德文集,简...
(展开)

写了。只代表我读过°
百般煎熬,《少女杜拉的故事》终于是告了一个段落。整个过程,对我来说甚是跌宕,由懵懂到鼓励到努力到耐性到暴躁到挫败再到坚持。在阅读的过程中,真切地理解了弗氏在绪论中提到的对读者领悟水平的担心。 没有太多感想,但不可否认弗氏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些理念。我能汲取的...
(展开)

复杂的人性、梦境与癔症
杜拉喜欢着K先识生,恋着父亲,爱着K夫人……这只是一个16岁单纯的少女啊!这看起来让人震惊不可思议! 但这也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内心下潜在的情绪变幻。我们是并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的,会忽略,会否认。而别人也未必就能感知到你所有想法。但是在梦中,我们是最放松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48篇
论坛 · · · · · ·
少女杜拉的故事 | 来自枯藤 | 2007-01-03 12:26:58 | |
读了一遍之后的“浅感”:) | 来自zaraz | 2005-07-31 21:44:0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7.6分 949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9分 574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7.6分 410人读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7.9分 16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学前可以读下的书——成长的印记(更新中) (想不到昵称)
- 读故事,学心理。 (裸踝)
- Psy (M)
- 我的成长读物 (到里斯本看海)
- 从2011年开始恍惚的世界----形形色色的心理学书籍 (莲心(firstsh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少女杜拉的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抽筋 2006-05-17 02:24:12
不能够全盘接受 但是对我来讲 有了解的必要
1 有用 啊啊啊听氧! 2020-08-03 23:41:55
或许我该先看梦的解析?可既然只是一份案例,为什么不合并于梦的解析而要单独成作?既然单独成作为什么又要仰赖于梦的解析…一切都来自于性,一切都与性有关,是不是太偏颇?
0 有用 C. 2008-11-16 16:50:09
神奇的解析
0 有用 P小Y 2008-08-28 05:25:47
支持弗氏到底所以才买。
2 有用 [已注销] 2012-03-04 01:47:26
和弗洛伊德大部分关于精神分析的许多著作一样,他总是习惯将人类的所有情感活动都归因于“原始性欲”。从这一方面讲,虽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和梦的解析方面的开路人,却不能算入这方面的权威泰斗。
0 有用 喜马拉雅大雪怪 2023-05-15 18:02:07 西藏
绝
0 有用 饥饿艺术家 2023-01-20 19:55:10 甘肃
读弗洛伊德的第一本书,感觉和小说一样耐人寻味。(2021、02读完)
0 有用 1900 2022-09-28 18:20:33 河北
爱与满足
0 有用 ccholl 2022-08-17 19:21:57
弗洛伊德确实挺自恋
0 有用 代代代橙子🍊 2022-08-07 15:29:45
生病的东西无非是出自于对爱的渴望,对依恋的需求和对失去爱的恐惧。当我明白这些的时候,就会心甘情愿的臣服,心甘情愿的割裂掉与父母物理以及心理上的脐带,这是一种孤独的代价,也是追求自由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