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F·R·利维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袁伟
出版年: 2002-01-01
页数: 450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15914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袁伟
出版年: 2002-01-01
页数: 450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1591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垂钓于时间之河…… (水底火焰)
- 亨利·詹姆斯及相关 (如雨乃可乐)
- 叠书记I (小欢欢)
- 周宪师《文学理论导引》所引书目 (剧旁)
- 【读品】2007第十七辑(总第三十七辑)评论书目 (【读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伟大的传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amentos 2019-01-26 07:51:52
对于利维斯而言,除了炫丽丰饶的文学技巧,作家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矢志不渝给予激情热忱的道德关怀,才是足以一脉相承的伟大英国文学传统。
0 有用 Amazee 2018-10-24 22:38:40
翻了序言和康拉德部分。大牛写书评就是任性,不仅狄更斯哈代菲尔丁等都不招待见,就是招他待见的康拉德,好作品也绝非《黑暗的中心》和《吉姆爷》,因为前者浮夸,后者单薄。认同他的批评方式,没有故弄玄虚,但是嘴角的那抹讥讽,怕是学不会了……还有,尽量看原版吧!
11 有用 一个小标点 2013-08-29 22:26:37
在卡尔维诺那里,经典的定义在于“可重读性”;在布鲁姆那里,伟大传统是以莎士比亚为中心的西方经典序列,强调“原创性”;而在利维斯看来,伟大传统不仅是文学传统,也是道德传统。他认为真正的文学兴趣也是对人生及社会的兴趣,文学批评是从来都是文化和社会批评(雷蒙·威廉斯受惠于他),在他看来,伟大的小说家”不仅是形式、手法和技巧上的创造性天才,更对道德关系和人性意识有着严肃的关怀”。依此标准,简·奥斯丁、乔治... 在卡尔维诺那里,经典的定义在于“可重读性”;在布鲁姆那里,伟大传统是以莎士比亚为中心的西方经典序列,强调“原创性”;而在利维斯看来,伟大传统不仅是文学传统,也是道德传统。他认为真正的文学兴趣也是对人生及社会的兴趣,文学批评是从来都是文化和社会批评(雷蒙·威廉斯受惠于他),在他看来,伟大的小说家”不仅是形式、手法和技巧上的创造性天才,更对道德关系和人性意识有着严肃的关怀”。依此标准,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享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和D.H.劳伦斯有幸忝列英国伟大小说家之列;梅瑞狄斯、哈代等则被认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于狄更斯,利维斯承认其为天才,但又说:“成熟的头脑在狄更斯那里,都找不到什么东西要求人去保持一种持久而非同寻常的严肃性”,认为只有《艰难时世》算节制,并在书末作了分析。 (展开)
0 有用 吾荐 2010-11-30 17:19:44
很棒的翻译
0 有用 muscadelle 2008-04-09 13:59:22
都没有人写一篇读书心得,可见利维斯太强悍,寻常人只有受教的份儿
0 有用 joel 2021-10-23 20:24:18
文学批评的意义不大,不感兴趣
0 有用 Pilot K. 2019-10-20 22:02:09
利维斯写了一部伟大的批评,他眼中英国文学伟大的传统是道德的传统,在这个标准上贬低了乔伊斯伍尔夫,认为乔治·艾略特比福楼拜更伟大,这些论断都是惊人的。对康拉德的解读或许是最好的一章。
0 有用 行之 2019-10-18 17:07:25
罗慕拉,虚构与重建的墓碑۩… 评论犀利,只认可米德尔马契。
0 有用 Augers 2019-10-10 20:12:11
将乔治·艾略特推向巅峰的作品.如果接着扩展,又是和布鲁姆的莎士比亚中心论完全对应的道德关怀.为了避免掉进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作为批评家需要有根基.道德.主题.其实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非常契合.文学从来是反应规约化的生活经验和实验.利维斯不主张过多的“情绪特征”,艾略特的思辨能力常常压倒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从来造成作品的作者自我放纵.艾略特没有停留在对婚姻革命性的褒奖上面,而是深刻揭露婚姻的痛苦,进... 将乔治·艾略特推向巅峰的作品.如果接着扩展,又是和布鲁姆的莎士比亚中心论完全对应的道德关怀.为了避免掉进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作为批评家需要有根基.道德.主题.其实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非常契合.文学从来是反应规约化的生活经验和实验.利维斯不主张过多的“情绪特征”,艾略特的思辨能力常常压倒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从来造成作品的作者自我放纵.艾略特没有停留在对婚姻革命性的褒奖上面,而是深刻揭露婚姻的痛苦,进而转向心里洞察和宗教祈福.作者活着并激烈的感受生活 (展开)
0 有用 谢阑是个小少年 2019-07-18 17:21:08
目前七点五。主要是艾略特那段不觉得写得好……康拉德的部分倒是很让人赞同。把英国文学的传统归结为一种道德上的严肃观念,这种潮流式的概括很难不出问题,因此有偏颇之嫌。至于说《黑暗的心》“不懂到底是什么却只能喊可怕可怕”,着实让我觉得很有趣,因为在我看来,康拉德是清楚地预见了,可以指摘的无非是他那种略带遮掩的态度,可文学之美,朦胧难道不占其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