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 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萧红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城市失业者或贫苦农民生活,被认为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进步倾向。1934年春“两萧”取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1月“两萧”到达上海。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1935年12月...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 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萧红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城市失业者或贫苦农民生活,被认为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进步倾向。1934年春“两萧”取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1月“两萧”到达上海。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1935年12月《生死场》被列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况,描述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生死场》使萧红在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集出版了《商市街》、《桥》等作品集。
1936年7月,为摆脱精神上的苦闷,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同年年末返回上海。抗战爆发后即辗转汉口、临汾、西安、重庆等地。1938年8月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此年被视为萧红创作前后两期的分界。1940年春与端木同抵香港。此时的中篇小说《马伯乐》以犀利的笔锋表现了幽默和讽刺才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则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时,它又表达了对国民团体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这一时期萧红的创作在艺术上日趋成熟和辉煌,然而她的病体却日渐不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火纷飞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31岁。
在短短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是在小说文体上作出了很大的创新。海内外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终于站到了与鲁迅同一的高度,达到了同一种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了悟。
丛书信息
呼兰河传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呼兰河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1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董言 (The past is passé)
虽然他们的手也黑的厉害,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吗,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原以为萧红会哀哀地说一声这苦怜的孩子,没想到笔锋一转,太巧妙了。2014-02-28 16:37
-
董言 (The past is passé)
虽然他们的手也黑的厉害,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吗,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原以为萧红会哀哀地说一声这苦怜的孩子,没想到笔锋一转,太巧妙了。2014-02-28 16:37
-
董言 (The past is passé)
虽然他们的手也黑的厉害,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吗,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原以为萧红会哀哀地说一声这苦怜的孩子,没想到笔锋一转,太巧妙了。2014-02-28 16:37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4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新文学碑林 (RMR)
- 爱写字的女子 (东篱青衫)
- 美好的书 (cub18)
- 夏志清荐 (ytong5)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呼兰河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QBY 2013-11-26
写得真好。重读,电子版,地铁。
0 有用 花蘑 2014-04-28
虽然并不是很喜欢这种口语和书面语交杂的写法,一些地方复沓的絮语的确有很切合语境的表现力,但就是。。不太喜欢。
0 有用 NaviGator 2006-12-25
封闭的空间,缓慢的时间。萧红真的是很寂寞。痛心。
2 有用 冷翳 2011-06-29
时间是刀,把记忆刻在心上。。。这样的寂寞和悲凉。。。人生不过如此,从始至终,可是依然要活着,好好的活着。。。。P.S。小学课本里的《火烧云》就出自这本书。
0 有用 Yvonne 2006-06-04
永远的萧红!!!
0 有用 Sharron 2018-12-28
刚刚开始不知为何看不下去 但萧红的笔触无疑是细腻的 但她的一生无疑又是孤独的 在孤独中一直往前走 唯脚步慢了些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0 有用 心是海底月 2018-04-27
努力的人是可敬的,可是我騙不了自己,確實對天才有一種與身俱來的熱愛! 於是乎,我怎麼可能對小馬老師一再以天才之名安利的書無動於衷! 讀完此書,我想說這一次感謝自己的好奇! 一花一草在蕭紅的筆下都是那麼搖曳生姿,楚楚動人,書中有壓抑,有沉沉的黑色,閱讀體驗也許會很痛苦,但絕不會讓你感到絕望……
0 有用 五像素 2018-04-23
萧红的文字,简单不简单!
0 有用 Victor Lin 2018-02-22
全书形散而神不散,呈现出东北边陲小镇的风土人情。看的时候一度找不到神,但是每一个微小的瞬间却扣人心弦。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呼兰河传》
0 有用 散步咏凉天 2017-09-07
中国当代文学,让我觉得有灵动气味的文字,让我想到三毛,这北方的小孩子也和南方的山水一样。和三毛不一样的是萧红漂泊是因为战乱,她的回忆是快乐也莫不忧伤。这本书全是她小时候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