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亨利·米勒的书单 (大黑爱吃小笋尖)
- 亨利·米勒作品 (夜愿)
- 艺术特价类 (小Q)
- 书虫私人藏书之我的美国文学之旅 (bookbu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谋杀者的时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FionaRommel 2022-01-09 21:30:59
前半部分是对兰波的评论,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买错书了,因为我对外国诗歌和近现代诗人没有任何兴趣,不过不影响米勒写的论述很好看,金句频出,可惜我依然没有种草兰波……后半部分是一篇半自传体中篇小说,讲米勒出于善意施舍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朋友莫里肯德,但是这个朋友却只会不劳而获一味地索取。原来世界上除了“啃老族”以外,还有一种“啃友族”嘛?之前读《春梦之结》觉得米勒很反感美国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一... 前半部分是对兰波的评论,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买错书了,因为我对外国诗歌和近现代诗人没有任何兴趣,不过不影响米勒写的论述很好看,金句频出,可惜我依然没有种草兰波……后半部分是一篇半自传体中篇小说,讲米勒出于善意施舍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朋友莫里肯德,但是这个朋友却只会不劳而获一味地索取。原来世界上除了“啃老族”以外,还有一种“啃友族”嘛?之前读《春梦之结》觉得米勒很反感美国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一篇又把他身上的美国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自己也在书里很不情愿的承认了。 (展开)
0 有用 陆离 2013-07-18 23:24:30
后面亦真亦幻的回忆录比前面的文化散文好吃多了。
0 有用 天蓝泥巴 2017-01-08 23:29:41
写兰波的没看完,不了解,有兴趣去瞧瞧他。第二篇小说,有一些写作的个性。但我已经不觉得他厉害了。(数年前读了一段作者的文字惊为天人,一口气买下他的全集的中二青春年代啊。)
1 有用 雾二 2014-09-30 16:57:00
之前读《宇宙的眼光》时,就在米勒的文字世界里倍感震撼,今日读谋杀者的时代,关于兰波又有更深的了解,那是个怎样的时代我不知道,但是听着日本古典音乐的同时看着《谋杀者的时代》,极端细致的美与极端宽阔的宇宙世界观结合在一起时,我觉得那个时代纵然不是谋杀者的时代,也应该不属于这个世界吧……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美也不是,世界亦然。
0 有用 Travis 2013-08-06 10:50:33
亨利米勒所有的书都应该打5星 这本还是跟南北回归线不大一样 更“正常”一点 整本书就两部分 第一部份是作为小屌丝的米勒向自己的偶像兰波的一次对话 第二部分是一本短小说 完全的展现了米勒的传统小说的写作功底
0 有用 碧潭飞雪 2022-07-13 22:51:37
不怎么了解兰波,仅仅知道他是一位诗人、同性恋者,他的著名恋人是魏尔兰,他打破感官的界限,在《元音》中对字母的描述让人怀疑他是一个通灵者、英年早逝。《谋杀者的时代》是亨利·米勒对兰波崇敬之情的宣泄,看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激动得情绪和几乎带有神性的赞美。兰波作为一个天才、开拓者,在十九岁就完成了全部的创作,给诗的世界留下了巨大的遗产,像流星一样灿烂地燃烧过,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像个俗人一样完成剩下的生命。十九... 不怎么了解兰波,仅仅知道他是一位诗人、同性恋者,他的著名恋人是魏尔兰,他打破感官的界限,在《元音》中对字母的描述让人怀疑他是一个通灵者、英年早逝。《谋杀者的时代》是亨利·米勒对兰波崇敬之情的宣泄,看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激动得情绪和几乎带有神性的赞美。兰波作为一个天才、开拓者,在十九岁就完成了全部的创作,给诗的世界留下了巨大的遗产,像流星一样灿烂地燃烧过,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像个俗人一样完成剩下的生命。十九世纪,是最后一个天才横空出世的年代,随后的征服、两次世界大战,科技进步,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丰富的物质与贫瘠的思想并存,人们被物质迷惑着,已经无法深刻思考。 《行尸:莫里肯德》有点像角度单一的传记。在接近结尾描述到莫里肯德的便便大腹前,我一直以为不合时宜的星相学家、巨婴是体格消瘦的中年人。 (展开)
0 有用 Schliere 2022-04-20 11:45:42
读完确实感到和兰波这位诗人更亲近了,某种意义上我读出了一位查拉图斯特拉的形象。“他带着撒拉森人的装束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懂得了一切事物的不。在他从中拼命挣扎的虚无中只有他的蔑视仍然是肯定的。但蔑视是毫无结果的,它耗尽了全部的内在力量。他总是走在前面,开拓出光辉的前景,当然总是以海市蜃楼告终。船径直下沉…留下一声嗥叫,一声哀鸣,一个诅咒。 人们确实会说,在人失去与宇宙的联系的黑暗时刻,诗人总是在死亡... 读完确实感到和兰波这位诗人更亲近了,某种意义上我读出了一位查拉图斯特拉的形象。“他带着撒拉森人的装束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懂得了一切事物的不。在他从中拼命挣扎的虚无中只有他的蔑视仍然是肯定的。但蔑视是毫无结果的,它耗尽了全部的内在力量。他总是走在前面,开拓出光辉的前景,当然总是以海市蜃楼告终。船径直下沉…留下一声嗥叫,一声哀鸣,一个诅咒。 人们确实会说,在人失去与宇宙的联系的黑暗时刻,诗人总是在死亡之前便已死去,但是我确实发现了另一位真正的「诗人—行动者」,他无比真实。他就是保罗·策兰。 (展开)
0 有用 FionaRommel 2022-01-09 21:30:59
前半部分是对兰波的评论,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买错书了,因为我对外国诗歌和近现代诗人没有任何兴趣,不过不影响米勒写的论述很好看,金句频出,可惜我依然没有种草兰波……后半部分是一篇半自传体中篇小说,讲米勒出于善意施舍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朋友莫里肯德,但是这个朋友却只会不劳而获一味地索取。原来世界上除了“啃老族”以外,还有一种“啃友族”嘛?之前读《春梦之结》觉得米勒很反感美国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一... 前半部分是对兰波的评论,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买错书了,因为我对外国诗歌和近现代诗人没有任何兴趣,不过不影响米勒写的论述很好看,金句频出,可惜我依然没有种草兰波……后半部分是一篇半自传体中篇小说,讲米勒出于善意施舍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朋友莫里肯德,但是这个朋友却只会不劳而获一味地索取。原来世界上除了“啃老族”以外,还有一种“啃友族”嘛?之前读《春梦之结》觉得米勒很反感美国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一篇又把他身上的美国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自己也在书里很不情愿的承认了。 (展开)
0 有用 hojarasca 2021-09-17 19:20:39
亨利米勒對蘭波瘋狂的表白。「假如我在青少年時期就曾讀過蘭波的作品,我懷疑自己是不會寫出一行文字的」,就像芥川那句「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0 有用 凤凰河 2021-06-21 16:17:01
如此的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