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去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超级三棱镜 2015-10-25 13:31:03

    观念较落后,文笔倒是真的好

  • 10 2008-01-08 11:35:47

    开篇就气势非凡,绝对的好书啊!有时候真的有些想念红军时代,这么说好像有点阿尔都塞……晕!不过,有时候还真想像他一样高喊“保卫马克思!”……

  • 10 燕小六七舅姥姥 2021-02-11 10:29:52

    2021年第二本。 能看出来部分观念比较偏“红”,好像那个年代的书一部分都有这个倾向,我记得《穆斯林的葬礼》也因为观念落后而被读者诟病。 剧情很好,喜欢这种群像式的描写,七户人家的命运因为“人为”因素而多舛。最深的感慨是:在大事面前,顶起大智慧的总是女人居多,男人到了关键时刻总是全无用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松、杨杏一家和春义、凤英一家。男人在关键时候总是找不到活干,不得已之下开始卖女儿,三个女儿卖了两个,最后开始变得麻木,破罐破摔,主动把小女儿也送走了。 春义凤英两个人开饭馆,凤英会做生意,笑脸迎人,春义除了打下手什么也不会,还因为见不得妻子整天对着食客笑,砸了饭店、打了妻子,最后独自一人跑到了另一个城市。 太没出息了,无能狂怒就是这些男人的本性。讨人厌。

  • 2 蔺阿霾 2009-10-08 00:21:33

    都是线,缺乏点。我喜欢那个朴实的母亲

  • 5 夏汐Cherry 2012-10-25 13:20:23

    接地气儿,乡土气息浓厚。大河南。吼吼。

  • 2 君心可晴 2020-08-12 10:48:56

    很好的作品,值得读一下

  • 1 C'est la vie 2011-04-10 18:26:23

    人物形象朴实,没有刻意拔高,较之同时代很多作品确实精彩多啦。

  • 1 春雨惊春清谷天 2013-04-06 15:25:06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了好几层

  • 1 拉赫梅托夫 2020-09-25 02:15:12

    1.上初中的时候听的顾威老先生的演播,时至今日记忆犹新。在书中我第一次听到贾鲁河,工作以后单位就在贾鲁河旁边,不过已经不是书中描写的凄惨景了,换了人间! 2.劳动人民是勇敢坚强的,这本书在我心中播下了这样的思想种子 3.书中提到陕西人把河南人叫做“河南担”,由来是逃荒。 4.犹记得书中海老青生病了不信药,信饭,当时我就觉得这本书太贴近群众了。我小时候家里大人感冒了一般吞把谷子闷头睡一觉就好了。 5.海老青带着两个女儿去赶集,买了凉粉自己不吃给女儿吃,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想掉眼泪,这就是我的父辈们啊。 6.李杏卖女儿,一个母亲!一个母亲她却对自己孩子的生存无能为力!她没有办法给她的孩子一口饭吃!哪怕一口吃的!这就是旧社会!王八艹的! 8.感谢李準先生!感谢顾威先生!

  • 1 阳光灿烂爱 2010-11-17 19:06:50

    总能有一种办法活下去

  • 0 yuriko 2014-03-19 13:32:42

    几几年出版的来着……忘了

  • 1 苹果蹲 2017-07-13 17:39:29

    170711听完。人物刻画得非常形象,但是不像一本书,像是各自的人物小传,人物之间的故事很少。而且很多观念很多话,让我觉得非常不舒服,女人永远都是泼出去的水,这一点很不喜欢。

  • 1 认真的豆妈 2020-12-09 17:18:14

    听的广播,读者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感觉像纪实文学作品!墙裂推荐! 书是以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八年承受的深重灾难和对抗命运的斗争。 作者描写黄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通过黄河岸边七户农民家庭的坎坷命运和不同遭遇,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实流畅,人物形象真产可信,栩栩如生,结构紧凑,笔调深沉而又幽默诙谐,亲切感人,有强烈的感染力。

  • 1 en 2019-08-13 20:44:17

    看李麦找到梁晴的那一段时,真的感动坏了。好像我也跟着“黄泛”人民苦难的过了八年。如果说“容忍”是勇敢的母体,那么黄泛区的难民们,在抗战八年里表现了最大的容忍。他们好像是被压在两扇沉重的磨扇下生活着,但他们默默地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生活着、等候着。

  • 1 River 2006-03-11 18:55:45

    什么叫苦难,好好看看吧

  • 1 其实我很羡慕你 2019-08-29 22:33:57

    感情很强烈,好些段落读不忍卒读。作者还是太善良了,让这几户人家最后大部分都回乡了。苦难,太苦了。(据说当时也有可能是炸黄河北岸,那黄泛区就是冀鲁豫了。)

  • 2 郭郭 2008-06-10 14:52:45

    耐心的看完后会明白朴实的农民有多伟大有多坚韧~!

  • 5 扬阳 2012-05-27 16:36:34

    是很精彩的小说,读来也是让人觉得很悲痛的小说。关于黄泛区,关于以水当兵,黄河放水,四十几个县被黄河水淹没,这是我记忆中缺失的情节。李准以史诗般的风格,讲述了几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灾难中,人与人之间用爱做桥,艰难度日。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我有两次落泪,一次是雪梅被杀后,蓝五抱着雪梅的遗体坐了一晚,随后自杀,爱情像火焰一样烧光了这两个年轻人,他们明知是苦难,却还是要飞蛾扑火;第二次是看到因为饥饿,杨杏卖了小女儿李晌,大儿子小建非要去找妹妹回来,通过仔细询问,知道妹妹被卖到了妓院,一家家妓院问过去,终于在一家院子的晾衣杆上看到妹妹的衣服,在妓院里听到九岁的妹妹怯弱的声音“我碗洗干净了,让妈妈不要打我”,小晌看到小建,大叫一声哥。这么小的孩子,却要面对这么多的苦难,真是心疼。李麦这个妈妈真有大胸怀,喜欢

  • 2 无声 2012-11-17 14:49:21

    风土、民情、人性、历史。。。宏篇巨制!了不起的作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