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收有屠格涅夫的两部代表作。 《前夜》的主人公是热情、正直、有自我牺牲精神、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叶连娜,她爱上了一个以解放自己祖国为已任的保加利亚青年。她不管你母反对,嫁给了他。她决心为解放保加利而献身。虽然她的丈夫在他们回保加利亚的路上病故,她忠于自己的信仰,一个人出发到保加利亚去了。 《父与子》的主人公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他坚强、沉着、自信、重视实际行动,专心科学实验,但否定艺术,诗歌和人的内心感情,特别是爱情,可是他违背了自己的信念,真心实意爱上了贵族妇女奥金佐娃。他企图克制自己浪漫倾向,用心一切力量压制自身的天性而未能成功。他向奥金佐娃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遭到了她的拒绝。巴扎罗夫因爱情失败而变得怀疑、悲观,带着未遂之志,憾恨地离开了人世。
前夜 父与子的创作者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名著名译插图本(共141册),
这套丛书还有
《雪国》《杰克·伦敦小说选》《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培根随笔集》《奥勃洛莫夫》
等
。
喜欢读"前夜 父与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 彼得堡故事 8.9
- 狄康卡近乡夜话 8.4
-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 8.6
- 死魂灵 8.1
- 当代英雄 莱蒙托夫诗选 8.8
- 草原和群山的故事 9.1
- 父与子 8.1
- 纪德小说选 8.4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8.6
- 白鲸 8.2
前夜 父与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承载信念力量的《父与子》
摘自《新浪博客》 作者:艾 泽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1818~1884)是位卓越的、才气横溢的艺术大师。他描绘了无比广阔的俄国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种种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人民的美好心灵。他以自己的艺术珍品发展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屠格涅夫出生于一...
(展开)
成长就是要不断地肯定,否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疯狂地爱上了屠格涅夫 说到他不得不说说他的北京,1950s正是他多产的时代,这个时候也正是俄国农奴制遭遇首次危机的时期。 经济不景气,自然精神世界也混乱。 屠格涅夫笔下的人物也是如此,要么消极厌世,四处流浪,要么愤世嫉俗,怀疑一切,但在这背后,最最美好的还是父... (展开)最完美的爱情——读《前夜》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王尔德说《玫瑰与夜莺》中只有夜莺懂得爱情,因为他的爱纯洁、不计后果、不求回报。《前夜》里的爱情是我心里最完美的爱情,没有王尔德童话中近乎偏执的不计回报的付出,却刚好弥补了我们对爱情的斤斤计较。现在再看我半年前写的读后感,书中情节一一浮现眼前,内心涌动,感慨... (展开)> 更多书评 4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8.0分 1025人读过
-
Alma Classics暂无评分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7.9分 44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8.4分 35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名著名译插图本-人民文学 (H ™)
- 名著名译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冬瓜)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我的俄罗斯之冬Ⅰ (羊的门)
- 俄罗斯文学经典 (存悔斋主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4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前夜 父与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VivianC 2015-07-30 11:36:57
被巨大的温情浪漫传统俗气所包裹毁灭的青年
1 有用 易乙 2009-11-30 23:13:03
文笔自然~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很享受 应该是大二的时候读的
1 有用 MOO 2019-09-26 23:11:36
2019^71 《前夜》有多差,《父与子》就有多棒!
1 有用 姜鲤。 2020-02-10 23:36:39
豆瓣关闭了创建新书功能,暂且评论在这一版本吧。 屠格涅夫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文学先驱,写社会思想不输鲁迅先生,写爱情不输雨果,写人情不输茨威格、福楼拜,写幽默不输奥威尔。与《罗亭》相比,《父与子》更胜一筹。这本书拿去给中学生读,有点早了些。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屠格涅夫对农奴制改革前夕思想萌发的刻画太深刻,虽然还有些两个世纪前西方作家的啰嗦,相比晚他半个多世纪的茨威格也强多了。当然,屠格涅夫的贵族身份下,... 豆瓣关闭了创建新书功能,暂且评论在这一版本吧。 屠格涅夫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文学先驱,写社会思想不输鲁迅先生,写爱情不输雨果,写人情不输茨威格、福楼拜,写幽默不输奥威尔。与《罗亭》相比,《父与子》更胜一筹。这本书拿去给中学生读,有点早了些。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屠格涅夫对农奴制改革前夕思想萌发的刻画太深刻,虽然还有些两个世纪前西方作家的啰嗦,相比晚他半个多世纪的茨威格也强多了。当然,屠格涅夫的贵族身份下,也难免有些封建俗气,这点有些比不上鲁迅先生的透彻。但就像一百多年前晚清改革家一样,拓荒者的伟大让人敬佩。 (展开)
1 有用 等待戈多 2011-09-29 09:50:28
男性角色:丧失行动力与拥有行动力的鲜明对照,女性角色:劝导者、反叛者、受难者,带有神圣的光环。说实话,屠格涅夫对女性角色的抒情化处理有点让我反胃,托尔斯泰的女性角色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