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 短评

热门
  • 8 艾栗子 2016-12-31 20:48:10

    via大头马,可能是今年看过最棒的、代入感最强的长篇小说。每一封信是一片拼图,从每一个人的讲述里可以看到记忆有太多扭曲了,刚开始你希望通过对比每个人的讲述来弄清楚真相,后来你发现可能永远都不可能知道真相是什么,但越到后面越觉得,真相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忆本身,是活在自己的记忆里的人的感受,是这些深沉的情绪构成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作者描述得实在是太好了,构建出来的情绪世界太真实了,无敌的代入感,久久回不过神来

  • 5 琴酒 2012-11-01 23:19:57

    几乎是令人惊艳的开场白——传统的书信体小说在奥兹这里却有了“游戏”的意味,伊莱娜具有侵入性的语言和不断对阅读环境的假想,写与读的界限模糊了。语言非常美,奥兹绝对是互文性的行家里手,但是他对圣经的引用又实在是激情中的一记补刀。非常喜欢黑匣子这个隐喻。

  • 6 把噗 2014-03-05 12:40:26

    Oz是我最爱的小说家之一。

  • 3 kikio 2016-04-04 15:03:29

    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一段尘封七年的故事。误解、秘密、当年的愤恨和现在的悔恨渐渐铺陈开来,几个主要角色都是自然饱满有力。家庭,七年之痒,民族矛盾,犹太人无根的彷徨,多少爱恨情仇,都在儿子布阿兹最后淡淡的生活与态度中亮起了希望。奥兹的小说好对我的路啊,打算接下来看《爱与黑暗的故事》和《我的米海尔》,嘿嘿。还想深入看看犹太人的历史。

  • 1 远风 2011-11-16 11:04:42

    可爱的书信体小说。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观看电影“德州巴黎”时曾有过的情绪波动。父亲,母亲,儿子,经典的伦理关系。支离破碎后重聚,一切尽在不言中。主要人物身上浅显的象征意义,以及全书的寓言色彩,并没有损害故事的情感表达,反而更显动人。

  • 1 林药 2015-08-26 14:51:17

    伊兰娜永远在脑补画面,回忆的碎片,或者对方的起居细节,她的信如同有魔力。索莫一直在布道,阿里克用理性和嘲讽对抗回忆和感伤,最后被死亡击败。看三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的互相角逐,是书信小说最大的魅力。

  • 1 paradiso 2015-01-01 16:51:15

    以色列迷人之处在于同为一国子民却拥有那么多不同国家的乡愁,终于置身应许之地却依然失落之情,还有古老律法与七十年代嬉皮社群的碰撞,让普通的爱情与家庭扎了深得多的根。前夫这个霸道少爷设定其实很言情,他和老总管的电报往来傲娇到快瞎了。。。

  • 2 流心雀 2018-04-30 03:19:46

    信件本身的迷人和斷裂,被時間延宕的諸種可能,繼而大片獨白中出色的細節組成我們的黑暗大陸。寫信,是我們交換毒箭的過程。記憶本身的模糊和殘忍,充滿瑕疵、慾望和罪感的體徵。簽名的遊戲不僅是巨龍和哭柳,瓶子和魔鬼,前妻和將軍⋯熾熱的曖昧與爆裂的寒冰,狡猾地令人繳械投降。就算討論星辰和其他浪漫的兩難,仍沉酣於甘美的往昔。記憶鏡像中舊我的實感總歸是無可替代的。從望遠鏡裡看見了毗連月平面的死海,可我們還想要得到更多星辰。貪杯的後遺症,怕是很難療癒的。而心性自在的伊蘭娜,兩個男人都是你肉中的倒刺(可她寫出我最愛的信來。而讀到最後竟被吉代恩寫給米塞勒的長信打動,曾是那樣緘默寡淡的人唉。整本書瀰漫著馥郁的熱帶果香和絕望的衰朽氣息,並非是大而無當的修辭。甜美和苦澀的懸置,我已不再是二者的主人。(或聖經互文文本

  • 1 麦子 2014-05-27 09:54:51

    奥兹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 0 影随茵动 2011-02-06 15:27:45

    书信体的作品,其实写的不是很严谨,有些地方写的,比如伊兰娜对他前夫的父亲那断描写,怎么可能那么清晰。但是总体来说,人物写的还是比较丰满的,特别是伊兰娜。

  • 0 一度的微苏 2013-07-30 17:24:47

    和解之书。还有就是,虽然这样说不太有礼貌,但是真的好啰嗦,各种财产纠纷,尤其是那个宗教狂人……也许正如布阿兹表现的那样,真正的正义和神圣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圣书,甚至不需要语言。

  • 2 Berlinka 2018-08-15 12:09:59

    标记一下。那时奥兹还年轻,却已在这本小说里透出了无法阻挡的赋形于物的才华。小到人物内心的黑洞,大到家国的过去与未来的黑洞,细腻与深邃互相吞噬的叙事语言,让人沉迷。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黑洞。

  • 1 江汀 2012-10-21 00:02:46

    在中山公园地铁站麦当劳看完……

  • 0 专程路过 2010-06-06 21:39:54

    死在门槛上。

  • 0 浅尘尘 2011-12-19 10:21:45

    他们在信中剖析自己

  • 0 尹智龙 2010-10-12 10:27:59

    萧瀚先生似乎很推介奥兹的书籍。

  • 0 55555 2007-11-06 00:34:35

    另一部牛虻

  • 0 Yvonne M. 2012-12-31 02:20:18

    很喜欢的题材。这种以激情为主宰的题材不容易写,但奥茨力度把握地很好,而且不时有新鲜的具体的情景,这在书信体小说中尤为精彩

  • 0 猫贼 2013-06-06 16:31:35

    呃 不太轻松的一本小说 每个人心中的黑匣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