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弗林斯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译者: 王芃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145
定价: 1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思想家: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08025148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译者: 王芃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145
定价: 1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思想家: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08025148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经典与解释 (铅笔刀客三分部)
- 舍勒 (烟)
- 买书如山倒 (Δανιήλ)
- ◆岊湬的书柜(29) (岊湬)
- 舍勒 (即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舍勒思想评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时代退步 2016-06-25 21:32:35
“在人能够思维或意愿之前,就已是爱的存在”,爱,价值,冲动(?),位格,哲学人类学,或许这些共同构成了舍勒。
0 有用 chengwen 2015-01-26 11:18:22
很值得研究的学者,如果不是因为我已经转专业的话,我可能会选择他来做论文。。。
0 有用 输入昵称 2010-08-09 17:24:01
恩.....还是去读一读舍勒 的原著
0 有用 Whimsicat 2019-10-04 15:25:10
作为内容介绍写得中规中矩,但真的像读书报告,作为研究著作是不合格的。
0 有用 艾多斯 2020-07-15 12:03:15
舍勒将人视为本能冲动-精神的二元结构。其中精神能够区别本质与实存,认识本质即是通过观念化达到先验知识,也就是通过精神净化达到现象学经验,与胡塞尔回转向意向性本身和先验自我不同,舍勒认为意向性意味着一种向世界献身的爱。因此,舍勒认为情感的先验内容在伦理学中展现自身,价值具有先验秩序,爱恨支配着对事物的评判,而非相反。此外,尼采认为现代性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相同,是一种怨恨伦理。与之对照,舍勒也认为现代性... 舍勒将人视为本能冲动-精神的二元结构。其中精神能够区别本质与实存,认识本质即是通过观念化达到先验知识,也就是通过精神净化达到现象学经验,与胡塞尔回转向意向性本身和先验自我不同,舍勒认为意向性意味着一种向世界献身的爱。因此,舍勒认为情感的先验内容在伦理学中展现自身,价值具有先验秩序,爱恨支配着对事物的评判,而非相反。此外,尼采认为现代性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相同,是一种怨恨伦理。与之对照,舍勒也认为现代性伦理是一种怨恨伦理,但与基督教伦理不同。现代性伦理的特征在于:1.人本之爱(大众利益)取代了基督教之爱(个人拯救),2.怨恨强者而吁求平等,3.主观主义道德,“你应该”(康德)的内在声音取代了外在规范,4.感觉价值(愉快与否)优先于生命价值(高尚与否),这是一种颠倒。怨恨是对爱的秩序的破坏。 (展开)
1 有用 烤年糕超好吃! 2023-03-10 19:23:21 广东
舍勒的思想大抵的确是有所局限,以至于被后来者的光芒掩盖。然而,当康德把所有的哲学问题最终都归结为“人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舍勒就站在位格层面的开放世界,高昂地回答——在存在、世界和上帝这样的总体中,人确定于此。 不过真心觉得人本主义心理学受到他影响了,好重的罗杰斯味
1 有用 𝑷𝒊𝑷𝒊𝑩𝑶𝑨𝑹 2023-01-18 20:02:06 湖南
对舍勒思想的精要评述,完全可以信赖作者的漂亮引介文本,虽然不长,但颇为全面,不过限于篇幅和既有研究略过直观分析与舍勒-胡塞尔比较的导论毕竟缺少一些强有力的解释。舍勒的伦理学性极强,爱-同情感-位格与神秘性,可惜相对而言是早夭的哲学家,未能产出转向后的新说。列维纳斯、布洛赫与舍勒在许多地方异常相似,很难不怀疑布列二人内化了多少,但相较而言,舍勒对“科学性”中世纪式的挪用和爱的确保显然不及列的“不杀-... 对舍勒思想的精要评述,完全可以信赖作者的漂亮引介文本,虽然不长,但颇为全面,不过限于篇幅和既有研究略过直观分析与舍勒-胡塞尔比较的导论毕竟缺少一些强有力的解释。舍勒的伦理学性极强,爱-同情感-位格与神秘性,可惜相对而言是早夭的哲学家,未能产出转向后的新说。列维纳斯、布洛赫与舍勒在许多地方异常相似,很难不怀疑布列二人内化了多少,但相较而言,舍勒对“科学性”中世纪式的挪用和爱的确保显然不及列的“不杀-呼告”或布洛赫的欲力-希望有说服力些。 (展开)
0 有用 胡噜噜 2022-12-01 20:22:05 广东
两天就翻完了,很简短也很全面,是一本合格导论,但因此对现象学部分涉及不深。在导言部分作者也对此解释了,舍勒和胡塞尔之间的关系如此之密切以至于解释舍勒的现象学不可能不涉及胡塞尔,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工作了。也就是说,舍勒的现象学是很难“被导论”的。因此,这本导论比较容易,因为不太现象学。
0 有用 艾多斯 2020-07-15 12:03:15
舍勒将人视为本能冲动-精神的二元结构。其中精神能够区别本质与实存,认识本质即是通过观念化达到先验知识,也就是通过精神净化达到现象学经验,与胡塞尔回转向意向性本身和先验自我不同,舍勒认为意向性意味着一种向世界献身的爱。因此,舍勒认为情感的先验内容在伦理学中展现自身,价值具有先验秩序,爱恨支配着对事物的评判,而非相反。此外,尼采认为现代性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相同,是一种怨恨伦理。与之对照,舍勒也认为现代性... 舍勒将人视为本能冲动-精神的二元结构。其中精神能够区别本质与实存,认识本质即是通过观念化达到先验知识,也就是通过精神净化达到现象学经验,与胡塞尔回转向意向性本身和先验自我不同,舍勒认为意向性意味着一种向世界献身的爱。因此,舍勒认为情感的先验内容在伦理学中展现自身,价值具有先验秩序,爱恨支配着对事物的评判,而非相反。此外,尼采认为现代性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相同,是一种怨恨伦理。与之对照,舍勒也认为现代性伦理是一种怨恨伦理,但与基督教伦理不同。现代性伦理的特征在于:1.人本之爱(大众利益)取代了基督教之爱(个人拯救),2.怨恨强者而吁求平等,3.主观主义道德,“你应该”(康德)的内在声音取代了外在规范,4.感觉价值(愉快与否)优先于生命价值(高尚与否),这是一种颠倒。怨恨是对爱的秩序的破坏。 (展开)
0 有用 Whimsicat 2019-10-04 15:25:10
作为内容介绍写得中规中矩,但真的像读书报告,作为研究著作是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